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为了提高谷物联合收割机的工作效率,每年在收获作业季节到来之前,机手都会对联合收割机进行一次全面的技术检查与维修保养。1.割台部分的检修割台部分主要包括拨禾轮器、切割器、推运器、倾斜输送器等。(1)拨禾轮的检修。检查之前,应检查每根弹齿轴是否弯曲变形,弹齿是否有丢失或损坏,若有应调整和补上。对拨禾轮检修的内容主要包括:(1)检查拨禾轮的高低位置。将拨禾轮放到最低位置,弹齿不应碰到切割器和割台搅龙;(2)  相似文献   

2.
为了提高谷物联合收割机的工作效率,在收获作业季节到来之前,机手应对联合收割机进行一次全面的技术检查与维修保养. 1.割台部分的检修 割台部分主要包括拨禾轮器、切割器、推运器、倾斜输送器等. (1)拨禾轮的检修.检查之前,应检查每根弹齿轴是否弯曲变形,弹齿是否有丢失或损坏,若有应调整和补上.对拨禾轮检修的内容主要包括:①检查拨禾轮的高低位置.  相似文献   

3.
为了提高谷物联合收割机的工作效率,每年在收获作业季节到来之前,机手应对联合收割机进行一次全面的技术检查与维修保养. 1.割台部分的检修 割台部分主要包括拨禾轮器、切割器、推运器、倾斜输送器等. (1)拨禾轮的检修.  相似文献   

4.
小麦联合收割机的收割质量是由多个总成的联合配套工作来实现的,收割质量在某些程度上取决于割台的调整要求,主要包括:1.拨禾轮安装高度调整要求其高度必须保证拨禾轮弹齿轴转到最低位置时作用在被割下作物重心稍上方,即切割线上方  相似文献   

5.
割台作为联合收割机的主要工作部件,主要由切割器、割台传动部分、中央喂入搅龙和拨禾轮组成,它们的适当调节对于保证收割机的高效率、低损失、低消耗及提供一个光滑均匀的谷物流是很重要的。割台按形式主要分为刚性割台和挠性割台,下面就两种割台的使用和调整做一下阐述。  相似文献   

6.
一、割台堆积 指割下的作物堆积于拔禾轮与割台搅龙之间的台面上,不能及时喂入。从理论上讲,这个搅龙与伸缩拔指均接触不到的区域叫"死区",在正常情况下,由于作物挂带粘连,这里不会出现堆积,但当作物稀疏矮小时,由于割茬过高、拔禾轮太高及位置太靠前,割台搅龙与台面间隙过大、分禾器损坏或不装分禾器等原因,往往会造成这种现象的出现。当出现这种现象时,应先检查分禾器是否完整。再适当降低割台,调低、调后分禾器。同时在作物稀疏时,要适当提高联合收割机前进速度。  相似文献   

7.
<正>联合收割机常见的故障是堵塞,轻则影响作业效率和作业质量,重则损坏机器零件。因此,必须对堵塞故障产生的原因加以分析,做到提前有效预防,在发生堵塞时能够判断出堵塞的部位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及时排除故障。1.割台堵塞故障故障原因:1割台推运器调整不当,搅龙与底板、后板间隙过大。2拨禾轮转速及作用点高度调整不当,造成拨禾轮与割台之间的"死区"过大。3切割器与拨禾轮配合不佳,即拨禾轮对割下作物的扶持和铺放效果不佳,造成割台前  相似文献   

8.
影响大豆收获割台损失的原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拨禾轮 a.拨禾轮弹齿市场上配备的拨禾轮弹齿普遍为钢丝材料制做,在进行拨禾时对大豆冲击大,易出现炸荚.迪尔公司采用硬质塑料制做弹齿,取得了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9.
一、水稻联合收割机正确调试 1、割台螺旋滚筒的调试 当收割长势较差的水稻时,螺旋滚筒叶片应向割台底部靠近些,反之间距应调大些。一般以水稻能推送到中间输送装置为宜。通常调试为滚筒叶片与割台间距10毫米左右为合适。2、拨禾轮的调试根据水稻的长势不同,对拨禾轮进行调试。如水稻株高,茎秆粗等,拨禾轮调高些。反之,调低些。  相似文献   

10.
E514/5124.1型挠性割台是一种新型、高效率的小型挠性割台,主要用于收割大豆、小麦、玉米等作物. 1 主要性能特点 a.该挠性割台采用了大直径偏心弹齿式拨禾轮(直径1.1m,比原机普通割台的大0.2m),增强了对倒伏作物的抓取能力,减少了漏割损失.  相似文献   

11.
联合收获机割台拨禾装置的设计与运动学仿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某联合收获机割台的拨禾装置为研究对象,基于Pro/E软件建立其几何模型并导入ADAMS进行合理简化,添加约束、载荷和驱动得到其虚拟样机模型,并在此基础上进行运动学仿真。通过建立不同驱动,对不同工况下的拨禾装置进行仿真分析,获得拨禾装置的作用范围等相关参数。结果表明,只有当拨禾轮的拨禾速比λ1时,运动轨迹才为余摆线,形成闭合扣环从而使弹齿能够向后推送作物茎秆;当拨禾轮的拨禾速比为1.55时,拨禾轮作用程度最接近最佳作用程度,此时可以避免不必要的落粒损失且满足正常工作要求;拨禾轮的最大和最小前移距离都随拨禾速比的增大而增大,禾轮的前移范围为0.00~0.38 m。  相似文献   

