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7 毫秒
1.
盆景起源于中国,后传入日本,再由日本推广到欧美,现风靡世界。中国盆景是以树木、山石等为素材,经过艺术处理和精心培养,在盆中集中典型地再现大自然神貌的艺术品。盆景——盆中的风景,不仅欣赏形象美(源于自然),同时欣赏意境美(高于自然),达到艺术美的享受。  相似文献   

2.
六、设计说张夷一再强调:砚式盆景创作最反对先有作品再有题名;现在的山水盆景创作常常是做到哪儿算哪儿,最后找个景名标签贴上去。这种做法只会隔靴搔痒,无法充分体现砚式盆景特有的内涵美、精神美,更不能使砚式盆景创作的主题立意与艺术表象有机统一。中国盆景艺术创作的一个突出的民族特色就是意在笔先,将诗情画意、文化精髓的主题情趣先把握好,画出设计立意草图,再选材动手制作。  相似文献   

3.
在盆景制作过程中,有人追求苍劲之美,有人追求雄壮之美……从朱军的作品中,我们发现一种执着的精神,他在不懈地追求质朴美。  相似文献   

4.
人性是爱美的。从事艺术工作的人们随着年龄的增长和文化素质的提高,对美的渴望和追求便逐渐进入了高层次。诗歌、音乐、绘画、书法、舞蹈……各种艺术都蕴含着丰富的美的语汇,都是人们渴望美和追求美的真情流淌,都是艺术家对人生、对社会、对自然发自内心的真实表露。盆景呢?同样讲究韵律美、格调美、节奏美,讲究丰富、流畅、自然的艺术语汇。好的盆景作品贵在个性突出,经得住咀嚼,令人回昧无穷。当中国盆景艺术的发展进入公元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初时,一位身着绿色军装、有着高深艺术修养的元帅,曾经迷恋地喜爱过盆景,称“盆景是综合性的高等艺术”。这位元帅就是赫赫称著、屡立奇功的陈毅同志。从那时起,“人民军队爱人民,爱绿色,也爱祖国的一草一木”便传遍了大江南北。接下去,便涌现出许多解放军指战员业余创作盆景的故事。驻香港部队司令员刘振武、白求恩国际和平医院政委周永友便是其中的佼佼者。  相似文献   

5.
中国盆景艺术的美学特点是求雅脱俗,形神兼重,十分讲究含蓄美、朦胧美,意境深远。讲究以实景托虚景,虚实结合;讲究层次和景深,以达到“有限变无限,有界变无界”、“只可意会,不可言传”、“引人入胜,令人遐思”、“不尽之意,回味无穷”。中国盆景素以诗情画意见长,优秀的作品耐  相似文献   

6.
建筑有一种冷峻之美,但在实际上建筑的设计者们往往会在潜意识中自觉或不自觉地向柔美靠近。树桩盆景有一种自然的柔和、流畅之美,但盆景艺术的创作者们往往也在潜意识中自觉或不自觉地致力于表现和追求其对立的那种劲力之美:两者都是在有目的或无目的地追求着并表现着自然的和谐。  相似文献   

7.
盆景的历史虽然没有精确的记载,但是盆景的发源地是中国。后传到日本。而盆景首次在美国出现时是本世纪初,当时美国驻日本大使安德逊把一批制作的盆景带回美国,后来他把这一批盆景赠送给波士顿阿诺德植物园(这些盆景日前还看得到)。然而,当时美国培养盆景的,只以少数日裔美国人为限。第二次大战后,驻日美军把他们购买的盆景带回美国,美  相似文献   

8.
讲究意境美是中国盆景艺术的一大特色。由于中国盆景受中国古代诗词、绘画、书法、造园等艺术的影响,很重视对意境美的追求。这一点也是中国盆景一个可贵的值得继承并发扬的好传统。吕坚以创作小型、微型盆景见长。尤其是他的小型盆景,很好地继承了中国传统盆景讲究意境的特色,创作了不少具有  相似文献   

9.
源于中国的盆景艺术已在世界各国发扬光大。目前,世界盆景发展的情况究竟如何?中国盆景在国际上处于什么地位?前景又是怎样?正是我国广大盆景工作者和业余爱好者所关注的。笔者曾应邀二次参加北美国际盆景大会,与日本、美国、西德、加拿大、英国、印度、香港等国家  相似文献   

10.
应中国盆景艺术家协会的邀请,日本盆栽作家协会会长山田登美男,常务总干事须滕进,和日本著名的盆景“鬼才”小林国雄,三人一行于2004年12月6日来到我国著名的紫砂陶都宜兴丁山镇。随行陪同交流的有中国盆景艺术家协会副会长赵庆泉、陆志伟、王选民,秘书长张世藩。前来交流参观的还有上海、浙江、江苏等地方盆景协会的负责人及爱好者。按照这次中、日盆景交流的日程安排,  相似文献   

11.
应中国盆景艺术家协会的邀请,日本盆栽作家协会会长山田登美男,常务总干事须滕进,和日本著名的盆景“鬼才”小林国雄,三人一行于2004年12月6日来到我国著名的紫砂陶都宜兴丁山镇。随行陪同交流的有中国盆景艺术家协会副会长赵庆泉、陆志伟、王选民,秘书长张世藩。前来交流参观的还有上海、浙江、江苏等地方盆景协会的负责人及爱好者。按照这次中、日盆景交流的日程安排,今天在这里将要进行两项实际操作表演。首  相似文献   

