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本试验研究了使用竞争排斥类益生菌制剂(CE)对初生雏鸡肠道菌群的影响。试验一随机将180只刚出壳雏鸡分为两组,试验组在0d每只口服接种益生菌106CFU,而对照组则口服无菌生理盐水。通过选择性培养和DGGE带型分析,研究不同日龄雏鸡盲肠内容物中菌群结构的变化。结果表明:试验和对照组的细菌总数差异不显著,试验组的大肠杆菌数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的乳酸杆菌数高于对照组;肠球菌数低于对照组,但二者差异不显著。PCR-DGGE结果表明试验组的电泳条带明显多于对照组,而且两组肠道菌群按不同处理明显地聚类成两大分支,说明初雏接种益生菌可以影响后期的盲肠菌群结构。试验二的分组和0d处理同试验一,两组随后在1d均口服接种鼠伤寒沙门氏菌。通过检测沙门氏菌和耐药性大肠杆菌定植数量来比较益生菌对雏鸡的保护率。结果表明:在12d,对照组盲肠内沙门氏菌阳性率为46.15%,而试验组则未检出。同时,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盲肠内耐30ppm卡那霉素和5ppm氨苄青霉素的大肠杆菌数量下降显著。以上结果显示,竞争排斥类益生菌制剂不仅可在雏鸡肠道内成功定植,而且可以显著降低肠道沙门氏菌的数量。  相似文献   

2.
为研究益生菌-中草药制剂对鸡大肠杆菌病的防控作用,试验从散养草鸡的脾脏和肝脏组织中分离出2株革兰氏阳性杆菌[短小芽孢杆菌(Bacillus pumilus)和巨大芽孢杆菌(Bacillus megaterium)],将已活化的2株芽孢杆菌与麦芽、猪苓、茯苓三种中草药制成益生菌-中草药制剂,观察其对鸡大肠杆菌的体外抑制和攻毒保护效果。结果表明:益生菌-中草药制剂对鸡大肠杆菌的抑菌率为94. 7%,对人工感染大肠杆菌的保护率达到87. 5%以上。说明益生菌-中草药制剂对预防鸡大肠杆菌病有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3.
黄芪多糖及益生菌合生元对雏鸡肠道微生态区系的影响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240只商品代海兰蛋雏鸡按体重随机分为4组,每组6个重复笼,每重复笼10只.试验为期6周,自由采食和饮水.第1组为空白对照组,2、3、4组为试验组,在基础日粮基础上分别添加220 mg/kg黄芪多糖、4×107 cfu/g益生菌剂和220 mg/kg黄芪多糖+4×107 cfu/g益生菌剂.试验鸡分别于第3周和第6周末无菌取回肠和盲肠以检测内容物中乳酸菌、双歧杆菌和大肠杆菌数量.结果表明黄芪多糖益生菌剂均能有效促进雏鸡肠道有益微生物-乳酸菌和双歧杆菌的增殖,并对肠道有害菌-大肠杆菌有抑制作用,且后者的效果优于前者;两者同时添加于雏鸡饲料中,作用效果远超过单纯添加,表明黄芪多糖与益生菌剂能协同作用,共同维持肠道微生态区系的平衡和稳定.  相似文献   

4.
抗生素耐药性严重威胁着人类和动物的健康,为在畜禽中寻找更经济、可持续、安全的非抗生素饲料添加剂。本试验以健康雏鸡粪便为试验材料,对粪便中的细菌进行分离鉴定并以特定致病菌(大肠杆菌、沙门氏菌)为指示菌,研究其体外抑菌特性。结果表明,试验从健康雏鸡粪便中分离鉴定出一株植物乳杆菌,编号为GX 20 200 417-1。分离获得的菌株再通过早期定植试验发现该菌作为先接种培养菌或与致病菌(大肠杆菌和沙门氏菌)同时接种培养时,均对致病菌都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具有用于研制益生菌制剂的潜力。  相似文献   

