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试验采用一个中型褐壳蛋鸡品系和一个轻型白壳蛋鸡品系作为材料;育成期采用渐减光照(G)和恒定光照(P)两种光照制度以及限制饲养(R)和自由采食(C)两种饲养制度,分析不同处理对生产性能的影响及其基因型与环境的互作效应。  相似文献   

2.
【研究目的】探讨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GF1)对生长60d的梅花鹿鹿茸体外培养不同代数鹿茸生长中心细胞的影响。【方法】分离、培养生长60d的梅花鹿鹿茸生长中心细胞,将培养第2代、5代、8代细胞经含有不同浓度的IGF1(0,1,3和10nM)作用,在培养24h后用3H-胸腺嘧啶核苷掺入测定法检测每分钟衰变数(DPM)值。【结果】全部IGF1处理组都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不同浓度IGFⅠ处理组的平均值和最高值都是离体培养2代的细胞的DPM最高(分别为31918和39818DPM/mg蛋白),培养5代的细胞(分别为5455和6815DPM/mg蛋白)已大大地下降;到了第8代的(分别为4030和4838DPM/mg蛋白)又有进一步的下降。【结论】IGF1能够促进鹿茸生长中心细胞分裂增殖,生长60d鹿茸的生长中心细胞在离体培养,不同培养时期的鹿茸生长中心细胞对IGFⅠ刺激的敏感度不同。  相似文献   

3.
【研究目的】利用细胞培养技术,探讨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GF1)对生长30d的鹿茸体外培养不同代数梅花鹿鹿茸生长中心干细胞(鹿茸干细胞)的影响;【方法】原代分离、培养生长30d的鹿茸的梅花鹿鹿茸干细胞.将第2代、5代、8代鹿茸干细胞经含有不同浓度的IGF1(0,1,3,和10nM)作用后,在培养24h后用3H.胸腺嘧啶核苷测定法检测每分钟衰变数(DPM)值;【结果】取材于生长30d鹿茸的干细胞,全部IGF1处理组(1,3,10nM)都显著高于对照组(0nM)(p〈0.01)。3个不同浓度IGFI处理组的平均值和最高值都是离体培养2代的细胞最低(分别为2987和3743DPM/mg蛋白),而培养5代的细胞最高(分别为10320和12180DPM/mg蛋白).第8代的细胞又开始下降(分别为8754和11568 DPM/mg蛋白);【结论】IGF1能够促进鹿茸干细胞分裂增殖,生长30d鹿茸的干细胞在离体培养,不同培养时期的鹿茸干细胞对IGF1刺激的敏感度不同。  相似文献   

4.
石范 《特产研究》2014,(1):10-11
本试验对梅花鹿的鹿茸腊片、鹿茸粉片、鹿茸血片和鹿角盘分别进行了孕酮、睾酮和雌二醇的检测。结果表明,鹿角盘中3种激素均含有,含量基本均衡;3种鹿茸片均未检出雌二醇;各组孕酮含量均高于睾酮含量;孕酮含量各组差异显著(P〈0.05),睾酮含量各组差异不显著(P〉0.05);鹿茸腊片中孕酮和睾酮含量均为最高;以上检测结果为鹿茸的食用和医用及鹿产品开发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5.
不同鹿茸片红外数据的聚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不同鹿茸片的有效鉴别方法。[方法]采用SPSS软件对梅花鹿茸片、去血梅花鹿茸片、劣等梅花鹿茸片、假鹿茸片的红外光谱数据进行聚类分析。[结果]4种鹿茸片的红外光谱图谱存在明显差异;聚类分析表明,去血梅花鹿茸片和梅花鹿茸片为一类,成分没有明显差异。[结论]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和社会科学统计软件包(SPSS)软件相结合为梅花鹿茸的质量鉴别提供了一个客观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杨福合  董云祥 《特产研究》2000,22(4):8-9,12
本研究设计了两种含有不同蛋白质水平(分别为19%,22%)的精料日粮配方和营养调控剂,对草原型放牧马鹿进行了补饲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对放牧鹿进行科学补饲可显著提高鹿茸产量,三锯以下鹿两个试验组的鹿茸单产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  相似文献   

7.
鹿茸是我国传统中药之一,利用鹿茸提制的鹿茸精已广泛地应用于临床,并畅销国内外。近年来,各地养鹿场又先后从鹿茸血及煮茸水中提取出鹿茸精,鉴于鹿茸及鹿茸精的化学成分在国内尚未见有详细报导,为探讨鹿茸精的化学成分,比较不同来源的鹿茸精的异同,以提高和保证鹿茸精的药品质量和疗效,科学地制定鹿茸精的标准规格,并为检定鹿茸精提供有关技术和方法,遵照伟大领袖毛主席关于“要把中医中药的知识和西医西药的知识结合起来,创造中国统一的新医学新药学”的伟大指示,我们对我省两个制药厂所生产的鹿茸精和六个鹿场利用意  相似文献   

