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为探索出不同基因型楸树离体培养条件的差异,并分别建立相应的快繁技术体系,以期为今后楸树良种产业化生产和繁育提供理论借鉴和科学依据。【方法】以‘洛楸1号’‘朝霞楸’‘云朵楸’和‘鲁楸1号’4个楸树优良品种为试材,研究植物生长调节剂对诱导、增殖及生根培养的影响,并对4个品种的植株再生能力进行了比较。【结果】4个楸树品种对培养基所用的外源激素的要求不同,诱导阶段:6-BA质量浓度为1.0 mg/L时,‘洛楸1号’和‘鲁楸1号’的诱导率可达100%;6-BA质量浓度为2.0 mg/L时,‘朝霞楸’和‘云朵楸’的诱导率最高,依次为100%,81.82%。增殖阶段:同一增殖处理对楸树4个品种的增殖效果不同,1.0 mg/L 6-BA最适于‘洛楸1号’增殖,增殖系数为4.70;1.5 mg/L 6-BA最适于‘云朵楸’和‘鲁楸1号’增殖,增殖系数依次为3.38、5.68;6-BA 3.0 mg/L最适宜‘朝霞楸’增殖,增殖系数为5.49。生根阶段:相同质量浓度的NAA比IBA能更好地促进楸树4个品种生根,0.1 mg/L NAA最适合‘朝霞楸’生根,生根率为97.50%;0.2 mg/L NAA最适合‘云朵楸’和‘鲁楸1号’生根,生根率依次为76.67%、93.33%;0.4 mg/L NAA最适合‘洛楸1号’生根,生根率为96.97%。【结论】4个楸树品种在组织培养阶段对培养基所用的外源激素的要求不同,繁殖能力存在差异,应针对品种建立相应的快繁技术体系。  相似文献   

2.
楸树杂交新品种-洛楸1号、洛楸2号选育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洛楸1号、洛楸2号是洛阳市林科所利用“七·五”楸树试验林中8—5为母本,6—7为父本和以8—5为母本,长果楸为父本进行人工杂交。经过连续多年的苗期试验和全国多点区域造林试验选育的楸树杂交新品种。造林4年,洛楸1号平均树高8.77m,平均胸径8.91cm。比对照金丝楸分别提高76.196j阳46.1%,比亲本8—5提高3...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楸树种子发育过程中内源激素含量的动态变化,为探明楸树自花不育机理和在体胚诱导过程中添加外源激素的评估提供参考.[方法]以2个楸树无性系(洛楸1号和洛楸3号)授粉后不同时间的种子为材料,监测楸树胚胎发育过程,并采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LC-MS/MS)测定种子发育过程中IAA、iPA、GAs、ABA 4种内源...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杨树超短轮伐林纤维含量构成因素及其贡献率,明确育种目标,为杨树超短轮伐林选育工作提供必要的依据。【方法】以5个3年生欧美杨无性系(库安托杨、凌丰1号、凌丰3号、凌丰4号和凌丰5号)为材料,利用Excel、SPSS 17.0软件对5个无性系各性状数据进行方差、标准差分析,计算变异系数和重复力,利用最小显著差异法(LSD)进行多重比较;对无性系各性状间进行相关性分析,采用回归分析方法分析并建立单株纤维含量与生长、材性性状间的关系模型;同时,对纤维含量主要构成因素进行偏相关分析和通径分析,计算贡献率,了解其作用模式。【结果】各生长性状(树高、胸径、单株材积)在5个无性系间变化幅度相对较大,无性系间存在显著差异且在无性系的遗传比重较大,而材性性状中,除单株纤维含量外,木质素、综纤维素、纤维素、基本密度、微纤丝角、纤维平均长度、纤维平均宽度、纤维长宽比、纤维粗度9个性状在无性系间变异较小;各生长性状间相关性显著,生长性状与材性性状间具有相对独立性;利用回归分析方法得到单株纤维含量与其他性状间的关系模型,经过逐步回归分析得到最终模型,结果表明单株材积、纤维素和基本密度对单株纤维含量的影响效果显著;通过偏相关分析得出单株材积、纤维素和基本密度均能很大程度地影响单株纤维含量,同时三因素间存在相互制约关系,与关系模型中表达的结果一致;通径分析表明提高单株材积对提高单株纤维含量作用最大,增加木材基本密度次之,提高纤维素作用最小,其贡献率分别为72.61%,13.55%和13.84%,与偏相关分析结果一致。【结论】欧美杨纤维含量的主要构成因素为单株材积、纤维素和基本密度;单株材积等生长性状具有很大的提升空间,且与材性性状间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应将生长性状(树高、胸径、单株材积)作为选育标准。  相似文献   