5.
畜禽泻痢性疾病是畜禽常发病,严重制约着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本试验采用牛津杯法分别测定了复方中药制剂水提液、药典四黄止痢颗粒水提液和西药对照药物复方阿莫西林溶液对9种畜禽肠道病原菌(猪大肠杆菌K88、K99、987P,猪沙门氏菌SM2和鸡大肠杆菌O18、O37、O39,鸡沙门氏菌SM1、SM503)的抑菌试验。结果表明,所有药物对9种供试菌均有不同的抑菌效果,对9种畜禽肠道病原菌抑菌直径大小顺序分别是复方阿莫西林溶液、复方中药制剂和药典四黄止痢颗粒水提液。表明复方中药制剂对畜禽肠道致病菌有良好的抑菌作用,完全可以替代抗生素治疗该类病原菌引起的下痢性疾病。  相似文献   

6.
240只商品代海兰蛋雏鸡按体重随机分为4组,每组6个重复笼,每重复笼10只。试验为期6周,自由采食和饮水。第1组为空白对照组,2、3、4组为试验组,在基础日粮基础上分别添加220mg/kg黄芪多糖、4×107cfu/g益生菌剂和220mg/kg黄芪多糖+4×107cfu/g益生菌剂。试验鸡分别于第3周和第6周末无菌取回肠和盲肠以检测内容物中乳酸菌、双歧杆菌和大肠杆菌数量。结果表明:黄芪多糖益生菌剂均能有效促进雏鸡肠道有益微生物—乳酸菌和双歧杆菌的增殖,并对肠道有害菌—大肠杆菌有抑制作用,且后者的效果优于前者;两者同时添加于雏鸡饲料中,作用效果远超过单纯添加,表明黄芪多糖与益生菌剂能协同作用,共同维持肠道微生态区系的平衡和稳定。  相似文献   

7.
本研究旨在探索益生菌对雏鸡抵抗大肠杆菌感染的影响,为微生态制剂的开发提供依据。通过牛津杯试验和细菌黏附抑制试验,初步得到体外抑制大肠杆菌效果良好的3种益生菌及它们的等比例混合菌液,分别为植物乳杆菌ZN-3、鼠李糖乳杆菌QC、丁酸梭菌HYCB和混合菌制剂X。连续30 d向7日龄SPF雏鸡分别灌服各益生菌及它们的混合制剂,并在灌服的第26~30天每天感染1次大肠杆菌XT-13,记录雏鸡存活率和体重变化。利用相同的灌服与感染方案,分析混合益生菌组雏鸡感染XT-13后的心脏、肝脏以及大肠的剖检与病理变化,并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肝脏和肠道的大肠杆菌载菌量。另外,为了分析灌服混合益生菌制剂对大肠杆菌感染后雏鸡细胞因子的影响,采用非致死剂量的XT-13感染雏鸡,分别在感染后第4、8和14天检测血清中白细胞介素-10(IL-10)、白细胞介素-17(IL-17)和肝脏中禽防御素-β1(AvBD1)的水平,并测试感染后14 d血清的杀菌能力。最后,评估混合益生菌制剂对O78血清型大肠杆菌AV006感染雏鸡的广谱保护力。结果表明,各益生菌发酵液上清的抑菌效果明显,益生菌混合后可降低XT-13对DF-1细胞的黏附率(P<0.05);灌服混合益生菌制剂对雏鸡的增重效果优于单一益生菌,且对雏鸡感染XT-13后具有较好的保护效果,存活率达到87.50%;混合益生菌制剂可显著降低雏鸡肝脏和大肠的XT-13载菌量,减轻病理损伤,调节机体血清IL-10和IL-17以及肝脏中AvBD1的水平,并提高血清的杀菌能力;大肠杆菌AV006的保护性试验结果表明,混合益生菌制剂还可降低雏鸡感染O78型大肠杆菌的死亡率。综上,植物乳杆菌ZN-3、鼠李糖乳杆菌QC和丁酸梭菌HYCB的混合制剂可促进雏鸡增重、减少载菌量、降低组织病变程度并调节宿主的免疫反应,对禽大肠杆菌病有良好的防治作用,具有开发成为抗禽大肠杆菌病益生菌制剂的巨大潜力。  相似文献   

