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采用碱-酸-碱传统工艺研制成三聚氰胺用量8.5%,F/(U M)摩尔比1.01~1.03的E_0级胶合板用尿素-三聚氰胺-甲醛(UMF)树脂胶。该胶制备工艺简单,再现性好,成本较低,贮存期长。用NH_4Cl为固化剂压制的杂木三合板胶合强度符合Ⅱ类标准,甲醛释放量<0.4mg/L;用1%NH_4Cl加0.5%酸性固化剂构成的双组分固化体系压制的杨木三合板,胶合强度和甲醛释放量符合E_0级胶合板要求。  相似文献   

2.
PMUF树脂胶黏剂的制备与性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尿素和三聚氰胺作为酚醛树脂改性单体制备苯酚-三聚氰胺-尿素-甲醛(PMUF)树脂胶黏剂,研究甲醛、苯酚、尿素、三聚氰胺及氢氧化钠用量对PMUF树脂胶黏剂性能的影响,并采用DSC和13C-NMR对其进行表征.结果表明:PMUF树脂游离甲醛含量低,能满足耐水、耐候性能要求较高的人造板产品的生产.当甲醛、苯酚、尿素、三聚氰胺、NaOH的摩尔比为3.1∶1∶0.7∶0.3∶0.5时胶黏剂性能最佳,其最佳固化温度为135.5℃.  相似文献   

3.
MUF树脂生产环保型刨花板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一种低三聚氰胺用量的三聚氰胺 -尿素 -甲醛共缩聚树脂 (MUF)。用该树脂加入三聚氰胺等甲醛捕捉剂生产的刨花板甲醛释放量 <9mg/10 0 g(穿孔法 ) ,刨花板的物理力学性能达到A类板优等品的要求 ,可制得E1级环保型刨花板。  相似文献   

4.
以蔗糖、三聚氰胺、甲醛为原料,在碱性条件下合成了外观为黄色、透明、均一、无沉淀且水溶性好的蔗糖-三聚氰胺-甲醛(SMF)共缩聚树脂木材胶黏剂。采用均匀试验设计对合成反应体系的蔗糖、交联剂用量和甲醛与三聚氰胺的摩尔比进行了优化,通过正交试验设计对桉树胶合板热压工艺参数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最佳合成条件为:蔗糖与三聚氰胺的摩尔比为0.7,甲醛与三聚氰胺的摩尔比为2.7,交联剂用量为树脂的0.33%;桉树胶合板最佳胶合工艺参数为:双面施胶量为340g/m~2、热压压力为0.9MPa、热压温度为150℃、热压时间为60s/mm。  相似文献   

5.
胶粘剂是生产人造板的重要原材料,随着人造板产量的增长和品种结构的变化,人造板胶粘剂得到迅速发展.据联合国粮农组织统计,2000年世界人造板产量为1.54亿m3,耗用胶粘剂370万t(以固体含量100%计).其中脲醛树脂胶为主导产品,用量超过250万t,它与酚醛树脂胶、三聚氰胺-甲醛树脂胶并称为人造板工业三大胶.  相似文献   

6.
介绍一种三聚氰胺改性脲醛树脂胶黏剂制备工艺,甲醛与尿素的摩尔比为1.0∶1,三聚氰胺添加量为11%。合成的改性脲醛树脂胶黏剂耐水性好且低毒环保,用其压制的中纤板性能满足GB/T 11718-2009《中密度纤维板》对高湿度状态下的家具型板材的使用要求,甲醛释放量达到GB 18580-2001《室内装饰装修材料-人造板及其制品甲醛释放限量》E1级环保要求。  相似文献   

7.
E1级MDF用三聚氰胺改性脲醛树脂的定量13C-NMR结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13C-核磁共振定量分析了由选定碱-酸-碱工艺所合成的E1级MDF用三聚氰胺改性脲醛树脂。结果表明:在初始碱性阶段有70%的甲醛分子转化成了羟甲基脲,25%的甲醛分子转化成了亚甲基醚键。三聚氰胺全部发生羟甲基化,65%的羟甲基三聚氰胺缩聚成亚甲基醚键的结构。亚甲基醚键在最后的碱性保温阶段发生分解。三聚氰胺对缩聚反应的参与提高了亚甲基键的含量。  相似文献   

8.
木材用改性淀粉胶黏剂的制备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玉米淀粉、三聚氰胺、尿素和甲醛为原料,利用交联共聚的方法,制备木材用改性淀粉胶黏剂.分别研究配比中三聚氰胺、尿素和甲醛对改性后的淀粉胶黏剂干状胶合强度、湿状胶合强度和游离甲醛含量3个性能指标的影响.利用傅里叶转换红外光谱技术对其结构进行表征.  相似文献   

