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87~1994年经对浙江省主要桔区的调查结果,浙江省柑桔蚜虫有7种,分别为桔一棉蚜,绣线菊蚜,桔蚜,桔二叉蚜,桃蚜,樟修尾蚜和芒果声蚜,其中有一棉蚜已上升为柑桔蚜虫的优势种群,桔-棉蚜上升为桔桔蚜虫优势种群的原因有3:(1)感虫品种温州蜜柑的大量栽培,(2)桔-棉蚜比桔蚜对桔园常用的有机磷农药耐药性好,(3桔园常用农药对桔-棉蚜天敌杀伤严重。  相似文献   

2.
蚜虫又名腻虫,属同翅目,蚜科。分为危害大豆的大豆蚜和危害玉米的玉米蚜等,从影响蚜虫的发生因素看,干旱严重发生危害加剧,为了有效地控制蚜虫发生危害,必须了解掌握其相关知识,掌握蚜虫的形态特征、发生规律及防治技术。一、形态特征1、玉米蚜分无翅胎生雌蚜和有翅胎生雌蚜。无翅胎生雌蚜为长卵形,体长1.8-2.2毫米。浅绿色,披薄白粉,头胸  相似文献   

3.
承德春麦在历史上曾为河北省小麦黄矮病的主要流行区,近年再度严重流行。严重威胁着小麦生产。经多点取样,采用3种无毒蚜虫即麦长管蚜[Macrosiphum(sitobion)avenae(Fabricius)](Ma)。麦二叉蚜[Schizaphis(Toxoptera)graminum(Rond)](sg)和禾缢管蚜[Rhopalosiphumpadi(Linnaeus)](Rp)传毒进行生物测定和血清学酶标(DAS—ELISA)试验,明确了河北省承德春麦黄矮病流行有2种株系类型;麦二又蚜、麦长管蚜株系(GAV)和禾缢管蚜、麦长管蚜、麦二叉蚜株系)PAGV)混合发生,且GAV株系为主流株系。蚜虫调查结果明确了造成该病害在生产上流行、传毒的主要蚜虫介体是麦长管蚜。试验结果为生产上抗病育种和治蚜防病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3种蚜虫在大麦上的种群参数差异.[方法]以大麦为寄主,在温度为(23±1)℃的人工气候室条件下比较玉米蚜、禾谷缢管蚜和麦长管蚜3种蚜虫的生长发育和种群增长差异.[结果]3种蚜虫若虫历期(7.63 ~8.50 d)、成虫寿命(11.23~13.89 d)以及存活率均无显著性差异,若蚜存活率较高,变为成蚜后存活率明显下降,呈典型Ⅰ型.3种蚜虫有翅蚜比例大小为玉米蚜<禾谷缢管蚜<麦长管蚜,繁殖力顺序与有翅蚜比例相反.玉米蚜净增殖率(R0)、内禀增长率(rm)、周限增长率(λ)最高,分别为51.40、0.31、1.36,麦长管蚜最低,分别为24.63、0.24、1.28.[结论]3种蚜虫在大麦上的适生性大小顺序为玉米蚜、禾谷缢管蚜、麦长管蚜.  相似文献   

5.
异色瓢虫对两种蚜虫捕食作用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通过对异色瓢虫成虫经24小时饥饿处理后,对不同密度下的大豆蚜和玉米蚜捕食量变化的比较分析,认为异色瓢虫捕食这两种蚜虫功能反应符合Ⅱ型反应,均可用Holling圆盘方程拟合,其方程式为:Na玉米=0.6792N/(1+0.0022N)、Na大豆=0.9463N/(1+0.0023N),同时,经比较异色瓢虫对大豆蚜和玉米蚜的功能参数,发现异色瓢虫对大豆蚜的控制能力明显强于玉米蚜。  相似文献   

6.
蚜虫又名腻虫,属同翅目,蚜科.分为危害大豆的大豆蚜和危害玉米的玉米蚜等,从影响蚜虫的发生因素看,干旱严重发生危害加剧,为了有效地控制蚜虫发生危害,必须了解掌握其相关知识,掌握蚜虫的形态特征、发生规律及防治技术.  相似文献   

7.
蚜茧蜂种类调查初报刘丽娟(辽宁省农业科学院植保所)蚜茧蜂属于膜翅目(Hymenoptera),姬蜂总科(Ichneumoniuea),蚜茧蜂科(Aphidiidea)。蚜茧蜂在蚜虫(Aphidinea)体内产卵,并靠其体内的营养来完成从卵到蛹的生长发...  相似文献   

