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针对水稻生产上氮肥过量施用,氮肥当季利用率低等问题,以姜堰市为例,初步开发了基于PDA的县域水稻精确施氮决策支持系统。该系统是根据水稻因土精确施氮决策的要求及PDA的特性,在拓展PDA自身存储能力的基础上,基于Windows Mobile以及Embedded Visual Basic 3.0、ArcGIS 9.2与集成GPS模块而研制开发的一套农业应用软件PDA产品(V1.0)。该系统具有实时定位、按专题地图查询属性数据、因土精确施氮决策与学习辅导等功能。经试用,用户具有较高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2.
在张家港市水稻土、潮土上进行小麦精确施氮试验,。结果表明:精确施氮与常规施氮相比有明显的增产效果,水稻土小麦平均增产7.43kg/666.67m2时,潮土小麦平均增产74.30kg/666.67m2。水稻土土壤供氮量为5.59kg;产量水平分别为350、400、450、500kg/666.67m2时水稻土百千克籽粒吸氮量分别为2.04、2.21、2.39、2.56kg;氮肥利用率为50%。潮土土壤供氮量为4.04kg;产量水平分别为350、400、450、500kg/666.67m2时潮土百千克籽粒吸氮量分别为1.72、1.80、1.88、1.96kg;氮肥利用率为55%。  相似文献   

3.
在江苏省张家港市水稻土、潮土等两大类型土壤上进行21组水稻精确施氮试验,初步明确水稻精确施氮的3个技术参数.结果表明:水稻精确施氮与常规施氮相比,有明显的增产效果,水稻土平均增产1 205.9 kg/hm2,潮土平均增产1 019.3 kg/hm2.水稻土土壤供氮量为127.2 kg/hm2,在7 500、8 250、9 000、9 750 kg/hm2产量水平下100 kg籽粒吸氮量分别为1.94、2.04、2.14、2.24 kg,氮肥利用率为40%;潮土土壤供氮量为104.1 kg/hm2,在7 500、8 250、9 000、9 750 kg/hm2产量水平下100 kg籽粒吸氮量分别为1.78、1.87、1.96、2.05 kg,氮肥利用率为30%.  相似文献   

4.
为明确鄂中地区油菜-水稻轮作条件下适宜的氮肥施用量,在水稻土上进行油菜-水稻轮作中不同氮肥施用量对作物产量及土壤碱解氮含量影响的田间试验。结果表明,在土壤碱解氮为125mg/kg的中等肥力水稻土,施氮肥后的增产率油菜为3.9%~41.5%,水稻为7.3%~42.5%,全年8.3%~41.3%;氮肥最高施用量为水稻78.1kg/hm2,油菜62.3kg/hm2,全期72.4kg/hm2;氮肥最佳施用量为水稻75.8kg/hm2,油菜58.0kg/hm2,全期70.9kg/hm2。土壤碱解氮与油菜、水稻施氮增产率符合二次曲线关系,土壤施氮前后碱解氮增量与施氮量符合线性关系。  相似文献   

5.
在精确施氮条件下,通过田间试验比较水稻土高、中、低肥力水平的土壤供氮量、每100kg产量吸氮量及当季氮肥利用率等施肥参数。结果表明,高、中、低肥力水平的土壤对当季水稻的供氮量平均分别为9.53、10.46、8.84kg/667m^2;水稻形成每100kg籽粒产量的吸氮量分别为2.93、2.61、2.62kg;水稻对当季氮肥的吸收率分别为34.42%、30.32%、41.03%。经统计分析,在高、中肥力水平下,精确施氮区水稻产量显著高于常规施肥区,分别增产14.94%、12.29%,而低肥力水平下增产不显著。水稻经济施N量为15.5kg/667m^2。  相似文献   

6.
通过水稻精确施氮试验结果表明:精确施氮和常规施氮在施肥时间上的差别,对产量构成因素之千粒重影响较大,精确施氮有利于千粒重的增加;此外,分次追施氮肥,有利于氮肥的吸收和利用,有利于作物产量的增加。  相似文献   

