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3 毫秒
1.
在岛根县境,每到冬季,本地成年牛就发生一过性的传染性下痢病。尤其是乳牛,泌乳量显著减少,其经济损失很大。从发病情况,临床症状,究查其原因,怀疑是病毒感染。作者等人,1976年10月及1977年11月,曾两次对本地成年牛发生的下痢病,进行各项检查,并得出以下结果:  相似文献   

2.
芦鑫 《中国奶牛》2001,(3):44-45
我场有 1000多头奶牛,近 600头成年牛有两个管道式挤奶间和一个挤奶台,成年牛分成五个泌乳牛组,两个核心牛群采用管道式挤奶,另三个组用挤奶台挤奶。  在乳房炎的防治工作中,我们对鱼骨式挤奶台和管道式挤奶的乳房炎发病情况进行对比,结果鱼骨式挤奶台临床型乳房炎的平均发病率比管道式挤奶的平均发病率高出 7~ 10个百分点,如表 1: 1两种挤奶方式隐性乳房炎的发病情况   2000年元月到 12月对五个乳泌牛群的隐性乳房炎逐月进行普查,挤奶台的三个牛群隐性乳房炎的平均发病率和管道式挤奶的两个牛群的平均发病率的差异不明显,管…  相似文献   

3.
1991年10月,我们成年乳牛群发生了一次数量较大的传染性痘病。开始时,仅个别牛只患病,在乳房下部及乳头周围皮肤上出现红色丘疹及水疱。到半个月左右时间,便迅速扩展到两个牛棚的成年乳牛,患病牛只42头,占牛群数的40%。患牛在全场技术人员经过近3周的治疗,均获痊愈。  相似文献   

4.
<正> 自1980年以来,南宁市红星乳牛场成年母牛群中发生一种以后肢蹄部变形、跛行等为主要特征的疾病,往往导致病牛卧地不起,随后因继发褥疮而过早被淘汰。据1981年统计,患有蹄病的牛124头,发病率为40%,淘汰病牛26头,占9.7%。经用一般治疗蹄病的方法治疗无效。为了查明该病的发病原因,以便制订切实可行的防制措施以控制疾病的发生和发展,我们对该场300多头泌乳母牛进行了流行病学调查、临床和病理观察、实验室血钙及血磷及碱性磷酸酶活性  相似文献   

5.
一、发病情况我场于1986年10月栏存中国黑白花奶牛78头,其中有成年牛(2.5岁以上)48头,育成牛(1—2.5头)13头,饲养在大牛舍,犊牛舍有犊牛(1岁以下)17头。成年牛、育成牛的主要草料是玉米、稻草、麸皮、青玉米杆,青草少量。犊牛主要饲料是牛奶、黄豆、玉米、麸皮,青草较多。三者都只添加贝壳粉、兽用盐。从1986年10月22日发现大牛舍54号奶牛不食不饮,行走不稳,精神沉郁,心动过速,呼吸迫促,体温不高的症状到11月9日共发现19头奶牛表现出相同症状。  相似文献   

6.
随着乳牛业突飞猛进的发展 ,各种新的疾病亦不断的出现。 2 0 0 0年 9月初在我市神树镇石长村的大批泌乳乳牛发病 ,传染迅速 ,大多数继发乳房炎 ,泌乳量减少 ,给养牛户带来一定的经济损失。经诊断确诊为乳牛溃疡性乳头炎 ,由疱疹病毒引起。现将诊治情况报道如下。1 病因病毒通过挤乳器、挤乳员的手指传播 ,但一般认为刺蝇等昆虫也可传播。恢复牛成为带毒者 ,由于不良的环境和应激因素还可排出病毒而再次发病。多发生于 6~ 9月。本病是由其第 2型疱疹病毒 (BHV2 )引起乳牛乳头上形成局限性病灶的急性传染病。2 临床症状最初表现为乳牛…  相似文献   

7.
我们在临床中,采用来苏儿原液治疗奶牛的钱癣病136头,均获得满意的效果。 (一)发病情况:我场1987年以前没有牛的钱癣病,自1987年12月从西德引进黑白花奶牛后,奶牛的钱癣病在我场流行。牛的钱癣病是一种真菌性传染病,其特点是在皮肤上出现境界清楚的结痂癣斑。发病部位覆有灰白色皮屑,患畜发痒。本病多发生在冬春两季,成、幼畜均可患病,而一年龄内的幼牛最易患病。 (二)临床症状:在我场136头病牛中,有132头是3—6月龄的犊牛,4头是成年牛。患牛的发病部多在头部的眼脸、上下唇、面颊及耳,其次是  相似文献   

8.
<正> 1980年3月28日上午,我场一位挤奶员在喂饲尿素混合料时未遵守操作规程,在她负责的九头乳牛中喂过精料后又各捧一把尿素(约250克左右)喂牛,于是在饲后不久九头乳牛陆续发生中毒症状,其中一头抢救无效而死亡。  相似文献   

