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撑绿竹竹腔施肥试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利用丛生竹竹腔壁具有吸收功能,以撑绿竹为研究对象,采用不同浓度的尿素和磷酸二氢钾进行竹腔施肥,探索丛生竹高效施肥技术。结果表明:1.0%的磷酸二氢钾能提早出笋7d左右;分别施用0.5%、1.0%的尿素和磷酸二氢钾明显增加撑绿竹出笋数量,0.5%、1.0%的尿素以及0.5%的磷酸二氢钾对撑绿竹胸径生长有显著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2008~ 2010年间在贵州省赤水市、仁怀市、习水县分别设置试验地,开展了不同改造技术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随着低改措施的应用,撑绿竹的胸径、竹高、竹材产量呈逐年增加趋势.到2010年,处理A最有利于撑绿竹新竹生长,平均胸径达5.38 cm,平均竹高8.81 m,竹材产量15.02 t·hm-2.砍灌割草间伐、竹丛施肥、竹蔸培土相结合的低产林改造措施,可明显提高竹材产量及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3.
对贵州省撑绿竹栽培区13个县(市)67个点342株样株胸径、株高、枝下高以及竹材质量的实测值,分别以胸径、株高、枝下高为自变量(x),以竹材质量(Y)为因变量,采用一元线性、二次函数、三次函数、幂函数、指数函数等数学模型分别拟合它们之间回归方程,并对方程进行差异显著性检验,经分析比较选择因变量竹材质量(Y)与自变量胸经(x)建立的回归模型Y=1.093-0.788X+0.315X2编制贵州省撑绿竹竹材重量表,在生产上具有可靠和简洁实用的优点。  相似文献   

4.
三峡库区撑绿竹护岸林生物量结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护岸林是三峡水库能否起长久效益的一项重要保障措施,通过对三峡库区撑绿竹护岸林的调查,测定了撑绿竹生物量与竹高、胸径等林分因子,分析了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采用线性回归、非线形回归和幂函数方程进行数学模型拟合,得出结论:三峡库区的撑绿竹护岸林具有较大的生物量,生物量与胸径拟合方程为W=1.346 3 D0.167 4,R=0.645 6;生物量与竹高拟合方程为W=0.174 5 H1.3102,R=0.994 1;单株总生物量随生长年限变化方程为Y=1.368 8x0.709,R=0.981 9.  相似文献   

5.
通过多年对撑绿竹在本市的生长表现的观察,结合气候、土壤、水力、肥力、地形等因素对撑绿竹生长影响,总结出一套撑绿竹的生产经营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6.
撑绿竹不同径阶的生物量结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云南省水富县引种撑绿竹的不同径阶生物量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撑绿竹各构件的生物量随径阶的增大而逐渐增大,其分布规律是:秆>枝>叶>蔸>根,且生物量与胸径相关性显著,采用回归模型W=3556.98 0.337 89(D2H)可较准确地预测单株生物量,该模型在生产中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为给蓬勃发展的丛生竹生产提供理论参考,以川南地区人工栽培的3种丛生竹材用林为研究对象,研究其竹秆特性,测量胸径、全长、秆高、尖削度、竹壁厚、节间长等指标。对各指标间相关性进行了分析,并拟合回归模型。结果表明,胸径与竹秆高度、秆质量、总节数等因子相关性显著,拟合的模型经F检验均达到极显著水平。在相同胸径下,全长方面,硬头黄竹梁山慈竹撑绿竹;秆质量方面,硬头黄竹秆质量最大,梁山慈竹和撑绿竹相当,约70%的秆质量都集中在中下部。随着竹秆相对高度上升,相对壁厚的下降速度依次为硬头黄竹梁山慈竹撑绿竹,相对直径大小为梁山慈竹硬头黄竹撑绿竹,但在相同胸径下,硬头黄竹胸径处的竹壁最厚。  相似文献   

