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引进两广马尾松优良无性系试验结果表明,优良无性系在树高、胸径、材积生长量方面明显好于福建选出的马尾松优良家系对照,引进的马尾松优良无性系间、区组间、无性系与区组互作存在极显著差异。入选的12个优良无性系生长优势非常明显,遗传增益大,效益显著,可作为第二代种子园建园材料。  相似文献   

2.
马尾松第2代种子园营建关键技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根据遗传测定和种质资源开花特性观测结果,从马尾松种质资源库中筛选出76个优良无性系作为马尾松第2代种子园建园材料。其中,5个无性系来自种源试验林优良个体,17个无性系来自优树子代测定林优良个体,49个无性系来自种子园自由授粉子代测定林优良个体,5个无性系为高产脂优良品种。利用这些建园材料,于2008年在福建省沙县官庄国有林场营建马尾松第2代种子园8 hm2。从建园材料选择、营建技术、抚育管理和树形管理技术等方面总结了马尾松第2代种子园营建关键技术,可为我国马尾松第2代种子园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马尾松基因库优良家系子代测定阶段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48个两广马尾松优良家系的子代进行遗传测定,初步结果表明:5个参试的对照处理中,来自广东的种子、那怕是普通的种子,也比龙岩市最好的、经改良的种子园种子长得快;在参试的48个两广种源家系中,仅8个家系小于永定ck1,但未达到显著水平。可见引自广西、广东的马尾松优良家系,虽经异地授粉,其后代仍保持了明显的速生特性。  相似文献   

4.
对闽西马尾松实生种子园143个选优家系子代测定林调查分析表明,家系间结实量存在极显著差异,经过多重极差检验分析,我们筛选出与对照漳平五一林场种子园种子有极显著差异以上的最优高产家系42个,进一步比较结果表明,既高产又速生的优良家系26个,其结实量平均遗传增益为40.41%,材积平均遗传增益为26.36%,这26个优良家系可供建下一代马尾松种子园的最好建园材料。  相似文献   

5.
闽西种源马尾松子代测定林高产家系选择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对闽西种源马尾松子代测定林 142个优良家系结实量的调查分析 ,筛选出 38个较高产的家系 ,其遗传增益达到2 7 36 % ,最高的达 71 2 9% ,这些优良家系可供重建马尾松种子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马尾松优树子代测定及速生优良家系选择的研究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1982年在福建省马尾松优良种源区16个县天然林中选择211株优树,从广西、广东等省(区)引进18株优树的单株球果,共计229个家系。1984年在生态上具有代表性的闽北邵武卫闽、闽东南仙游溪口、闽中大田桃源林场营造优树子代测定试验林。逐年调查树高、胸径、病虫害等10个性状。对多年多点调查数据进行变量分析、相关分析,计算各性状各家系的遗传力、遗传方差、环境方差;进行基因型稳定性分析;运用遗传距离指数理论、聚类分析对参试家系进行综合评价。从中评选出高产稳定型速生优良家系19个,其材积平均遗传增益为28.30%,可在全省马尾松产区推广;13个适宜闽西北的高产优良家系,材积增益为21.07%;17个适宜闽东南的优良家系,材积增益为25.51%。  相似文献   

7.
马尾松优树子代家系生产力评价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6片13年生马尾松优树子代家系测定林的研究结果表明,5~13年生时其高、径和材积生长性状具有丰富的遗传变异,受中度以上遗传控制。年度间相关分析表明,对8年生以上马尾松优树子代测定林进行选择是可行的。利用材积指标作为丰产性测度对马尾松优树子代家系的生产力水平进行评价,从参试的229个家系中评选出103个材积大于群体平均值的家系,可作为一代种子园疏伐时留优去劣的依据;60个材积大于群体平均值15.0%的优良家系,利用其亲本无性系开展杂交育种工作;34个材积大于群体平均值25.0%的优良家系,可以直接在一代种子园中进行单系采种、造林,提高马尾松的经营效益。  相似文献   

8.
在第一代马尾松无性系种子因子代中,单系选择优株,繁殖成无性系,进行无性系测定以探讨选择效果.结果表明:6年生马尾松无性系林分生长良好,大大高于福建省马尾松丰产林标准.马尾松不同无性系生长差异明显,达到统计学上的极显著水平.所选择的9个优良无性系平均单株材积可达0.0124m3,遗传增益为16.6%.通过无性系测定再筛选,可以获得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18年生马尾松种子园自由授粉子代测定林生长性状的调查分析,进行优良家系及单株的选择。结果表明,马尾松种子园自由授粉子代在树高、胸径、材积性状上存在显著的遗传变异;利用30%和15%的入选率对参试的2个测定组进行选择,选择出20个速生优良家系,平均材积遗传增益为11.31%;选择出38株优良单株,平均材积遗传增益81.89%。  相似文献   

