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针对带催化的微燃烧室内部氢氧预混合燃烧过程,利用CFD计算软件建立模型进行数值模拟,在实验验证的基础上改变入口参数,分析了表面反应与气相反应的相互作用以及催化反应对火焰吹熄极限的影响。结果表明,表面反应对气相反应中间产物的消耗会使气相反应强度减弱;在催化剂表面附近的反应以表面反应为主,在远离催化剂表面的反应以气相反应为主。催化剂的添加能够极大地拓宽火焰吹熄极限,在当量比为1.0时,催化燃烧室和无催化燃烧室的吹熄极限分别为46、22 m/s。在当量比为1.0时,表面反应强度最高,此时燃烧室出口截面温度最高。  相似文献   

2.
为优化燃烧室,设计加工了内径2.4 mm、外径3.0 mm的多种不同孔隙率的多孔介质结构微燃烧室,并在燃烧室内实现了氢氧混合气的稳定燃烧.改变氢氧体积混合比和混合气入口流量,对多孔介质微燃烧室进行了相关试验,分析了各种条件下微燃烧室的燃烧情况及外壁面的温度分布.研究结果表明,这些因素对混合气在微燃烧室内的燃烧有重要影响.多孔介质燃烧室在孔隙率为0.50,混合气入口流量为750 cm3/min,氢氧体积混合比为2∶1时燃烧效果较好,外壁面温度高且分布均匀,适合微热光电系统的应用.  相似文献   

3.
脉动燃烧干燥换热特性分析与实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利用Helmholtz型脉动燃烧器,进行了脉动气流与黄铜球间的对流换热实验,应用集总热容法确定了不同频率脉动气流与黄铜间的对流换热系数,探究了脉动频率对脉动燃烧干燥过程中气流与物料间对流换热系数的影响,建立了努塞尔数与脉动频率间的关联式,并对耐火土颗粒在脉动燃烧气流中的干燥过程进行了预测,实验结果与预测值吻合较好.  相似文献   

4.
柴油机缸内工作过程的数值模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利用CFD软件AVL-Fire对YD490ZL型柴油机进气、压缩、燃烧过程进行了多维瞬态数值模拟.通过对柴油机工作过程中不同时刻气体流动、壁面传热、燃油喷雾雾化、颗粒形成等因素的分析,结果认为适当调整燃烧室中心相对气缸中心在X方向的距离,可以使燃烧更加充分、提高柴油机的燃油经济性;燃烧室换热系数不仅随空间位置变化,而且还随时间变化而各不相同,通过这种多维瞬态计算能够提供不同时刻、不同位置的换热系数及温度分布,为固体有限元计算分体提供最有利的边界条件;进气过程能形成非常明显的进气涡流;在活塞接近上止点时,虽然受到挤流的影响,但是燃烧室内的气体流动依然存在环形运动.  相似文献   

5.
针对微尺度燃烧的特点,在传热分析的基础上,建立了微型管内氢—空气预混合气的燃烧模型,针对不同的预热温度对0.2 mm微管内氢气空气预混燃烧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对于0.2 mm微管,较高的混合气入口温度使得燃烧效率提高,火焰中心更靠近燃烧室入口。但是,由于壁面热损失,火焰中心温度增加幅度不大,燃烧室出口温度降低幅度较大。为了实现较高的微尺度燃烧室的能量转化,需要火焰有较高的出口温度,这样,就需要较合适的入口温度,而不是越高越好。  相似文献   

6.
微热光电系统燃烧室内截面突变对燃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微燃烧室是微热光电(MTPV)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微燃烧室的外表面必须产生一个高而均匀的温度分布,以尽可能高地输出辐射能。通过对截面突变的微燃烧室的试验研究,得到了不同氢氧混合气流量、氢氧体积混合比下燃烧室内的燃烧状况,壁面和出口端面的温度分布。试验结果表明:采用截面突变的燃烧室能很好地控制火焰中心位置,获得稳定的外壁面温度分布规律,可以在截面突变处产生涡流,增强氢气和氧气的混合。  相似文献   

7.
应用三维CFD软件AVL FIRE,对1台3105柴油机的喷雾与燃烧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通过缸内流场分析和浓度分析,研究了喷孔夹角、喷孔数对混合气形成和燃烧过程的影响.计算结果表明,喷孔夹角和喷孔数将影响到燃烧室内的气流运动、燃油的分布和混合,进而影响燃烧过程.  相似文献   

8.
秦朝举  原彦鹏  宋立业 《中国农机化》2013,34(1):98-101,111
为研究燃烧室几何形状对柴油机缸内燃烧过程及排放水平的影响,运用Fire软件对三种不同几何形状的燃烧室内的燃烧过程进行了三维数值模拟计算.计算结果表明,燃烧室的形状会影响缸内的速度场和混合气的形成,从而影响混合气的燃烧和NO、碳烟等排放物的生成,计算结果为柴油机的改进和优化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9.
根据微尺度燃烧室内氢气和空气的预混燃烧过程,利用STAR-CD计算软件建立微燃烧的物理和数学模型,在试验验证的基础上模拟壁面导热系数、壁厚和外壁面传热系数等壁面参数对氢气和空气预混合燃烧的影响。结果表明:靠近燃烧室入口处的火焰中心温度随导热系数减小而增加,出口处混合气体的温度随导热系数减小而降低;随着外壁面厚度增加,外壁面温度降低,壁面温度分布更均匀;随着外壁面传热系数增加,燃烧室内火焰温度降低,出口处的气体温度和外壁面温度相应降低。  相似文献   

