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05 毫秒
1.
牡丹试管苗生根过程中内源IAA及相关酶活性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牡丹试管苗生根期间相关酶活性和内源生长素吲哚乙酸(IAA)含量的变化,以及生根期间茎基部内源IAA的分布,为牡丹快速繁殖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牡丹试管苗‘凤丹白’为试验材料,以WPM+WPM(Ca2+)+聚乙烯吡咯烷酮(PVP)1 g/L+糖30 g/L+植物凝胶2 g/L(pH=5.8)为生根培养基,研究外源添加不同质量浓度(0(CK),1,2,3和4 mg/L)IAA对其生根的影响,并测定牡丹试管苗生根期间茎基部过氧化物酶(POD)、多酚氧化酶(PPO)、吲哚乙酸氧化酶(IAAO)活性及内源IAA含量的变化,同时对牡丹试管苗生根期间茎基部进行细胞学观察和IAA免疫荧光定位分析。【结果】牡丹试管苗在外源添加3 mg/L IAA的生根培养基中生根率最高(52.00%)、生根指数最大(12.47),且显著高于其他处理;CK处理的生根率、平均最大根长和生根指数均低于其他处理。在牡丹试管苗生根期间,其茎基部的POD、PPO和IAAO活性始终处于波动变化中;内源IAA含量则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变化趋势,在生根培养5 d时达到最大值62.80 ng/g。细胞学观察结果显示,牡丹试管苗根原基诱导期为接入生根培养基后的3~5 d,对于生根培养基中添加3 mg/L IAA的处理,其试管苗茎基部POD和PPO活性均在培养3 d时达到峰值,IAAO活性在培养3~4 d处于显著下降趋势,而内源IAA含量在培养3~5 d处于升高趋势。免疫荧光定位分析表明,在牡丹试管苗生根期间,内源IAA以茎基部维管束中分布最多,且一直作用于根原基形成和伸长的部位,荧光信号强弱与其含量相一致。【结论】在牡丹试管苗生根期间,外源添加IAA后,高活性的POD、PPO及低活性的IAAO有助于根原基的发生,内源IAA在根原基的积累与牡丹试管苗不定根的发生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
几种园艺植物扦插生根过程中生化指标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择扦插容易生根的月季、木槿、葡萄和不易生根的山楂、苹果、柿子、核桃等植物进行硬枝扦插生根试验.在生根过程中测定插穗内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吲哚乙酸氧化酶(IAAO)活性、酚类物质含量和还原糖含量,比较易生根植物和不易生根植物在生根过程的差异,揭示植物扦插生根的生化机制.试验结果表明,POD、IAAO的活性和酚类物质含量与插穗生根有一定的关系,在硬枝扦插生根过程中,IAAO活性降低促进愈伤组织和不定根的形成,POD对生根起促进作用,酚类物质对插穗生根的作用还不明确;还原糖含量的高低与插穗是否生根关系不密切,其含量变化仅反映生根过程中插穗内营养代谢状况.在插穗生根过程中,POD活性、IAAO活性过高均对生根不利.  相似文献   

3.
香蕉受枯萎病菌侵染后内源激素含量的变化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对香蕉受枯萎病菌Fusarium oxysporum f.sp.cubense侵染后体内赤霉酸(GA3)、吲哚乙酸(IAA)和脱落酸(ABA)3种内源激素含量的变化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接种的香蕉苗体内的GA3、IAA和ABA的含量均高于未接种的对照,表明香蕉枯萎病菌的侵染引起了香蕉体内GA3、IAA和ABA的积累,此3种植物内源激素与香蕉受枯萎病菌感染的病程相关.  相似文献   

4.
 对观赏羽扇豆尖塔和奖品离体培养生根过程中叶片过氧化物酶(POD)、吲哚乙酸氧化酶(IAAO)、多酚氧化酶(PPO)3种氧化酶活性和可溶性蛋白含量进行了动态跟踪分析。结果表明:尖塔和奖品的POD活性均出现两个高峰,第1个高峰出现的时间一致,在培养后第5天;第2个高峰,奖品出现在第15天,比尖塔早5d。IAAO活性和PPO活性发展趋势相反。培养后,两个品种的IAAO活性呈现“升高〖FY(*2〗〖FY)〗降低”的趋势;PPO活性呈现“降低〖FY(*2〗〖FY)〗升高”的趋势。可溶性蛋白总体呈现波动下降趋势。研究还认为观赏羽扇豆离体培养生根过程可分为根原基诱导期、不定根表达期和不定根伸长期3个时期。根原基诱导期,POD和IAAO活性升高有利于根原基诱导。不定根表达期和伸长期,POD和IAAO活性下降,PPO活性和可溶蛋白含量维持在较高水平,有利于不定根的生长和发展。  相似文献   