7.
【目的】土壤是影响作物产量和氮肥吸收利用的因素之一,深入研究南北方稻田土壤对水稻生长及氮效率的影响,以期为调控区域水稻高产优质提供参考。【方法】2018—2019年,以黑龙江省黑土型水稻土,江苏省乌栅土型水稻土为试验材料,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进行水稻盆栽试验。每种土壤设置3个施氮水平,即N0:不施氮肥;N1:0.87 g N/pot(相当于150 kg N·hm-2);N2:1.74 g N/pot(相当于300 kg N·hm-2)。测定水稻分蘖、SPAD值、分蘖成穗率、土壤矿化氮量、水稻产量和氮效率。【结果】黑土型水稻土的早期分蘖对施氮有响应,分蘖数随施氮量增加而增加,而乌栅土型水稻土的分蘖在拔节期后才对施氮有响应。土壤对水稻分蘖的影响存在年际间差异,2018年土壤类型对分蘖数有显著影响,不施氮时乌栅土型水稻土的分蘖数比黑土型水稻土高4.41%—43.04%,而施氮后乌栅土型水稻土比黑土型水稻土的分蘖数低8.25%—12.98%;2019年黑土型水稻土的分蘖数多数高于乌栅土型水稻土4.41%—46.53%。两种水稻土的分蘖成穗率与叶片SPAD值在2018年有显著差异,乌栅土型水稻土的叶片SPAD值比黑土型水稻土高19.28%—21.19%,乌栅土型水稻土的分蘖成穗率比黑土型水稻土高23.89%—40.53%,2019年土壤类型对水稻分蘖成穗率与叶片SPAD值均无显著影响。28 d淹水培养试验表明,两种土壤的无机氮总量基本相同,乌栅土型水稻土的初始矿化速率比黑土型水稻土高,但后期矿化速率比黑土型水稻土低,黑土型水稻土的矿化势更高,有更大的矿化潜力。黑土型水稻土的AEN(氮肥农学效率)比乌栅土型水稻土高,而乌栅土型水稻土的PFPN(氮肥偏生产力)比黑土型水稻土高,乌栅土型水稻土的Y0/Nr(Y0为无肥区产量,Nr为施氮量)更高,供氮与施氮更加协调。2018年黑土型水稻土的REN(氮肥吸收利用率)和PEN(氮肥生理利用率)均显著高于乌栅土型水稻土,2019年土壤类型对REN和PEN无显著影响。【结论】土壤差异不是南北方稻田氮效率差异的决定性因素,氮效率差异是土壤、气候和品种等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相对于黑土型水稻土而言,前期养分供应能力强的乌栅土型水稻土应减施基、蘖肥,适当增施穗肥,以保证后期供氮促进水稻高产。  相似文献   

8.
不同土种土壤氮素等养分与水稻基础产量的关系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通过对不同土种土壤养分测定及不施氮肥空白区试验,分析不同土种土壤氮素等养分与水稻基础产量的关系,研究不同土种不施氮肥空白区每100 kg基础产量稻谷需氮量及土壤氮素当季利用率。结果表明:①水稻土类4个土种土壤有机质、全氮、碱解氮、速效钾含量及不施氮肥空白区水稻基础产量明显高于潮土类4个土种,速效磷含量两者较为接近;②同一土种不同农田土壤中全氮、有机质与碱解氮的含量相对稳定,空间变异相对较小;③8个土种土壤有机质含量与水稻基础产量均呈极显著正相关;④8个土种土壤有机质含量均对不施氮肥空白区水稻基础产量起关键作用,且极显著大于全氮、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所起的作用;⑤根据土壤养分测定及不施氮肥空白区试验结果,建立了不同土种不施氮肥空白区水稻基础产量模型,模拟值与实测值吻合度较高;⑥潮土类4个土种不施氮肥空白区每100 kg稻谷平均需氮量为1.48 kg,水稻土类4个土种则为1.69 kg;⑦潮土类4个土种土壤氮肥当季平均利用率为46.4%,而水稻土类4个土种土壤氮肥当季平均利用率为41.6%。  相似文献   