8.
采用萘乙酸、HC复合生长素、高锰酸钾处理与清水作对照进行了撑绿竹 3#的主枝扦插试验。试验采用 3次重复的随机区组试验设计 ,以成活率、平均根数、平均根长度和枝蔸芽萌发率为评价指标。试验结果表明 :不同药剂处理对于撑绿竹 3#(撑篙竹×大绿竹 )的主枝扦插成活率、平均根数与对照存在极显著差异 ,成活率平均提高10 .76 % ,平均根数提高 1.51条 ,平均根长仍提高 0 .81cm。其中以萘乙酸 50× 10 - 6 浸枝条 1h处理效果最好 ,成活率比对照提高 2 1.6 % ,平均根数比对照提高 4 .0条。另外 ,萘乙酸和HC复合生长素对撑绿竹3#扦插成活后枝芽萌发成笋有较大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9.
运用剪纸称重法对撑绿竹(Bambusapervariabilis×Dendrocalamopsisgrandis叶面积进行了实测,结果表明,叶面积与胸径成直线回归关系,其回归模型为Y=-20092.924+43594.484X。利用该方程可制定撑绿竹胸径与叶面积关系表,计算林分叶面积与叶面积指数。  相似文献   

10.
为探索不同间伐强度对撑绿竹新竹胸径、竹高、产量的影响,在贵州省习水县设置了不间伐(处理A)、中度间伐(处理B)、强度间伐(处理C)3个间伐强度的试验研究,以期为撑绿竹生产中进行合理间伐提供科学依据。经过2008、2009、2010连续3年的间伐试验,结果表明处理C的新竹平均胸径低于处理A和处理B,处理A和处理B的新竹竹高均高于处理C,处理B的新竹产量最高为18.15t/hm2、其次是处理A为15.62t/hm2、处理C最低为10.91t/hm2。撑绿竹林中度间伐有利于新生竹的生长发育和产量提高。  相似文献   

11.
不同坡向和海拔对撑绿杂交竹生长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云南省昭通市绥江县的材用撑绿杂交竹的调查,测定其在不同坡向、海拔条件下的胸径和高度等生长因子,并分析与坡向、海拔的关系。结果表明:坡向对高度有极显著影响,阴坡竹子比阳坡竹子平均高0.5m;海拔对撑绿杂交竹的胸径和高度都有显著的影响;同因子类型组合对撑绿杂交竹胸径的影响不显著,但是对高生长有显著影响,平均竹高变化范围在7.57-8.36m之间。  相似文献   

12.
在赤水市和仁怀市对撑绿竹不同施肥量对幼竹生长的影响进行了试验研究,施肥量设置0.3 kg/丛、0.4 kg/丛、0.5 kg/丛、0.6 kg/丛以及对照5种处理。试验结果显示,在赤水市和仁怀市2个试验点均表现为随着施肥量的增加新生竹胸径、竹高、质量的增幅相应增大,且以0.6 kg/丛施肥量的效果最好。不同施肥处理间,2个试验点的新竹胸径、质量差异均达极显著水平;在竹高方面,赤水试验点不同施肥处理间差异达显著水平,而在仁怀试验点差异达极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15 a生杉木人工纯林在不同坡位上的生长表现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坡位对15 a生杉木人工纯林树高生长、胸径生长、冠幅生长均有显著影响;人工林林分的平均胸径、平均树高、平均冠幅等生长指标一致表现为下坡位>中坡位>上坡位。坡位间平均胸径生长和平均树高生长均表现为:上坡位与中坡位无显著差异,上坡位与下坡位差异极显著(p<0.01),中坡位与下坡位差异极显著(p<0.01);坡位间冠幅生长差异均为极显著(p<0.01)。  相似文献   

14.
撑绿竹栽培及利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简要介绍了撑绿竹的生物学特性,从撑绿竹的生长及结构研究、栽培技术研究和利用研究三个方面综述了我国撑绿竹的研究进展。并探讨了撑绿竹的研究与应用方向。  相似文献   

15.
以撑绿竹为研究对象,通过肥料配比、施肥量和施肥方式3个因素不同水平的正交试验,对撑绿竹的施肥技术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促进撑绿竹胸径增粗的最佳施肥模式为:肥料配比(N:P2O5:K2O)为3:2:1,施肥量为1.2 kg/丛,施肥方式为撒施;提高撑绿竹繁殖率的最佳模式是:肥料配比(N:P2O5:K2O)为5:2:1,施肥量为0.6 kg/丛,施肥方式为穴施;增加撑绿竹生物量的最佳施肥模式为:肥料配比(N:P2O5:K2O)为5:2:1,施肥量为0.6 kg/丛,施肥方式为撒施。  相似文献   