8.
<正>特种动物干细胞创新团队,以梅花鹿、狐狸、水貂等特种经济动物生产性状相关细胞簇为研究重点,通过精准的组织采样、细胞培养和离体检测模型,揭示这些细胞在鹿茸生长、毛皮性状等生产性能中扮演的角色,利用分子生物学技术寻找生产性能相关的调控基因,进而提高这些特种经济动物的生产性能。该团队在基础研究方面揭示鹿茸再生的分子基础和内在调控机制;技术应用方面成功构建能够有效表达和生产生物活性因子的鹿茸生物反应器,拟表达一种生物活性因子;人才培养方面已  相似文献   

9.
为阐明鹿茸骨化与生长的关系,以5头雄性梅花鹿为试验材料,利用X射线测定活体鹿茸相对骨质密度(RBM)和鹿茸生长速度。结果表明:从脱盘到75d鹿茸生长速度递增并达高峰;75d以后生长速度下降,到120d基本停止生长;RBM在75d前增长缓慢,75d以后快速增长,并与鹿茸生长速度呈明显负相关(r=0.9)。  相似文献   

10.
为了探讨miRNA-93-5p对梅花鹿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EGF)的转录调控作用及其与鹿茸细胞生长的关系,分离了鹿茸顶端软骨组织细胞,利用Trizol试剂法提取细胞总RNA,反转录合成cDNA。根据GenBank已发表的相关序列设计梅花鹿VEGF基因的3′端非编码区部分序列(3′UTR)特异引物并进行克隆,构建VEGF基因的3′UTR野生型及其突变体序列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载体并进行荧光素酶活性检测。再将人工合成的miRNA-93-5p模拟物转染鹿茸软骨细胞,MTT法检测鹿茸细胞体外增殖的变化;Western blotting分析VEGF蛋白的表达丰度。结果表明:成功获得了鹿茸组织VEGF基因的3′UTR序列,野生型序列长度为356 bp,突变体长度为336 bp。荧光素酶活性检测结果表明,转染野生型质粒组细胞荧光素酶活性降低,而转染突变体组细胞荧光素酶活性无明显变化。 MTT法和Western blotting结果显示,鹿茸细胞的体外增殖受到抑制,VEGF蛋白的表达水平下降,且呈时间依赖性。  相似文献   

11.
正特种动物干细胞创新团队,以梅花鹿、狐狸、水貂等特种经济动物生产性状相关细胞簇为研究重点,通过精准的组织采样、细胞培养和离体检测模型,揭示这些细胞在鹿茸生长、毛皮性状等生产性能中扮演的角色,利用分子生物学技术寻找生产性能相关的调控基因,进而提高这些特种经济动物的生产性能。该团队在基础研究方面揭示鹿茸再生的分子基础和内在调控机制;技术应用方面成功构建能够有效表达和生产生物活性因子的鹿茸生物反应器,拟表达一种生物活性因子;人才培养方面已  相似文献   

12.
<正>特种动物干细胞创新团队,以梅花鹿、狐狸、水貂等特种经济动物生产性状相关细胞簇为研究重点,通过精准的组织采样、细胞培养和离体检测模型,揭示这些细胞在鹿茸生长、毛皮性状等生产性能中扮演的角色,利用分子生物学技术寻找生产性能相关的调控基因,进而提高这些特种经济动物的生产性能。该团队在基础研究方面揭示鹿茸再生的分子基础和内在调控机制;技术应用方面成功构建能够有效表达和生产生物活性因子的鹿茸生物反应器,拟表达一种生物活性因子;人才培养方面已  相似文献   

13.
种公鹿主要生产任务是担负母鹿的配种,通过对母鹿本交或人工授精获得高产的优秀后代。其次是生产鹿茸,由于鹿茸的遗传力高,种公鹿决定鹿场今后生产力高低。它的生理时期为:3-6月份生茸期,9—10月份为配种期,其余为休闲期。生茸前一个月逐步加料增膘,到生茸期膘情应达到9成。生茸期在保证青绿树叶自由采食情况下,每昼夜喂4次精料。  相似文献   