8.
【目的】为了明确玉米//甘蔗对玉米蚜、甘蔗绵蚜田间种群数量的控制作用。【方法】对比分析玉米、甘蔗间作和单作模式下玉米蚜、甘蔗绵蚜及其主要天敌昆虫的组成和多样性,并通过逐步回归分析和典型相关分析研究了不同种植模式下蚜虫—天敌间相关性。【结果】玉米//甘蔗对玉米蚜和甘蔗绵蚜的发生具有明显的控制作用,间作模式下蚜虫发生数量和峰值均低于单作模式;天敌亚群落物种多样性特征在不同地点间差异较大,不同种植模式间差异较小;间作田蚜虫及其主要天敌间的相关性高于单作田。【结论】玉米//甘蔗影响了田间天敌昆虫群落结构,增强了害虫—天敌间相关性,可有效降低田间害虫密度,用于玉米蚜、甘蔗绵蚜的田间生态控制。  相似文献   

9.
稻类作物的蚜虫种类及生物学研究简况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该文列出了世界范围内危害水稻的33种蚜虫的名称,指出了在陕西省稻田发生的几种蚜虫种类,其中包括红腹缢管蚜Rhopalosiphum rufiabodominalis、禾谷缢管蚜Rhopalosiphjhum padi、玉米蚜Rhopalosiphum maidis;总结了稻类作物蚜虫的生物学研究简况,内容包括生活史、取食位点、经济意义等;文末列出世界范围所有稻类蚜虫的天敌种类,包括3种20多种。  相似文献   

10.
熏蚜颗粒剂Ⅱ号防治保护地黄瓜蚜虫和白粉虱效果好保护地黄瓜生产上蚜虫和白粉虱为害很重。1990~1993年我们试用熏蚜颗粒剂Ⅱ号进行防治(面积2.5亩)效果明显。1.防治蚜虫效果:熏蚜颗粒剂Ⅱ号施药后24小时平均杀虫效果98.5%,比40%氧化乐果(1...  相似文献   

11.
玉米矮花叶病发生与蚜虫消长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河北省北部,传播玉米矮花叶病毒的蚜虫长管蚜,麦二叉蚜,玉米蚜,禾谷缢管蚜和高梁蚜,5月下旬至6月上旬是蚜虫向玉米田迁飞的高峰期,蚜峰过后15~20天,玉米矮花叶病迅速发展,以后趋于稳定,用药治蚜防病的关键期在5月下旬,田间未见到或刚见到蚜虫就出现的疫苗是种子带毒所致,掖107自交系的病苗率在2.0%~2.5%之间,是重要的初侵染来源和远距离传播的途径,防治上应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2.
【目的】虫害是影响玉米产量与品质的重要因素之一,评估不同玉米品种对主要害虫的抗性水平,对选用抗虫品种具有重要指导意义。【方法】首先通过种群动态调查确定江西省春玉米主要害虫种类,随后通过蚜量比值和茎秆蛀孔数筛选江西省52个推广春玉米品种中的玉米抗虫品种,最后通过果穗产量和危害率调查得到适合江西省种植的玉米抗虫品种。【结果】调查发现劳氏黏虫(Mythimna loreyi)、亚洲玉米螟(Ostrinia furnacalis)、棉铃虫(Helicoverpa armigera)、草地贪夜蛾(Spodoptera frugiperda)、玉米蚜(Rhopalosiphum maidis)为江西省南昌市春玉米主要害虫,其中玉米蚜和亚洲玉米螟种群数量相对较大。通过蚜量比值得出52个推广品种中有高抗蚜虫品种17个,抗蚜品种5个,中抗品种5个,敏感品种6个,高感品种17个;通过茎秆蛀孔数得出有高抗亚洲玉米螟品种12个,抗亚洲玉米螟品种有14个,中抗品种12个,敏感品种5个,高感品种9个。部分推广玉米品种抗蚜性较差时,其抗螟性则较强,而当抗螟性较差时,则其抗蚜性抗蚜性较强,但京科968、双甜726、万...  相似文献   

13.
春玉米蚜虫属同翅目,蚜科,主要危害玉米、高粱、小麦、谷子等作物,以成、若蚜虫刺吸植株汁液。苗期蚜虫群集于叶片背部和心叶造成危害。轻者造成玉米生长不良,严重受害时,植株生长停滞,甚至死苗。此外还能传播玉米矮花叶病毒病,造成不同程度的减产。具体防治方法  相似文献   

