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柳糯168是广西农业科学院桂中分院采用温带种质(Ln30121)×温热带种质(Lj2000-2-3)杂交育成的优质白糯玉米新品种,该品种具有高产、稳产、生育期适中、品质优良、综合抗性较好等特点,一般鲜果穗产量达874 kg/亩,果穗品质达国家区试鲜食玉米感官二级标准,适宜在广西鲜食糯玉米生产区种植。2012年5月通过广西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相似文献   

2.
鲜食糯玉米品比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20个鲜食糯玉米(Zea mays L.var.ceratina Kulesh)杂交组合进行品比试验鉴定,初步总结了各参试糯玉米杂交组合的鲜苞产量、田间植株性状、果穗性状及品质表现.结果表明,杂交组合wh1、wh8、wh12产量、品质均优于对照香白糯,推荐参加鲜食糯玉米的区试,进行审定.  相似文献   

3.
鑫糯A380是柳州市鑫丰成种业有限公司以自选系XFC2000-1-5-2为母本,XFC-1-3-3为父本杂交配制育成的糯玉米单交种,生育期中熟,具有优质、高产、稳产、综合抗性较好等特点,一般鲜果穗产量为11 250.0~13 500.0 kg/hm2,高产栽培可达15 000 kg/hm2,栽培密度为45 000~49 500株/hm2,果穗品质达到国家区试鲜食玉米感官二级标准,适宜广西鲜食玉米主产区中等肥力以上田块种植,2011年5月通过广西农作物品种审定。  相似文献   

4.
桂糯541是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科学院玉米研究所以NBW4112为母本,以YL611为父本组配而成的纯糯玉米单交种。该品种的选育以“甜味糯”型糯玉米为目标,采用了软质胚乳型糯玉米×硬质胚乳型糯玉米的杂交模式,融合了北方糯玉米和广西糯玉米的优良特性,在品质上具有皮薄、柔嫩性好、甜度较高、风味佳、果穗外观好、籽粒饱满平整等优点,同时在产量和抗性上表现优秀,是鲜食和加工两用的新品种,于2022年参加广西鲜食糯玉米区试,并通过了2023年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初审。本文阐述了桂糯541的选育过程及其特征特性,为今后利用软质胚乳型糯玉米×硬质胚乳型糯玉米的杂交模式选育“甜味糯”玉米新品种提供例证和技术指导。  相似文献   

5.
2010年在浙江省嵊州市对12个鲜食糯玉米新品种(系)进行了品比试验(浙江省鲜食糯玉米品种区试),初步总结了各参试糯玉米品种(系)的生育期、果穗产量、果穗性状及品质表现。  相似文献   

6.
优质玉米新品种柳糯10号的选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柳糯10号是柳州市农业科学研究所2006年以自选系sw41-1-2-1-1为母本、Lj2000-2-3为父本杂交配制育成的糯玉米单交种,该品种生育期中熟,具有优质、高产、稳产、综合抗性较好等特点,一般鲜果穗产量为11 200.0~13 500.0 kg/hm2,高产栽培可达15 000 kg/hm2,栽培密度为42 000~52 500株/hm2,果穗品质达到国家区试鲜食玉米感官二级标准,适宜广西鲜食玉米主产区中等肥力以上田块种植,2010年5月通过广西农作物品种审定。  相似文献   

7.
鲜食糯玉米新组合及其食味品质评价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鲜食糯玉米鲜果穗采收期,从鲜果穗产量、商品性和食味品质3个方面对39个鲜食糯玉米新组合进行综合评价,探讨了鲜食糯玉米新品种选育中新组合筛选及其食味品质的评价方法。  相似文献   

8.
广西鲜食糯玉米育种现状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2005-2009年通过广西品种审定的糯玉米品种进行分析,从品质、产量以及其他抗逆性方面探讨了广西鲜食糯玉米的育种现状、存在问题及解决途径.  相似文献   

9.
桂甜糯228是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科学院玉米研究所选育的甜加糯玉米新品种,是以自选糯质自交系518MBC-13为母本、甜糯双隐(wxwxsh_2sh_2)自交系6珍BCW-2-15为父本选育而成的,2020年通过广西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该品种具有优质的食用品质和优良的商品性质,产量高、抗病性强、适应性广,因其F2果穗糯与甜子粒比例为3∶1,兼顾了糯玉米和甜玉米的风味和南北消费者口味,是当前中国鲜食玉米的重要类型。  相似文献   

10.
2007年广西鲜食糯玉米品种区域试验报告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根据2007年广西鲜食糯玉米区域试验各参试点糯玉米的产量、品质及抗性等试验结果,对参加区域试验的24个糯玉米新品种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桂糯218、桂糯219、南繁糯1号、燕禾金N-1、萃糯1号、雪糯8号等6个品种的综合性状优于对照种苏玉糯1号,通过广西鲜食糯玉米区试,推荐广西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另有美玉5号、HN010、YHN-2和恒糯1号等4个品种因单季综合表现较好,2008年继续参加试验;而其他14个品种因单季表现较差,结束试验.  相似文献   

