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棉花枯萎病是国内外重要检疫对象。各地对于此病的防治曾作过很多研究,但对发病植株的治疗问题尚无研究报道。笔者总结群众经验的基础上,于1985年对田间棉枯萎病株的刀刺治疗进行了探索性试验,取得了初步效果,现整理如下:  相似文献   

2.
马存  张弘 《植物保护》1985,11(3):36-37
研究棉花枯萎病的田间分布型,对提高该病普查抽样方法及产量损失估算等的正确性有重要意义。1984年我们在山东聊城县城关,对枯萎病初形成的重病田田间病株和病级分布型进行调查研究,取得初步结果。 调查方法 1984年6月下旬枯萎病发病高峰期,对连作4年棉花的  相似文献   

3.
西瓜枯萎病的研究进展及其防治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西瓜枯萎病作为一种重要的土传和种传病害,导致西瓜产量减少和品质降低。近年对该病害的研究较多,现对西瓜枯萎病的发病症状、发病条件、病害循环及其主要防治措施,特别是用于防治西瓜枯萎病的种子处理方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4.
滨海县位于江苏沿海北部棉区,是全国优质棉生产基地之一,常年种植棉花1.5万hm2.棉叶斑病是该棉区近年来上升的重要病害,常年在棉花后期发生普遍,在条件适宜年份,部分地区在棉盛蕾期即可大发生.一般发生田块减产5%~10%,早发、重发田块减产30%~50%.为了掌握该病发生消长规律,及时开展有效防治,于2002-2004年进行了田间调查与防治试验,已取得初步结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新疆棉花枯萎病和黄萎病的发生特点和综合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棉花枯、黄萎病是危害棉花生产的2大顽固病害,通过种植抗、耐病品种,枯萎病已明显得到控制,但黄萎病危害呈逐年加重趋势。黄萎病是土壤传播的维管束病害,防治难度较大.至今尚无特效的防治药剂,只能依靠种植抗病品种为主的综合防治措施。不少棉田由于该病危害猖獗而绝收,对棉花生产造成巨大损失和威胁。已成为制约棉花生产发展的一个主要因素。笔者对其发病规律、发病类型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综合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6.
棉花枯萎病是棉花生产上一种毁灭性病害。我县自1976年发现此病,近年逐步扩展到十五个社(场)的一百零四个大队,发病面积达33630亩,占植棉总面积的51.4%,其中重病面积16020亩,占植棉总面积20.5%。少数严重的田块,整蚯整片的枯死,导致翻耕改种。初步统计,我县1981年因棉花枯萎病危害损失皮棉1550担左右。因此开展棉花枯萎病的防治研究,是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7.
1996年5月20~21日,省植物病理学会青年会员一行8人,赴彭泽、湖口、九江县和省棉花研究所等地,对九江市棉花的苗期病害及其防治现状进行了考察。会员们每到一处均仔细询问当地棉花生产,棉花苗期病虫害发生及防治的情况,深入棉田认真调查,据调查,今年我省九江棉区,由于棉花播种期偏迟,棉苗生长期间低温阴雨时间较短,棉花苗期病害普遍比往年发生轻,但在彭泽县城郊和湖口县流汹乡,发现有棉苗枯萎病的发生,重病床亩的株发病率高达5%,应引起有关部门的重视,目前,九江棉区普遍推广了棉籽包农技术,为控制棉花苗期病害的发生起了…  相似文献   

8.
柽麻(Crotalaria juncea)是一种生长快、适应性广的夏季绿肥。1961年引入我区,种植面积逐年广大。近年来,柽麻发生枯萎病,造成了毁灭性的危害。为了摸清这种病害,以期找到防治的方法,我们于1977—1979年对柽麻枯萎病作了研究。现报道如下。 一、发病特点和症状 在初发病的田块,病株在田间呈点片状分布。柽麻开花前后凋萎枯死。在曾发病过的重茬地里,病株分布较均匀,柽麻在苗期即可发病枯死。  相似文献   

9.
杀菌剂SYP-4288对几种常见土传病害的防治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室内盆栽试验测定了杀菌剂SYP-4288对立枯丝核菌引起的棉花立枯病、大豆疫霉根腐病及瓜果腐霉菌引起的黄瓜猝倒病的防效。结果表明,SYP-4288推荐剂量下对3种病害具有较好防效。最高推荐剂量下对棉花立枯病、黄瓜猝倒病和大豆根腐病防效分别为72.67%±10.59%、100%和82.62%±12.48%。SYP-4288对西瓜枯萎病田间药效试验表明,SYP-4288最高推荐剂量下对西瓜枯萎病防效为56.82%~66.51%,好于或相当于对照药剂。基于室内与田间药效试验结果,SYP-4288可以推荐用于防治瓜果蔬菜常见土传病害。  相似文献   