5.
草莓果实发育过程中IAA及其代谢相关酶的变化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索草莓果实中生长素的代谢变化及其发挥作用的机理,利用HPLC定量测定了草莓果实发育过程中瘦果和花托中的吲哚乙酸(IAA),结合生长素运输抑制剂NPA和TIBA处理考察了草莓果实中IAA含量以及不同存在状态的生长素氧化酶(IAO)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变化,综合分析了草莓果实中IAA 的变化特性、可能来源及其与生长素代谢相关酶的关系。结果表明:①盛花期的草莓瘦果(离生雌蕊)和花托中已存在一定水平的IAA,瘦果中的IAA含量远高于花托中的;授粉受精后IAA含量逐渐上升,花托和瘦果中分别在绿熟前期和白熟前期出现峰值,并在转色期出现小峰值。②瘦果和花托之间生长素的运转与生长素极性运输体系密切相关。果实发育前期,花托中IAA含量与细胞质可溶性IAO、以离子键结合的IAO的活性显著负相关;发育前期和后期IAA含量与POD活性显著正相关。表明草莓花托中对IAA的氧化分解起主要作用的可能是IAO,而POD除了参与IAA分解之外,可能还与维持生长素的动态平衡、协同促进果实的生长发育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继代培养周期对牡丹试管苗不定根发生的影响及其生理机制,为牡丹试管苗工厂化生产提供参考。【方法】以‘正午’牡丹试管苗为材料,在增殖培养过程中定期(20,30,40,50,60 d) 选取单芽进行生根培养,测定试管苗生根指标(生根率、平均根数、平均根长)和不同培养时期内源激素吲哚乙酸(IAA)、脱落酸(ABA)、细胞分裂素(ZR)和赤霉素(GA3)含量,过氧化物酶(POD)、多酚氧化酶(PPO)、吲哚乙酸氧化酶(IAAO)活性,以及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和总酚含量,分析生根状况与生理指标的相关性。【结果】‘正午’牡丹继代培养40 d的试管苗生根效果最佳,此时的生根率(30.86%)显著高于其他处理,平均根数1.17条,平均根长0.83 cm,愈伤组织小,生根质量较高。继代培养过程中,内源激素IAA、ABA、ZR含量的动态变化一致,而GA3含量与之相反;IAA、ABA含量与平均根数呈显著正相关,而GA3含量与平均根数呈显著负相关;IAA/ZR、IAA/GA3与平均根数呈显著和极显著正相关。POD、PPO、IAAO活性波动较大,其中PPO活性与生根率呈显著负相关,IAAO活性与平均根数呈显著正相关。可溶性糖含量与生根率呈极显著正相关。【结论】‘正午’牡丹试管苗的最佳继代培养周期为40 d,该时期试管苗的生理状态更适宜生根,IAA、可溶性糖含量对试管苗生根的正向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7.
为了探究欧洲鹅耳枥试管苗的生根机理,对其生根过程中内源激素含量和酶活性的变化进行了研究.采用三因素三水平正交试验进行生根统计,结果表明,WPM+1.0 mg·L-1IBA+1.0 mg·L-1NAA(G3处理)是最适合欧洲鹅耳枥试管苗不定芽生根诱导的培养基.测定了G3、G5、G6处理(生根率分别为高、中、低)的试管苗生根过程中内源激素(ZR、GA3、IAA、ABA)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3个处理组试管苗的IAA、ZR含量呈"上升—下降"趋势,ABA含量、IAA/ZR呈"下降—上升—下降"趋势,GA3含量呈"下降—上升"趋势,IAA/ABA呈"上升—下降—上升"趋势.测定对照组、G3处理组过氧化物酶(POD)、多酚氧化酶(PPO)、吲哚乙酸氧化酶(IAAO)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两组试管苗的POD活性呈"上升—下降—上升—下降"趋势,PPO、IAAO活性呈"上升—下降"趋势;G3处理组的POD、PPO、IAAO活性均高于对照组.  相似文献   

8.
选用陆地棉品种中棉42和新陆早36为材料,测定了开花后棉纤维发育过程中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及相关酶活性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棉纤维发育过程中两品种的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在开花后7~21 d急剧下降,其中中棉42在开花21 d后趋于平缓,新陆早36在开花21 d后仍下降明显,在开花后28 d才趋于平缓;可溶性糖含量在开花后7~14 d下降,至开花后14 d又急剧上升,开花后21d时达到最大值,随后又开始快速下降,开花后35 d时可溶性糖含量最小,此后趋于平缓;过氧化物酶(POD)活性总体呈上升趋势;吲哚乙酸氧化酶(IAAO)活性在开花后7 d较低,开花后14 d和28 d左右是棉铃发育中 IAAO活性的峰值,开花35d后两品种棉花 IAAO活性都在降低并且变化趋于一致。  相似文献   

