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鲁糯玉1号玉米单交种,系山东省农科院玉米研究所选育,组合为齐401×303糯。1989年7月,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通过。  相似文献   

2.
烟糯6号是烟台市农科院玉米研究所于1995年以自选自交系6125为母本,1211为父本杂交育成的白粒糯质玉米新杂交种.该品种产量高、糯性强、营养丰富、风味独特、清香可口,是普通鲜玉米所无法比拟的.2001年4月经山东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相似文献   

3.
浙糯玉3号系浙江省东阳玉米研究所以W41黄糯自交系为母本、W321白糯自交系为父本组配而成的黄白糯玉米单交种。2007年通过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根据近几年的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结果描述该品种的特征特性,并提出了高产栽培技术,以期在生产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极早熟鲜食玉米杂交种潍黄糯2号的选育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潍黄糯2号鲜食玉米杂交种是山东省潍坊市农科院以968016-111早Wce37杂交选育而成。2001年5月通过山东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该品种极早熟、综合性状好、粒皮薄、鲜食软而无渣、口感性佳,生产上种植面积逐年增加。1特征特性及产量表现幼苗发苗快、苗壮、红叶稍、耐低温  相似文献   

5.
晋糯8号(晋鲜糯8号-黑糯玉米)是山西省农业科学院玉米研究所甜糯玉米研究室翟广谦、陈永欣等人选育的又一个糯玉米新品种,属早熟黑色糯性玉米(黄色种子,黑色F1玉米果穗)。2008年通过山西省品种委员会审定,定名为晋糯8号,审定编号为晋审玉2008020。晋糯8号属早熟糯性玉米,加之抗病性强,尤以采鲜穗为主,  相似文献   

6.
晋单(糯)41号(原鲜糯1号)玉米是山西省农科院玉米研究所于1996年选育而成的,属早熟糯性玉米品种。2001年3月通过山西省有关部门的审定,成为山西省审定的第一个糯玉米新品种。同年,该品种作为山西省糯玉米生产试验对照品种,在众多参试品种中,外观、色泽、商品性、风味食味等综合评价均为第一。2004年该科研项目获山西省科技进步二等奖,是国家科技部、山西省科技厅农业科技成果转化重点支助项目之一。  相似文献   

7.
糯小麦是一种特用新型小麦,不仅在食品领域有较大利用价值,而且有重要工业用途。现有糯小麦育成品种(系)农艺性状差、产量低,很难大面积生产推广和供食品企业规模化开发应用。利用农大糯麦 1 号和高产、农艺性状优良的品种潍麦 8 号为杂交亲本,通过与潍麦 8 号 3 次回交和多代自交,常规选育结合生化标记鉴定,创制出农艺性状优良且高产的糯小麦新品种山农糯麦 1 号,2018 年通过山东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 20186028。通过农业农村部专家组实打验收,创国内外糯小麦高产记录 10424.4kg/hm2,为新型食品开发提供了优质糯麦原粮。适宜在山东省中高产地块种植。  相似文献   

8.
<正>糯玉米新品种济糯13(鲁农审2013016号)是山东省济宁市农业科学研究院以自选系济13为母本,自选系济08为父本杂交组配育成的鲜食糯玉米新品种,该品种以瑞德×黄早4及其衍生系为主要杂优模式。经玉米区试和生产试验,于2013年5月通过山东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适宜在山东省作为鲜食专用糯玉米品种种植。本文概述其制种流程及栽培技术要点。鲜食糯玉米是指以收获青嫩果穗直接蒸煮食用或用于速冻保鲜制  相似文献   

9.
玉米新品种京科糯2000的选育及配套技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1 选育经过 京科糯2000是北京市农林科学院玉米研究中心以自选系京糯6为母本、自选系白糯6为父本,于2000年育成的玉米杂交种.2003年通过北京市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2001~2002年参加北京市甜、糯玉米综合性状的区域试验,在15个参试品种中居第一.2002~2003年参加国家黄淮海区域试验,在15个参试品种中居第三.2004年通过国家黄淮海区域审定.  相似文献   