11.
【目的】对20个紫甜玉米自交系与2个测试种进行产量及其构成因素和品质性状的杂种优势和配合力分析,为高效创制高产甜玉米自交系提供材料基础和理论依据。【方法】将20个紫甜玉米自交系(TD01~TD20)与2个测试种[黄色甜玉米自交系(TI)和白色甜玉米自交系(T2)]进行杂交组配,采用完全随机组设计对获得的40个杂交组合(TH01~TH40)进行田间试验,以SW1011和Fancy 111为对照品种。测定亲本及其杂交组合的产量及其构成因素和品质性状。利用Line×Tester模型在AGD-R软件中进行中亲优势度(Hm)、杂种优势度(Hb)和一般配合力(GCA)分析。【结果】紫色种皮由父本遗传,在40个杂交组合中占优势,所有测定的性状表现为中亲优势和杂种优势。大多数亲本系鲜穗收获期的Hm、Hb和GCA表现为负值,说明这些亲本系具有组配早熟杂交种的潜力。除收获期和穗粗外,其余调查性状表现出多个显性效应,证明了非加性遗传效应的重要性。具有较高GCA的杂交组合为TH05(T1×TD05)、TH31(T2×TD11)、TH20(T1×TD20)、TH33(T2×TD13)、TH34(T2×TD14)、TH16(T1×TD16)、TH08(T1×TD08)和TH25(T2×TD05)。【结论】紫色甜玉米与黄色甜玉米自交系或白色甜玉米自交系杂交,紫色性状具有显性效应,筛选出的8个品质优良杂交种及其亲本可作为培育越南商品化紫甜玉米品种的亲本材料。  相似文献   

12.
玉米自交系Sn-8-1-1是广西玉米研究所选育的具有苏湾种质基础的优质、高产、抗病、高配玉米自交系,研究Sn-8-1-1的产量、果穗性状及其感病株率与种植密度间的关系可为高产优质种子生产提供科学依据.2010年在广西玉米研究所进行7个种植密度的种植试验.结果表明:Sn-8-1-1的产量随种植密度的增加先增加后降低,当密度达78 000株/hm2时,产量最高( 5725.65kg/hm2),以后随种植密度的增加逐渐下降;穗长、穗粗、行粒数、穗行数、千粒重随种植密度的增加逐渐下降;空杆率、感病株率随种植密度的增加逐渐增大.相关分析表明产量与种植密度为显著正相关,产量与空秆率、感病株率均为不显著正相关;产量与穗长、穗粗为显著负相关;与穗行数、行粒致、千粒重为不显著负相关.通径分析各性状对产量的直接贡献大小依次为种植密度(P1→y=0.8949)>穗行数(P4→y=0.6073)>行粒数(P5→y=0.4610)>千粒重(P6→y=0.3222)>空秆率(P7→y=0.2760)>穗粗(P3→y=-0.3469)>感病株率(P8→y=-0.4117)>穗长(P2→y=-0.9712).综合产量及千粒重、感病株率等因素,南泥湾18的最佳制种种植密度为78000株/hm2;在该种植密度条件下,可确保南泥湾18的制种产量及质量.  相似文献   

13.
高寒山区中稻超级杂交稻品种(组合)比较试验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筛选出适合高寒山区中稻种植的丰产性好、抗逆性强、米质优、熟期适宜的超级杂交稻新组合,2007~2008年在广西三江县对7个超级稻品种(组合)进行了比较试验。结果表明:7个超级杂交稻品种(组合)的产量较高,均达到7662.0kg/ha以上,其中以Ⅱ优航1号的产量最高,达8743.5kg/ha,其余依次为Y两优1号、中浙优1号、中浙优8号、扬两优6号、新两优6号、Q优6号。从产量构成看,7个超级稻品种(组合)均可在高寒山区作中稻种植,但综合参试超级稻品种(组合)的产量结果、田间表现、抗病性、稻米品质、生长势等因素分析,以中浙优1号、中浙优8号、Y两优1号、Ⅱ优航1号4个品种(组合)最为理想,可作为高寒山区中稻主推品种(组合)。  相似文献   

14.
忻玉6002是山西省农业科学院玉米研究所以自选系t14-3b为母本,自选系忻9101-1为父本,于2004年选育而成。在2006年山西省预备试验中,以10 984.5 kg/hm2的单产水平排第12位,比对照品种农大108增产19.0%。2007—2008年山西省区域试验(2年)中,平均产量为10 825.5 kg/hm2,比对照品种增产6.7%,位于参试品种的第8位。在2008年的玉米中晚熟组生产试验中,平均产量为10 831.5 kg/hm2,比对照品种郑单958增产6.9%,位于参试品种的第11位。该品种高产、优质、多抗,淀粉含量74.49%,属于高淀粉品种;抗玉米穗腐病(病级3)、粗缩病(病株率2.9%~4.4%),中抗玉米大斑病(病级5)、茎腐病(病株率13.8%~29.0%),感玉米丝黑穗病(病株率3.6%~17.8%)、矮花叶病(病情指数15.4~59.1);适应性广、综合农艺性状优良,平均产量可达10 880.5 kg/hm2,开发应用前景乐观。  相似文献   