9.
为了改变常规施肥,水稻单产难以再提高的现状,并进一步了解泰兴市主要土壤类型的无氮基础地力产量、每百千克籽粒吸氮量与氮肥利用之间的关系,努力形成水稻高产高效精确施氮技术体系,为全市水稻合理确定氮肥用量及其运筹技术,特进行水稻精确施氮试验。结果表明:精确施氮可以明显促进水稻增产,对促进分蘖也有显著的作用,但应考虑氮、磷、钾肥的平衡施用,否则盲目施用氮肥,不但不会增加产量,反而会增加成本。  相似文献   

10.
精确施氮对水稻产量与氮肥利用率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水稻生产上普遍存在氮肥用量大、施用时期不合理等问题,既影响水稻产量提高和品质改善,又浪费氮肥,降低利用率,污染环境,因而控制氮肥用量、提高氮肥利用率是当前水稻生产上亟待解决的问题.我们进行了精确施氮方面的研究,通过精确施氮和常规施氮对水稻产量和氮肥利用率影响的比较,提出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选择4个土种,研究不同氮肥用量对水稻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施氮量的增加,有明显的增产作用,但施用过量的氮肥,产量增加缓慢甚至有所下降。黑烘土、乌黏土、小粉土、小粉砂土4个土种的适宜施氮量分别为18.23、18.97、20.46、20.91 kg/666.67 m2,最佳经济施氮量分别为15.27、16.00、16.40、17.20 kg/666.67 m2。4个土种的最佳经济施氮量与"3414"试验、精确施氮试验结果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12.
通过精确施氮与常规施氮比较的方法,研究水稻精确施氮节本增收效果。结果表明:精确施氮比常规施氮节约用氮量34.5kg/hm2,节约成本134.55元/hm2;产量提高433kg/hm2,增加收入779.4元/hm2;精确施氮处理的氮肥当季利用率比常规施氮的高8.76%。  相似文献   

13.
水稻精确施氮与不同氮肥用量试验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水稻精确施氮与不同氮肥用量试验结果表明,常规粳稻(南粳46)施肥养分含量以纯氮240 kg/hm2、五氧化二磷75 kg/hm2、氧化钾90 kg/hm2是适宜可行的。在精确施氮试验中,精确施氮处理比常规施肥处理有明显的增产增效作用;在不同氮肥用量试验中,以施氮240 kg/hm2处理水平产量、效益最佳,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4.
江阴市小麦精确施氮效果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完善江阴市小麦精确施氮技术指标体系,提高氮肥利用效率,于2010-2011年在江阴市黄白土上开展了小麦精确施氮效果试验。结果表明,精确施氮对提高小麦产量和氮肥利用效率有非常明显的作用,与常规施氮相比,精确施氮可增收小麦98.5kg/667m2,增产率达到32.3%,提高氮肥利用率12.6个百分点,生产100kg小麦籽粒需氮量为2.67kg。  相似文献   

15.
2007年水稻宁粳1号精确配方施氮校正技术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2006年试验基础上,2007年进一步按地区因土、因种明确应用斯坦福方程精确定量总施氮量的3个参数适宜值与确定实用方法。经比较,2007年提出的精确配方中氮肥水平(10.5t/hm2目标产量)比2006年51kg/hm2纯氮、磷肥水平比2006年高57kg/hm2五氧化二磷,在实际水稻生产中该配方水平结合施用有机肥已能满足中等肥力水平目标产量的需肥水平。  相似文献   