12.
一、喂入不均匀.原因:拨禾轮位置离割台喂入搅龙太远;中间段的搅龙叶片与底板间距离太大;喂入链与伸缩齿尖距离不符;作物倒伏或潮湿.调整方法:①在弹齿不碰割刀的前提下,拨禾轮尽量后移.②修复割台喂入搅龙叶片,使其离底板高度不大于10毫米.③喂入链与伸缩齿尖的距离保持在10~15厘米.④割台喂入搅龙安全离合器的弹簧长度应合适,当喂入阻力过大时能及时分离.  相似文献   

13.
割台损失是油菜籽粒损失最严重的部分,影响了油菜收获作业的质量和效率。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本文首先采用单因素试验方法得出拨禾轮水平位置、拨禾轮垂直位置、拨禾轮转速分别对损失率、喂入量的影响,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运用Box-Benhnken中心组合试验方法对割台结构参数和运动参数进行试验研究,以拨禾轮水平位置、拨禾轮垂直位置、拨禾轮转速进行三因素三水平二次回归正交试验,建立响应面数学模型,分析各因素对收获效果的影响,同时对影响因素进行优化。结果表明:拨禾轮水平位置、垂直位置和转速对损失率都有一定的影响,而对喂入量影响显著的只有拨禾轮转速,响应面试验结果与单因素试验结果相一致;对割台损失率影响显著的顺序为拨禾轮垂直位置拨禾轮转速拨禾轮水平位置;割台最优工作参数组合为拨禾轮水平位置50 mm、拨禾轮垂直位置1 056 mm、拨禾轮转速30 r/min。在该最优条件下,割台损失率的优化值为0.97%,实测值为1.01%,喂入量的优化值为8.35 kg/s,实测值为8.48 kg/s,且实测值与优化值的相对误差小于5%。该研究结果的优化值可为油菜联合收割机割台结构优化设计和作业参数优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针对目前国内中小型水稻联合收割机存在的问题,对拨禾轮、割台、脱粒和籽粒提升关键部件进行了研究。在此基础上,开发设计出一种新型的4LZ-1.2型水稻联合收割机,大大提高了水稻联合收割机的工作能力和性能指标。  相似文献   

15.
<正>倒伏的水稻秸秆往往绞在一起,相互叠加,常规的收割方法会造成谷粒掉落、漏割。要收割倒伏水稻,经过农机手多年的经验,有以下2种收割技巧、2种稍作机械改装的方法,给大家做一个参考。收割技巧技巧一:将拨禾轮位置向前、向下调整,使弹齿在最低位置时尽量靠近地面,以便抓起秸秆,但不接触地面。可根据倒伏情况,调整拨禾轮弹齿向后倾15~30度,以便能从地面抓起秸秆并送入收割台,同时应卸下拨禾轮压板,水稻倒伏严重的,要尽量使割茬高  相似文献   

16.
[目的]为了研究拨禾轮辐盘的振动,验证拨禾轮辐盘是否会与割台其他部位产生共振.[方法]文章对4LZ-8稻麦收获机拨禾轮结构进行设计,并通过试验得出拨禾轮的最佳拨禾速比λ,计算得出拨禾轮转速;对拨禾轮受振动影响最严重的拨禾轮辐盘部分进行模态分析,通过线性摄动模态分析得出拨禾轮辐盘的振动频率和振型,并通过约束模态分析与其进...  相似文献   

17.
机收稻麦几种特殊情况的处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收获低矮稻麦当作物植株低矮时,收割机割台要力求下降到不触及地面为度,拨禾轮也要相应地向下、向后方调整,防止打击稻麦穗.可加大机组前进速变,从而增加喂入量,实现全负荷喂入,提高作业效率.  相似文献   

18.
一、联合收割机常见故障联合收割机常见故障的有喂入不均匀、输送槽堵塞、脱粒滚筒堵塞、脱粒不净、田间失粒多、精选损失大等故障。这些常见故障只要加适当调整,就能及时地排除。1喂入不均匀拔禾轮位置离割台喂入搅龙太远,中间段的搅龙叶片与底板间的臣离太大,喂入键与伸缩齿尖的距离不符,作物倒伏或潮湿。1.1在弹齿不碰割刀的前提下,拔禾轮应尽量后移。1.2修复割台喂入搅龙叶片,使其高度恢复至正常值。  相似文献   

19.
正确操作小麦联合收割机,可避免机器发生故障,提高作业效率。1起步起步要平稳加大油门,使收割机达到额定转速后,再进行切割。遇到障碍物转弯和倒车时,必须升起割台,减小油门,停止切割。2作业速度在通常情况下,采用Ⅱ挡作业。当小麦稠密、植株大、产量高时,可采用Ⅰ挡作业:小麦生长稀疏、矮小、产量低时,可采用Ⅲ挡作业。在早晚有雾露和雨后作业时,因小麦秸秆潮湿,速度应低些,中午前后,小麦秸秆干燥,速度可高些。3拨禾轮转速在一般情况下,其圆周速度应是机组前进速度的1.50倍,既要保证拨禾轮能有效地将小麦拨向切割器切割,又要避免因拨禾轮  相似文献   

20.
近几年薛埠镇联合收割机发展迅猛,本人通过理论学习与实践操作,总结出联合收割机割台部分常见故障排除方法,以供广大农机工作者在实际工作中参考。一、割台上发现堆积现象割台堆积是指割下的作物堆积于拨禾轮与割台推运器之间的台面上,而不能及时喂入。当作物稀疏、矮小、割茬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