10.
为研究燃烧室几何形状对柴油机缸内混合气形成状况及燃烧质量的影响。应用CFD软件F ire对三种不同几何形状的燃烧室内的燃烧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并比较了燃烧室内速度场、燃油浓度场和温度场在不同曲轴转角时的分布情况。计算结果表明燃烧室几何形状会影响缸内的速度场和燃油分布,从而影响混合气的形成、燃烧的进行、温度场的分布和NO的生成。计算结果为柴油机的改进和优化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1.
脉动燃烧尾气干燥过程质量传递特性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Helmholtz型脉动燃烧器尾管中进行了耐火土颗粒的干燥实验,通过干燥法中的简化法确定了不同频率下物料内部的水分扩散系数。应用费克第二定律,结合适当的初始条件和边界条件,并根据实验确定不同频率下脉动气流与耐火土颗粒间的对流传质系数,探讨脉动频率对脉动燃烧干燥过程中气流与物料间的对流传质系数的影响,建立了修伍德数与脉动频率间的关联式。结果表明,在干燥过程中气流的脉动可强化物料内部水分扩散,脉动气流传质的修伍德数远高于相同雷诺数下稳定紊流中的数值。  相似文献   

12.
根据热电偶动态测温过程实际换热情况,运用对流、辐射和传导等传热学有关知识,建立了热电偶时间常数数学模型.以制作热电偶最常用的3种金属-镍、铂和钨为例进行的动态测量过程热电偶时间常数特性分析结果表明,动态测量过程中热电偶时间常数应该在不同的介质温度区间相应地选取不同的换热比重.应用结果表明,采用动态测量过程热电偶时间常数...  相似文献   

13.
低散热直喷柴油机燃用植物油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试验,对低散热直喷柴油机燃用菜籽油的燃烧过程进行了分析,同时分析了低散热措施对植物油着火特性及动力性与经济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燃烧室结构对天然气发动机燃烧过程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了研究燃烧室结构对天然气发动机燃烧过程的影响,模拟了浅盆形和涡流室式燃烧室结构的天然气发动机的进气、压缩及燃烧过程。给出了2种不同结构燃烧室的燃烧持续期、燃烧过程中缸内气流运动、火焰前锋面位置等,并对2种燃烧室进行了试验对比。模拟计算及试验结果表明,通过涡流室喷孔的约束作用,可以改善已燃气体和未燃气体之间的传热传质模式,提高火焰传播速度。  相似文献   

15.
通过模拟和实验方法研究食品包装对冻结过程的影响,首先,使用CFD方法模拟食品的冻结条件,包括食品周围空气的温度、流动速度及紊流强度等空气参数,以此来计算得到食品的表面传热系数,然后使用自然对流和辐射换热经验公式计算食品与包装材料之间的空气层内的传热过程,在食品内部每一点应用傅里叶导热公式模拟食品内部的传热过程,最后使用迭代方法将这几部分计算结合起来。在一实际的小型冷库中进行不同包装材料食品的冻结实验,以验证模型的准确性。结果表明,相对于传统的空气层热阻处理方式,该模型能够获得更加准确的计算结果,与实验结果吻合较好。不同包装材料的食品降温曲线差别较大,包装材料与食品之间的空气层对食品冻结过程有很大的影响,其热阻在整个过程中是不断变化的,变化趋势与食品降温曲线相反。  相似文献   

16.
柴油机气缸内工质辐射物性参数计算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G4135型直喷式柴油机建立了一个辐射多区多维模型,包括缸内工质的几何空间模型、辐射温度模型,以及辐射发射系数、吸收系数及燃料油滴的散射系数模型。综合考虑碳烟的形成和氧化过程提出了一个新的辐射温度模型,代替过去仅用平均气体温度作为辐射温度的简单方法,并分析了在不同工况条件下,各区域平均吸收系数的变化趋势。结合实验数据进行了编程计算,计算所得的气缸内工质辐射物性参数结果及其变化趋势与实验相吻合,这  相似文献   

17.
为了研究发动机功率对发动机传递给冷却液热量的影响,通过4A3L-T10发动机外接温控热交换器,对冷却液出口温度进行精确控制,得到相同冷却液出口温度下发动机不同功率冷却液传热量试验曲线。研究表明,冷却液的传热量随发动机功率升高而升高,传热量占燃烧热的比例随发动机功率升高而降低,比油耗随发动机功率升高先降低再升高,涡后排温随发动机功率升高而升高。  相似文献   

18.
仓内谷物通风干燥过程的孔道网络模型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以仓内玉米堆为研究对象,运用孔道网络方法和传递过程原理等知识,建立了考虑颗粒自身热质传递、孔隙气相对流、温度梯度和孔道结构特征等因素的仓内谷物通风干燥孔道网络模型.该模型具有易拓展,干燥变量信息全面,可直接输入物料结构特征参数来模拟预测干燥特性等优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