16.
基于冠层反射光谱的水稻追氮调控效应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目的】利用实时冠层反射光谱监测水稻(Oryza sativa)植株氮素营养状况并推荐氮肥追用量,以实现高产、优质、高效水稻生产。【方法】基于不同基施氮量处理,利用水稻拔节期的差值植被指数(differential vegetation index,DVI)实时估测植株氮积累量,进而根据构建的追氮调控模型精确估算穗肥用量,最后研究基于反射光谱的水稻追氮调控效应。【结果】不同基施氮量处理下的水稻植株在穗肥施用期的氮素积累状况差异较大,基于追肥调控模型,高施基氮量处理的追氮量较对照调低(高氮低调),中施基氮量处理的追氮量较对照微高(中氮微调),而低施基氮量处理的追氮量较对照显著调高(低氮高调)。追施氮肥后,各调控处理间的植株氮含量(PNC)和差值植被指数(DVI)逐渐趋于一致。而调控处理的叶片净光合速率(Pn)和氮肥农学利用率较各自对照明显提高,并获得了更高的经济效益。与常规高产施氮处理相比,低氮高调、高氮低调处理Pn、干物质积累量、氮积累量、产量以及氮肥农学利用率等均有所提高。【结论】与传统非定量经验施肥相比,基于反射光谱的水稻追氮调控技术根据植株氮积累量和土壤供氮量而精确量化氮肥追用量,是一种较好的追肥精确管理技术。  相似文献   

17.
在永康市对不同土壤类型进行"3414"肥效试验,研究氮肥对水稻的效应。试验结果表明,在配施磷、钾肥基础上,每667 m2施用纯氮7.7,15.3,23 kg,淹育型水稻土分别比不施氮肥分别增产14.36%,17.03%,14.64%,潴育型水稻土分别增产14.19%,16.81%,14.01%,渗育型水稻土分别比不施氮肥分别增产10.95%,14.70%,15.48%;每千克纯氮平均增产稻谷分别是8.78,5.37,3.18 kg。永康市水稻每667 m2纯氮施用量以15 kg左右为宜。  相似文献   

18.
施氮量对覆膜栽培水稻经济性状、产量与氮肥利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索水稻(Oryza sativa L.)节水灌溉覆膜栽培氮的合理施用量,提高水稻产量,在淹育型水稻土上开展水稻地膜覆盖栽培条件下不同施氮量试验。结果表明,不同施氮量对水稻生育期、经济性状与产量、氮肥利用效率影响明显,随着施氮量的增加,水稻成穗率、结实率和千粒重呈下降趋势,草谷比增大,收获系数降低;施氮超过120 kg/hm~2后,导致生育期延长,贪青晚熟,田间倒伏;产量和氮肥利用效率下降。施氮120 kg/hm~2时水稻综合经济性状好,产量最高,单产为9 532.9 kg/hm~2,氮肥利用率和农学效率最高,分别达到48.89%和16.50 kg/kg。  相似文献   

19.
氮肥施用量对水稻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通过无氮、精确施氮和常规施肥做精确施氮试验,以确定氮肥的施用量对水稻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株高与施氮量有显著关系,随施氮量的增加而绿度值呈增加趋势;茎蘖数、有效穗数随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但施氮到一定量时呈持续缓慢增加;穗粒数随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但到一定量后不增加反而下降;施氮量对粒重的影响表现为随施氮量的增加而粒重下降。据此可知,从无氮施肥到精确施氮是有增产空间的,但并非越多越好,只有做到氮肥用量适宜,才能减少浪费。  相似文献   

20.
[目的]明确不同生育期类型寒地水稻的精确定量施氮参数变化特点。[方法]以黑龙江省第三积温带主栽的中熟早粳(空育131、垦稻32)和中熟晚粳(垦稻24、垦稻30)2生育期类型品种为材料,设置2种施氮水平(0和260 kg/hm~2尿素),研究精确定量施氮3个参数的变化规律。[结果]不同生育期类型水稻品种的100 kg籽粒吸氮量相对比较稳定,不施氮情况下数值范围为1.81~1.85 kg,施氮量为260 kg/hm~2情况下数值范围为1.89~1.94 kg;土壤基础供氮量与各生育期类型水稻的生育期存在一定关系,随生育期的延长土壤基础供氮量呈增加趋势;施氮量在260 kg/hm~2情况下,氮肥利用率均在40%以上,且中熟晚粳的氮肥利用率明显高于中熟早粳,中熟早粳氮肥利用率范围为42.58%~44.30%,中熟晚粳氮肥利用率范围为45.21%~46.01%,且氮肥利用率与产量呈线性相关。[结论]精确定量施氮的参数变化具有一定的规律可循,农业生产过程中利用参数,运用斯坦福方程算取目标产量施氮量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