8.
本试验旨在研究中药益生菌制剂对羔羊肠道大肠杆菌的抑制效果。将健康羔羊100只,随机分为5组,每组20只,A组为空白对照组,仅饲喂基础日粮;B组在饲喂基础日粮的基础上添加0.25%硫酸新霉素;C、D、E组在基础日粮中分别添加0.05%、0.15%、0.25%中药益生菌复合制剂。饲养方式为放牧+舍饲,试验期为90d。统计比较了各试验组对羔羊肠道大肠杆菌数的影响。结果表明:各试验组对羔羊肠道大肠杆菌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且在羔羊肠道大肠杆菌病高发的30d-60d,E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极显著(P0.01)。  相似文献   

9.
为评价植物乳杆菌BLCC2-0410添加对鸡白痢沙门菌感染的防治效果,试验选用120只1日龄海兰褐雏鸡随机分成3组,每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10只鸡。1 ~ 10日龄,给予益生菌组饮用益生菌水溶液,3日龄时,感染组、益生菌组每只鸡灌服0.5 mL鸡白痢沙门菌菌液,对照组灌服等量的生理盐水。全程试验期14 d,统计雏鸡死亡率,测定脏器沙门菌载菌量、肠道乳酸菌数量、血液生化指标、免疫球蛋白和炎症因子。结果表明:(1)饲喂植物乳杆菌BLCC2-0410可降低雏鸡相对死亡率,较感染组降低60.6%|(2)益生菌组肠道乳酸菌数量较空白对照组和感染组分别提高3.32倍和11.12倍|(3)益生菌组血清中IgG含量分别较感染组提高6.69%,IgM和IgA降低14.63%和4.42%|(4)益生菌组雏鸡血清中IFN-γ和TNF-α较感染组提高3.94%和3.77%,IL-1β降低11.29%|(5)生化检验结果显示饲喂植物乳杆菌BLCC2-0410可降低沙门菌对雏鸡肝脏的损伤。综上,植物乳杆菌BLCC2-0410对鸡白痢沙门氏菌感染有较好的防治作用。 [关键词] 植物乳杆菌|鸡白痢沙门菌|载菌量|免疫球蛋白|炎症因子|血液指标  相似文献   

10.
本研究首先探讨了饲料中添加2.5%甘露寡糖或棕榈粕对肉鸡盲肠菌群的影响。其次研究了饲料中添加鸡盲肠内容物和甘露寡糖或棕榈粕对鸡盲肠主要菌群的影响及其对肠道沙门氏菌定植的抑制作用。结果显示,添加组较对照组显著增加了双歧杆菌数量(P 0.05),有降低拟杆菌和肠球菌数量的趋势(P=0.07)。与无盲肠内容物的对照组相比,添加盲肠内容物组的雏鸡厌氧菌数量升高,而包括大肠杆菌和肠炎沙门氏菌在内的需氧菌数量降低。与对照组相比,在采食添加甘露寡糖或棕榈粕饲料的雏鸡中肠炎沙门氏菌定植随时间的推移而减少。与第2周相比,棕榈粕组肉鸡在4周时双歧杆菌和乳酸菌数量增加(P 0.05),而肠炎沙门氏菌减少(P 0.05)。结论 :在含盲肠内容物的饲料中添加甘露寡糖或棕榈粕对肉鸡肠道菌群的影响是双歧杆菌和乳酸杆菌增加,而肠杆菌减少,它们还降低了雏鸡对肠炎沙门氏菌定植的敏感性。  相似文献   

11.
试验比较多种益生菌和中药组合对鸡源大肠杆菌的抑菌效果,并对其抑菌机理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益生菌中,枯草芽孢杆菌和植物乳杆菌对鸡源大肠杆菌具有明显的抑菌活性,但地衣芽孢杆菌没有效果。中药组合中,黄连和茯苓、赤芍、金银花、鱼腥草、桂枝分别配伍时抑菌效果明显,但中药组合的抑菌效果明显低于益生菌。进一步研究益生菌中的抑菌成分,对植物乳杆菌和枯草芽孢杆菌发酵液进行粗提取、分离和纯化,发现地衣芽孢杆菌和枯草芽孢杆菌可以产生肠杆菌肽,肠杆菌肽是抗菌肽的一种,其对鸡源大肠杆菌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2.
本试验旨在研究清热解毒、健脾理气功效为主的中药复方制剂对雏鸡生长性能、肠道黏膜形态和肠道菌群的影响。选择120只健康的1日龄五华三黄鸡,随机分为3组,每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10只。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组,抗生素组在基础日粮中添加0.4%氟哌酸,中药组按1 g/kg体重将中药复方制剂的汤剂添加到半天的饮水中,采用舍内笼养,试验期42 d。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中药复方制剂组能显著提高雏鸡日增量、日采食量,同时显著降低耗料增重比;中药复方制剂组雏鸡空肠隐窝深度较对照组显著降低,绒毛高度/隐窝深度显著增大,盲肠段微生物的多样性ACE、Shannon指数均显著高于对照组,中药复方制剂使鸡盲肠内Torques_group、粪杆菌属、肠杆菌属、乳杆菌属等菌属的丰度比例发生显著性变化,显著提高了有益菌乳杆菌属的丰度比例。由此可见,饲料中添加中药复方制剂可以改善育雏期鸡的生长性能、肠道发育,维持肠道微生物群落的多样性,保护肠道微生态平衡。  相似文献   