5.
以6年生杨树无性系鲁林1号(PopulusבLulin-1’)、I-107(P.×euramericana cv.‘74/76’)和L35 (P.×euramericana cv.‘L35’)为试验材料,对其木材的纤维形态、化学组分、浆料性能和纸张质量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无性系木材的纤维长度、纤维宽度和长宽比存在一定差异,其中鲁林1号的纤维长度和长宽比为1.153 mm和49.5,分别为I-107的98.8%和106.0%,分别为L35的99.74%和99.74%;鲁林1号木材的化学组分中综纤维素和纤维素含量较高,木素和戊聚糖等含量较低,浆料白度及强度性能各项指标优良。此外,鲁林1号的纸张具有较好的抗张指数与耐破指数,总体纸张质量介于I-107与L35之间。综合分析认为,杨树无性系鲁林1号适合配抄各种中高档文化用纸。  相似文献   

6.
为了筛选出较适合生产燃料乙醇的刺槐无性系,选取8044、8048(豫刺1号)、83002(豫刺7号)、84023(豫刺8号)、速生刺槐(无性系3-Ⅰ)、四倍体刺槐、匈牙利大叶刺槐和普通刺槐8个无性系或品种作为研究对象,采用范式洗涤法,测定其纤维素、半纤维素和木质素含量,并研究了不同生长时期各成分的变化规律。结果显示:大部分无性系纤维素平均含量在速生期最高,半纤维素含量在生长初期最高,木质素含量在速生期最低。且各无性系在同一生长时期,纤维素、半纤维素和木质素含量均存在显著差异。普通刺槐和84023在生长末期的综纤维素含量最高,均达到55%;其中,纤维素含量分别为34.7%和34.4%;木质素相对较低,分别为20.7%和18.8%,较适合作为生产燃料乙醇的原料。  相似文献   

7.
以25 a生湿地松针叶束水培无性系试验林为研究对象,通过生长量调查、木材纤维特性以及化学成分研究,比较分析了不同无性系之间及其与实生林木材特性之间的差异。结果表明:湿地松无性系树高、胸径和单株蓄积较实生林分别高9.10%,17.50%和50.80%;各无性系间纤维长度和纤维宽度存在极显著差异,无性系内无显著差异,纤维长度低于对照3.70%,纤维宽度高于对照约12.73%,长宽比小于对照14%;各无性系的综纤维素含量为73.05%~78.22%,木质素含量22.40%~28.82%,1%氢氧化钠抽出物含量12.30%~22.70%,均达到纸浆材材性要求;利用主成分分析法,各无性系中最优的无性系为S-4,无性系S-8和S-11综合品质较优。  相似文献   

8.
金丝楸优良无性系遗传多样性和亲缘关系的AFLP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为了加深对金丝楸(Catalpa bungei C. A. Mey.)优良无性系资源遗传背景的认识,[方法]本研究运用荧光扩增片段长度多态性(AFLP)技术,筛选10对Eco RⅠ+3/MseⅠ+3引物组合,以梓树属的梓树(C.ovata G. Don)、灰楸(C. fargesii Bur.)、光叶楸和‘豫楸1号’良种为对照,在基因组水平上检测定植于河南省洛宁县的75个金丝楸无性系的遗传变异。[结果]总体水平上,在获得的1 177条可统计条带中,1 130条呈多态性,多态性带百分率(PPBs)达96.01%;不同位点的有效等位基因数为1.00~1.99,平均为1.48±0.03;基因多样度为0.00~0.49,平均为0.28±0.01;Shannon信息指数为0.00~0.69,平均为0.43±0.02。当遗传相似系数为0.827 7时可将供试样品分为8组,其中,71个无性系聚为一组,显示出金丝楸无性系遗传背景较狭窄。各无性系的遗传距离和地理距离呈极显著正相关,表明地理隔离对楸树遗传多样性有明显的影响。结合聚类分析结果,金丝楸无性系当中的63号与其他遗传距离最远,值得重点保护和推广。[结论]形态学性状观察和AFLP分子标记分析显示:金丝楸与普通楸树存在较显著的差异,因此,认为金丝楸的分类地位宜做更加深入的探讨。  相似文献   

9.
干旱胁迫对豫楸1号嫁接苗的生理生化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1年生豫楸1号四种砧木嫁接苗(金丝楸、豫楸1号、灰楸和梓树)为试验材料通过盆栽干旱胁迫以正常浇水处理为对照,研究了不同程度干旱胁迫对这四种不同砧木豫楸1号嫁接苗在保护酶活性、脂膜透性、过氧化物的反应物积累和细胞渗透调节性物质等方面的生理生化影响。结果表明:保护酶SOD活性先上升后下降,活性表现明显的是金丝楸嫁接苗;MDA的积累都有明显增加,金丝楸嫁接苗积累最少,增加较多的是梓树嫁接苗和灰楸嫁接苗;脂膜透性都有不同程度的上升,其中梓树嫁接苗和灰楸嫁接苗上升较快,金丝楸嫁接苗积累较少。可溶性蛋白的含量都有不同程度的上升,其中金丝楸嫁接苗积累较多。经过对几项生理指标的综合方差[1]分析,认为金丝楸嫁接苗相对于其他三个品种具有较强的抗旱能力。  相似文献   