14.
麦蚜人工饲料的研究动态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麦蚜人工饲料的研究动态及应用中国农业科学院植保所陈巨莲丁红建麦蚜属同翅目蚜科,在我国主要种类有4种:麦长管蚜、禾谷缢管蚜、麦二叉蚜和麦无网长管蚜。一、蚜虫人工饲养技术研究30年代初Hamilton最先尝试人工饲养蚜虫,Bradley(1956)则首次...  相似文献   

15.
系统调查的结果显示,柑桔蚜虫是浙江柑桔的主要害虫,在浙江,柑桔蚜虫类在每年的5月中旬前后和10月中旬前后为发生为害高峰期;对柑桔蚜虫起明显抑制作用的捕食性天敌主要有瓢虫,草蛉,食蚜绳,食蚜瘿蚊,蜘蛛,而以瓢虫类为优势种,1990~1994年,用21种杀虫剂在大田进行了防治柑桔蚜虫试验,结果表明,丁基卡巴呋喃(好年冬,好安威)莫比朗(NI25)灭多威(万灵,灭虫快)保尔丰等,田间防效均达85~100  相似文献   

16.
玉米定苗以后,根据当地的气候情况,地理位置,玉米品种等具体情况,经常到玉米田间查看玉米蚜虫的发生情况。当田间蚜量成倍,或数十倍突增,百株蚜量由百余头猛增到2000头以上,而气候出现高温、干旱、少雨的情况时,玉米蚜虫即有严  相似文献   

17.
0引言蚜虫是玛纳斯棉区主要害虫,八十年代中后期,蚜虫危害蔓延,危害期也由以苗期为主,转变为苗期、蕾期(伏蚜)、铃期(秋蚜),严重影响棉花生产。本文以近几年来蚜虫观测资料为基础,分析了蚜虫迁飞与气象条件的关系,提出了相应的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18.
根据已知蚜虫的Buchnera trpB基因序列,设计了1对通用引物,通过PCR扩增法从桃蚜(Myzus persicae(Sulzer))和豆蚜(APhis craccivora Koch)体内扩增出了其内共生菌Buchnera的trpB基因,序列长度约388bp。通过对桃蚜和豆蚜体内的Buchnera trpB基因序列进行系统发育分析,结果发现桃蚜的Buchnera trpB基因序列与已知的麦双尾蚜(Diuraphis noxia(Kurdj))的Buchnera trpB基因序列相近,而豆蚜的Buchnera trpB基因序列则与已知的豌豆蚜(Acryrthosiphon pisum(Harris))的Buchnera trpB基因序列相近。这是桃蚜和豆蚜体内的trpB基因序列的首次报道。  相似文献   

19.
[目的] 为筛选防治玉米蚜虫的有效药剂,为防治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室内毒力测定与田间药效试验相结合方法。[结果]双丙环虫酯分别与啶虫脒、联苯菊酯复配为增效;吡啶喹唑啉与啶虫脒、联苯菊酯复配为增效。田间药效试验表明双丙环虫酯+啶虫脒(4.00+8.00 g a.i./hm2),双丙环虫酯+联苯菊酯(4.00+16.00 g a.i./hm2),吡啶喹唑啉+啶虫脒、吡啶喹唑啉+联苯菊酯(15.00+3.75g a.i./hm2),防效均在82%以上。[结论] 筛选出防治玉米蚜的有效药剂及配比,为防治玉米蚜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由于玉米蚜虫的为害正逐年加重,已对玉米产业造成较大影响,为预防玉米蚜虫的发生,本试验选用5种不同种衣剂利用不同剂量对种子进行包衣处理,针对玉米田不同蚜虫进行防治,结果表明:5种种衣剂在播种后65d对玉米蚜虫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其中对棉蚜Aphis gossypii(Glover)的防效为76.71%~97.93%、禾谷缢管蚜Rhopalosiphumpadi(Linnaeus)的防效为60.86%~98.51%、玉米蚜虫的防效为70.80%~96.77%;5种药剂均表现出较好的田间实用性,对玉米蚜虫后期蚜量也起到抑制效果,不同剂量种衣剂防效差别不大,推荐使用低剂量种衣剂包衣防治玉米前期蚜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