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苹果为静宁农村主导产业之一.也是农民经济收入的主要来源,目前,栽培面积达4.66万公顷。2008年挂果面积1.5万公顷,产量24万吨。产值4亿元,农民人均果品收入890元,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42%,苹果为县域经济的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自2004年开始.我们在全县范围内推广以幼园早果丰产栽培技术,覆盖节水保肥栽培技术,优化树形修剪技术,有害生物防控技术等组装配套的标准化管理措施.整体提高了果园综合管理水平和果业生产效益。推广标准化管理面积13333公顷,  相似文献   

2.
甘肃省静宁县聚天地之灵气,挥地域之优势,集万民之智慧,凝大众之财力.经三十多年的不懈努力,在穷山恶水的环境中,建成了甘肃苹果栽培第一大县.全国著名优质苹果基地和重要苹果出口基地,至2008年底,全县果园总面积4万公顷,占耕地的40.8%,户均0.43公顷(6.5亩),人均0.086公顷(1.3亩).建成了7个绿色果品标准化生产专业乡和60个专业村。2008年结果园面积1.5万公顷。产量24万吨,产值4亿元.农民人均果品收入890元。占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的42%。  相似文献   

3.
正苹果产业是吉县的主导产业。全县苹果面积稳定在28万亩,年产量22万吨,产值10亿元,果农人均果品纯收入6 000余元。苹果产业在全县经济发展指标中占到四个"80%以上",即:苹果面积占耕地面积的80%以上,果农占农民的80%以上,果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80%以上,果农人均果品收入占农民人均收入  相似文献   

4.
平凉市苹果产业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屈凤莲 《果农之友》2010,(11):33-34
<正>1发展现状平凉地处西北黄土高原,位于甘肃东部,是农业部划定的全国苹果最佳适生区。截至2009年底,全市发展苹果7.85万公顷,产量达到59.1万吨,直接产值13亿元,占农业增加值的30.2%,农民人均果品收入达到737元,占农民年人均纯收入的26%。  相似文献   

5.
静宁县是农业部划定的西北黄土高原苹果优势产区之一。2010年全县果园种植面积达5.1万hm2,占耕地面积的51.6%,总产量36万t,产值达14.7亿元,果品纯收入10.3亿元,农民人均果品纯收入2350元,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54%。  相似文献   

6.
1三门峡市果业发展现状 1.1果业发展规模及地位 目前,全市果树面积达13.2万hm2,农村人口人均0.01hm2,其中苹果面积7.7万hm2,占水果面积的58.9%;水果总产量12亿kg,其中苹果产量9.8亿kg,占水果总产量的81.7%;果品产值15.8亿元,占全市农业总产值的25%以上。全市常年从事果品生产的农村劳动力有50多万人,主要靠果品收入支撑家庭经济的农村人口达10万人,农村人口人均果品收入1000元,果品业在农村发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中居于举足轻重的地位,是该市农村经济中最大的支柱产业。  相似文献   

7.
房锦川 《果农之友》2013,(10):22-23
蜜柚于1985年从福建省平和县引种.经该县选育定名为“大埔蜜柚”。至2012年底.该县蜜柚的种植面积有9000公顷.其中红肉蜜柚面积约4000公顷.蜜柚产量162000吨,产值5.2亿元,农民人均单项收入1200多元.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10%以上.已成为该县农民增收致富的支柱项目。  相似文献   

8.
本刊讯果品产业是静宁县委、政府依据当地独特的自然资源优势和区位比较优势而确立的发展壮大县域经济、增加农民收入的特色支柱产业。目前,全县果园面积达4.67万hm^2,占全县耕地面积的47.6%。2008年,该县结果园面积1.5万hm^2。产量24万t,产值4亿元;建成了7个绿色果品标准化生产专业乡(镇)和60个专业村。全县户均果园面积达到0.43hm^3。人均0.09hm^2。果品产业中.全县农民人均收益达890元。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42%,果品产业呈现出规模化发展、产业化经营态势。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云南省保山市以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目的,按照“围绕增收调结构,突出特色闯市场,依靠科技增效益”的思路,大力发展核桃产业,取得了显著成绩。截至2007年,全市种植核桃11.2万hm^2,产量1.63万t,产值3.6亿元。其中,该市昌宁县核桃面积5万hm^2,产量0.81万t,产值2.1亿元,农民人均核桃收入673元,约占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的32%。  相似文献   

10.
正苹果产业是静宁县举全县之力培育的富民产业,目前种植面积突破百万亩,由于在苹果产业发展中对品种高度重视,务作精细,环境适宜,静宁所产苹果在国内售价一直处于领先地位,2018年产地收购最高价达14.40元/千克,创历史新高(图1),2018年全县苹果总产量78万吨,产值36亿元,农民人均果品收入达5 500元,占到农民人均纯收入的70%以上,种植苹果很好地促进了农业种植效益的提升,农村经济繁荣,农民致富。但近年来,随着全国苹果产业的快速发展和社会转型步伐的加  相似文献   