12.
以笔者之浅见,盆景的美是否大体可分为两种形式,一为悲壮美。它以‘老’为出发点,借助树石以表现人类历尽沧桑而又不甘屈服的精神境界。悲壮美的盆景以浑厚、‘博大’、苍劲、舍利、一寸三弯、扭曲、蟠扎、伤痕、凹凸、险峻、枯槁……为选材和造型标准。这类盆景在大陆、台湾及日本占主流。  相似文献   

13.
进行国际性的盆景艺术交流活动,在中国还是第一次。因此,这次会议得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以及文化部的高度重视与支持。现在让我代表中国国际文化交流中心对首届中国国际盆景会议的胜利举行致以热烈的祝贺。盆景源于中国,发展扩大到日本及整个亚洲,流传到欧美各国,目前已成为世界性的一门高级艺术。中国盆景至少已有1300年的发展史,日本也有800多年的发展史。目前世界喜爱和栽培盆景的国家除中国和日本  相似文献   

14.
含蓄美是我们民族文化艺术的闪光点之一,无论是擅于抒情、含蓄蕴藉的诗歌,还是注重写意,渗透着儒、道、释各家哲理和审美观的绘画,或是雕塑、造园、古建筑乃至音乐、散文、书法、楹联等几乎所有的中国艺术都内蕴着含蓄美的“芬芳”。也正是这含蓄深沉之美,与豪迈、奔放、坚毅、悲壮美等一起,凝成了华夏艺术的精髓,造就了熠熠生辉于世界文明宝库中的东方美。从国画看含蓄美宋徽宗赵佶曾以“踏花归去马蹄香”为题招考画工,众考生都围着“马”、“花”转,唯一人独辟蹊径,只画了数只追着马蹄飞舞的蝴蝶,画中全无一花一瓣。然而,这极其隐喻含蓄的表现手法却最精当也最令人叹绝地表达了“马蹄香”的  相似文献   

15.
盆景是以树石为主要用材,借以表现自然、反映社会生活和表达作者思想感情的活的艺术品。中国盆景讲求神韵意境,包含诗情画意。现代中国盆景更探求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弘扬时代的主旋律,力求创作出“既具民族特色、又展现时代精神”的新作品,以优秀作品鼓舞人。近年来在湖北乃至华中等地区,探索一种盆艺风格,追求“自然的神韵,活泼的节奏,飞扬的动势,写意的效果”,世称“动势盆景”。它认为宇宙万物都处在生生不息的运动之中,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变化是绝对的,  相似文献   

16.
盆景出口当务之急必须采用无污染栽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中华文明古国历经数千年,创造了具有民族独特风格的盆景艺术。植物盆景不同于书画、雕刻、陶瓷等艺术品,而是具有生命的活体。目前,我国盆景栽培技术十分落后,影响该项艺术向世界传播和开拓国际市场。近代,日本以其科技优势,将大批植物盆景输入欧美等发达国家,曾使相当多的欧美人士,误认为益景技艺来源于日本。近二十多年来,通过盆景界的努力,在世界各地积极进行宣传展览,才使国外开始了解盆景的真正发源地是在中国。  相似文献   

17.
盆景是自然美和艺术美的结合。自然美是盆景的第一“美”,人们欣赏盆景,首先是欣赏它的自然美。树木的自然美包括根、树干、枝叶、花果和整体的姿态美.以及随着季节变化的色彩美。根的外露,龙盘虎踞之势;树干的刚劲挺拔,苍古多姿;叶片的各种形状及丰富多样的色彩;花的五彩续纷,千姿百态。上述各个部分的有机结合,就形成了树木整体的美。春天里新芽吐翠,充满生机;夏季枝叶繁茂,蓬  相似文献   

18.
<正>嘉善春鹃盆景造型是以毛鹃或夏鹃老桩为砧木,以春鹃为接穗,采用盆景造型手法,完美结合中国传统盆景与嘉善春鹃特色,作品将扬派盆景"云片"造型手法和岭南盆景"蓄枝截干"修剪艺术融为一体,并传承浙派盆景"重风骨、尚气韵"的艺术风格,逐步形成缩龙成寸的大树风貌,尽显严谨、稳健、端庄之美和雄迈、洒脱、奔放之气,盆景体量不求大,重在追求整体美感,兼具花的绚烂夺目和盆景的人文意境,尤其体现观花盛况,表现深远的艺术意境。  相似文献   

19.
盆景之对比     
顺德陈村“花卉世界”附近,有座名为《岭南盆景之家》的盆景园.园内散发出一股花木的清香。我穿梭在整然有序的绿树丛中,发现每一盆景都有题名.或从古典诗词中取单句.或匠心独运地亲自创作,这些音节响亮,内容含蓄高雅的题名,使人感受到浓烈的书卷气。  相似文献   

20.
盆景艺术的创作,其追求的最高境界,应该是"返璞归真,美得自然"这样的美,才是极致的美。福建石狮企业家蔡宗琪先生创作的细叶榕盆景《把根留住》,就一定程度地表现了这一境界。该作品属自然大树型,原树坯系野生老树桩。在近二十载创作与培育的漫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