10.
淮科糯2号是2006年冬季在海南以自育超黑糯玉米自交系糯653为母本、自育紫糯玉米自交系黑-2为父本,杂交育成的中熟、抗倒、抗病、大穗型超黑糯玉米杂交种,2011年通过安徽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皖玉2011004。1亲本选育及特征特性母本糯6531998年冬季在海南组配基础材料意大利黑玉米×齐319;1999年春季用意大利黑玉米  相似文献   

11.
潍花7号是潍坊市农科院以“优质专用”为育种目标,以“79266”做母本,“花28”为父本经有性杂交选育而成。该品种植株综合性状好,抗逆性强,内、外观品质俱佳,O/L比值高达1.92,在山东省区试和生产试验中均比鲁花12号增产8%以上,高产示范单产达7200kg/hm2以上,2001年通过山东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相似文献   

12.
烤烟杂种优势及其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研究了7个烤烟杂交组合F1代的农艺性状、经济性状及TMV抗性的杂种优势,分析了各性状与亲本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烤烟杂种优势以单位面积产量最为突出,7个组合的单位面积产量均超过中亲值,优势幅度在6.6%~50.40%之间,有6个组合超过了大值亲本,优势幅度在8.34%~43.78%之间.各性状都有表现超中亲或超高亲的组合,不同性状表现杂优组合比例不同,TMV抗性的高亲优势最强,占71.42%.亲本对杂种一代各性状有不同程度的影响,F1各组合的有效叶数、茎围、单位面积产量、产值几个性状与大值亲本、小值亲本、中亲值、双亲之差无显著相关;自然株高与亲本相关性较大,上等烟比例、TMV抗性优势大小与双亲之差为负相关.  相似文献   

13.
陆地棉优异种质间的杂种优势和配合力分析   总被引:22,自引:6,他引:22  
采用 NC 交配设计 ,对包括转基因抗虫棉、常规棉、柱头外露种质系、彩色棉等 1 0份陆地棉优异亲本交配后 ,杂种 F1的 1 0个性状的杂种优势和配合力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 ,皮棉产量超高优势的平均值为 - 2 .91 % ,1 0个组合具正向的杂种优势 ;中亲优势的平均值为 2 2 .45 % ,2 1个组合均具有正向的中亲优势 ;竞争优势的平均值为 -1 4.2 1 % ,4个组合出现正向竞争优势。其它产量性状中单株铃数的杂种优势最为明显。纤维品质性状 ,2 .5 %跨长的优势明显 ,麦克隆值的负向优势明显。高亲值、中亲值和低亲值与 F1平均值的相关关系表明 ,多数性状 F1代平均值与中亲值和低亲值相关性密切。配合力上 ,新棉 33B、680 2、94AP1 4、96- 67、 99- 1 6和 99- 5 5表现较显著的GCA效应 ;SCA效应显著的 7个性状中 ,A1 B3、A4B1、A5 B3等组合有 6个性状的 SCA效应值为正。  相似文献   

14.
泉薯647选育及应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泉薯647是泉州市农科所1995年以金山57作母本,C180作父本回交选育而成,2001年福建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通过。该品种表现抗病、高产、优质、较高干物率和出粉率,耐贮等性状,已大面积应用于生产,累计推广0.2万hm2。研究还表明,泉薯647也是优良杂交亲本,应用该品种已选育出一批较好的后代品系。  相似文献   

15.
优质高产玉米新品种陕单16的选育及应用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5  
优质高产玉米新品种陕单16是由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农学院专用玉米研究室于1995年用自选系Y75为母本,以所内自交系K12为父本杂交育成。2002年2月陕西省31次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准予推广。1999~2001年参加陕西省玉米区试、生产试验表现出营养品质及外观品种优良,综合抗性好,丰产潜力大,中熟种,持绿期长,保绿度好,产草量高,可粮饲兼用或带棒青贮等特点。适宜在陕西春播,早夏播及同类生态区推广种植。到2002年底陕单16累计推广面积1万hm2,“玉米新种质自交系Y75及其陕单16杂交种配制方法”已申报国家发明专利保护(公开号为CN1372789A,申请号为02114490.7)。  相似文献   

