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采用胞质内注射法进行猪体细胞核移植,对去核、激活和培养等关键技术过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点压法、挤压法对卵母细胞的去核率明显高于盲吸法(三者分别为62.5%、64.6%、50.7%,P〈0.05)。对早成熟的卵母细胞(36-44h)进行去核可明显提高去核效率(P〈0.05),在36-38h、39-41h、42-44h去核率分别为60.9%、67.8%、64.3%,而45-48h为48.4%。(2)体细胞预激活有助于提高核移胚卵裂率(28.0%、20.1%,P〈0.05)。钙离子载体A23187单独或与6-二甲基氨基嘌呤(6-DMAP)联合作用能使猪体细胞核移胚激活继续发育。(3)核移胚以胚胎培养液NCSU23及卵丘单层共培养体系进行分别培养,核移胚卵裂率无明显差异(30.06%、31.5%,P〉0.05)。但NCSU23培养4细胞后发育能力更高(13.5%、3.9%,P〈0.05)。  相似文献   

2.
猪卵丘细胞核移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卵丘细胞为供核体细胞,采用胞质内注射法进行猪体细胞核移植,对去核、激活和培养等关键技术过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①点压法、挤压法对卵母细胞去核率明显高于盲吸法(三者分别为62.5%,64.6%,50.7%,P<0.05)。盲吸法去核染色体容易发生位置偏离,影响去核效果,但对早成熟的卵母细胞(36h~44h)进行去核可明显提高去核效率(P<0.05),在成熟培养36h~38h、39h~41h、42h~44h去核率分别为60.9%、67.8%、64.3%,而45h~48h为48.4%。②体细胞预激活有助于提高核移胚卵裂率(28.0%,20.1%,P<0.05)。A23187(Ca2 ionophore,钙离子载体)单独或与6DMAP(6Dimethylaminopurine,6二甲基氨基嘌呤)联合作用能使猪体细胞核移胚激活继续发育。③核移胚以胚胎培养液NCSU23(NorthCarolinaStateUniversity23medium,北卡洲立大学培养液23)及卵丘颗粒单层共培养体系进行分别培养,核移胚卵裂率无明显差异(30.06%,31.5%,P>0.05)。但NCSU23培养4细胞后发育能力更高(13.5%,3.9%,P<0.05)。  相似文献   

3.
以昆明小鼠为实验动物,经过超数排卵后得到卵丘卵母细胞复合体(COCs),以卵丘细胞为核供体细胞,卵母细胞为核受体细胞进行核移植,分析比较了不同蔗糖浓度对小鼠卵母细胞去核时间、去核率及重构胚体外发育的影响,并探讨了供体细胞的保存温度和融合温度对重构胚体外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各蔗糖浓度组的去核率均达到100%,但3%、4...  相似文献   

4.
将采自肉联厂屠宰车间的牛卵巢中的卵母细胞置于TCM-199+10%ECS(0d)+FSH(1万IU/L)+LH(5mg/L)中培养成熟,用含0.3%透明质酸酶的消化液将卵母细胞周围的卵丘细胞去掉,并以7.5mg/L的CB液处理后,用微吸管吸去透明带内的第一极体及极体下面的部分卵母细胞质,然后将经体外受精并发育至8~16细胞期胚胎的卵裂球注入去核卵母细胞的卵周隙中,再将移核胚置于电融合槽内进行融合(电场强度为1200V/cm,持续时间为80μs,1次脉冲刺激)。将融合的胚胎移入生长有单层贴壁颗粒细胞的发育培养液(TCM-199+10%牛血清)中培养,观察移核胚的融合率及发育率,部分去核卵母细胞经染色后观察去核率。结果表明:(1)移核胚的融合率为86.9%(53/61);(2)发育至2~8细胞期的胚胎占培养的移核胚胎总数的21.3%(10/47);(3)卵母细胞的去核率为68.2%(45/66)。  相似文献   

