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0 毫秒
1.
为研究蜂类授粉对宛芝16繁育、隔离、纯化和种子生产的影响力,开展蜂类授粉对宛芝16产量贡献的研究。结果表明,蜂类对芝麻产量的贡献率为5.55%,对单株有效蒴果数的贡献率为21.70%,对每蒴粒数的贡献率为5.01%,对千粒重的贡献率为5.85%,对单株产量的贡献率为3.88%,该结果可为制订宛芝16规范性制种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芝麻叶是一种传统的干菜食品,多地有掐食芝麻叶的习惯,更有专业公司和企业收购加工芝麻叶。为了明确芝麻种植效益最大化的掐叶时期,在芝麻品种宛芝16上,以全生育期不掐叶为对照(CK),研究了芝麻出苗后第40天、第50天、第60天、第70天开始掐叶对芝麻子粒和芝麻叶产量的影响,并对不同掐叶处理的芝麻种植效益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芝麻出苗后第70天掐叶处理的芝麻种植效益最高,其芝麻叶纯收入为10 924.4元/hm~2、子粒收入为12 154.6元/hm~2,净收益达到23 079.0元/hm~2,较CK增收9 739.8元/hm~2。芝麻出苗后第70天掐叶,可以实现芝麻种植效益最大化。  相似文献   

3.
驻芝16号     
<正>"驻芝16号"是由河南省驻马店市农业科学研究所以育种中间材料"驻044"为母本,以"驻9106"为父本,通过有性杂交、多元病圃多年鉴定、高代鉴定选育而成的芝麻新品种,具有高产稳产、品质优良、抗病性强等优点。该品种于2009年3月通过河南省芝麻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特征特性"驻芝16号"属单秆型品种,苗  相似文献   

4.
为筛选适宜生产上应用的抗旱性强的芝麻品种,以盆栽芝麻为材料,在5对真叶期进行水分胁迫处理,每7 d测1次株高,并于成熟期调查不同处理各品种的农艺性状,分析水分胁迫对芝麻生长的影响及不同品种的抗旱性。结果显示,水分胁迫18、47 d后,不同品种的株高均显著低于其对照组相应品种的株高,水分胁迫对周芝16的株高降低影响最小,但在水分胁迫47 d后,周芝16的株高优势不如郑太芝1号。使用抗旱系数评价水分胁迫对不同性状的影响,结果显示,水分胁迫对产量的影响最大,对始蒴节位影响较小,对每蒴粒数和空梢节长无显著影响。对6个芝麻品种进行抗旱性综合评价,按综合评价值(D值)从大到小排序为郑太芝1号(0.896)>周芝16(0.515)>晋芝1号(0.399)>汾芝2号(0.357)>宛芝16(0.304)>冀航芝1号(0.074),D值越大,品种的抗旱性越强。研究结果筛选出2个新的芝麻抗旱种质,即郑太芝1号和周芝16,虽然水分胁迫抑制植株生长,但对抗旱性强的品种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5.
芝麻杂交种豫芝九号的选育与利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芝麻杂交种豫芝九号的选育与利用屠礼传,王文泉,梁秀银,郑永战,柳家荣,徐博(河南省芝麻研究中心郑州450002)芝麻杂交种豫芝九号,原名88CA006,组合为ms86—1×丹巴格,是河南省芝麻研究中心选育的第一个芝麻杂交种,1993年4月经河南省品种...  相似文献   

6.
芝麻是河南省优势特色油料作物。以平舆县为代表的河南省芝麻优势区已获得“中国特色农产品优势区”称号。河南省白芝麻具有口感好、品质佳等突出优点,是油食兼用的特色油料作物,在国内外享有盛誉。随着近年政府对特色优势农业扶持政策的不断出台,河南省芝麻产业不断深化“三产”融合,朝着绿色高质高效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7.
豫芝20号是河南省农业科学院芝麻研究中心利用有性杂交与混合系谱法选择相结合选育的芝麻新品种。2012~2014年参加河南省芝麻新品种试验,平均产量为1 472.10 kg/hm2,粗脂肪含量56.99%,粗蛋白质含量18.75%。具有高产、优质、抗病、抗逆性好、抗倒伏能力强等特点。2015年5月通过河南省农作物品种鉴定(豫品鉴芝2015002)。  相似文献   

