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大豆紫斑病的防治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分布与危害大豆紫斑病分布于黑龙江、吉林、辽宁、河北、河南、山西、陕西、湖南、湖北、山东、江苏、浙江、广东、广西、甘肃等地。大豆紫斑病发生于叶片、豆荚等部位,得病恬叶片早衰,种子带病且减产。种子感病后,重量降低。0.7%~10%,种子发芽率下降,田间保苗数受到影响,保苗率降低10.5%~52.5%。  相似文献   

2.
大豆霜霉病分布于全国各大豆产区,以大豆生育期冷凉多雨的地区东北、华北发生普遍。大豆霜霉病除为害大豆幼苗和叶片外,更重要的是种子带菌。病种子的发病率为10%~50%。百粒重减轻4%~16%,重者可  相似文献   

3.
Cd胁迫对萌发大豆种子中活性氧代谢的影响   总被引:28,自引:5,他引:23  
以砂培法研究了不同浓度(5、10、30、50μmol·L-1)Cd胁迫对萌发大豆种子中活性氧代谢的影响。结果表明,低浓度(5μmol·L-1)Cd处理下,在萌发初期(1~3d)大豆种子中O2-产生速率、H2O2含量与对照无显著差异,萌发第3d大豆种子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明显高于对照,萌发第4~6dCd对SOD、CAT活性产生抑制作用,同时MAD含量和种子外渗电导率显著升高;高浓度(10、30、50μmol·L-1)Cd处理下,萌发2~6d种子中O2-产生速率、H2O2含量、MDA含量和外渗电导率显著增加,SOD和CAT活性明显下降;Cd对萌发大豆种子中过氧化物酶(POD)具有激活效应,且随着Cd浓度的增加激活效应逐渐增强。大豆种子萌发受Cd胁迫伤害过程中,活性氧代谢失衡,从而造成膜脂过氧化加剧。  相似文献   

4.
研究干燥方法对大豆种子含水量下降速率及在不同含水量条件下对种子活力的影响。采用CaCl2、硅胶及真空干燥法获得不同含水量的种子,经回湿后进行发芽试验。结果表明,真空干燥、CaCl2干燥及硅胶干燥3种干燥方法,种子含水量最低分别降至4.44%,5.17%,5.66%,分别较对照降低了31.90%,20.71%,13.19%,发芽率分别为93.33%,77.33%,98.67%,分别较对照增加了21.65%,0.80%,28.61%,种子活力分别为16.05,13.92,16.77,分别较对照增加了20.2%,4.3%,25.6%。  相似文献   

5.
大豆霜霉病在我国各地发生普遍,而以东北、华北及大豆生育期气候冷凉地区发生较多。一般流行年份可造成6%~15%减产,黑龙江省重病可减产50%,种子被害率10%左右,严重者26%以上。某些品种发病率达100%,引起叶片早期枯黄、脱落。  相似文献   

6.
电解水对种子萌发和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强电解水对作物种子萌发和生长均有一定的影响,浸种可提高小麦发芽率7.3%~10.3%,而对萝卜、白菜、黄瓜和水稻种子发芽无明显影响。强碱性电解水对花生种子萌发有促进作用,强电解水对大豆种子萌发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可提高发芽率14.7%~20.0%,强碱性电解水在种子发芽过程中有一定的抑制霉菌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李三相  兰小平  贾国军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30):16757-16759,16798
[目的]阐明Cr6+在植物种子萌发中的毒害作用及其毒害机制。[方法]用含不同浓度(0、5、10、20、40、60、80、100mg/L)Cr6+处理大豆种子,研究铬对大豆种子的毒害作用。[结果]大豆种子对低浓度(5~40mg/L)Cr6+具有一定耐受性,在高浓度下(60~100mg/L)随Cr6+浓度的增加,大豆种子的发芽率和发芽势明显受到抑制,且随浓度的增加,抑制作用加强,大豆种子含水量和胚轴质膜透性、丙二醛(MDA)含量、脯氨酸(Pro)含量、可溶性总糖含量,过氧化物酶(POD)活性不断增加。[结论]Cr6+对大豆种子萌发具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8.
一、大豆 1、病害防治技术 (1)大豆根腐病:应用2%菌克毒克水剂按种子重量的1%均匀拌种,堆闷阴干后播种。或应用2.5%适乐时每100公斤种子用适乐时200~400毫升,加0.6~0.9升水稀释后拌种。防治效果达到80%以上。  相似文献   

9.
大豆灰斑病是世界性病害,也是我国大豆生产区的重要病害,尤其在东北三省危害严重。大豆灰斑病是黑龙江省大豆生产中常发生的间歇性流行病害。病害流行年份,造成大豆产量、品质严重损失,一般可减产5%~10%,严重时可减产30%~50%,百粒重下降2~3克,蛋白质和油分含量均有不同程度降低。  相似文献   

10.
美国大豆生产及贸易现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大豆是世界四大油料作物之一。美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大豆生产国,年产大豆约6800万t,2004年大豆总产量达到创记录的7967万t,占世界产量的41.3%,国内消费占58.1%,出口占32.7%,5.2%用于储备,5.0%用于种子、饲料等。  相似文献   

11.
影响大豆花叶病毒种子传毒有关因素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试验结果表明:大豆开花前感染花叶病毒种子传毒率4.8~9.9%;开花后感病种子传毒率很低或基本不传毒.感病种子贮存8个月对传毒率无明显影响.褐斑粒与种子传毒与否无明显相关.测定17个大豆品种,种子传毒率2.5~21.4%.加温65~70℃或用Na_3PO_4稀释液处理大豆病毒种子,对某些品种可降低种传率,但大豆出苗率有所降低.  相似文献   