9.
刘永军  宋金耀  马锋旺  何文林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21):6359-6360,6420
为了阐明嵌合体扦插生根和普通毛白杨与过氧化物酶、吲哚乙酸氧化酶、超氧化物歧化酶和可溶性蛋白含量的关系。对在河北省宁晋县获得的毛白杨嵌合体的生根机制进行了动态跟踪分析,测定了过氧化物酶(POD)、吲哚乙酸氧化酶(IAAO)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活性和可溶性蛋白含量。嵌合体POD活性在第9天升至高峰,第18天降至低谷,第21天又出现高峰,而毛白杨在第12天出现高峰,第24天出现低谷;IAAO活性变化规律在前期与POD相似;嵌合体SOD活性开始呈下降趋势,在第6~9天出现低谷,之后有所升高但无太大变化,而毛白杨开始呈上升趋势,第9天形成高峰,之后有所下降,但规律不明显;可溶性蛋白含量嵌合体总体比毛白杨高,且两者在第15天变化相反。嵌合体易生根与其PODI、AAO及SOD活性和可溶性蛋白含量密切相关,是四者协同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0.
<正> 在高等植物组织里广泛分布的主要生长素是一类较简单的化学物质——吲哚乙酸(IAA)。此外,植物体内还有吲哚乙腈和4—氯吲哚乙酸等,前者在十字花科植物中含量较多,后者是1968年于未成熟的豌豆种子中提取出来的,其活性比吲哚乙酸更强。  相似文献   

11.
以小麦新品种‘西旱2号’为材料,研究了等渗水分胁迫、盐胁迫及水分胁迫和盐胁迫下喷施外源生长素等4种处理对小麦幼苗的生长率、组织相对含水量、根冠比、保护酶和丙二醛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外源生长素可以明显提高逆境中小麦幼苗的生长速率及小麦幼苗叶片的相对含水量,降低小麦幼苗的根冠比以及降低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物酶的活性和丙二醛的含量,说明喷施外源生长素,在一定程度上能减轻水分胁迫和盐胁迫对小麦幼苗造成的伤害,提高小麦幼苗的抗旱和抗盐能力.  相似文献   

12.
通过水培试验研究了不同浓度多效唑处理对苗期稻麦根系活力和叶片IAA氧化酶、过氧化物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5~200m g/L浓度范围内,多效唑处理能显著提高水稻和小麦苗期根系活力和叶片IAA氧化酶、过氧化物酶的活性。多效唑浓度为20m g/L时,根系活力达到峰值;浓度为100m g/L时,IAA氧化酶和过氧化物酶的活性达到峰值。  相似文献   

13.
14.
采用不同浓度外源生长素类调节物质毒莠定(PIC)对百子莲(Agapanthus praecox ssp. orientalis)进行继代培养,并对其胚性愈伤组织进行比较转录组学研究,获得了百子莲生长素信号转导途径中的2个ARF和2个Aux/IAA家族基因,推测其为体胚发生过程中生长素信号传导途径相关的重要调控因子。采用RACE技术获得ApARF1、ApARF2、ApAux/IAA2与ApAux/IAA3的cDNA全长,分别为2 343、2 888、1 034和821 bp,开放阅读框(ORF)长度分别为1 770、2 349、480和549 bp,分别编码589、782、159和182个氨基酸残基。生物学分析表明,ApARF1与ApARF2蛋白均具有ARF家族的典型结构,ApAux/IAA2蛋白结构域Ⅳ不完整,ApAux/IAA3结构域Ⅱ部分缺失,但仍具有Aux/IAA蛋白的典型功能。转基因实验表明,ApAux/IAA过表达植株表现出生长延缓及发育受阻的表型,ApARF过表达植株表现出生长促进、花期提前的表型,验证了百子莲ApARF和ApAux/IAA家族蛋白对植物生长发育的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15.
植物根系发育对于植物吸收营养和水分非常重要,根系的形成主要是由各级侧根的发育完成的。因此,植物侧根的形成对于植物的生长发育及其生产力形成有重要影响。侧根的形成受到植物激素,尤其是生长素的影响。在植物生长素信号转导途径中,Aux/IAA和ARF蛋白是2类重要蛋白,对于侧根形成的影响具有重要作用。基于近几年来对生长素信号转导途径的研究,该文对其研究进展作综合评述。  相似文献   