8.
漯芝19号是漯河市农业科学院选育的优质、高产、抗病芝麻新品种。2005年至2007年参加河南省芝麻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表现突出,于2009年通过河南省农作物品种鉴定委员会鉴定。在生产上已推广应用,成为河南省芝麻主栽品种之一。  相似文献   

9.
周芝11是周口市农业科学院和开封市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中心以郑芝13为母本、漯芝16为父本,通过有性杂交、病圃选择、连续南繁加代鉴定选育而成的芝麻新品种。2018-2019年参加国家黄淮区芝麻品种区域试验,2年平均产量为1 415.85 kg/hm2,比豫芝4号(CK)增产12.05%;2020年参加国家芝麻黄淮区芝麻新品种展示(生产)试验,平均产量为1 272.45 kg/hm2,较豫芝4号(CK)增产6.65%,其粗脂肪(干基)含量为20.2%、粗蛋白质(干基)含量为55.5%。周芝11具有高产、稳产、抗病、广适、抗旱、耐渍性等特点,2021年4月通过河南省芝麻品种鉴定委员会鉴定。本文作者介绍了周芝11的选育经过,提出了其配套的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10.
驻芝14号是河南省驻马店市农业科学研究所以驻86036为母本,驻7801优系为父本。通过有性杂交及后代在多元病圃中连续鉴定选育而成的高产、优质、早熟、多抗芝麻新品种。驻芝14号于2002~2004年参加了全国(江淮片)芝麻品种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并在2005年4月通过全国芝麻品种鉴定委员会鉴定。  相似文献   

11.
<正> 河南省农科院芝麻研究中心经10年选育出耐渍、抗病、高产、优质、适应性较广的杂交种——38CA006,1993年4月经河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命名为豫芝9号,该品种将成为第一个用于大田生产的芝麻杂交种。同时还研制出用雄性不育系制种的技术。该杂交种母本为雄性不育系ms86—1,父本为韩国丹巴格。1989—1991年全国芝麻杂交种区域试验,3年24点次,平均亩产74.77kg,比对照豫芝4号增产29.52%。1991年河南省生产试验,平均亩产87.32kg,比对照增产22.23%,高产试验亩产达229.6kg。1992年全国芝麻杂交种生产示范,七  相似文献   

12.
张海洋,河南省农业科学院芝麻研究中心主任,南京农业大学博士生导师,国家芝麻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主要从事芝麻遗传基础、育种技术与新品种选育研究。2001年获河南省杰出青年科学基金,2003年经国务院批准享受政府特殊津贴,被授予“河南省优秀青年科技专家”称号,获“河南省青年科技奖”,2004年获“河南省留学回国人员先进个人”称号,2006年被河南省委、省政府授予“河南省优秀专家”“河南省十大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2008年获河南省自主创新优秀青年,2007年被全国总工会授予“全国五一劳动奖”称号,2008年获“河南省自主创新优秀青年”称号,2009年被评为中原学者,2012年被授予“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称号。  相似文献   

13.
河南省芝麻育种成果回顾与展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产量、品质、农艺性状、选育方法及系谱来源等方面对河南省历年审定(鉴定)通过的67个芝麻品种进行了分析和总结,从中找出芝麻育种中存在的问题,以期为河南省的芝麻育种科研发展方向提供依据。结果表明:河南省育成芝麻品种的平均产量水平从914.81 kg/hm~2上升到1 307.29 kg/hm~2,促进了河南省芝麻生产水平从381.60 kg/hm~2提高到1 422.16 kg/hm~2;品质方面整体提高不大,粗脂肪含量从55.54%提高到56.75%;农艺性状方面也由分枝、晚熟类型向单秆、早熟类型演变。育种方法简单、亲本来源单一、遗传基础狭窄是河南省芝麻育种的现状,今后利用现代生物技术与传统的芝麻育种方法相结合,选育出具有高产、优质、早熟、闭蒴、有限生长等性状并适合机械化生产的芝麻品种,将是河南省乃至全国芝麻育种的主攻方向。  相似文献   

