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白桦在东北地区被广泛种植,极易形成大规模的白桦林地,且容易形成天然林。现阶段,为了提高白桦林的生长质量,应加强对白桦苗木的合理化培植,保证苗木的成活率,以促进白桦林生长旺盛,维持良好的生态系统。基于此,就东北白桦苗木培植技术进行分析与探究。  相似文献   

2.
通过白桦纯林和白桦-青海云杉混交林样地调查,对白桦林进行了林分组成分析,径级、树高分析,郁闭度分析和更新动态分析.结果表明,白桦林是一个不稳定的次生林型,在大片次生林中的白桦林种群天然更新幼苗贮备严重不足,天然更新困难,表现出一定程度的衰退趋势.根据以上的分析,应该提议森林类型的多样化和人工再生林并且提高对它们的保护.  相似文献   

3.
<正>你是否到过北国边陲?可否看到过白桦深处丛林环绕中,掩映着一座美丽富饶的小城镇?那里四季分明,土肥水美,人杰地灵;那里山清水秀,民风淳朴。大自然赋予她独特的自然景观,因特有的原生态白桦次生林而被誉为白桦林城,那里就是我的家——青龙山农场。走进亭亭玉立、苍翠欲滴的白桦林,"高高的白桦林里,有我的青春在流浪!"歌声仍在耳边回  相似文献   

4.
白桦(Betula platyphylla suk.)是承德塞罕坝机械林场人工林的主要造林树种。近年来,由于经营条件的限制,其林分生长状况较差,管理好白桦林分的生长关系着塞罕坝机械林场森林的可持续经营和林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否充分地了解现实林分的生长状况、正确地分析和研究白桦林分的生长规律及生长规律与其影响因子的关系,决定了白桦林分能否健康可持续的发展下去,因此,研究白桦林分生长规律与影响因子的关系很有必要。该文采用标准地法调查外业数据,并用SASS17.0对立地条件和白桦胸径近5a生长量进行描述性分析和相关性分析,再用ForStat2.1对数据进行数量化理论Ⅰ的处理,对塞罕坝机械林场的白桦林分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证明,海拔、密度、坡向和土层厚度4个立地因子对白桦近5a胸径的生长量有显著影响,并通过数据分析建立了白桦胸径近5a生长量与这4个立地因子的预测模型。  相似文献   

5.
为探明不同白桦林型土壤分形维数与土壤质地及土壤理化性质之间的关系,本研究选取冀西北清水河流域白桦(Betula platyphylla Suk)纯林、华北落叶松(Larix principis-ruppredhtii Mayr)×白桦混交林、山杨(Populus davidiana)×白桦混交林3种典型白桦林型,对林下土壤颗粒组成及养分进行测定,利用分形模型比较其土壤颗粒的分形特征,以及分形维数与土壤理化性质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1)土壤分形维数介于2.388~2.563之间,3种白桦林型平均分形维数大小排序为:白桦纯林(2.474)>山杨×白桦混交林(2.453)>华北落叶松×白桦混交林(2.423)。(2)土壤分形维数随土层深度的增加呈增长趋势。(3)3种白桦林型林下土壤均为典型的粉砂壤土,土壤分形维数与粉粒和黏粒分别呈极显著与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而与极细砂粒则呈显著的负相关关系。(4)分形维数与土壤pH值呈显著正相关关系,而与有机质、全氮、碱解氮、速效磷含量均为极显著负相关关系。针阔混交林(华北落叶松×白桦混交林)分形维数相比其他2种林型较低,土壤养分含量显著高于其他2种白桦林型。因此,土壤分形维数可以作为判断土壤质地与土壤养分差异的指标。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研究青海省大通县不同人工林下草本群落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及对资源的利用状况,为当地人工林配置和生物多样性保护提供参考。【方法】选择云杉林、白桦林和云杉-白桦混交林3种人工林,运用Levins公式及Pianka公式计测分析林下草本群落的重要值、生态位宽度及生态位重叠度。【结果】云杉-白桦混交林下草本群落与另外两种纯林相比,优势种的重要值明显较大,其优势更加突出;生态位宽度平均值最大,说明植物更能适应环境,生长更好;优势种的重叠度相对偏高,植被表现出相互适应共存且能充分利用资源环境的特点。【结论】混交林下草本群落的生态位所代表的群落结构更为合理,混交林的配置模式更适合在当地推广。  相似文献   