9.
为降低脲醛树脂胶调胶成本,及有效利用三聚氰胺树脂浸渍纸废料,将浸渍纸边回收、粉碎,以替代工业面粉用作脲醛树脂胶填料,制备胶合板.结果表明:浸渍纸粉末用量为树脂质量的10%~15%时,试板的胶合强度最高;甲醛释放量随浸渍纸粉末比例的增加而降低.浸渍纸粉末作为胶合板用脲醛树脂胶的填料具有可行性.  相似文献   

10.
降低脲醛胶刨花板游离甲醛释放量的方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胶粘剂是生产人造板的重要原材料,随着人造板产量的增长和品种结构的变化,人造板胶粘剂得到迅速发展。据联合国粮农组织统计,2000年世界人造板产量为1.54亿m3,耗用胶粘剂370万t(以固体含量100%计)。其中脲醛树脂胶为主导产品,用量超过250万t,它与酚醛树脂胶、三聚氰胺-甲醛树脂胶并称为人造板工业三大胶.国内木材用胶粘剂也以“三醛”胶为主,占整个木材及人造板工业用胶粘剂的80%以上。脲醛树脂胶由于价格低廉,室内环境使用对其耐水、耐侯性要求不高,主要用于生产刨花板、纤维板和胶合板。三聚氰胺改性的脲醛树脂胶也有用于  相似文献   

11.
The extended use of woods treated with traditional or alternative preservatives for exterior applications requires an assessment of wood adhesive performance. This study attempts to evaluate the performance of wood adhesives for woods treated with various waterborne preservatives. Two softwood species, i.e. Korean pine (Pinus koraiensis Sieb. et Zucc.) and Japanese Larch (Larix leptolepis [Sieb. et Zucc.] Gordon) were treated with copper–chrome–arsenic (CCA), CB-HDO, or copper azole (CY), and then bonded with four different wood adhesives such as urea–melamine–formaldehyde (UMF) resin, melamine–formaldehyde (MF) resin, phenol–formaldehyde (PF) resin, and resorcinol–formaldehyde (RF) resin. The performance of these adhesives was evaluated by measuring the dry shear strength of adhesive-bonded wood block on compression. Both UMF and MF resins produced a relatively strong adhesive strength for CY-treated pine and larch woods. The PF resin also produced good bond strength when bonded with either larch wood treated with CY or pinewood treated with CB-HDO. The best result was obtained when the CB-HDO-treated woods were bonded with RF resin. For a better bond strength development, a proper combination of adhesive, preservative, and wood species should be selected by taking into consideration of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se three parameters as well as their interactions.  相似文献   

12.
低温低pH尿素与甲醛反应工艺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夏志远  许忠允 《林业科学》1989,25(2):133-138
本文研究了低温低pH尿素与甲醛反应的新方法。研究表明尿素与甲醛反应有着不同的历程,反应过程明显缩短。树脂具有化学改进的骨架结构,当固化时树脂含有亚甲基比亚甲基醚键多得多,树脂的耐水解性更稳定,释放甲醛较少。同时作者提出了低温低pH下尿素与甲醛反应的生成物作为一种基本树脂,以解决脲醛树脂胶粘剂贮存期不长,在贮存与运输中因气温的变化造成树脂变质的难题。  相似文献   

13.
利用羧基丁苯胶乳对脲醛树脂胶粘剂进行改性,同时在脲醛树脂合成过程中加入一定数量的玉米淀粉等改性剂,进一步提高改性脲醛树脂的综合性能,降低生产成本。羧基丁苯胶乳改性脲醛树脂胶粘剂具有游离甲醛含量低、生产工艺简单等特点,生产出的胶合板的胶合强度和甲醛释放量均满足国家标准。  相似文献   

14.
为了降低脲醛树脂胶黏剂的游离甲醛释放量,以俄罗斯落叶松浆粕为原料,利用酸水解,硅烷偶联剂改性等制备获得表面改性纳米结晶纤维素(M-NCC),并将M-NCC作为吸附材料用于脲醛树脂基材制备胶合板,研究M-NCC对脲醛树脂胶黏剂游离甲醛的吸附效果和机理。结果表明:透射电镜(TEM)检测可知,制备的NCC颗粒长度约为100~200 nm、直径约为20~30 nm,结晶度为57.3%,相比原始纤维素提高了41.1%;硅烷偶联剂3-(2-氨乙基)-氨丙基甲基二甲氧基硅烷(MCPS)使NCC的浸润性显著增强,当MCPS用量为8%时M-NCC接枝率达到27.2%,M-NCC对脲醛树脂的接触角为65.7°,下降32.7%;由扫描电镜(SEM)照片可观测到,表面改性显著改善了低浓度NCC颗粒在脲醛树脂基材中的分散状态,当M-NCC质量分数2%时,纳米颗粒的分散性能明显下降;M-NCC可有效吸附脲醛树脂基材中的游离甲醛,当M-NCC质量分数1.5%时可致游离甲醛比对照组(0.51 mg/L)下降50.9%。  相似文献   