16.
对清远26个巨桉(Eucalyptus grandis)无性系早期人工林生长性状进行调查。结果表明:2 a生林分中,不同无性系之间胸径生长和材积生长呈极显著差异(P0.01),而树高生长呈显著差异(P0.05);胸径、树高、材积三者间存在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各生长性状中,材积变异系数最大,达到78.82%,其次为树高和胸径,分别为52.23%、23.13%。参试无性系平均胸径、平均树高、平均材积的重复力分别为0.574 4、0.546 9、0.345 3。利用综合评定方法评选出5个优良的巨桉无性系,分别为20、18、25、9和5号。5个优良无性系平均胸径、平均树高、平均材积的遗传增益分别为11.60%、11.09%和2.05%。  相似文献   

17.
本文通过对广州市北部山区从化市2年半生的桉树、南洋楹速生丰产林的生长表现进行调查,结果表明:在两个标准样地间,桉树、南洋楹的平均胸径以及南洋楹的平均分枝数无显著差异,而平均树高差异显著,说明桉树、南洋楹的胸径生长以及南洋楹的分枝数受遗传控制的程度较高,而树高生长受环境条件影响较大;桉树与南洋楹在平均胸径与平均树高两个性状上均达到极显著差异,并且这两个性状的变异系数,桉树均比南洋楹小,说明桉树的胸径生长和树高生长均比南洋楹稳定,受环境条件的影响较小,所能适应的立地条件和环境条件较南洋楹广泛。  相似文献   

18.
该峨眉冷杉初级无性系种子园面积4.98 hm2,共保留63个无性系,无性系内分株的变幅为3株~101株;种子园内63个无性系20 a生平均树高、平均胸径和平均冠幅的变幅分别为8.04 m~12.27 m、15.32 cm~26.45cm和4.05 m~7.02 m,生长性状的方差分析表明,无性系间平均树高、胸径和冠幅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无性系内树高、胸径和冠幅差异不显著;种子园内无性系分株在30株以上无性系共19个,19个无性系的树高、胸径和冠幅的均值分别为10.26 m±2.54(变幅5.69 m~14.35 m)、18.62 cm±5.21(变幅11.20 cm~32.57 cm)和4.95 m±0.82(变幅2.76 m~6.39 m)。19个无性系的主要生长性状方差分析结果进一步表明,无性系间平均树高、胸径和冠幅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无性系内树高、胸径和冠幅差异不显著,对19个无性系的主要生长性状进行多重比较和排序,为下一步研究无性系营养和生殖生长相关性奠定基础;无性系的胸径和树高两主要生长性状呈显著正相关;无性系内的生长性状平均数的变异较无性系间小得多,说明生长性状主要受遗传控制。该种子园至今未结实,对不结实的原因和下一步经营措施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9.
连续4年的监测结果表明,贵州省荔波县引种的撑×绿杂交竹即撑绿竹竹林,在造林当年其竹笋的出土萌发经历了初期、盛期和末期3个阶段.6月为其出笋初期,出笋数占总出笋数的12.8 %,7、8月为出笋盛期,出笋数占总出笋数的79.5 %,9月为出笋末期,出笋数占总出笋数的7.7 %.撑绿竹林经营至第3年,每丛竹平均有新竹1~9秆,其平均胸径为3.49 cm,平均竹高6.2 m,新竹胸径大于3 cm小于等于4 cm的株数占44.61 %,此时竹林的结构达到最佳状态.  相似文献   

20.
《林业资源管理》2013,(6):184-190
采用五点法对宜宾市分布较多的4种竹资源,硬头黄竹、撑绿竹、慈竹和绵竹不同生育期的鲜重、总鲜重和经济效益分析,结果表明:1)不同竹种总鲜重平均大小为慈竹>撑绿竹>绵竹>硬头黄竹,不同生育期鲜重平均大小为1a生竹>2a生竹>多年生竹;2)不同生育期竹鲜重与总鲜重相关程度较高,绵竹总鲜重与2a生竹鲜重极显著相关,相关系数为0.943;3)不同竹种经济效益表现为慈竹>绵竹≈硬头黄竹>撑绿竹,撑绿竹1a生阶段经济效益比例高达44.58%,多年生阶段经济效益所占比例最小为22.78%。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