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新疆棉花氮营养诊断及追肥推荐研究   总被引:26,自引:0,他引:26  
 应用反射仪测定棉株叶组织硝态氮含量 ,研究了硝态氮作为棉花氮营养诊断和追肥推荐指标的可行性。结果表明 ,棉花不同部位硝酸盐含量依次为叶柄 >主茎 >叶片 ,植株顶部 >植株底部 ;不同生育期棉花硝酸盐含量变化明显 ,盛花期最低 ,蕾期最高。棉花倒四叶叶柄硝酸盐含量比较稳定 ,可以灵敏的指示棉花氮素营养状况 ,可作为棉花追肥推荐的诊断部位。棉花蕾期倒四叶叶柄硝酸盐含量与产量显著相关 ,可以灵敏地指示棉花氮素营养状况 ,可作为棉花追肥推荐的诊断时期。盛花期由于灌溉和追肥的影响 ,倒四叶叶柄硝酸盐含量只与硝酸盐含量微弱相关。初步确定了棉花蕾期氮素营养诊断指标和追肥推荐量。用反射仪快速准确测定棉花蕾期硝酸盐含量并进行追肥推荐 ,速度快 ,诊断结果可靠 ,是一项前景很广的农业技术。  相似文献   

2.
土壤/植株硝态氮含量与棉花产量及其相关因素之间的关系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1999-2001年,采用田间小区试验对棉田土壤/植株硝态氮含量与棉花产量及其相关参数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施用氮肥明显提高土壤与植株中硝态氮含量,一定范围内土壤/植株硝态氮含量随氮肥用量的增加呈上升趋势;播种期及苗期耕层土壤硝态氮含量均与棉花产量显著相关(r=0.832-0.856);初花期植株硝态氮含量与氮肥施用量极显著相关(r=0.930-0.948),与棉花产量之间的关系可以用二次曲线进行拟合(R^2=0.815-0.958);该研究初步表明初花期植株硝态氮含量可以作为棉花氮素营养状况的诊断指标,并用以推荐施肥。  相似文献   

3.
应用土壤和植株的硝态氮测定作为棉花施用氮肥的诊断手段,是在60年代前后发展起来的。Jaham在棉株的组织测定中比较系统地研究了硝态氮的分布和适宜的取样部位。Amer、Baker、Grimes和Mackenzie等进一步研究棉花叶片或叶柄中硝态氮含量与氮肥施用量、施用时间、水分及栽培条件等等的关系,并提出硝态氮的临界浓度及其和  相似文献   

4.
【目的】确定黄瓜氮素营养缺乏诊断的最佳时期、最佳部位和临界浓度。【方法】采用溶液培养法,研究不同氮素水平(0,70,140,210和280 mg/kg)下,黄瓜不同生育期(幼苗期,开花期和结果期)、不同叶位叶片的SPAD值、硝酸还原酶活性(NRA)和叶柄硝态氮含量的变化特征。【结果】黄瓜不同叶位叶片的SPAD值对施氮水平反应的敏感程度存在显著差异。随施氮量的增加,黄瓜各叶位叶片SPAD值均有所增加,但不同叶位叶片SPAD值增长的幅度明显不同;黄瓜叶片的SPAD值、NRA和叶柄硝态氮含量3个参数的变化,因黄瓜生育时期的不同而有明显差异,幼苗期和开花期三者显著相关,开花期叶片SPAD值和叶柄硝态氮含量极显著相关。【结论】黄瓜幼苗期和开花期的第3叶、结果期的第7叶对施氮水平的反应最敏感,可以作为黄瓜氮素缺乏诊断的最佳部位;氮素缺乏的临界浓度为210 mg/kg;诊断的最佳时期为开花期。  相似文献   

5.
基于土壤硝态氮的滴灌春小麦氮素施肥模型建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在滴灌技术条件下,建立基于土壤硝态氮的漓灌春小麦氮素施肥模型.[方法]在各生育时期测定不同深度土壤硝态氮含量,由产量与供氮量的关系,确定各生育时期不同深度土壤供氮能力的临界值,进而建立滴灌春小麦基肥和追肥模型.[结果]采用播前0~20 cm土壤硝态氮含量作为滴灌春小麦基肥推荐指标比较合适,滴灌春小麦达到最高产量的供氮量为324.15 kg/hm2,并建立了基于0~20 cm土壤硝态氮含量的基肥推荐指标.[结论]同时在不同生育时期的追肥,可以采用0~ 20 cm或20~40 cm土壤硝态氮含量作为诊断指标,并以0~20 cm土壤硝态氮为氮素营养诊断指标,建立各生育期相应的追肥模型,并得出滴灌春小麦不同生育时期不同土壤硝态氮含量测定值所对应的氮肥追肥用量.  相似文献   