9.
1986年2月中旬,内蒙古呼市某火鸡场陆续发生一种火鸡传染病,经诊断为火鸡葡萄球菌病。现将发病、诊断及治疗情况报告如下。发病情况该场饲养成年火鸡700只,先后发病20余只,死亡5只,发病率为3%。病火鸡精  相似文献   

10.
乳牛酮病     
乳牛酮病是由各种原因引起的碳水化合物及脂肪代谢障碍,表现为体内酮体异常增多而出现临床症状的一种代谢疾病。不出现临床症状,血中酮体量异常增多,称之酮血症;尿中酮体量异常增多,称作酮尿症。发病原因本病多发生于营养良好的高产乳牛,与下列因素关系密切:季节、分娩、饲料、泌乳量、分娩前营养、肝蛭病等。发病机制40年前,发现酮病呈现低血糖症状,  相似文献   

11.
乳牛子宫扭转常见于妊娠末期与分娩过程中,而由于产后胎衣滞留继发子宫扭转在兽医临床中较为罕见。我们于1986年2月5日诊治1例,现报告如下: 一、临床症状我场434号成年乳牛,9岁,1986年2月3日产第6胎,产后精神、食欲、大小便均无异常,但胎衣  相似文献   

12.
1991年8月27日到9月24日,奶牛流行热病在我场蔓延了29天。全场先后共有11头成年母发病(犊牛、育成年、青年牛未见感染),占成年母牛总数的12%,经过治疗全部病愈,且泌乳量大部分回升到原水平。  相似文献   

13.
光过敏在国内常见于白色猪、羊和水牛,而黑白花奶牛未见报道。本人治疗了两例,报道如下。我场位于松嫩平原。养牛有近三十年历史,冬季舍饲,夏季放牧,过去从未发生过类似疾病。1980年7月份,一头全身白色花斑占三分之一的干乳期第六胎乳牛发病;1982年7月初,另一头全身白花约占二分之一的泌乳期第七胎乳牛发病。患牛最初表现不安,食欲减退或废绝,全身微出汗,鼻镜干燥,泌乳牛开始掉奶,体温在38.8—  相似文献   

14.
关于牛的盲肠扭转问题,文献中记载不多,至于乳牛的盲肠扭转、国内尚无病例报告。我场乳牛群于一九七八年三月二十五日发现一例乳牛盲肠扭转,现将临床表现、诊断和手术治疗总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正> 乳房(头)乳头状瘤是乳牛的多发病。国内外均有报道:1979年Meischke报道成乳牛发病率为30%左右,1988年初北京很道成乳牛发病率为58.6%,青年牛发病率为8.7%,该病影响乳牛产乳,挤奶的刺激加剧疼痛,引起乳牛骚动不安,给挤奶造成一定困难。作者于1988年3~6月对江苏某一新建乳牛场进行调查。现将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对三群不同品种的112头感染隐性乳房炎的泌乳牛,进行了乳房内灌注抗菌素的突击治疗试验。结果表明,感染率最高的牛群疗效最好。由此得出结论,在肯尼亚用这种疗法能成功的控制本病在商品乳牛群中的蔓延。  相似文献   

17.
一、牛泰勒焦虫病是一种死亡率高的血原虫病,济南地区各乳牛场历年都有泰勒焦虫病流行,以1961—1970年发病率最高,发病季节为5至10月。冬季极少见典型病例。1973年1月我们在乳牛一场发现一例典型的乳牛泰勒焦虫病。该牛4岁,病初体温41℃,精神疲惫,  相似文献   

18.
牛球虫病是一种分布广泛、危害严重的疾病。无论水牛、黄牛、牦牛、奶牛均对球虫易感。犊牛罹患本病如疏于治疗,常致死亡,造成经济损失。而成年牛多数为无症状的带虫者,常导致新的感染。笔者于1984年冬,在成都市石羊奶牛场带学生实习时,据该场兽医介绍:当年该乳牛场共分娩105头  相似文献   

19.
乳牛和挤奶工发生伪牛痘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81~1990年,某奶牛场每年的9月初—10月底发病,1981年和1990年每年还有2名不同的饲养挤奶工人发病。本病在该场流行时间,保持在2个月左右,往往是一排一排依次发生。病程一般在20天左右。人只一次发病。育成牛和吃奶的小牛没见发病。  相似文献   

20.
奶牛冬痢多流行于10月至次年4月,是奶牛的一种季节性、爆发性很强的接触性传染病。由于饲料的改变及气温的急剧下降,可突发本病,临床上以发病急,传染迅速,呈急性经过,严重腹泻,便血,奶产量显著减少,发病率高,死亡率低为特征。本病原目前尚无统一定论,有报道为牛冠状病毒,轮状病毒和空肠弧菌所致。据报道,冬痢在重庆市某奶牛场中曾发生过。我场于2002年1月22日首次爆发本病,据调查,是我场建场51年来首次发生本病。1发病情况我场现有黑白花奶牛58头,发病29头(均为成年母牛),发病率为50%,其中,拉稀便15头,占51.7%,拉血便14头,占48.2%,死亡1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