10.
对25年生马尾松优树子代测定林调查分析,结果表明马尾松子代树高、胸径、材积在家系间存在显著的遗传变异,其家系遗传力分别为0.428、0.565和0.610。利用以树高、胸径、材积构建的指数选择方程从参试家系中选择出20个速生优良家系,平均材积遗传增益为26.0%。从入选的优良家系中选择出100株优良单株,平均材积比群体均值大122.21%。  相似文献   

11.
抗松材线虫病马尾松无性系种子园营建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松材线虫病是危害松属树种的毁灭性病害,危害严重、防治困难。安徽省从2001年开始从疫区和非疫区的马尾松林分中选择324株抗病优树以及部分广东、广西种源,通过嫁接繁殖和人工接种松材线虫的方法进行无性系抗病性测定。2011年利用筛选出的68个家系的89个高抗无性系营建了1.6 hm2抗松材线虫病马尾松无性系种子园。各家系成活率90.9%~100%,平均成活率93.6%。  相似文献   

12.
11年生马尾松种子园自由授粉子代测定林的分析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漳平五一国有林场11年生90个家系马尾松种子园自由授粉子代测定林的生长性状调查研究,在对比分析、方差分析基础上判定家系优劣,估算遗传参数与计算遗传增益。结果表明:各家系间树高、胸径、单株材积差异达极显著水平,具有较高的遗传力。11年生时入选的28个优良家系平均树高、平均胸径、平均单株材积分别为11.7 m、15.0 cm、0.0991 m3,遗传增益分别为3.3%、13.4%、31.8%;在优良家系内进行优良单株选择,入选103个单株,平均树高、平均胸径、平均单株材积分别达到12.4 m、17.7 cm、0.1440 m3。遗传增益分别达4.7%、23.9%、69.1%。可显著提高马尾松用材林的产量。  相似文献   

13.
闽西马尾松优树自由授粉子代遗传分析与选择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14年生的闽西马尾松优树自由授粉子代测定林调查分析,结果表明:139个参试家系在树高、胸径、材积性状上存在极显著差异。树高、胸径、材积家系遗传力分别为31.04%、60.73%、55.3%。以材积遗传增益大于10%为指标,选择36个优良家系,平均材积遗传增益达16.5%。入选的优良家系可为马尾松遗传改良和种子园营建提供优质的种质资源材料。  相似文献   

14.
马尾松种子园优良无性系的选择与评价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通过对马尾松种子园132个无性系种子产量性状调查与木材比重测定及种子园自由授粉子代8年生生长性状调查,在统计分析、相关分析基础上采用综合评分法进行优良无性系的选择,入选率为20%。结果表明:对马尾松种子园无性系再选择,以营建改良代种子园是可行的。8年生子代材积可获得改良增益10.6%,木材比重可获得4.6%的增益,种子园单株产种量可获得增益37.5%,选择效果明显,达到提高种子园产量、增加改良增益的目的。  相似文献   

15.
本文运用ARC/INFO地理信息系统结合趋势面分析,对福建省大田桃源林场引种的25年生的89个马尾松种源的树高、胸径、材积的地理变异进行空间分析和基于GIS的表述。研究结果表明:各种源树高生长的趋势面高值区主要分布在福建、江西、湖南的南部,广西的东部及广东。各种源胸径和材积生长的趋势面高值区在广西中部、南部,广东、福建和江西三省交接地带。从上面的结果可以看出,马尾松的高产种源主要分布在我国广西的中南部和广东、福建和江西三省交接地带。这为马尾松种源的合理区划和种子调拔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以马尾松(Pinus rnassoniana)高产脂种子园自由授粉家系子代测定林为对象,分析了4年生家系生长性状(树高、胸径、材积和活轮枝数)及抗虫性的遗传变异规律,估算了各性状的遗传力,并进行了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除抗虫性存在显著差异外,材积、胸径、树高、活轮枝数生长性状在家系问均存在极显著的遗传差异;生长性状受较强遗传力控制,而抗虫性受中强度遗传力控制;家系各生长性状问具有高度相关性,而产脂力、抗虫性和各生长性状间没有相关性。利用最佳线性预测的单性状(材积)及多性状联合(抗虫性和家系产脂力)估算家系育种值,选出了2个马尾松优良家系作为桂东南育种和推广材料。  相似文献   

17.
广东省速生马尾松优良家系选择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广东省19个马尾松主产区,选出508株优良马尾松单株。经过苗期筛选,对263个入选家系进行了10年生半同胞子代林测定,选择出59个马尾松优良家系。与对照高州优良商品种源比较,第Ⅰ批子代测定入选的优良家系平均树高>3.6%,平均胸径>8.8%,平均材积>23.5%,第Ⅱ批子代测定入选的优良家系平均树高>17.9%,平均胸径>24.3%,平均材积>81.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