10.
宁南霉素防治棉花枯萎病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宁南霉素是由中国科学院研制、四川金珠生态农业技术有限公司生产的一种绿色环保新型广谱杀菌剂。采用纯天然粮食为原料,经多重发酵提纯的一种胞嘧啶核苷肽类抗生素。其作用机理是通过延长病菌的潜育期,打破病毒粒体结构,降低病毒粒体浓度,调节植株机体代谢,因而对TMV、PYV、CMV引起的植物病害防效显著。棉花枯萎病害是一种土传病,在土壤中能存活8-10年,被人们俗称为棉花的癌症。近几年农一师八团的棉花枯萎病发病情况逐年加重,导致不同程度减产,严重的条田可减产68%。为了有效防治棉花枯萎病,2008年特用宁南霉素进行了田间药效试验。  相似文献   

11.
棉红叶螨为害损失率及指数法预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试验研究了棉花不同生育期棉红叶螨(Tetranychus urticae Koch)的数量,叶片受害指数(叶受害面积大小)与产量损失的关系、棉花自身的补偿能力,以及影响种群的因素,较客观地反映害螨为害与损失的相关关系,以便制定适当的防治指标。 试验方法 选棉花长势基本一致,红叶螨从苗期开始为害较重的玉米棉花间作棉田一块,品种为岱字棉,前茬纯作蚕豆,划分几个处处理区,每处理区面积0.065亩,棉花出苗后分区分期防治。其它病虫一律不防治,田间栽培尽量求其一致。  相似文献   

12.
通过田间观察,唐菖蒲出苗后15 d出现枯萎病病株,花苞形成至初花期为发病高峰期。大棚种植和露地种植、茬口、母籽大小与发病有关。播种时用药剂浸泡母籽或处理播种沟,可减轻枯萎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棉花枯萎病(Fusarium oxysporum f.sp.vasinfectum)是我国棉区的毁灭性病害之一。国内外除采用以抗病良种为主的综合防治外,新近还采用见效快的生物和化学物质如乙磷铝(Phosethy—AL)、氟乐灵(Trifluralin)诱导棉花对枯萎的抗性,我国占世界储量80%的稀土能促进棉花增产10%左右,能否诱导棉花对枯萎病的抗性?因此,我们进行了稀土对提高棉花抗枯萎病性的作用及其机理研究,以期为提高棉花抗枯性,控制病害,发挥增产潜力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4.
董友根 《植物保护》1986,12(3):23-24
棉花枯萎病近年在我地不断扩大蔓延,轻者减产20—40%,重者绝收。目前国内外防治棉花枯萎病均以抗病育种和施用药剂为综合防治的首要措施,但现在抗病品种纤维品质多不理想,化学防治又难达到控制病害的目的,且成本高、花工大。为确保病区棉花优质高产,在江苏省农科院试验的基础  相似文献   

15.
枯萎病是特色蔬菜树仔菜上的毁灭性病害,为研究其病原与防治方法,采用组织分离法从海南省树仔菜发病组织上分离病菌,对其进行形态特征观察、致病性验证、多基因序列分析及系统发育树构建,最终明确树仔菜枯萎病的病原为木贼镰刀菌(Fusarium equiseti)。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5种药剂对病原菌的抑制作用,发现戊唑醇抑菌效果最好,相应的EC50为0.62 mg/L。田间防治试验结果表明,25%戊唑醇水乳剂和25%代锰·戊唑醇可湿性粉剂的防病效果分别为82.48%和81.04%,可作为防治由木贼镰刀菌引起的树仔菜枯萎病的首选药剂。  相似文献   

16.
以种植抗病品种为主 综合防治棉花黄萎病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种植抗病品种为主综合防治棉花黄萎病马存,简桂良(中国农科院植保所北京100094)枯萎病、黄萎病是两种为害棉花最严重的病害,70~80年代枯萎病在全国各主产棉区严重为害,从70年代中期开始推广以种植抗病品种为主的综合防治,先后推广了高抗枯萎病品种8...  相似文献   

17.
石榴枯萎病发生危害与防治初步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2004-2005年对蒙自县石榴枯萎病的症状、病原和影响病害发生的因素进行了田间调查。研究了病害的分级标准,设计和实施了以多种药剂树体茎干输液和刮皮涂抹包茎两种施药方式的防治试验,同时结合该病害系统相关因素的分析,提出了相应的防治对策和后续研究重点。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修文县猕猴桃溃疡病的调查研究,掌握猕猴桃溃疡病的发生特点、发病因素和田间消长规律,并提出综合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9.
李庆基 《植物保护》1981,7(2):29-29
利用抗病品种是防治棉花枯萎病的一个经济、有效措施。目前我国推广抗病品种种植面积已达200万余亩,对减轻病害,提高产量,起着很大作用。全国棉花枯萎病防治研究协作组,每年将各地推荐的抗病、高产、优质品种,组织“区域试验”,统一进行评比。这种做法,既可以利用广大棉区的不同生态环境,对抗病良种的地区适应性,进行鉴定;又能起到示范推广作用,使科研成果  相似文献   

20.
棉花枯萎病是危害棉花的主要病害之一,该病传入麻城市最早时期是1969年,当年因发洪水,市良种场为了解决棉种缺乏问题,市良种场当年从本省钟祥县原种场引进一批棉种,1970年种植的当年,在宋埠良种场就发现有32株棉花可疑发病,经华中农业大学植保系、武汉大学生物系,以及有关专家会诊后,确定为棉花枯萎病。尔后,发病面积逐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