15.
E1胶合板用低成本脲醛树脂胶粘剂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高宏 《林产工业》2005,32(2):15-17
以尿素和甲醛为原料,在特定配方和工艺条件下合成脲醛树脂胶粘剂,根据它们的不同性能分别作为主体树脂、甲醛捕捉剂和强化剂。通过实验设计将三者进行了复配。研究结果表明:在主体树脂中加入10%的甲醛捕捉剂、5%-15%的强化剂和20%的面粉可以制得E1胶合板用胶粘剂。该胶粘剂成本较低,能显著提高胶合板的胶合性能,降低甲醛释放量。  相似文献   

16.
酶解木质素改性酚醛树脂胶黏剂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秸秆发酵制备能源酒精的残渣中提取的酶解木质素(EHL),部分代替苯酚合成改性酚醛树脂胶,并热压制得胶合板.测定了胶合板的胶合强度,改性树脂胶的黏度、固含量、水混合比、可被溴化物、游离酚、游离醛等性能指标.结果表明:木质素替代量达20%时,各项性能仍能基本达到国家标准Ⅰ类板的要求,特别是耐水性十分良好,水煮两次后胶合强度仍远大于国家标准Ⅰ类板≥0.7MPa的要求.  相似文献   

17.
为获得无甲醛释放的环保胶合板,将热塑性树脂薄膜(低密度聚乙烯(LLDPE)、聚丙烯(PP)、聚氯乙烯(PVC))用作胶黏剂,并利用空气介质阻挡等离子体对热塑性树脂薄膜进行表面改性处理以提高薄膜与杨木单板的界面相容性,从而获得性能良好的环保胶合板。研究了等离子体处理对胶合板胶合性能的影响,并从等离子体处理对热塑性树脂薄膜表面化学组分及其对胶合板界面形貌的影响分析其胶合机理。结果表明:在等离子体处理功率为4.5 kW、处理时间为8 m/min的条件下处理热塑性树脂薄膜,胶合板的胶合强度得到显著提高,LLDPE/杨木胶合板的胶合强度从0.49 MPa增至0.81 MPa,PP/杨木胶合板的胶合强度从0.65 MPa提高到0.84 MPa,均达到Ⅱ类胶合板标准要求。其中用等离子体处理后PVC与杨木制备的胶合板能满足Ⅰ类胶合板的标准要求,胶合强度达到0.79 MPa。XPS分析表明,等离子体改性热塑性树脂薄膜的表面发生了氧化反应,引入了含氧官能团,提高了薄膜表面极性,有利于提高薄膜与杨木单板之间的相互作用,从而使得胶合板的界面胶合更为紧密,说明等离子体处理后树脂与杨木单板的相容性提高,树脂能在单板表面更好地附着。热塑性树脂薄膜与杨木单板制备的胶合板仅有极微量甲醛释放,其主要源于木材自身,远低于国家标准对人造板甲醛释放限量的要求。研究证明等离子体处理能明显改善热塑性树脂薄膜与杨木单板的界面相容性。  相似文献   

18.
以酚醛、尿素、三聚氰胺和甲醛为原料,采用缩聚的方法制备了热固性PMUF树脂胶黏剂。考察了原料配比和初始黏度对PMUF树脂贮存稳定性的影响,以及贮存时间对PMUF树脂性能的影响,并采用FT-IR对其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在一定范围内,减少尿素和甲醛的用量,增加苯酚和NaOH的用量,降低初始黏度可以提高PMUF树脂胶黏剂的贮存稳定性。随着贮存时间的增加,PMUF树脂胶黏剂的游离甲醛含量增加,游离苯酚含量减少,黏度变化速率上升,用其压制的胶合板甲醛释放量略有下降。  相似文献   

19.
采用低摩尔比合成工艺的脲醛树脂胶产生糊化现象,原因在于加成反应阶段,因介质pH值低,生成了亚甲基脲不溶物,羟甲基化不能充分,它表明此次树脂胜的合成是失败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