6.
不同氮素管理方法下棉花产量和氮肥利用率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滴灌条件下,研究农民习惯施氮模式、过量施氮模式、基于无机氮储量(Nmin)的氮素管理模式、基于计算机视觉的氮素营养诊断和氮素推荐施肥技术对棉花产量、氮肥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基于计算机视觉的氮素营养诊断施肥技术和基于土壤Nmin的氮素管理模式比常规施肥模式分别减少了氮肥施肥量37.8%和56.3%,同时获得与常规施肥量相同的产量;与农民习惯施氮量相比,基于Nmin的氮素管理模式提高氮肥利用率27.80%,基于计算机视觉的氮素管理方法提高氮肥利用率16.96%;基于Nmin的氮素管理方法硝态氮残留为负值,基于计算机视觉的氮素管理方法比农民习惯施氮量减少了土壤硝态氮残留89.02%。基于Nmin或基于计算机视觉的氮素管理方法可明显提高氮肥施肥推荐质量,减少氮肥浪费,并减少对环境的氮排放。  相似文献   

7.
基于数码图像识别的棉花氮营养诊断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研究田间试验条件下不同施肥处理棉花不同叶位图像色彩参数(G、NRI、NGI、NBI、G/R和G/B)与硝态氮含量、叶绿素测量值(SPAD)、叶绿素含量等营养指标间的相关性,确立棉花氮素营养诊断的最佳色彩参数和曲线方程,以期为新型数码图像技术在棉花氮素营养诊断的应用研究提供理论基础。于2012—2013年在安徽省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安庆试验基地进行不同施肥处理的田间试验,供试品种为‘湘杂棉8号’F1。设置8个施肥处理。分别在棉花蕾期、花铃期用Nikon D80数码相机获取棉花不同叶位图像并取样分析,研究数码相机进行棉花氮素营养诊断的最佳色彩参数,确定棉花氮素营养诊断的曲线方程。结果表明:(1)倒3叶硝态氮含量与红光标准化值NRI的相关性最好,R2=0.8754。功能叶倒4叶次之,R2=0.8013。(2)除倒1叶外,各叶位的SPAD值与数字化指标之间均有着良好的相关性。倒2叶与绿光标准化值NGI的相关性最好,相关系数为0.9591。(3)对于叶绿素含量,倒1叶与蓝光值B值相关性最好,为曲线正相关,R2=0.9444。其次为倒3叶、倒4叶,相关系数分别为0.9294、0.931。因此,在进行棉花不同叶位氮素营养诊断时,应选择上部叶位倒1叶、倒2叶、倒3叶、倒4叶,并选择色彩参数B值、蓝光标准化值NBI、NRI进行相关性分析与诊断。  相似文献   

8.
氮素形态对抗大白菜小黑点病品种生理代谢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抗病品种鲁白15、M36为材料,研究了收获期大白菜在不同氮素形态下与抗病性相关的生理指标的变化。试验结果表明,鲁白15对氮素形态比较敏感,M36对氮素形态不敏感;且两品种在铵态氮肥和硝态氮肥处理下较有规律性,酰胺态氮处理中间稍有波动。在铵态氮处理条件下,鲁白15叶柄中SOD、POD、PPO活性及MDA、酚类物质含量均高于硝态氮处理;叶片中MDA含量、POD、PPO活性与叶柄中的趋势一致,而SOD活性、酚类物质含量则与叶柄中的相反。对于M36而言,硝态氮处理的叶片中SOD、POD、PPO活性以及MDA、酚类物质含量均高于铵态氮处理,叶柄中SOD、POD活性、酚类物质含量与叶片中的趋势一致,而MDA含量、PPO活性则与之相反。综合来看,不论在何种氮素形态下,鲁白15和M36叶片中SOD、POD、PPO活性及MDA、酚类物质含量都高于叶柄中。  相似文献   

9.
应用数字图像技术进行马铃薯氮素营养诊断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数码相机获取马铃薯冠层图像,分析不同供氮水平下马铃薯冠层图像数字化指标与土壤无机氮(Nmin)、植株氮素营养指标(叶柄硝酸盐浓度、叶绿素仪读数、植株全氮含量、叶片全氮含量)的关系。结果表明,马铃薯冠层图像绿光与蓝光比值G/B是最适宜作为马铃薯氮素营养诊断的数字化指标;建立了评价马铃薯氮素营养丰缺的冠层图像数字化指标G/B的量化标准和氮肥推荐量。  相似文献   

