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分析我国基于成本最小化的蛋鸡养殖效率情况,选取2004—2014年大、中、小规模蛋鸡养殖投入产出面板数据,运用随机前沿方法(SFA)对我国蛋鸡养殖的成本效率情况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全国小规模蛋鸡养殖不存在成本效率损失;各省份普遍存在大、中规模蛋鸡养殖成本无效率;随时间推移,小规模蛋鸡养殖实现了成本效率的提升,但大、中规模蛋鸡养殖成本效率持续下降;地区间大、中规模蛋鸡养殖成本效率差距较为明显;销售价格对成本效率存在负向影响。建议重视大、中规模的蛋鸡养殖情况,加强技术推广以及中规模的专业化养殖。  相似文献   

2.
为了解全省蛋鸡养殖的基本现状,江苏现代农业(蛋鸡)产业技术体系根据全省蛋鸡分布状况,在苏南、苏中、苏北近3年来稳定发展的主导区选择中等规模的蛋鸡场进行调研。根据调研情况对江苏蛋鸡养殖品种、成本及生产性能等方面进行分析,其中调查的养殖场以笼养模式为主,占比74.5%,笼养的饲养成本及生产性能指标均高于平养;苏南养殖户在品种选择上偏好特色蛋鸡,但特色蛋鸡的养殖规模偏小,大规模养殖场更偏好高产蛋鸡,以上调研结果为全省蛋鸡养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正我国是世界上蛋鸡产品消费最大的一个国家,因而蛋鸡养殖技术的发展对于人民生活水平的影响是非常大的。但是我国蛋鸡养殖过程中大多使用小规模、高密度、分散状态的农户养殖模式,这就使得我国蛋鸡养殖相关基础理论比较欠缺。此外养殖设施不齐和养殖技术落后也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我国社会的发展。因此一种新的健康的养殖模式应运而生——大规模、一体化、集约化、标准化的养殖模式,这也成为了养殖技术的一种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4.
为探究东北地区不同生猪养殖规模结构波动效应,完善东北地区生猪养殖短板,基于2004~2014年东北三省四种生猪养殖主体,即散户、小规模、中规模和大规模面板数据,利用Malmquist指数法测算各养殖主体生产效率及其构成,通过LMDI模型得出生产效率增长率,从数值和增长率波动趋势分析影响东北地区生猪有效供给主要因素。研究表明,技术进步对东北地区规模化生猪养殖主体有效供给作用强度最大;东北地区散户生猪有效供给主要影响因素不同;东北地区已具备规模化生猪养殖条件;东北三省各自生猪优势养殖规模不同。  相似文献   

5.
宁德市大黄鱼成鱼养殖成本收益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基于对宁德市7户大黄鱼养殖主体的调研结果,分析了大黄鱼成鱼养殖的成本构成情况及收益水平。研究结果表明:(1)饵料成本、人工成本及鱼苗成本构成了大黄鱼成鱼养殖成本的95%左右;(2)不同养殖主体单位成本及成本构成差异大;(3)规模养殖无单位成本优势,但大规模公司养殖收益凸显规模效益;(4)成本利润率浮动范围小,产业整体养殖效益趋于稳定。基于以上研究结果提出以下3点建议:(1)研制并进一步推广大黄鱼人工配合饲料,科学化投料以降低养殖成本;(2)成立中、小规模养殖户合作经济组织,统一销售,提高市场拓展力度;(3)加大对龙头企业的扶持力度,推进大黄鱼成鱼养殖产业化经营。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甘肃省特色农业发展的实际情况分析,从国内比较优势、显示性指标等方面构建了切合实际的甘肃特色农业竞争力研究的指标体系,分析了甘肃特色农产品国内比较优势,结果表明:特色种植业当中:马铃薯、制种和中药材生产的资源条件优越,比较优势突出;特色畜牧业中,小规模生猪、中规模蛋鸡和大规模奶牛具有较强的成本比较优势。  相似文献   

7.
陈泽夫 《吉林农业》2011,(12):210-211
与其他禽畜产品生产业相比,我国蛋鸡养殖业生产效益低下,促进技术进步是该产业实现良性发展的必由之路。本文希望通过研究,揭示鸡蛋生产在何种规模的养殖场是最适宜的。本文运用随机前沿分析法,估计大、中、小三种规模养殖场对蛋鸡养殖技术进步的促进能力。  相似文献   

