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红叶杨系列品种是我国典型的彩叶乔木。为进一步明确红叶杨树在叶片光合生理及干物质分配的适应特征,以2025杨及其3个连续芽变品种中红杨、全红杨和金红杨的1年生扦插苗为试验材料,研究其在功能叶光合特性、器官间生物量分配等方面的种间差异。结果表明,随着对2025杨芽变的连续人工选择,其当年生长量显著降低,功能叶光合能力也呈降低趋势,但金红杨略高于全红杨;功能叶的瞬时水分利用效率(WUE)依次显著降低,中红杨和全红杨的光合氮利用效率(PNUE)显著低于2025杨,而金红杨的PNUE无显著差异。单叶面积、净光合速率、羧化速率(CE)及光合氮利用效率(PNUE)等指标显著降低可能是中红杨和全红杨生长量显著低于2025杨的原因,而非叶绿素含量。叶绿素a含量大幅度减少是金红杨功能叶光合能力低的重要原因。与2025杨相比,3种红叶杨的地上部干物质积累显著降低,叶器官分配比例逐渐增加而茎中干物质投资逐渐降低,这可能是对叶片光合能力降低的一种适应,但秋季落叶造成碳资源损失过大而对个体生长不利。  相似文献   

2.
《农民致富之友》2008,(4):F0004
中红杨(中华红叶杨)是由我所高级工程师程相军培育的集观赏、速生、环保为一体的杨树新品种,该品种2006年通过河南省审定和国家植物新品种保护,注册商标“中红杨”,中红杨的培育成功填补了世界杨树育种的空白,2007年10月5日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给予了专题报道,2007年12月25日,中红杨获得了中国国际林业产业博览会金奖。  相似文献   

3.
《农民致富之友》2009,(8):F0002-F0002
中红杨(中华红叶杨)是由我所高级工程师程相军培育的集观赏、速生、环保为—体的杨树新品种,该品种2006年通过河南省审定和国家植物新品种保护,注册商标“中红杨”,中红杨的培育成功填补了世界杨树育种的空白,2007年10月5日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给予了专题报道,2007年12月25日,中红杨获得了中国国际林业产业博览会金奖。  相似文献   

4.
根据中红杨的生长特性,总结其繁育技术与栽植管理措施,介绍其开发利用前景,以为中红杨的开发利用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5.
《农民致富之友》2009,(1):F0004-F0004
中红杨(中华红叶杨)是由我所高级工程师程相军培育的集观赏、速生、环保为-体的杨树新品种,该品种2006年通过河南省审定和国家植物新品种保护,注册商标·"中红杨",中红杨的培育成功填补了世界杨树育种的空白,2007年10月5日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给予了专题报道,2007年12月25日,中红杨获得了中国国际林业产业博览会金奖。  相似文献   

6.
中红杨(中华红叶杨)是由商丘市中红杨绿化苗木研究所所长、林业高级工程师程相军及其课题组于2000年培育的集红叶、速生、无飞絮为一体的杨树新品种。2006年,该品种顺利通过河南省林业新品种审(认)定和国家植物新品种保护,注册商标“中红杨”,已具备了完整的知识产权。中国林科院杨树育种专家黄东森教授说:“中红杨的培育成功填补了世界杨树育种的一项空白。”  相似文献   

7.
全红杨在乌鲁木齐市的栽培适应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从湖北省引种到乌鲁木齐市的全红杨为研究对象,运用层次分析法(AHP法),从全红杨的抗逆性、色彩稳定性和生长状况3个方面进行观测和试验,建立了全红杨栽培适应性评价模型,对这三个要素层的8个评价指标排序,并对全红杨在乌鲁木齐市的生长适应性进行了定量评价分析。通过对全红杨综合评价,认为全红杨能够在乌鲁木齐市生长,可以在园林绿化中栽培应用和推广。  相似文献   

