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5 毫秒
1.
池塘面积2.3亩,主养湘鲫,搭配适量鲢鳙鱼。投喂自制的配合颗粒饵料并配备增氧机。经182天饲养管理共产成鱼1,539kg,其中主养鱼湘鲫1,124kg,折合亩产湘鲫成鱼488 kg,获纯利7.122元,平均亩纯利3,096.5元。  相似文献   

2.
辽宁省淡水主养品种是鲤鱼,为了提高池塘利用率,增加收入,养殖户常套养白鲢(鲢)、花鲢(鳙)、鲫鱼或草鱼等,为了探索适宜的套养模式,获取最大收益,作者对鲤鱼精养池塘套养模式进行了探索研究。  相似文献   

3.
鲢、鲫、鲂鱼细菌性出血病的预防和治疗鲢、鲫、鲂细菌性出血病是近几年来发生的一种暴发性流行病,一旦发生,不仅传染快,而且病鱼死亡率较高,是池塘养鱼的主要病害之一,由于该病危害对象是鲢、鳙、鲫及团头妨,所以对上述鱼类的正常生长威胁较大。通过几年来的防治,...  相似文献   

4.
一、主养鲢、鳙模式鲢鳙为主养鱼,鲤、鲫、草鱼、团头鲂为配养鱼。适用于淤泥较厚的池塘,比如精养鲤、草鱼2~3年之后的池塘,改变思路,主养滤食性的鲢、鳙。以发酵过的人畜粪便配合化肥肥水,大量繁殖天然饵料,不投喂配合饲料,少量投喂青饲料,草鱼、团头鲂的粪便可以做为肥料充分利用。该养殖模式投资少,风险低,效益好,易管理。具体放养模式见表1。表1亩产500千克混养模式二、主养草鱼、团头鲂模式适用于新挖或淤泥较少、注水方便的池塘。草鱼、鲂为主养鱼,鲢、鳙、鲤、鲫为配养鱼。以投青饲料为主,不施肥。该养殖模式投…  相似文献   

5.
湘云鲫是以中国工程院院士刘筠为首的科研小组应用细胞工程与有性杂交相结合的综合技术培育出的一种三倍体鲫鱼品种,具有自身完全不育、生长速度快、食性广、抗逆性强、易起捕、耐低溶解氧等特点,目前正在全国进行推广养殖。笔者根据当地养殖习惯设计了主养湘云鲫苗种搭配放养花鲢(模式Ⅰ)、湘云鲫苗种与南美白对虾混养(模式Ⅱ)、主养湘云鲫苗种搭配放养淡水白鲳、草鱼、花鲢(模式Ⅲ)、湘云鲫鱼种与花白鲢混养当年养成商品鱼(模式Ⅳ)等4种养殖模式,进行湘云鲫驯化养殖试验,并且取得了成功。一、池塘条件池塘要求无渗漏,排灌方便,水源充足,水…  相似文献   

6.
传统池塘养鱼生产一般把鲤鱼作为搭配品种,养殖周期2-3年,近年来随着配合颗粒饲料的推广,养殖技术的改革,鲤鱼已成为主养鱼,并能取得高产、高效益。但一般养殖周期仍为两年。为了进一步缩短鲤鱼养殖周期,我们在西郊农场进行了当年鲤鱼夏花育成食用鱼的试验。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随着高密度精养鲤鱼成为我县池塘养鱼的主要模式,池塘单产不断提高。但是,饲料等渔需物资价格的不断攀升、商品鱼价格的持续低迷,导致池塘主养鲤鱼的经济效益越来越低。为了尽快探索池塘养鱼高产、高效新模式,我们于2004年5月至10月进行了池塘主养草鱼与主养鲤鱼模式的效益对比试验,现将试验池的生产情况和结果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8.
在面积8亩的池塘混养淡水白鲳、罗非鱼鱼种,搭配鲢、鳙、湘鲫,给淡水白鲳、罗非鱼投喂鲤鱼全价配合颗粒饲料,鲢、鳙、湘鲫不投饵。设置1台3kW增氧机,饲养91d,共生产淡水白鲳3420.75kg、罗非鱼1704kg、湘鲫500kg、鲢、鳙1725kg。每亩产量918.7kg,每亩成本4567.5元,每亩利润1882.99元,投入产出比为1∶1.412。  相似文献   

9.
<正>近几年来,江苏省滨海县陈涛镇养鱼农户在池塘养殖甲鱼过程中,把过去单养甲鱼改为以饲养甲鱼为主,适量搭配套养鲢、鳙鱼和鲤、鲫鱼,既使甲鱼的品质非常接近野生甲鱼,又得到了套养鱼类的收获,使养殖效益显著提高。现将他们的甲鱼与鲢、鳙、鲤、鲫搭配仿野生高效套养的技术作一介绍,以供养殖户参考。一、池塘条件1.池塘条件。选择交通方便、注排水系统配套、环境生态安静的池塘。面积一般为5亩左右,池塘的坡度比1︰2,池塘底部平坦,污泥厚度25cm左右,水深1.8m~2.5m。2.水源要求。水源充足,水质良  相似文献   