8.
【目的】明确中国生产效率及区域差异,对于加快转变生猪生产方式和优化生猪生产布局具有重要战略意义。【方法】Malmquist-DEA模型。【结果】基于统计数据,测算出了我国生猪主产区不同养殖规模的全要素生产率及其分解指标,并从纵向和横向两个维度进行了分析对比。【结论】在十大生猪主产区中,散养的优势区域在湖南省;小规模养殖的优势区域在四川省;中规模养殖的优势区域在四川省和湖南省;大规模养殖的优势区域在四川省、山东省和江苏省。各个省份具有生产效率优势的养殖规模不同,四川省、广东省和河北省的小规模养殖、湖南省的散养和中规模养殖、河南省和云南省的中规模养殖以及其余省份的大规模养殖具有相对明显效率优势。  相似文献   

9.
不同养殖规模生猪饲养成本与收益比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2000年以来《全国农产品成本收益资料汇编》有关生猪的数据对生猪散养、小规模养殖、中规模养殖和大规模养殖饲养成本与收益进行比较分析,探讨不同养殖规模生猪成本与收益变化趋势、变动特征以及导致不同养殖规模生猪成本收益差异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0.
以2006-2013年,北京市不同规模畜禽养殖成本效益数据为依据,比较分析了年际间北京市不同规模生猪、肉鸡、蛋鸡和奶牛养殖成本效益的变化情况及不同规模间的效益差距。结果发现,相比于大规模,北京市中规模畜禽养殖效益在大部分年份都相对更高,但在家禽业遭受H7N9禽流感冲击的2013年,大规模肉鸡和蛋鸡养殖效益相对更好。  相似文献   

11.
采用Meta-frontier方法,将不同规模蛋鸡养殖户在共同生产前沿面下比较其近十年技术效率的变化。结果显示:2005—2015年,小规模养殖户的技术效率基本持平;中规模养殖户技术水平呈现出上升趋势,但技术效率仍存在短期波动,最终趋于更高的技术效率,这也说明这段时期我国小规模养殖户向中规模养殖户演进较为成熟;大规模养殖户技术效率也呈现出上升趋势,但仍较低,说明我国中规模蛋鸡养殖户向大规模养殖户演进处于初级阶段,仍有待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12.
为探讨蛋鸡生态规模养殖技术要点。利用文献查找法和实践经验归纳和总结蛋鸡生态规模养殖技术要点,以便为蛋鸡生态规模养殖提供技术支持。蛋鸡生态规模养殖技术要点主要包括科学选择种蛋、种母、公鸡,公母配比1:10~15;坚持林草轮牧放养与孵化器孵化;完善饲养管理配套技术、育雏配套技术、疫病防治配套技术。通过运用蛋鸡生态规模养殖技术能显著提高产蛋率、育雏率、经济效益,分别可以提升约10%、6%、10%。笔者总结为在蛋鸡养殖中要注意运用生态规模养殖技术,把握技术要点,完善配套生产技术,从而促进养殖效益提升及养殖业的持续性发展。  相似文献   

13.
采用DEA-Malmquist生产率指数法,运用2004-2011年我国奶牛养殖的省级面板数据,本文分别从全国层面和省份层面对比分析了奶牛养殖模式(散养、小规模、中规模和大规模)与原料奶生产全要素生产率(TFP)的关系。研究结果显示,从全国层面看,散养和小规模的TFP小于中规模和大规模,并且随着时间的推移,中规模和大规模奶牛饲养的规模效应日益凸显;从省份层面看,原料奶生产的TFP是否随养殖规模的扩大而增加或者缩小,在不同省份之间存在差异:内蒙古和吉林的TFP随养殖规模扩大而增大,相反地,山东和河南散养模式的TFP相对更高;全国层面和省份层面的研究都显示,2004-2011年间我国原料奶生产的全要素生产率主要依靠技术进步来推动。  相似文献   

14.
选用修正的非径向SBM(基于松弛变量的度量方法)模型方法,对我国海南省203户不同规模的罗非鱼养殖户生产技术效率进行实证分析,试图探究水产养殖领域养殖规模和生产技术效率的关系及其主要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我国海南省罗非鱼养殖环节中养殖规模与养殖户生产技术效率呈现左低右高的"U"形效应趋势,即中等养殖规模的养殖技术效率低于小规模养殖户和大规模养殖户,同时大规模养殖户的养殖技术效率又明显高于小规模农户;进一步分析发现,小规模农户中已养年限、参加合作社、参加培训频率对养殖技术效率呈现显著的正效应,风险认知具有显著的负效应,而在大规模农户中,资金限制对养殖技术效率有显著的负效应,受教育程度、市场信息获取能力以及风险认知等因素具有显著的正效应。  相似文献   

