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刘兰祥 《农村电工》2007,15(3):33-34
1 事故分析 2006年11月某日上午,某面粉加工厂250 kV·A配电变压器跌落式熔断器V,W相熔管严重烧毁,发生V,W相短路,致使主干线油断路器越级跳闸,造成大面积停电事故,严重影响了正常供电.  相似文献   

2.
熊杰 《农村电工》2008,16(3):30
1 配电变压器烧毁原因 配电变压器烧毁在各供电公司都是比较常见的设备事故.大部分烧毁原因分为3大类:一是雷击过电压;二是低压短路;三是配电变压器过负荷.我公司2007年结合"百问百查"安全大巡查活动,对造成配电变压器烧毁的情况进行了深入分析.  相似文献   

3.
<正>1变电站自动化设备故障分析1.1二次电流回路开路烧毁设备故障情况:2010年6月17日20时50分,可克达拉35 k V变电站发生保护控制单元箱烧毁事故,保护屏内的综合自动化装置线路板被全部烧毁。经过仔细分析检查,故障的主要原因是接入单元箱内的电流回路公共端接地不良,同时有一相测量电流回路开路,造成电流端子上有很高的电压,烧毁保护装置。故障分析:电流互感器二次回路接线不规范。从电  相似文献   

4.
1 农用配电变压器损坏的原因 1.1 绝缘遭受损坏 农村供电都是采用380/220 V混合供电,因其单相负荷比重较大,配电变压器长期处在三相负荷不平衡的工况下运行.不少配电变压器三相负荷的不平衡度大大超出规程允许范围,造成配电变压器绕组的绝缘提前老化、变质、失效而被烧毁.  相似文献   

5.
浅谈断路器分合闸线圈烧毁原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分闸线圈烧毁的原因 (1)分闸电磁铁机械故障.线圈松动造成断路器分闸时电磁铁铁心位移,使铁心卡涩,造成线圈烧毁;或是由于铁心的活动行程短,当接通分闸回路电源时,铁心顶不开脱扣机构而使线圈长时间通电烧毁.  相似文献   

6.
农村电动机烧毁主要原因是因为断相运行而造成的.在多种断相故障中,直接断相率占90%以上.当前电动机断相保护方案较多,花费较大,但都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因断相运行烧毁电动机的问题.本文提出了新的论点,不花一分钱,解决了长期以来未能解决的电动机断相烧毁的问题.1 电动机断相烧毁与断相保护装置1.1 电动机断相烧毁的原因1.1.1 配电变压器高压侧断相.变压器工作在超负荷状态或数台较大容量电动机同时起动时,易造成高压熔断器熔丝熔断,使低压侧电压严重不平衡,从而导致绕组过热.  相似文献   

7.
农用电动机绕组的烧毁,一般是因电源缺相造成的.分析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熔断器熔丝一相熔断;第二,起动设备触头烧伤损坏、松动、接触不良等造成一相断电;第三,气候恶劣或某种原因造成电源一相断线.为解决这一问题,防止因缺相造成电动绕组烧毁,有很多杂志介绍过一些缺相保护电路,  相似文献   

8.
接地电阻的合格率往往被忽视,但它确实关系到设备的安全,四川省重庆华莹山电厂的主变就是由于接地线断线,造成控制开关失灵,烧毁了发电机、变压器,造成了重大事故.我们农用的变压器如果接地电阻不合格或断线,仍然会造成不平衡电压致使零线带电重者造成烧毁变压器用电设备造成人身触电轻者损坏用电设备在农村多次发生过电机不接地或地电阻不合格造成人身触电的悲剧.  相似文献   

9.
有的电机修理门市部在检修电机绕组时,修理者往往图省事,即便是一相绕组烧毁,也把整个电机的绕组一把火全部烧掉重绕。孰不知这样做既浪费原材料而又破坏了矽钢片绝缘,从而造成电动机易发热,加速绝缘老化,还增加了电能的消耗。所以当电动机烧毁一相时,尽量自己动手,只检修烧毁相绕组。其具体做法如下: 1.看准烧毁相每只线圈的头尾方向和连接方式,并记录在纸上; 2.把烧毁线圈的一端割断,并数一数导线根数以及该线圈所跨槽位置,也记录下来;  相似文献   

10.
三相异步电动机是工农业生产中应用最广泛的一种动力机械.合理的选择与使用电动机能保证电动机安全、经济、高效地运行;选择使用不得当,轻者造成浪费,重者烧毁电动机,造成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11.
<正> 1.硅整流发电机为负极搭铁,所以蓄电池也必须为负极搭铁才能相互配合工作,切不可接反。否则会烧毁二极管,导致发电机不能工作。 2.严禁用碰火的方法(正、负极短路连接)检查发电机是否发电,否则会使二极管烧毁。 3.检查硅整流发电机时,绝不允许用兆欧表或110/220V交流电源检查硅二极管,只能用高内阻万  相似文献   

12.
农村烧毁电动机大多数是由于断相运行而引起的.如农田机井用电动机,由于多半利用低谷深夜抽水,因为看护不便放松了运行监视,若出现高压侧跌落保险断落缺相、低压侧断线或者保险丝配备不当而熔断、接头氧化松动、开关接触不良等现象,就极易造成缺相运行而烧毁电动机.  相似文献   