11.
正陕西省长武县发展苹果产业有很大的区位比较优势和自然资源基础,土层深厚、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远离污染、生态植被良好,符合优质苹果生产七项指标。近年来,长武县果园面积基本稳定,随着果品需求及果业经济效益的增长,果园面积年递增0.067%,处于动态稳定发展中,步入良性健康的发展轨道。目前,全县果园面积达到了24万亩,挂果面积16万亩,总产量28万吨,果业总产值15亿元,农民人均果业纯收入达到了6 600元,占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的80%,以苹果为主的果业已成为长武县农民增收的主导产业。  相似文献   

12.
截止到2011年,三门峡市果树生产面积已发展到210万亩,农村人口人均1.35亩,其中苹果面积130万亩,占果树总面积的60%;果品总产量18.6亿千克,其中苹果产量14.8亿千克,占全市果品总产量的79.6%,果品总产值48.7亿元,占全市农业总产值的34.7%,农民人均果品收入3121元;果品产量、产值、人  相似文献   

13.
洛川县提升苹果产业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洛川是一个苹果大县,是最佳苹果优生区,2008年全县苹果总面积3.3万hm^2,人均0.2hm^2,居全国之首,苹果总产量60万t,产值14亿元,农民人均苹果纯收入4228元,占到农民人均纯收入的95%。2009年,洛川苹果再获丰收,全县苹果总产量达到65万t,总产值达15亿多元。洛川苹果经过规模化栽植、标  相似文献   

14.
礼泉县地处陕西关中腹地,县内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地貌分为南部台塬和北部丘陵沟壑区,海拔由南到北420~1467m,年降雨量450~550mm,年均气温12.9℃。1993年全县果树面积发展到34万亩,其中苹果30万亩,酥梨等杂果4万亩。1993年挂果面积16万亩,总产达2.5亿kg,产值2.58亿元,占当年农业总产值的53%,全县人均纯收入913元;1994年挂果20万亩,总产3亿kg,产值6亿元,人均纯收入  相似文献   

15.
本刊讯静宁县是甘肃省苹果产业第一大县,截至2010年底,以苹果为主的经济林种植面积达5.07万hm^2,占耕地总面积的51.6%.户均种植面积1.6hm^2,人均种植面积0.11hm^2,果品总产量36万t。产值10亿元,人均果品收入2350元;建成了7个果园化乡(镇),60个果品专业村,  相似文献   

16.
本刊讯 2010年,甘肃省静宁县果业成就辉煌,全县以苹果为主的果树种植面积达5.07万hm2,苹果总产量达36万t,苹果收入10亿元,农民人均果品收入达2350元,占到了农民人均收入的50%以上。  相似文献   

17.
《果农之友》2006,(12):35-35
河北省涉县将核桃产业与农民致富紧密结合,不仅核桃产业越做越大,与之相关的林果产业也是日益兴旺,截至目前,涉县林果业总产值达2.6亿元,其中核桃产值1.5亿元以上.产量7300吨.位居全省第一,全县人均来自核桃产业的收入超过500元,占人均纯收入约20%。核桃产业已发展成为涉县农业的第一大特色支柱产业。  相似文献   

18.
陈鹏  李小爱 《北方果树》2018,(3):43-43,51
静宁是农业部划定的黄土高原苹果优势产区。上世纪80年代以来.县委、县政府把发展苹果产业作为支撑脱贫攻坚、推进富民强县的最主要途径,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一届接着一届干。全县果园面积达到6.75万hm^2,果品总产量72万t,产值32亿元,农民人均果业收益占到可支配收入的70%以上。  相似文献   

19.
本刊讯 山西省吉县地处全国苹果最佳优生区,全县苹果总面积达1.8万hm^2.年产量15万t,产值3.5亿元,果业收入占农民人均总收入的80%以上。为进一步提升苹果产业质量水平,2011年该县继续大力实施“十百万”示范工程。即确定苹果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10个,  相似文献   

20.
2012年我国柑橘生产现状浅析及持续发展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沈兆敏 《果农之友》2013,(10):38-39,41
2012年我国柑橘生产持续发展,柑橘面积、产量均居世界之首。柑橘面积230.63万公顷,产量3167.78万吨.分别占世界柑橘面积923.17万公顷.产量1.29亿吨的24.98%和24.56%。国内果品生产中.柑橘面积居首.产量仅次苹果3849.07万吨,居第二位,面积、产量分别占水果的18.99%和20.79%。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