12.
一、发病原因 1.种子带毒。病原物为花叶病毒,病毒粒体为线状。大豆花叶病的初次侵染源主要是带毒种子,带毒种子长出的植株,成为田间在侵染的毒源,并且大豆花叶病毒很容易接触传染。绥化市应用的大豆品种均不同程度感染病毒病,种子褐(黑)斑粒多,种子褐(黑)斑利率在10%左右。  相似文献   

13.
乌鲁木齐地区过去未发现大豆霜霉病,但近年来由于农业生产资料流通,尤其是种子交易愈来愈频繁,为新病害的传入提供了极好的机会。我们在病害调查中,在乌鲁木齐三坪农场七队一块种植密度很大,品种为新疆小黄豆的大豆地里采集到怀疑是大豆霜霉病的病叶、病荚和病株标本...  相似文献   

14.
1、种子准备 小麦播种前做好种子发芽试验.发芽率不低于85%。播前将种子摊成3.7厘米厚,晒1~2天,阳光弱时,可适当延长晒种时间。播前晒种可提高发芽率和发芽势。播种前,地下害虫混发区,可选用50%辛硫磷乳剂或40%乙基异硫磷乳剂等农药,1千克原药加水50千克拌麦种500—700千克。预防小麦黑胚病、纹枯病可选用用2,5%适乐时10克加水250克拌种10千克,也可用12.5%烯唑醇可湿性粉剂2~3克加水250克拌种10千克。播种前,还需用种子包衣剂对种子进行药剂包衣,不仅可防病治虫除鼠害,而且会使苗匀、苗全、苗壮。如果选用包衣种子可免去土壤处理和药剂拌种,  相似文献   

15.
伊犁地区为新疆大豆主产区之一,播种面积占全疆总播面积的1/4以上。近年来,因从外地大量引进新品种(或育种材料),导致新的病害如大豆霜霉病、大豆菌核病、大豆细菌斑疹病等不断发生,已严重制约了大豆种植业的发展。大豆霜霉病2002年在伊犁首次发现,并迅速成为伊犁地区大豆生产中的主要病害,造成6-15%减产,豆粒被害率达到10%左右。2003年大豆菌核病在伊犁普遍发生;大豆细菌斑疹病则在2004年度新源县71团发生,发病率85%,严重田块病株率达70%以上。  相似文献   

16.
黑龙江省绥化市是大豆主产区,常年种植大豆面积近30万公顷。近年来,豆花叶病的发生有逐年加重的趋势,大部分地块均有发生,田间发病株率一般在4.8%左右,严重的达20%以上,大豆籽粒的褐(黑)斑粒率在10%以上,致使大豆产量下降,品质降低。我们采用精选种子、结合产趟及时拔除病株、使  相似文献   

17.
本文对大豆疫病种子带菌和种子传病研究作了详细报道。结果表明,从大豆疫病的感病植株可以获得病荚和带菌种子,种子带菌具有传病作用。文中还描述了种子带菌规律和病菌在种子里的存在部位及菌体形态。提出了适合植物检疫的种子检验鉴定技术。  相似文献   

18.
大豆病害种类很多 ,我省以大豆花叶病毒病、紫斑病、霜霉病危害较重 ,致使籽粒变小 ,产量降低 ,品质变劣。此外 ,大豆孢囊线虫病、根腐病、炭疽病、细菌性叶烧病也在部分地区发生。1 大豆花叶病毒病1 .1 危害此病遍及全省。侵染大豆后 ,植株营养生长受阻 ,植株矮小 ,单株荚数减少 ,产量下降。严重时减产可达 2 5 %~ 6 0 %。病株籽粒出现褐斑 ,严重时病粒率达 5 0 %以上 ,严重降低大豆的商品质量。大豆花叶病毒存在于种子的胚与子叶中 ,种子带毒是初侵染来源。带毒种子发芽、生长发育成幼苗后 ,茎、叶、芽都可能带有并表现出受害症状 ,成…  相似文献   

19.
用波长为632.8 nm的He-Ne激光辐照大豆种子胚,研究辐照时间对发芽率、幼苗株高及幼苗子叶、叶片和茎中大豆异黄酮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大豆种子胚经3.6 mW/mm2激光辐照1~7 min后,其发芽率、幼苗株高、幼苗苯丙氨酸转氨酶(PAL)活性、游离苯丙氨酸(Phe)和大豆异黄酮含量均高于对照组(ck)。其中以幼苗叶辐照5 min后和子叶辐照7 min后,大豆异黄酮含量的提高最为明显,分别为42.6%和36.7%。本研究还从大豆异黄酮合成代谢起始酶PAL活性、合成前体Phe含量两方面探讨了激光辐照大豆种子胚提高其幼苗大豆异黄酮含量的机理。  相似文献   

20.
大豆播种期试验研究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连续两年大豆播种期试验结果表明:大豆不同播种期出苗率和保苗率不同,适期播种可提高出苗率和保苗率,保证苗壮、苗全。其中,4月16日播种出苗率和保苗率分别为54.80%和57.45%,产量为1240.5kg/hm^2,比3月27日播种增产73.49%。确定了固原北部清水河流域大豆的最佳播种期为气温稳定在8.7℃以上,播种至出苗需要≥10℃活动积温182.7℃,适宜的播种期为4月6~16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