13.
研究旨在评估三株枯草芽孢杆菌抑菌性能的差异。采用体外牛津杯试验,设4个处理组,以土霉素(对照组)为参照,按抑菌圈直径(DIZ)比较三株菌株处理组的枯草芽孢杆菌(菌株编号为D、B、G)对4类13个指示菌的抑制作用。结果显示:(1)对于肠道有害菌:菌株D、B对大肠杆菌K88和K99及鸡白痢沙门氏菌有抑制作用,且菌株D抑制效果均显著大于菌株B(P<0.05);相反,菌株G对大肠杆菌K88和K99及鸡白痢沙门氏菌无抑制作用(不敏感);菌株D、G对猪霍乱沙门氏菌的抑制作用为“不敏感”,菌株B为“敏感”;三个菌株对产气荚膜梭菌的抑制作用均达“高敏感”。(2)对于肠道有益菌,菌株B对罗伊氏乳酸杆菌的抑制作用达“高敏感”,菌株D为“敏感”,菌株G为“不敏感”。(3)对于饲料源有害菌,菌株B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制作用为“敏感”,菌株D、G为“不敏感”。(4)对于商业饲用益生菌,菌株B对凝结芽孢杆菌、丁酸梭菌、粪肠球菌、屎肠球菌、产朊假丝酵母的抑制作用均达“高敏感”,相反菌株G均为“不敏感”。以上结果提示,三株枯草芽孢杆菌抑菌性能有较大差异,且对其他商业饲用益生菌存在可能的颉颃效应。  相似文献   

14.
中药"立复康"对鸡白痢和禽霍乱病的疗效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试验应用中药制剂“立复康”对沙门氏菌、巴氏杆菌的抑菌试验和对人工感染鸡的治疗试验结果表明:中药制剂立复康片对鸡白痢病、禽霍乱有良好的治疗效果,治疗组的死亡率极显著低于感染不用药对照组(P<0.01)。且优于诺氟沙星。是一种理想的无毒无副作用的新型中草药制剂。  相似文献   

15.
猪用中益合生素的研制与应用效果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试验以山楂、杜仲叶等多种中药提取物研制成中药协同剂,与猪用益生菌制剂混合研制成中益合生素,并对其应用效果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该中药协同剂与益生菌制剂联合应用,能明显促进断奶仔猪肠道乳酸菌、双歧杆菌的增殖,降低大肠杆菌的数量,比单一使用益生菌制剂更能显著提高断奶仔猪日增重和降低料重比,表明该中药协同剂与猪用益生菌制剂联合(猪用中益合生素)使用具有良好的协同增效作用。  相似文献   