8.
美洲黑杨新品种全红杨叶片色素含量与叶色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研究全红杨叶片内在色素与外在色相的特性及其关系,探讨全红杨的呈色机制,比较分析了生长季不同时期全红杨、中红杨和2025叶片中色素含量和叶色参数的差异。结果表明,全红杨叶片含有较多的光合色素(叶绿素a、b和类胡萝卜素)和非光合色素(花色素苷),尤其是花色素苷含量显著高于中红杨和2025,三者叶色差异明显。全红杨色相a*值和色光值始终为正值,色相b*值为较小的正值,叶色始终以红色为主;中红杨色相a*值和色光值由正值变为负值,色相b*值为正值并逐渐变大,叶片红色转淡,出现返绿现象;2025杨色相a*和色光值为较低的负值,色相b*为较高的正值,叶片始终呈现黄绿色或绿色。此结果与叶片色素比例的变化对叶色的影响结果相一致。  相似文献   

9.
《农家顾问》2013,(11):43-44
全红杨在整个生长季节叶片全红,是代替红枫、紫叶李的理想品种。因其光合强度低.生长缓慢.使其很适合用作城市景观和绿化.但同时也存在苗术生长繁育速度较慢问题。山东枣庄市红叶杨苗木专业合作社总结出全红杨苗木快速繁育和高位嫁接方法,  相似文献   

10.
《农家致富》2007,(1):24-24
中红杨(中华红叶杨),世界第一株。2006年通过河南省审(认)定并获得国家林业局新品种保护权。该树种引起了国内外专家学者等权威人士的高度重视和新闻媒体的关注,并给予肯定和高度评价。中国林科院杨树育种专家黄东森教授说:“中红杨的培育填补了世界饧树育种的一项空白。”中闰林科院林研所副所长卢盂柱博士说:“中红杨在我国乃至全世界都是绝无仅有的。”美国俄勒岗州杨树专家见到该树种时大为惊讶,连说:“稀世珍品,世界一绝。”[第一段]  相似文献   

11.
以杨树品种2025及其2个芽变彩叶品种全红杨、中红杨当年生嫁接苗为试材,研究土壤持续干旱胁迫下植株的外部形态、叶片叶绿素质量分数、净光合速率、水分利用率、SOD活性、CAT活性、质膜相对透性、MDA质量摩尔浓度和脯氨酸质量分数的变化,并进行品种抗旱性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干旱胁迫下,3个杨树品种的外部形态和各生理生化指标均发生明显变化,品种间差异显著( P<0.05)。受干旱影响,三者叶片CAT酶均快速失活,保护酶SOD活性随之下降,不能有效地清除体内产生的有害自由基,全红杨叶片MDA质量摩尔浓度持续升高,细胞膜透性始终高于中红杨和2025。胁迫后期,叶片叶绿素质量分数、水分利用效率和脯氨酸质量分数均大幅下降,全红杨叶片净光合速率率先出现负值,并表现出明显的胁迫后效应。复水后,全红杨、中红杨和2025高生长较对照下降90.34%、84.47%和62.01%,存活率分别为8.57%、17.14%和22.86%。经模糊隶属函数法分析得出,全红杨抗旱性显著低于中红杨和2025( P<0.05),中红杨与2025差异不显著( P>0.05)。灰色关联分析表明,叶绿素质量分数、质膜相对透性和水分利用率与3个杨树品种的抗旱性关联度最大,可作为评价其抗旱性的首要指标。  相似文献   

12.
分析生长季不同时期全红杨叶色与叶片色素组成二者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花色素苷是影响全红杨叶色变化的最主要色素。花色素苷质量分数与叶色a*值、C*值和色光值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均呈显著正相关,利用a*值、C*值和色光值建立的回归方程得到的花色素苷质量分数预测值和实际测定值在0.01水平上无显著差异,用色差仪对全红杨叶片花色素苷质量分数进行预测是可行的;全红杨叶片在生长季以红色色调为主,同时在内部因素与外界因素共同影响下,不同时期叶片中色素比例的变化使叶色亦有所不同;a*值可作为叶色的代表性参数来反映不同时期全红杨叶片色彩的变化,5月14日到6月11日叶色a*值大于5.00,此时,全红杨叶片中花色素苷质量分数比例高于40.0%,叶片呈色泽浓亮的深紫红色,观赏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3.
2000年由河南省林科院培育成功的第一株红叶杨,称为"中华红叶杨"(简称"中红杨"或第一代红叶杨),填补了世界杨树育种的一项空白,但是"中红杨"树叶颜色要经历从紫红色、紫绿色、褐绿色到黄色或橘黄色的"三季四变",且色彩分布不均匀。在"中红杨"的基础上,2009年河南省林科院又成功培育出了世  相似文献   