10.
通过2年田间裂区试验研究了二苯胺法和反射仪法在油菜氮营养快速诊断中的应用。提出油菜氮营养诊断最佳部位为叶柄基部组织,苗期和苔期均是油菜氮营养诊断的最佳时期,但苔期不同叶位叶柄NO3^--N含量存在明显差异,以下部叶柄NO3^--N含量较高且较能准确反映油菜氮营养状况,将其作为取样部位最为适宜。试验还表明油菜氮营养诊断临界值可能受多种因素的影响,本文虽然提出了油菜氮素缺乏的临界指标,但只能作为生产实践的参考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1.
【目的】基于江汉平原麦后移栽棉花适宜氮素诊断指标建立追肥模型,为棉花氮素精准管理提供依据。【方法】于2019年采用田间小区试验,设置6个施氮量处理(0、90、180、270、360、450 kg N/hm2),分析蕾期、花铃期倒4叶叶绿素含量(SPAD值)、叶柄硝酸盐含量(NIT)及24个高光谱参数与前期施氮量的关系,研究麦后移栽棉适宜氮素营养诊断关键指标,结合氮肥效应函数建立氮素追肥模型。【结果】随施氮量的增加,棉花倒4叶SPAD值、叶柄NIT含量显著增大,棉花冠层光谱绿光波段形成的反射峰变缓,但当氮肥增加到360 kg/hm2时不再显著增加(蕾期NIT除外)。蕾期、花铃期倒4叶SPAD值、叶柄NIT含量、冠层高光谱参数(RSI和mND705)与前期施氮量均呈极显著一元二次方程关系(R2>0.8,RMSE<1),可作为江汉平原麦后移栽棉氮素营养诊断指标,以产量潜力的95%为临界值,蕾期麦后移栽棉SPAD值、叶柄NIT含量、冠层RSI和mND705临界值分别为34.802、2.307、1.526和0.549,花铃期相应为34.841、4.174、1.589和0.619。【结论】4个指标为江汉平原麦后移栽棉氮素营养诊断指标。麦后移栽棉最适宜施氮量为310.64 kg/hm2,产量潜力为4 662.53 kg/hm2。  相似文献   

12.
以抗虫棉33B为试验材料,研究了棉田施用增铵营养所引起的棉花叶片和棉田土壤中氮素营养的变化。结果显示,增铵营养促进了棉株对氨基态氮的吸收而抑制硝态氮的吸收;同时增铵营养减少了棉田土壤中残留硝态氮含量,维持了土壤较高的氨基态氮含量,提高了氮肥吸收利用效率,节约了氮肥资源。研究表明,棉田中施用增铵营养在生理和生态上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糖氮比在小麦植株营养诊断中的运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前,小麦植株的营养化学诊断主要是测定无机态营养(硝态氮,无机磷、钾)。我们在诊断实践中体会到:单独的氮素营养指标,不仅难以说明苗情壮弱,而且对判断植株体内氮营养水平本身也是不够的。自1974年以来,我们应用糖氮比在小麦上进行无机—有机营养化学诊断的研究工作。测定方法是采取压汁稀释法制取待测液(稀释20—40倍),在白磁板上进行点滴测定,临时制作标准色阶进行比色。硝态氮用硝酸试粉法。可溶性糖测定用0.2%葸酮硫酸试剂比色法:取一滴待测液或标准液于穴中加5滴葸酮  相似文献   

14.
硝态氮难以在菠菜叶柄中还原的原因初探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刘忠  王朝辉  李生秀 《中国农业科学》2006,39(11):2294-2299
【目的】蔬菜硝态氮过量累积危害人类健康,叶柄是蔬菜硝态氮累积的主要器官,揭示其累积硝态氮的原因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方法】以3个菠菜品种为供试材料,设置不同氮水平进行盆栽试验,在不同生长期采样,测定叶柄硝态氮含量、内外源硝酸还原酶活性、细胞的硝态氮代谢库与贮存库大小,以及加入叶片硝酸还原酶后叶柄组织的亚硝态氮生成速率。【结果】叶柄硝态氮含量与其硝酸还原酶活性、代谢库大小无明显关系,但内外源硝酸还原酶活性的比值高、贮存库小,加入叶片硝酸还原酶后叶柄组织的亚硝态氮生成速率高的品种,其叶柄硝态氮含量低。【结论】叶柄潜在硝酸还原酶活性的实际表达程度、叶柄细胞液泡的大小、硝态氮由贮存库(液泡)进入代谢库(细胞质)的难易程度是造成硝态氮难以在叶柄中还原及品种间叶柄硝态氮含量差异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5.
试验以冀谷38为材料,采用蛭石养苗法给谷子幼苗分别浇灌无氮、铵态氮、硝态氮和铵态氮-硝态氮混合营养液,通过对谷子形态、干物质重和氮素含量等指标的测定,研究不同形态氮对谷子生长发育和氮利用的影响。结果表明,硝态氮促进谷子生长,提高其株高、穗长、根长、根面积、根茎叶部干物质重,但降低穗部干物质重和穗氮占比;铵态氮延缓谷子生长,抑制根系对钾离子的吸收,但有助于提高穗部干物质重、各器官氮素累积量和穗氮占比;铵态氮-硝态氮混合处理时,植株生长、穗部发育和氮素累积较为均衡。这表明铵态氮是谷子较易利用的形态氮,谷子对铵态氮的吸收高于硝态氮,硝态氮促进谷子营养器官的生长,铵态氮促进谷子氮素累积和提高穗部产量,铵态氮-硝态氮混合处理对谷子生长、穗部产量、氮素利用均有提升效果。  相似文献   