13.
据统计,农村烧毁电动机大多数是因为单相运行造成的.这里分析一下单相运行时被烧毁的原因.三相异步电动机在运行中如果电源一相断路,或定子绕组一相断路,则电动机实际上处于单相或两相的状况下继续运行.习惯上统称为三相电动机的单相运行,如图1.当发生单相运行时,由于一相没有电,另  相似文献   

14.
故障与修理我国城乡居民用电,普遍采用380/220V三相四线制供电系统供电。而在农村由于低压供电线路很长,管理和维护不完善,加上农村用户安全意识淡薄,中性线断线时有发生,并造成用户家用电器烧毁,经济损失很大。因此,农村低压供电系统中应采取有效措施,防止中性线断线,最大限度  相似文献   

15.
1发现的问题(1)台区电压偏高问题。我国规定正常的供电电压偏差限值为:380 V三相供电电压偏差为标称电压的±7%;220 V单相供电电压偏差为标称电压的-10%,+7%。系统监测电压一般监测相电压,正常范围为198~235.4 V,高于235.4 V就属于过电压。监测分布式光伏发电并网台区发现,很多台区的电压超过规定的电压值,特别是在天气晴朗、居民用电又不是很多的情况下,过电压更加严重,电压最高会达到260 V。电器设备长期在过电压状态下运行,会造成其零部件过早老化甚至烧毁。  相似文献   

16.
热线征答     
蔡鹏 《农村电工》2003,(10):45-45
编辑同志:电动机铭牌上注明的接线方式Y、△是什么意思?如果接错会产生什么后果?(河南省社旗县王平南)王平南同志:接线方式是指定子绕组引出线的连接方式。接线方式不同,绕组所承受的电压就不同。电动机铭牌接线方式标明△/Y220/380V,是指电动机绕组△形接线时,应接220V电压,接成Y形时,则应接380V线电压。如果以承受220V电压的△形,接到380V电压的电源上,会引起电流过大而烧毁电动机。反之将Y形接线接到220V电源上,则绕组电压降低了近1/2,电动机转矩也随着电压的降低而大大减小,这时电流必将增大烧毁电动机。所以对电动机的接线方式应特…  相似文献   

17.
高翔 《农村电工》2003,11(12):36-36
1事故经过2003年1月16日下午17时30分左右,某食品加工厂家属区职工楼中有30多台(套)单相家电被烧毁,同时食品厂办公楼也有20多台(套)照明灯具被烧毁。事故发生后,电工及时停止了对家属区及办工楼的供电,并对各点电压测量。经测量发现,这些被烧毁的单相电器所接的相线L1相对地电压达295V,测量另外的两相L2、L3相的对地电压分别为210V、175V。很显然,这是一起三相电压严重不平衡引起的事故。这个食品加工厂单相大功率生产用电设备较多,特别是大功率单相电烤箱、电烤炉等,这些设备虽然分别接在三相电源上,但是由于设备的开停时间不同时可能…  相似文献   

18.
李进昆 《农村电工》2003,11(5):22-22
1中性线断线引起家用电器损坏事故某幢居民楼由三相电源供电,进户线与接户线为铜铝搭接,接头处在运行过程中发生氧化和腐蚀,接触电阻增大,导致发热,中性线烧断,部分居民家用电器损坏、烧毁。分析原因是由于中性线断线,没有中性线导通不平衡电流,负荷中性点产生严重的电压位移,造成三相供电电压不平衡,负荷高的一相电压降低,负荷低的一相电压升高,超过家用电器的额定电压,导致家用电器损坏或烧毁。2中性线误接造成事故2.1某居民区供电线路改造,在低压电源干线上接引时,把进户中性线错接在干线的相线上,形成380V电压…  相似文献   

19.
1功率因数过低对励磁绕组的损伤当发电机所载负荷功率因数过低时,发电机运行功率因数大为下降,使励磁绕组处于过负荷下运行,甚至造成励磁绕组绝缘被击穿而烧毁.某孤立运行的农村小型水电站,装机1×125kW.电站采用自励恒压发电机,其技术参数为:P_e125kW、V_e为400V、f_e为5OH_z、cosφ_e为O.8.当发电机在额定出力、额定功率因数、额定电压、额定频率下运行,其输出的额定无功Qe值为:  相似文献   

20.
随着工农业的不断发展,潜水泵已进入城乡各地的千家万户,潜水泵的确给人们带来了很多好处和方便.但同时也出现了一些不尽人意的事情,根据用户反映,潜水泵的损坏,几乎占80%属缺相运行而造成的.究其原因,发现大部分没有装配保护装置,只用一只三相闸刀控制其运行,而有些有保护装置的,不是因损坏就是因使用不当而造成保护失灵.大家都知道,潜水泵是在水下工作的.当变压器因某种原因缺相供电时,潜水泵也只有二相运行,而监护人此时根本听不到水泵运行的声音,因此潜水泵就会很快烧毁.为此,本人试用普通220V小功率灯泡监测潜水泵缺相运行,现将二种接线方法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