14.
在土壤持续干旱胁迫下,研究了杨树品种‘2025'及其2个芽变品种‘全红杨'、‘中红杨'当年生嫁接苗叶片的质膜相对透性及渗透调节物质可溶性糖、脯氨酸和可溶性蛋白质含量的变化及关系,并进行了抗旱性评价。结果表明:随干旱胁迫的持续,三者叶片质膜相对透性明显增大,‘全红杨'始终高于‘中红杨'和‘2025'。三者叶片可溶性蛋白质和游离脯氨酸总量有减少的趋势,但可溶性糖含量均能保持在较高的水平,与质膜相对透性成显著正相关(1|r|≥0.7),这有利于植株适应干旱胁迫和抗旱能力的获得;‘2025'叶片脯氨酸的变化与质膜相对透性呈显著正相关(1|r|≥0.7),膜系统相对稳定。3个品种各生理指标对照组和处理组均有极显著差异(P0.01),经隶属函数法分析得出:抗旱能力为‘2025'‘中红杨'‘全红杨',但差异不显著(P0.05);通过灰色关联法分析各指标对干旱胁迫的敏感性可知:游离脯氨酸是反映3个杨树品种抗旱能力的主要指标。  相似文献   

15.
中红杨作为彩叶、速生树种,具有生长速度快、抗性强、观赏价值高等特点,既可用于营造速生丰产林,又可广泛应用于城市、郊区、道路、园林绿化。因此中红杨有着巨大的发展潜力及广阔前景。  相似文献   

16.
不同时期中红杨叶片色差值与花色素苷含量的关系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色差仪测得中红杨不同季节不同部位叶片L,a,b值,与提取测定的花色素苷含量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中红杨叶片色光值与花色素苷舍量呈显著性相关.根据其相关关系建立了色光值与花色素苷含量的回归方程.通过回归预测分析与t检验,预测值与实际测定值吻合程度极高,因此可以根据色光值的季节变化规律准确地估测出中红杨叶片中花色素苷含量的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17.
为了探索全红杨能否适应在四川省德阳地区高温高湿环境下繁殖栽培,将全红杨与中华红叶杨、欧美杨108号作对比试验,对从河南引种到德阳地区的全红杨进行了多方面研究。通过2a的栽培和观测,结果表明,全红杨在德阳地区容易繁殖,色彩鲜艳、稳定,但在高温高湿环境下也存在生长较慢、抗病虫能力较弱等问题,在德阳地区栽培需精细管理。  相似文献   

18.
为了研究KH2PO4营养液对4年生‘中红杨’叶色的影响,测定了不同间隔天数、不同浓度KH2PO4营养液处理后叶片及对照叶片中叶绿素、类胡萝卜素、花色素苷和可溶性糖等含量。结果表明:间隔15 d叶面喷施7‰KH2PO4营养液能够显著提高‘中红杨’叶片中花色素苷、可溶性糖含量,而叶绿素、类胡萝卜素含量显著降低,有效提高了4年生‘中红杨’叶色的观赏价值。  相似文献   

19.
中红杨(中华红叶杨)是2006年通过河南省审(认)定并获得国家林业局新品种保护权杨材新品种,该树种引起了国内外专家学者等权威人士的高度重视和新闻媒体的关注.并给予肯定和高度评价。中国林科院杨树育种专家黄东森教授说:“中红扬的培育填补了世界杨树育种的一项空白、”中国林科院林研所副所长卢孟柱博士说:“中红杨在我国乃至全世界都是绝无仅有的。”[第一段]  相似文献   

20.
中红杨(中华红叶杨),世界第一株,2006年通过河南省审(认)定并获得国家林业局新品种保护权。该树种引起了国内外专家学者等权威人士的高度重视和新闻媒体的关注。并给予肯定和高度评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