14.
为探究COL1A1基因表达的Ⅰ型胶原蛋白α1链在组成生物体结构和骨发育中的重要作用,以梅花鹿茸生长过程的小鞍子(前期)、二杠(中期)和三杈茸(后期)3个典型时期鹿茸顶端组织及其茸皮、间充质、前软骨和软骨4个组织层为试验材料,采用亚硫酸氢盐测序法(BSP技术),从时空角度研究鹿茸生长过程中顶端不同组织COL1A1基因启动子区DNA甲基化模式及其相互间DNA甲基化差异。结果显示:1)COL1A1基因在前、中、后期的茸皮组织中的甲基化率分别为(9.73±0.92)%、(7.60±0.69)%和(3.73±0.23)%;间充质组织中的甲基化率分别为(3.20±0.40)%、(1.33±0.23)%和(1.60±0.69)%;前软骨组织中的甲基化率分别为(4.67±0.83)%、(2.53±0.46)%和(2.67±0.23)%;软骨组织中的甲基化率分别为(5.60±0.40)%、(2.80±0.40)%和(2.27±0.61)%。2)COL1A1基因启动子区的甲基化区域共有25个CG位点,在17个CG位点上均发生了不同程度的甲基化。3)对COL1A1基因启动子区DNA甲基化差异分析发现,相同时...  相似文献   

15.
正特种动物干细胞创新团队,以梅花鹿、狐狸、水貂等特种经济动物生产性状相关细胞簇为研究重点,通过精准的组织采样、细胞培养和离体检测模型,揭示这些细胞在鹿茸生长、毛皮性状等生产性能中扮演的角色,利用分子生物学技术寻找生产性能相关的调控基因,进而提高这些特种经济动物的生产性能。该团队在基础研究方面揭示鹿茸再生的分子基础和内在调控机制;技术应用方面成功构建能够有效表达和生产生物活性因子的鹿茸生物反应器,拟表达一种生物活性因子;人才培养方面己培养博士生5人,研究生11人,客座研究生6人,引进博士生8人。  相似文献   

16.
为了探讨鹿茸对小鼠肿瘤的抑制作用,利用S180肉瘤和H22荷瘤瘤株建立小鼠肿瘤模型,并将小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鹿茸大剂量组、鹿茸中剂量组、鹿茸小剂量组、环磷酰胺(CTX)组,每组10只。其中空白对照组和模型组小鼠每天以生理盐水灌胃,CTX对照组和鹿茸(大、中、小剂量)灌胃组则灌胃相应药物,以观察实验各组的抑瘤效果和脾、胸腺指数。结果显示,鹿茸可以提高小鼠的抑瘤率,其抑制效果与剂量成正比,并可以从器官水平上增强小鼠的免疫力,从而间接达到抗肿瘤效果。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定鹿茸保健饮品对氢化可的松所致小鼠肾阳虚症的影响。方法将小鼠分为氢化可松所致肾阳虚小鼠模型组及鹿茸保健饮品低剂量、中剂量、高剂量3个剂量组。每天灌胃生理盐水及鹿茸保健饮品1次,连续28d。分别以体重、生殖脏器指数、负重力竭游泳时间和血清、肾脏中一氧化氮含量为指标,观察鹿茸保健饮品对肾阳虚小鼠的作用效果。结果与模型组比较,鹿茸保健饮品各剂量组小鼠的体重明显增加(P〈0.05);小鼠睾丸、睾丸-附睾、精液囊-前列腺的指数明显增加(P〈0.05);负重游泳时间明显延长(P〈0.05);运动后血清和肾组织中一氧化氮的含量明显升高(P〈0.05)。结论该鹿茸保健饮品具有促进性腺、附性腺的生长及补肾作用,同时具有明显的抗疲劳功效。  相似文献   

18.
鹿茸成分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鹿茸是一种具有多种药理作用的传统名贵中药材,在我国中药方剂中应用广泛。鹿茸的多种药效与其化学成分息息相关。本文综述了鹿茸中9种主要化学成分的研究进展,即无机元素类、脂质、蛋白质、多肽、生长因子、氨基酸、糖类、生物胺和不溶性物质。发现鹿茸的各成分在鹿茸不同种类、不同生长阶段以及其不同区段的含量存在差异。为鹿茸化学成分的进一步分离鉴别奠定基础,并为研究鹿茸成分与药效之间的关系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19.
俄罗斯一家国营农场的试验表明,鹿茸精残渣是一种良好的饲料添加剂,它含有丰富的营养成分,其中的氨基酸和微量元素对维持家畜的生命起着重要作用,能够增强抗病能力和提高生产性能。  相似文献   

20.
阿勒泰母鹿的饲养管理雷乾坤,张贤亮,李军伍,赵建勇(石河子农学院,石河子,832003)(哈巴河种鹿场)马鹿是我国稀有的野生经济动物,马鹿茸是我国传统的出口药材。目前,养鹿业发展很快。阿勒泰马鹿亚种是我国产茸量最高的一个亚种。增加鹿茸出口量的关键是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