15.
特早熟玉米新品种晋单69号的选育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晋单69号是以自选系D993为母本、太早126-1为父本组配而成的玉米杂交种。该品种属特早熟品种,需≥10℃积温2 300℃左右;2008—2009年,在各级各类区域试验中表现早熟、高产、抗病、抗倒伏、优质;适宜春播特早熟区种植,种植密度以60 000~67 500株/hm2为宜,制种时父母本同期播种。  相似文献   

16.
‘仲甜7号’是以自交系M39和自交系M102为亲本的鲜食甜玉米(Zea may saccharate Sturt)一代杂交种,在2020年通过广西壮族自治区品种审定,2021年在广东省引种备案.该品种高产、稳产,鲜果穗平均产量10 846.5 kg/hm2;高抗大斑病、纹枯病,抗小斑病、锈病,抗倒伏性强;籽粒柔嫩性好,皮薄,甜度高,品质评价等级汇总评分为85.0分,适合广东、广西地区春秋季种植.  相似文献   

17.
测土平衡施肥对玉米产量与品质及效益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研究测土平衡施肥对玉米产量、品质及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测土平衡施肥可促进玉米的营养生长,增加有效穗数、穗长、穗行数、行粒数、千粒重,提高玉米籽粒蛋白质、脂肪、淀粉含量,降低可溶性糖含量,改善玉米的品质。试验条件下,测土平衡施肥玉米单产达9 071.9 kg/hm2,比常规施肥单产(7 385.2 kg/hm2)增产1 686.7 kg/hm2,增长22.8%;平衡施肥净增效益27 840.66元/hm2,比常规施肥净增效益(21 888.68元/hm2)增加5 951.98元/hm2,增长27.2%;大田示范也获得相似的效果,重现性较好,增产增收显著。  相似文献   

18.
转基因抗虫棉“邯棉559”的选育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依据基因累加和亲本性状互补原理,通过复合杂交创造出早熟、高产、优质棉花新种质邯4104,再利用高产、优质、抗虫的邯郸109进行抗虫Bt基因转育,经系统选择,培育出优质、高产、早熟不早衰、抗棉铃虫的棉花新品种邯棉559。该品种适宜在黄河流域棉区春播种植。  相似文献   

19.
【目的】选育适合露地爬地栽培和大棚立架栽培的四倍体西瓜新品种,提高广西西瓜产业竞争力。【方法】于2008年利用四倍体西瓜403作母本,四倍体西瓜JL作父本,配组选育四倍体一代杂交种兴桂六号,2009-2010年,连续两年进行露地爬地栽培品比试验,2011-2012年,连续两年进行大棚立架栽培品比试验。【结果】兴桂六号全生育期春造90-100 d,秋造65-80 d,果实发育期29-35 d。单果重3.5-4.5 kg,果实圆形,表皮深绿覆盖墨绿条带,有光泽,皮厚1.0-1.2 cm,耐贮运。果肉大红色,剖面光滑,纤维黄筋少,种籽少,汁多,质实、细密、清甜爽口,品质优,中心含糖11.5%。2009-2010年,连续两年露地爬地栽培品比试验,平均产量分别为38081.3和34602.8 kg/ha,分别比对照增产15.6%和13.7%。2011-2012年,连续两年大棚立架栽培品比试验平均产量分别为66577.5和63169.5 kg/ha,分别比对照增产18.1%和15.0%。2012年广西西瓜区域试验平均产量34182.0 kg/ha,比对照增产10.8%;2010-2012年,露地爬地生产栽培示范试验平均产量32550.0-36585.0 kg/ha,比对照增产10.6%-15.5%;大棚立架生产栽培试验平均产量60178.5-63168.0 kg/ha,比对照增产12.6%-15.2%。【结论】四倍体杂交西瓜新品种兴桂六号适宜露地栽培和大棚立体栽培,在广西西瓜种植区均可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20.
鲜食玉米广白糯5号的选育及无公害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鲜食玉米食用方法多样,食用方便而成为现代都市人备加青睐的消闲食品。随着技术水平的提高和市场竞争的加剧,鲜食玉米品种快速更替,产量、品质、抗性逐步提高。广白糯5号是以YZ22-1-8为母本、YZ43-1-3为父本杂交育成的鲜食纯白糯玉米品种,该品种2008—2009年春、秋季参加多点品比试验,表现高产、优质、抗逆性强、适应性广等优点,并于2013年通过广东省农作物品种审定,适宜在广东地区推广种植,在生产上具有广阔的开发利用前景。介绍了该品种的选育过程、特征特性及无公害高产栽培技术,以期为农民生产出优质高效的农产品提供技术保障,对鲜食玉米产业健康和持续快速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