16.
利用腹腔接种法建立雏鸡常见细菌(鸡白痢沙门氏菌、大肠杆菌、巴氏杆菌)的感染模型,并设置对照组分别在饲料中添加不同剂量的复方中草药饲料添加剂,观察其对各组感染雏鸡免疫器官指数及十二指肠组织内部结构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为探究复方中草药与鼠李糖乳杆菌(Lactobacillus rhamnosus,L.rhamnosus)共发酵产物对鸡球虫病的治疗效果,将复方中草药(青蒿、常山、白头翁、仙鹤草、槐花、黄芩、甘草)与L.rhamnosus共发酵12 h,患球虫病雏鸡灌服共发酵产物,连续用药5 d,观察雏鸡临床症状,并检测各组雏鸡的相对增重率,盲肠病变记分,制作盲肠病理切片,计算每克粪便卵囊值(OPG)及各组药物抗球虫指数(ACI)。结果表明,服用复方中药发酵制剂后的感染球虫的雏鸡体重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发酵产物可以明显减轻盲肠病理变化,同时可以降低受感染雏鸡卵囊的排出量;发酵产物组的ACI为130.59,达到中等抗球虫水平。复方中草药与L.rhamnosus共发酵提高了中药对鸡球虫病的治疗效果,为益生菌中药发酵治疗球虫病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8.
为了考察生物饲料添加剂对鹅肠道菌群变化的影响及多糖、核糖核酸的增效作用,试验将435只四川白鹅随机分成3组(对照组、试验1组和试验2组),每组145只。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试验1组在基础日粮中添加0.02%生物饲料添加剂,试验2组在试验1组基础上再添加0.04%多糖和0.005%核糖核酸,试验期为40 d,测定第4,11,25,39天鹅肠道菌群数量。结果表明:试验1,2组鹅肠道中需氧益生菌(芽孢杆菌和粪肠球菌)和厌氧益生菌(乳酸菌和双歧杆菌)数均高于对照组,大肠杆菌和沙门氏菌数均低于对照组。说明生物饲料添加剂可以促进肠道内益生菌的增殖,并有效减少致病菌的数量。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乳酸恩诺沙星对鸡大肠杆菌病及沙门氏菌病的疗效。方法:选取400只1日龄雏鸡,随机分为4组(各100只),饲养4 d后,各组随机抽取30只做药效试验;鸡沙门氏菌C79-13、鸡大肠杆菌Caaos由中国兽药研究所提供;将稀释好的菌液肌肉注射感染雏鸡,感染后马上肌肉注射给药,其中A组给予75mg·L-1乳酸恩诺沙星,B组给予125mg·L-1乳酸恩诺沙星,C组给予175mg·L-1乳酸恩诺沙星,D组给予盐酸环丙沙星;比较两组雏鸡的体外抗菌活性及体内抗菌活性。结果:乳酸恩诺及盐酸环丙沙星对鸡大肠杆菌Caaos的MIC均为0.0625ug·m L-1;对鸡沙门氏菌C79-13的MIC分别为0.125和6.4ug·m L-1。对鸡大肠杆菌Caaos的抗菌活性:A组(75mg·L-1乳酸恩诺沙星)、B组(125mg·L-1乳酸恩诺沙星)、C组(175mg·L-1乳酸恩诺沙星)三组相对增重率均明显高于D组(盐酸环丙沙星)(p0.05)。对鸡沙门氏菌C79-13的抗菌活性:A组(75mg·L-1乳酸恩诺沙星)、B组(125mg·L-1乳酸恩诺沙星)相对增重率显著高于D组(盐酸环丙沙星)(p0.05);C组(乳酸恩诺沙星175mg·L-1)与D组(盐酸环丙沙星)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乳酸恩诺星可溶性粉能有效控制鸡沙门氏菌及大肠杆菌病感染,防治鸡群死亡,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20.
为探究复方中草药与鼠李糖乳杆菌(Lactobacillus rhamnosus, L. rhamnosus)共发酵产物对鸡球虫病的治疗效果,本研究将复方中草药(青蒿、常山、白头翁、仙鹤草、槐花、黄芩、甘草)与L. rhamnosus共发酵12h,患球虫病雏鸡灌服共发酵产物,连续用药5日,观察雏鸡临床症状,并检测各组雏鸡的相对增重率,盲肠病变记分,盲肠病理切片,每克粪便卵囊值(OPG),并计算各组药物抗球虫指数(ACI)。结果显示,服用复方中药发酵制剂后的感染球虫的雏鸡体重显著上升,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此外,发酵产物可以明显减轻盲肠病理变化,同时可以降低受感染雏鸡卵囊的排出量。发酵产物组的ACI为130.59,达到中等抗球虫水平。复方中草药与L. rhamnosus共发酵提高了中药对鸡球虫病的治疗效果,为益生菌中药发酵治疗球虫病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