15.
河北省是生猪养殖大省,猪肉产量在全国排名第八位,在生猪养殖过程中利润的高低直接决定生猪养殖的收益,而生猪养殖规模的不同,其成本投入和收益也有所不同。因此,从河北省生猪养殖业出发,将生猪养殖分为散养、小规模、中规模、大规模四种类型,分别阐述了费用和用工情况、成本收益情况,进而说明生猪养殖投入产出的情况。  相似文献   

16.
基于DEA Malmquist生产率指数法,利用2004-2012年中国15个生猪优势产区的投入产出数据,测度了中国规模化生猪养殖效率的变动情况,并对不同规模的生猪养殖效率进行差异化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总体来看,中国规模化生猪养殖效率均呈现正向增长,其中,小规模养殖效率水平最高,中规模次之,大规模最低;从省际和区域层面看,不同省份不同区域在不同规模养殖下呈现出不同的养殖效率;从时序变化看,研究期内3种规模的养殖效率变化趋势几乎一致,整体呈“W”型。  相似文献   

17.
不同规模奶牛养殖的成本效益及生产效率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曼玉  李彤  刘希 《广东农业科学》2015,42(23):232-238
追求奶牛养殖效益的最大化,对促进我国奶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通过对比 不同规模奶牛养殖的成本收益状况,借助成本收益法和数据包络分析(DEA 模型)实证方法,研究不同规模 下我国奶牛养殖效益及生产效率问题。结果表明,4 种饲养规模全要素生产率由大到小的顺序是:中规模、大 规模、小规模、散户,且随着时间变化,规模化奶牛养殖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较快,规模化养殖的比较优势逐 渐显现出来,是我国奶牛养殖的重点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8.
以农户为研究对象,在江苏省范围内对农户养猪情况进行抽样调查,分析了目前江苏省农户生猪养殖的现状和主要制约因素,从养殖设施、饲养管理、科技需求、产业化水平和成本效益等方面对散户、小规模、中规模和大规模养殖进行对比。结果表明,规模养殖已成为江苏省农户生猪养殖的主要方式,生猪养殖由粗放型向专业化、规模化、集约化方向发展,现阶段及今后一段时期江苏省农户生猪养殖以小规模,年出栏300~500头规模较为适宜。  相似文献   

19.
为探究中国生猪养殖产生污染物的减排潜力,基于随机前沿生产函数模型,利用2004—2016年生猪养殖的省级宏观数据,测算了不同规模生猪养殖的环境效率,并从时间和空间2个维度计算了生猪养殖产生污染物的潜在削减量,最后进一步探究了生猪养殖环境效率的提升路径。结果表明:1)小规模、中规模、大规模生猪养殖的环境效率均值依次为0.924、0.953、0.926,随着养殖规模增大环境效率呈现出"倒U型"趋势,而且随着时间推移3个规模生猪养殖的环境效率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上升趋势;2)在时间维度上,小规模、中规模、大规模生猪养殖1头猪1年产生的污染物还可以平均减少5.89、2.42和4.13 kg,但随着时间推移3个规模生猪养殖污染物的潜在削减量均在不断减少;3)在空间维度上,小规模生猪养殖东部地区污染物的潜在削减量要高于中西部地区;中规模生猪养殖污染物的潜在削减量在各区域中相对均衡;而大规模生猪养殖污染物的潜在削减量在不同地区呈现出两级分化趋势;4)本研究选取的生产要素投入量、饲养天数以及环境治理费用等对生猪养殖环境效率均有显著影响。最后,基于研究结论,提出相关的措施建议以提升生猪养殖环境效率。  相似文献   

20.
以每单位主产品成本利润率为切入点,对2000—2018年我国不同规模生猪养殖的成本和收益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大规模生猪养殖的成本利润率呈现不断高于中小规模养殖的趋势,而且其收益风险最小,究其根本原因是成本利润率的差异趋势主要来自人工成本差异的变化趋势;同时,大规模生猪养殖的每核算单位用工数量始终最低,平均饲养天数始终最短。基于上述结论,并结合现实,提出有序发展不同规模生猪养殖,进一步压缩生猪养殖成本,稳定市场,推行适度规模养殖,谨慎发展特大规模养殖等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