10.
大治之年,人心思治。革新养鱼技术,促进淡水渔业的发展,已成为水产战线上的当务之急。在池塘养殖业中,目前国内养殖高产池塘的放养,一般是以鲢、鳙鱼为主,搭配草、青、鲤、鳊、鲴等鱼类。亩产一般在1500百左右,广东兴宁苗种场73年在一口四亩塘中,以鲢、鳙、鲮鱼为主,草鱼次之,搭配多种鱼类,共放养16个品种,获亩产2535斤的高产记录。但是,总产中鲢、鳙鱼所占的比重大,在商品质量及经济价值上,均不如草、鲤鱼。同时,鲢、鳙鱼的饵料因受到水体自然生产率的限制,不革新养殖制度就难已继续提高池塘养鱼单产。能否以草、鲤鱼为主的放养,适当搭配鲢、鳙等其它鱼类,促进池塘养鱼高产(尤  相似文献   

11.
淡水池塘80:20养鱼技术是指利用淡水池塘养鱼,其产量中的80%左右是由一种摄食人工颗粒饲料,受消费者欢迎的高价值鱼组成,也称之为主养鱼。如鲤鱼、鲫鱼、青鱼、草鱼、团头鲂、斑点叉尾鮰等;其余20%左右的产量是由“服务性鱼”组成.也称之为搭配鱼。如鲢、鳙鱼,可清除池中浮游生物.净化水质。  相似文献   

12.
针对渔需物资价格放开,池塘养鱼成本加大及饲养品种不够适销对路等因素,我们根据市场需求,采用鱼、草、猪相结合的方法,实行主养银鲫、团头鲂、草鱼,配养鲢鳙鱼,优化放养结构,调整轮捕轮放程序,研究出一套节省鱼种量、饲料、油电、资金和均衡上市、品种适销、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好的池塘高产养鱼模式。  相似文献   

13.
80:20池塘养殖技术指以能摄食配合颗粒饲料鱼类为主,适当搭配滤食性鱼类(鲢鳙鱼)或肉食性鱼类(有助于控制野杂鱼类及其它竞争对象所组成),使之在收获时,主养鱼产量占80%左右,搭配鱼占20%左右,以达到提高产量、健康养殖的目的。现将新乡市(延津县)黄河鲤鱼良种场80:20池塘主养草鱼情况作以介绍。  相似文献   

14.
顾宏兵 《内陆水产》1996,22(5):21-21
鲫锚头鳋病及其防治在淡水养鱼生产中,锚头鳋病的首要发病对象是草青鱼,其次是鲢鳙鱼,鲫患锚头鳋病少见报道。近年来鲫锚头鳋病在本地养鱼池塘中时有发生,虽然其发生率不高,但鲫鱼一旦染上此病,若得不到妥善的治疗,易导致大量死亡。1995年6—7月间,我市城东...  相似文献   

15.
赵亚东 《齐鲁渔业》2006,23(4):25-26
淡水池塘80:20养鱼技术是指利用淡水池塘养鱼,其产量中的80%左右是由一种摄食人工颗粒饲料,受消费者欢迎的高价值鱼组成,也称之为主养鱼。如鲤、鲫、青鱼、草鱼、团头鲂、斑点叉尾(鱼回)等;其余20%左右的产量是由“服务性鱼”组成,也称之为搭配鱼,如鲢、鳙, 可清除池中浮游生物,净化水质。 1 池塘标准  相似文献   

16.
刘尚荣 《重庆水产》1991,(1):12-14,22
池塘养鱼要获得较高的单位面积鱼产量,必须改革传统的放养结构,投喂全价配合颗粒饲料,提高饲料利用率,降低生产成本。笔者1989年在12亩池塘内利用颗粒饲料主养鲤鱼,共产成鱼14540.5公斤,其中产鲤鱼8984.52公斤,产滤食性鱼类4340.4公斤,产草成鱼853.83公斤。以总净产鱼计算,饲料系数为1.46,每公斤鱼的饲料成本为2.2元;  相似文献   

17.
<正> 全苏养鱼科研生产联合体育种遗传中心自977年始对银鲫(♀)与鲤鱼(?)交配而获得的杂交种进行了研究。银鲫与鲤鱼杂种的特点如同其它远缘杂种,是雄性不育:杂交的 F_1代全部雄鱼不育;而部分雌鱼成  相似文献   

18.
成卫平 《内陆水产》2004,29(6):12-12
20世纪50年代中国在世界上率先相继获得草、鲢、鳙人工繁殖成功,从而结束了我国池塘养鱼从江河捞苗的历史,并推动了我国池塘养鱼的快速发展。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各地反映人工繁殖的草、鲢、鳙出现生长慢、个体小、成活率低,性早熟等问题。为此,作者2003年进行了草、鲢、鳙原种与常规草、鲢、鳙池塘养殖对比试验,现将试验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在两口池塘中采用80:20模式,以蒲江一号团头鲂为主养鱼,鲢、鳙、鲫、草鱼等为配养鱼,投喂配合颗粒饲料,从2005年2月28日到9月10日,每667m^2产775.6kg和779kg,鱼类表现出较快的生长速度和较高的饲料转换率。  相似文献   

20.
在河南河北等广大内陆地区,池塘养鱼近几年还主要以主养鲤鱼为主并搭配少量花白鲢。养殖用鲤鱼种也大多是自繁自用,因此鲤鱼苗繁殖好坏直接影响鲤鱼种培育和成鱼养殖,近年来新乡市关堤渔场采用网箱进行人工鲤鱼繁殖,收到了非常好的效果,具体做法如下: 1.在三月初选择发育较好的雌雄亲鱼,注射HCG或LRH~A(剂量HCG雌 500单位/公斤鱼,雄鱼剂量减半)注射后雌雄分池饲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