5.
<正>影响体细胞核移植(SCNT)的因素很多,其中重组胚的激活和体外培养是影响核移植的重要因素。卵母细胞的充分激活是提高核移植效率的关键因素之一[1],只有在去核卵母细胞充分激活的基础上,去核卵才可以指导移入的核发生发育程序重编而开始  相似文献   

6.
采用宁波新科CRY-3细胞融合仪及其配备的镀银电融合槽(电极宽度为0.5mm)对影响电激活效率的两个因素——卵龄及激活液中Ca2 浓度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①卵母细胞的活化率随卵龄的增加明显升高,电刺激hCG后18~19h的卵母细胞可获得较高的卵母细胞激活率(71.67%),继续增加卵龄,卵母细胞激活率、卵裂率和囊胚发育率开始下降。②使用含Ca2 的激活液可获得较高的卵母细胞激活率,但Ca2 的浓度变化对激活效果无显著影响(P>0.05)。  相似文献   

7.
将发育不同时期的兔胚和移核胚的卵裂球细胞核与去核的成熟卵母细胞共同组成移核胚,通过中间受体培养和移植实验检验胚胎的发育能力。结果表明,(1)兔囊胚之前各个时期的胚胎细胞核均可使移核胚发育到囊胚;(2)胚胎极化前后的卵裂球参与组成的移核胚发育到囊胚的比例无显著差异。但极化后 64细胞胚的卵裂球与去核卵母细胞的融合率低于极化前的 8细胞胚胎卵裂球;(3)兔 16细胞胚与去核的卵母细胞组成的移核胚可以发育到期,产仔率为 3.16% ;(4)兔移核胚卵裂球用于连续核移植,其后 2 代均可发育成囊胚,其中第 1 代移核胚与第 2 代移核胚发育率相似,但显著高于第 3 代移核胚;(5)兔移核胚和各代连续移核胚卵裂球与去核卵的融合率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8.
水牛卵母细胞体外成熟22h后,分别用盲吸法、点击法和纺锤体成像系统(Spindle—View System)去核。结果,三者的去核率分别为65.1%、81.8%和95.0%,差异极显著(P〈0.01)。以水牛胎儿成纤维细胞为供体,通过核移植构建的重构胚的融合率、分裂率和囊胚发育率,在上述3种方法之间均没有显著差异(P〉0.05)。认为点击法是一种较为简单、实用和有效的去核方法。  相似文献   

9.
延边黄牛卵母细胞激活后第二极体排出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乙醇激活不同卵龄(22 h,24 h,26 h,28 h,30 h)的延边黄牛卵母细胞,对第二极体的排出、鉴别以及核物质与第二极体位置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1)延边黄牛卵母细胞第二极体排出率随卵龄的增加而增多,而且激活后培养3 h第二极体出现率最高。(2)第二极体的鉴别:根据第一极体退化残留物或第一极体分裂为2个小极体来鉴别第二极体;当2个极体同时存在时,第二极体体积略小、形状不规则。(3)通过Hoechst33342染色观察,核物质与第二极体几乎全部相邻。  相似文献   

10.
影响核移植后小鼠重构胚存活因素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将不同类型的供体细胞(卵丘细胞、心肌细胞和上皮细胞)的遗传物质注射到去核的MⅡ卵母细胞中,获得各种重构胚胎,以分析对小鼠卵母细胞进行核移植操作获得重构胚过程中的各种影响因素。结果表明,用Gi emas染料将挤出的卵母细胞质染色证实,可以完整地去除MⅡ卵母细胞核。对370个MⅡ卵母细胞进行去核,去核成功率为92.4%,注核成功率为82.1%;给予90 v/mm,80μsec,1次电脉冲刺激,融合率为72.1%;将融合激活后的重组胚转入KSOM培养基中,平均囊胚率达到35.8%。在胚胎重构过程中,出现了核仁显著变大,出现不同数量核仁的现象。通过比较各种重构胚胎体外后续发育,结果卵丘细胞重构胚胎的体外发育率最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