7.
冀北山地3种生态景观林优势种群结构动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阐明冀北山地油松林、白桦林、白桦华北落叶松林3种典型生态景观林优势种群的发展趋势,为其经营改造提供依据,本研究运用种群径级结构、高度结构和时间序列预测分析等方法,研究了3种生态景观林优势种群结构的动态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冀北山地白桦林、白桦华北落叶松林的各优势种群幼苗幼树个体缺乏,中径级、大径级个体较多,基本呈衰退趋势;油松林的油松种群的小径级个体数量多,属于进展型种群。时间序列分析表明,在未来的Ⅱ径级、Ⅳ径级和Ⅵ径级后,油松林的油松种群随着时间推移,小径级个体数相对仍保持较多的状态,表明油松种群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而白桦林、白桦华北落叶松林各优势种群呈现衰退趋势,实施适当的抚育间伐措施已成必然。  相似文献   

8.
白桦树是天然林的主要树种之一。在我国大部分北方地区都有成片成片的白桦林。白桦林有促进空气进化、防风固沙、以及园林绿化的作用。白桦树的木质呈白色,用途比较广泛,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本文详细介绍了白桦树的生长习性以及幼苗的养护要点。  相似文献   

9.
青藏高原东北边缘亚高山桦木林种群年龄结构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基于10个典型样地的调查数据,对白桦、红桦、糙皮桦3种天然分布于青藏高原东北边缘亚高山带的主要桦木种群年龄结构进行了测度分析.结果表明,3种桦树的年龄结构较复杂,白桦和糙皮桦均属于增长型(发育的前期)或稳定型(发育的中期),而红桦的不同群丛属于增长型(发育的初期)或始衰型(发育的中后期),不同群落之间差异明显; 聚类分析结果显示,青藏高原东北边缘桦木林年龄结构大致可以分为5类,中华柳—糙皮桦林单独聚为第1类,桦叶荚蓬—白桦林和辽东栎—山杨—白桦林聚为第2类,箭竹—白桦林、糙皮桦纯林、红桦纯林、山杨—白桦林聚为第3类,白桦纯林单独聚为第4类,箭竹—红桦林和青杆—白桦林聚为第5类.出现以上情况,不仅与群落本身的性质有关,而且与人为干扰和地区环境差异有关.因此,为保护该地区桦木林,不但要进行适当择伐,减少人为干扰,而且应对其进行长期的定位监测.  相似文献   

10.
蒙古国,位于亚洲中部,蒙古高原北部,在其东北部和西南部分布着广袤的森林,东北部达尔罕地区森林在近30年受到过采伐等人为干扰,从而出现一些水土流失、植被退化等环境问题.本文对其森林土壤及其林木N、P、K含量进行了本地调查和研究,在白桦和樟子松林的研究结果表明:(1)樟子松林和白桦林林下土壤中K的含量最高,其次是N,最低是P,其同时K元素相对稳定;(2)林下土壤N的含量在0~ 50cm之间随土壤深度的增加呈减少趋势,0 ~ 20cm之间白桦林土壤N的含量高于樟子松林,20cm往下变化相对稳定;(3)白桦林土壤中P的含量随土壤深度的加深呈减小趋势,而樟子松林随深度的增加呈增加趋势;(4)樟子松和白桦N、P、K的含量总体上呈现N>K>P,白桦的N、P的含量相对均高于樟子松.  相似文献   

11.
阐述了大通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主要做法,分析了大通县试点村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积极推进大通县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2.
大通县牢固树立"生态立县,绿色发展"的理念,积极推进生态经济建设。采取多部门参与,多元化投入机制,大力实施国家退耕还林,三北防护林,天然林保护等三大工程和生态综合治理工程,以工程为依托,加大林业投入,着力打造绿色通道、绿色社区、绿色村庄等绿化工程。全县森林覆盖率达38.1%,成效显著。  相似文献   

13.
对赫章县核桃长足象的发生范围、为害程度进行调查研究,并对发生区定点、定株、定时进行调查,观察生物学特性。核桃长足象在该县1年发生1代,以成虫越冬,核桃被害率2-3%~58.6%,严重危害核桃林的发展,为此提出了有关核桃长足象的防治方法,为保护核桃林的生长安全和当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4.
以影响森林燃烧的各因子火险性的大小作为依据,综合控制林火发生的内因,可以从根本上剔除火灾隐患,通过对柞木林,柞桦林,山杨林,杨桦林,桦木林和水曲柳林等林型的燃烧性比较,及几种森林特征与燃烧的关系的研究,结果表明,柞木林燃烧性较大,杨桦,椴树林次之,水曲柳林安全可靠,同时也表明次生林在林分密度较大,林龄30a左右,一天中13-15时燃烧性最高,从而为林火系统控制提供根据。  相似文献   