16.
植物对硝态氮的吸收及其调控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硝态氮不仅是重要的营养元素,而且作为信号物质调节植物的生长发育,土壤中硝态氮的含量变化很大,为适应不同环境,植物进化出多种获得氮素的途径,因此了解植物适应氮营养胁迫的生理遗传特性在理论和实践上都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就近年关于植物对硝态氮吸收和调控的工作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7.
植株氮营养快速诊断方法的应用(简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合理施用氮肥是实现粮食高产、优质、高效的重要技术措施之一。植株体内硝态氮可以很好地反映作物氮素营养状况,通过硝态氮的分析即可诊断作物的氮素营养,同时NO3-N的分析为氮营养快速诊断提供了可能。Whermann等人利用改良的二苯胺法测定小麦茎基部的NO3-N含量作为氮肥施用的参数,该法简便、快速准确。我国原北京农业大学植物营养系的研究人员在北京、河北和内蒙古等地的田间小区试验中对该方法进行了研究,认为它是适用于大田生产中诊断禾本科作物小麦和玉米氮营养状况的一项最佳技术,但尚未见该技术在我国大面积生产中应用的报…  相似文献   

18.
采用田间小区试验与植株硝态氮速测系统结合的方法,确定采用反射仪法速测冬小麦拔节期植株硝态氮含量对植株氮素营养进行评价.结果显示,冬小麦拔节期植株硝态氮含量缺乏临界值为1 000 mg/kg,充足评价指标为1 300 mg/kg;土壤合理的底肥施N量为75~150 kg/hm2;冬小麦拔节期合理的氮肥追施量应控制在100~150 kg/hm2;冬小麦最佳经济效益追肥量为117.86 kg/hm2.  相似文献   

19.
本文在6个氮肥处理下,利用叶绿素仪和硝酸盐反射仪对大白菜的氮素营养诊断进行研究,筛选出适合的诊断方法,并根据诊断指标建立大白菜的氮肥推荐施肥模型。结果表明,大白菜莲座期和结球期的叶片SPAD值和叶柄硝酸盐浓度与施氮量、植株全氮含量均有较好的相关性,SPAD值和叶柄硝酸盐浓度都能反映大白菜氮素营养状况,但相关系数SPAD值高于叶柄硝酸盐浓度,叶绿素仪法更适合大白菜氮素营养快速诊断。在大白菜莲座期和结球期,叶片SPAD临界值分别为38.57、40.36,基于叶片SPAD值的氮肥推荐模型能够进行大白菜各生育时期的推荐氮肥施用。  相似文献   

20.
氮素形态对作物生理特性及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41,自引:2,他引:39  
简要综述了近年来对不同氮素形态膜转运蛋白的研究概况。细胞膜上硝态氮和铵态氮均有高亲和和低亲和转运系统。目前已从多种作物中克隆了硝态氮低亲和系统的基因。根系吸收铵态氮,具有双动力学特征。研究表明,铵高亲和转运体应是AMTl家族的成员,此基因在酵母中得到了表达。还综述了氮素形态对作物生理特性影响的研究情况。作物在铵营养增加时,NR(nitrate reductase,NR)活较高;铵态氮营养条件下的GS活性更高。氮素形态对作物光合作用各环节等均产生明显影响。大多数研究认为,铵硝态氮混施,叶绿素含量高;增加铵态氮,希尔反应活性升高;氮素形态对光合速率的影响尚无定论。氮素形态对RuBPCase活性的影响因植物而异;硝态氮明显提高叶片的光呼吸速率。施用硝态氮,作物吸收的阳离子量明显增加,施用铵态氮,作物吸收较多的阴离子。氮素形态使作物体内呼吸途径改变,并可改变呼吸商。氮素形态对作物生长的影响,至今有不同的看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