16.
以10份先锋改良父本玉米自交系为供试材料,以2份先锋骨干母本自交系(PH 6 WC、PHHJC)和2份课题组改良先锋母本系(丹L 658、丹5866)为测验种,采用NCⅡ不完全双列杂交设计,对7个玉米主要性状进行配合力测定,并在自然发病的条件下对10份自选系进行了抗3种叶斑病(大斑病、灰斑病、弯孢菌叶斑病)病害评价。结果表明,丹Y 6882、丹Y 5327、丹Y 3123等3个自选系产量等性状一般配合力较高,且与多个测验种组配出高产组合,具有较高的应用潜力。抗性鉴定结果表明,丹Y 5327和丹Y 3123对3种叶斑病表现出较好的抗性,丹Y 6882较感叶斑病。  相似文献   

17.
选用4份分枝型恢复系和6份雄性不育系材料作亲本,按照不完全双列杂交(NCII)设计配制24份向日葵杂交组合,对组合的小区产量、单株产量、单盘实粒数、百粒重、籽仁率、籽粒长度和籽粒宽度7个性状的亲本配合力、遗传参数及竞争优势进行分析。结果表明,24份组合的7个性状存在真实性的遗传差异。在亲本不育系一般配合力(GCA)选择的基础上,应注意组合特殊配合力(SCA)的选择,GCA效应值高的亲本育种潜力较大,组配出优势组合的概率大;籽粒长度和籽粒宽度的狭义遗传力较低,分别为7.91%和14.89%,不宜进行早代选择;GCA较高的不育系为亲本A和亲本D,其中亲本A在各性状上均为正向GCA效应值,且在供试不育系中,其GCA效应值最大,其次为亲本D;组合1×A小区产量的SCA效应值及竞争优势最高,为本试验中的最优组合,其他籽粒性状与对照相比也均有提升。  相似文献   

18.
粮饲兼用玉米品种陕单19选育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粮饲兼用玉米单交种陕单19是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农学院专用玉米研究室,1997年用自选自交系Y75作母本,本所自交系武308作父本杂交育成。经过2000~2002年陕西省夏播玉米区域试验、生产示范试验,表现出结实性好,适应性强,综合抗性突出,成熟青枝绿叶,子粒产量高,茎叶产草量高,可籽粒饲用和粮草兼用等特点。适用于陕西乃至黄淮海区夏播或华北春播地区推广种植,该品种已申请国家植物新品种保护。  相似文献   

19.
陆地棉显性无腺体品系杂种优势及配合力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7个显性无腺体陆地棉品系和4个常规品种(系)为材料,按NCI设计,对28个组合的杂种F1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杂种F1具有明显的优势,28个组合所研究的15个性状中全部具有中亲优势,6个性状具有高亲优势,4个性状具有竞争优势;配合力分析的11个性状中,株高、衣分、纤维长度和麦克隆值主要受基因加性效应控制,而子棉产量、皮棉产量、单株铃数、铃重和子指等性状同时受基因加性和非加性效应作用,显无073是丰产的显性无腺体品系,而显无260是较好的优良品系,组合显无073X泗棉2号在重要性上表现较好。  相似文献   

20.
袁隆平先生利用野生稻的败育型细胞质基因育成不育系,而笔者则首创了直接利用野生稻细胞核基因选育恢复系的新途径。笔者介绍了直接利用野生稻杂交选育恢复系的技术路线及方法,该法利用野生稻作为主体亲本,与多个各具有显著特点的恢复材料杂交,充分利用野生稻抗性强、适应性广、米质优等特点。采用“大群体多世代”的育种方法成功育成强优广谱性恢复系测253,并育成一系列高产、优质、多抗的新组合。笔者还介绍了测253及其配组组合的应用和产生的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