14.
为明确河南省芝麻气候适宜度时空分布特点,指导芝麻生产布局,根据芝麻光温水需求规律,采用模糊数学方法,构建芝麻生长发育气候适宜度模型,并利用河南省15个气象监测站点1961—2019年逐日气象数据,计算芝麻温度、光照、降水适宜度和综合气候适宜度。结果表明,15个站点芝麻温度适宜度(0.938~0.956)>光照适宜度(0.568~0.657)>降水适宜度(0.492~0.595),综合气候适宜度为0.641~0.712。1961—2019年,河南省芝麻光照适宜度和综合气候适宜度呈显著下降趋势,每10 a分别下降0.032和0.012;温度适宜度和降水适宜度变化趋势不显著。光照、降水适宜度和综合气候适宜度从北往南逐渐降低,而温度适宜度从西北往东南逐渐增加。可见,河南省芝麻温度适宜度较高,热量资源丰富;光照适宜度随年份降低,光照资源逐渐不利于芝麻生长;降水适宜度较低,降水是限制河南芝麻生产的主要气象因子。在河南芝麻生产中,巩固豫东南驻马店、周口等芝麻传统产区的优势,扩大气候适宜度高值区域豫北、豫东的种植范围,同时完善排灌配套设施,对提高芝麻气候资源利用率,保证河南芝麻稳产增产具有...  相似文献   

15.
根据前期获得的芝麻抗茎点枯病NBS RGAs序列与河南省芝麻研究中心提供的EST 序列比对结果,设计4对特异引物,从10个对茎点枯病表现不同抗性的芝麻品种中扩增得到16条RGAs(抗病基因同源序列),GenBank登录号分别为KC477692~KC477707,它们编码的氨基酸序列均具有NBS (核苷酸结合位点)类型抗病基因的特征结构域。Blastx分析结果表明,16个RGAs基因编码的部分氨基酸序列与已知 NBS类抗病蛋白同源性为35%~52%。聚类分析发现这些RGAs基因聚为4类,且均为non TIR NBS类型,为进一步筛选芝麻抗茎点枯病基因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6.
《河南农业科学》2011,40(3):166
<正>张海洋(ZHANG Hai-yang),1963年12月生,河南省项城市人。1983年毕业于河南农业大学农学系,1993年获得南京农业大学作物遗传育种专业博士学位,1999-2000年应邀到美国农业部南方作物中心开展棉花和芝麻合作研究。现任河南省农业科学院芝麻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员,  相似文献   

17.
<正> 1990年,河南省农科院芝麻研究中心在许昌农场进行芝麻杂交种郑8805高产栽培试验。经河南省农牧厅、农利院、许昌市农业局、许昌农场的有关领导、专家和技术人员共同验收,3.97亩郑8805杂交种芝麻平均亩产172.4公斤。其中,1.08亩单产达232.4公斤,比对照利豫芝四号增产21.2%,创我省芝麻单产最高记录。高产栽培的主要措施是:①重施底肥。  相似文献   

18.
河南省芝麻发展前景及对策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1河南省芝麻生产及市场状况 自西汉张骞出使西域带回“胡麻”开始,芝麻住我国已有2000多年的栽培史,作为一种优质油料作物,芝麻在国民经济及对外贸易方面一直占有重要地位。芝麻是我国主要油料作物之一,常年种植面积为100万hm^2,总产75~90万t,面积和总产分别占世界的15%和20%以上。芝麻在我国种植范围相当广泛,尤其以豫中的南阳、驻马店、周口及鄂西北的襄樊、枣阳和皖中的阜阳等地栽培面积较大,为我国芝麻种植的核心地带。仅河南省每年芝麻种植面积就在30万hm^2以上,占全国种植面积的1/3。近年来,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芝麻的种种保健作用不断为学术界和公众认可,国内外市场日趋活跃,使得芝麻的播种面积不断扩大。  相似文献   

19.
驻芝16号(试验名称:驻02J13,下同)是驻马店市农业科学研究所以“驻044”为母本,“驻9106优系”为父本,经有性杂交、多元病圃多年鉴定、高代鉴定选育而成的芝麻新品种,2009年3月通过河南省芝麻品种鉴定委员会鉴定。该品种经多年多点试验,平均单产1090.2kg/hm^2。比对照豫芝四号增产15.64%,达极显著水平,具有高产、稳产、品质优良、抗病性强等优点。脂肪含量为58.40%,蛋白质含量为17.18%。并对驻芝16号高产栽培技术,如:适时早播、适宜密度、施肥技术、病虫害防治等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20.
河南省农业科学院棉花油料作物研究所的前身是河南省农林科学院作物研究所,始建于1958年、1979年分设增建河南省农科院经济作物研究所,2000年由河南省农科院经济作物研究所与河南省芝麻研究中心合并组建河南省农业科学院棉花油料作物研究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