16.
研究了营养液培养条件下,对缺铁菜豆植株进行去顶、涂抹生长素极性运输抑制剂CFM或生长素类物质萘乙酸(NAA)等处理后,其根系还原酶活性的变化情况;同时对缺铁菜豆茎尖可扩散型IAA和茎尖内源生长素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缺铁菜豆根系Fe3 还原酶活性在处理后第4天有所增加,第6、8天显著提高。缺铁同时去顶或涂抹CFM处理可抑制缺铁菜豆根系Fe3 还原酶活性,而涂抹NAA则可较明显地提高去顶后缺铁菜豆植株根系Fe3 还原酶活性。在缺铁处理后不同天数对缺铁菜豆进行去顶处理,在第7天其根系Fe3 还原酶活性表现为:在0~2日进行处理的植株其根系还原酶活性完全受到抑制;在4~6天处理的植株去顶的抑制作用逐渐减弱。从处理后第1天起,缺铁处理植株茎尖内源生长素含量就显著高于对照,在第2天略有降低,随后在第4、6天又迅速增加。缺铁处理植株茎尖可扩散型IAA含量也经过同样变化过程,只是变化幅度相对较大。因此,从时间进程上看,缺铁菜豆茎尖生长素合成、运输的变化情况及人为进行缺铁菜豆植株生长索运输的改变与其根系Fe3 还原酶活性变化的关系,更加确定地反映出茎尖所合成的生长素可能在调控缺铁菜豆根系Fe3 还原酶活性方面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17.
Auxin regulates cell division and elongation of the primordial cells through its concentration and then shaped the plant architecture. Cell division and elongation form the internode of soybean and result in different plant heights and lodging resistance. Yet the mechanisms behind are unclear in soybean. To elucidate the mechanism of the concentration difference of auxin related to stem development in soybean, samples of apical shoot, elongation zone, and mature zone from the developing stems of soybean seedlings, Charleston, were harvested and measured for auxin concentration distributions and metabolites to identify the common underlying mechanisms responsible for concentration difference of auxin. Distribution of indole~(-3)-acetic acid(IAA), indole~(-3)-butyric acid(IBA), and methylindole~(-3)-acetic acid(Me-IAA) were determined and auxin concentration distributions were found to have a complex regulation mechanism. The concentrations of IAA and Me-IAA in apical shoot were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between elongation zone and mature zone resulting in an IAA gradient. Tryptophan dependent pathway from tryptamine directly to IAA or through indole~(-3)-acetonitrile to IAA and from indole~(-3)-propionic acid(IPA) to IAA were three primary IAA synthesis pathways. Moreover, some plant metabolites from flavonoid and phenylpropanoid synthesis pathways showed similar or reverse gradient and should involve in auxin homeostasis and concentration difference. All the data give the first insight in the concentration difference and homeostasis of auxin in soybean seedlings and facilitate a deeper understanding of the molecular mechanism of stem development and growth. The gathered information also helps to elucidate how plant height is formed in soybean and what strategy should be adopted to regulate the lodging resistance in soybean.  相似文献   

18.
为有效地模拟真实植物的生长过程,综合考虑植物外部形态、生理机制和环境因素的相互影响,基于开放L系统,对植物激素--生长素对植物生长调节作用进行建模,真实再现植物在内外因素影响下的生长发育形态,并实现植物生长的动态可控性。  相似文献   

19.
植物激素及其金属配合物的生理活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植物激素是调节和控制植物生长发育不可缺少的物质,其生理活性涉及到与植物体内金属离子的相互作用[1]。为了深入探讨植物激素与金属离子的相互作用及金属离子对其生理活性的影响。我们以四种植物激素为配体,首次合成了七种新配合物,并采用小麦芽鞘切段伸长法测定了四种配体及其配合物的生理活性,发现配合物的生理活性比配体的有显著提高,并分析了其作用机理。  相似文献   

20.
李磊  牛艳婷  徐榕雪  于立芝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29):14209-14210,14212
[目的]研究不同浓度IAA、2,4-D、NAA及其组合对丰花月季(Rosa hybrida)硬枝扦插生根的影响。[方法]生长素均设置4个浓度梯度(30、60、90、120 mg/L),共24个处理,以清水处理为对照,插穗浸泡时间15 min。[结果]NAA、IAA、2,4-D对丰花月季根系的发育都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具体表现为根系的数量、根系的长度、根系生长量及成活率都有明显的增加,3种生长素组合中,浓度90 mg/L时对根系的促进效果最显著。3种生长素分别组合的处理对丰花月季成活率的影响优于单一生长素处理。[结论]该研究可为快速繁殖优质的丰花月季壮苗,以降低成本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