15.
为了解季节性冻融对亚高山森林生态系统过程的影响,2006年10月~2007年10月,采用凋落物分解袋法研究了冻融与非冻融处理下岷江冷杉和白桦凋落物的微生物数量和微生物生物量。在温度和湿度较高的7~9月份,凋落物具有较高的微生物数量与微生物量碳;季节性冻融对凋落物的细菌、真菌和放线菌数量以及微生物量碳均具有显著影响(P<0.05)。冻融处理使冷杉凋落物的细菌、真菌和放线菌数量在生长季节内分别增加了25.0%、36.4%和42.0%,使白桦凋落物的细菌、真菌和放线菌数量分别增加了29.0%、23.7%和41.7%。另外,冻融处理使生长季节内的冷杉和白桦凋落物微生物量碳分别提高了12.8%和27.1%。说明季节性冻融对亚高山森林凋落物分解过程具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其影响程度与凋落物种类和分解阶段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6.
摘要:随着大通县集体林权制度主体改革的完成,森林、林木、林地产权的明晰及经营主体的落实,我县农村集体林业经营逐步呈现出经营主体多元化、经营形式多样化、林权结构分散化的格局。为适应不断发展变化的市场需求,加强农民林业专业合作社发展,促进林业生产经营模式转变,提高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和竞争能力,对保护森林资源、降低管护成本、节约农村劳动力,实现林业产业化、集约化、规范化经营,提高林产品竞争力,推进林业可持续发展和农民增收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为优化林分空间结构,提高现有林分质量,加速森林生态系统恢复,加速大兴安岭地区森林群落向顶级群落演替,确定天然次生林林下补植树种和补植位置,为大兴安岭地区的森林经营提供理论支持和方法。方法本文以大兴安岭地区白桦纯林、落叶松白桦混交及针叶混交3种典型的林分类型为例,在次生林原有天然更新的基础上,利用Voronoi图进行空间单元确定和Voronoi结点边缘校正,并使用反距离插值使林木空间结构参数可视化,预测林分中未含林木区域的空间结构信息,将其作为补植依据,使用熵权法确定各空间结构参数权重,将各空间结构参数插值后图像进行加权叠加,以林分非空间结构为约束条件,优化林分空间结构为目标,探讨次生林林下补植树种和位置。结果(1)选取兴安落叶松为补植树种,各林型幼树补植数量分别为660、1 970、315。(2)补植后白桦纯林样地中白桦幼树幼苗混交度增加为0.52,其他树种幼树幼苗混交度增加为0.51;落叶松白桦混交林中白桦幼树幼苗混交度增加为0.84,其他树种幼树幼苗混交度增加为0.70;针叶混交林中白桦幼树幼苗增加为0.78,其他树种幼树幼苗混交度增加为0.50。(3)补植后各林型样地林下幼树幼苗Voronoi图多边形边数标准差分别为1.31、1.41、1.36,均处于随机分布状态。白桦纯林、落叶松白桦混交林及针叶混交林中落叶松幼树幼苗Voronoi图多边形边数标准差分别为1.27、1.40、1.37,均呈随机分布。结论采伐和补植是两种相反的空间优化方式,将林木空间结构参数进行反距离插值,可以预测林分中无林木区域的空间结构参数值,插值后的图像像元大小可以设定为补植幼树所需要的林地面积大小,依据林分空间结构的优化目标和补植数量的调控目标,提取样地未含林木区域空间参数值,进而确定补植的树种和位置。   相似文献   

18.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最新资源数据为基础,参考国家相关规范和已有研究文献,首次定量评估了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及其各师不同森林类型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结果表明:1)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总价值每年可达8 207 058万元,其中涵养水源占30.53%,保育土壤占44.20%,固碳释氧、积累营养物质、净化大气环境、森林防护、生物多样性保护和森林游憩等6项仅占25.27%; 2)各种森林类型提供的生态服务功能价值大小顺序为:灌木林>胡杨林>杨树林>乔木经济林>其他阔叶林>云杉林>疏林>榆树林>桦树林>柏树林>落叶松林; 3)山区森林的生态服务功能价值近70%是在涵养水源和生物多样性保护2个方面,平原区森林的生态服务功能价值超过80%是在涵养水源、保育土壤和固碳释氧3个方面。评估结果对深刻反思、调整和优化传统经济增长模式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大兴安岭北部兴安落叶松林、樟子松林和白桦林根际与非根际微生物数量及其主要生理类群的垂直分布规律。[方法]采用稀释平板法对土壤微生物进行分离和培养。统计各林型根际与非根际土壤垂直方向细菌、真菌、放线菌数量。[结果]3种林型根际土壤微生物数量均大于非根际;3种林型根际细菌数量均有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非根际细菌数量随着土层的加深而逐渐减小;落叶松林根际真菌数量随着土层的加深而逐渐减小。樟子松林和白桦林根际真菌数量则先增大后减小。3种林型非根际真菌均有逐渐减小的规律;3种林型根际与非根际放线菌则有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非根际樟子松林微生物总数的层化比率最大,落叶松林次之,白桦林最小。[结论]白桦林的土壤微生物最为活跃,各个土层微生物总量高于落叶松林和樟子松林。该研究为大兴安岭地区土壤质量的研究提供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