10.
以55个核桃楸无性系为试验材料,进行苗高、地径等性状的方差分析,并估算出其遗传相关和遗传力及指数选择等遗传参数。结果表明:5年生核桃楸优树的优良无性系分别为1-6号、河南1号、河南2号。这3个核桃楸优良无性系苗高和地径的遗传力分别为0.72和0.76,苗高和地径遗传增益分别为23.90%和36.04%。核桃楸优良无性系的苗高和地径受到亲本优树选择影响非常有效,优良无性系的选育非常成功。  相似文献   

11.
对1年生毛白杨人工接种后,毛白杨与瘿瘤木纤维和导管分子长、宽、腔径、长宽比、壁厚与化学组成变异进行测定与分析.结果表明:纤维各解剖参数(壁厚除外)在处理组接种处明显下降,上方木质部和接种处导管变小,下方受其影响较小.方差分析表明:处理组毛白杨木质部木纤维及导管分子差异极显著;对照组木质部木纤维和导管分子无明显变化;瘿瘤之间木纤维及导管分子的长、宽均差异显著,说明瘿瘤细胞分裂异常;与木质部相比,瘿瘤中木纤维和导管分子明显减小;毛白杨木质部和瘿瘤之间木纤维及导管分子差异达显著和极显著.处理组毛白杨接种处冷水抽出物、热水抽出物、1%NaOH抽出物含量增加,纤维素含量降低,木质素含量最高.方差分析表明:处理组毛白杨化学组成变异极显著,对照组毛白杨各接种部位和瘿瘤之间化学组成均变化平稳.瘿瘤木质部中冷水抽出物、热水抽出物、1%NaOH抽出物含量分别比提高了2.6~4.3,1.5~2.6,1.1~1.8倍,而纤维素含量下降了51%~99%,处理组毛白杨接种处木质素含量是瘿瘤的2.7倍,和其他接种部位相比,瘿瘤木质素含量略高.  相似文献   

12.
以8年生尾叶桉(Eucalyptus urophylla S.T.Blake)无性系林为试材,就材性指标在株内、株间和无性系之间变异进行了研究分析。结果表明:纤维长度、纤维宽度、纤维长宽比、管孔弦向直径、纤维双壁厚度和纤维壁腔比在树干水平方向上的不同部位具有极显著性差异,呈由内向外逐渐增大的规律;微纤丝角度、单位面积管孔数和纤维腔径比在树于水平方向上的不同部位亦具有极显著性差异,但呈由内向外逐渐减小的规律;而木材胞壁率、木纤维比量、导管比量、射线比量、轴向薄壁组织比量和木纤维胞腔直径在树干水平方向上没有显著性变异;主要材性指标在同一无性系内的植株之间无显著性差异,但在无性系之间的差异均达到显著或极显著性水平。  相似文献   

13.
楸树新无性系木材的物理力学性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采自于河南省南阳市的21年生楸树新无性系宛楸8401和宛楸8402与生产上广泛应用的金丝楸无性系进行木材主要物理力学性质的对比研究.结果表明:3个无性系的基本密度、气干密度、端面硬度、弦面硬度、径面硬度、抗弯强度、抗弯弹性模量、顺纹抗压强度、顺纹抗拉强度、冲击韧性、弦向抗剪强度和径向抗剪强度差异极显著,宛楸8401和金丝楸相近,且显著优于宛楸8402;3个无性系的成熟材与幼龄材的物理力学性质也表现出显著差异;与黄菠萝、核桃楸、红椿和香樟相比,宛楸8401和金丝楸与香樟和黄菠萝相近,优于红椿,但是比核桃楸稍差,宛楸8402与红椿相近.  相似文献   

14.
楸树杂种无性系幼林期选择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4年生楸树无性系树高、胸径方差分析,估算了楸树无性系遗传参数。采用树高、胸径单性状评估,依据指数法选出幼林期表现优良的楸树杂种无性系10个。树高比对照金丝楸提高42.97%~56.2%,比"七·五"01号高出8.7%~18.63%;胸径比金丝楸提高52.3%~61.11%,比01号提高9.29%~15.65%。  相似文献   

15.
四个杨树无性系苗期能源林相关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1 a生杨树无性系能源林材性进行了比较分析.对4个无性系的生长量、生物量、木材基本密度、纤维素含量、C含量以及热值和灰分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杨树无性系的生长量年动态均符合"慢-快-慢"的S型生长规律.杨树无性系Y208的纤维素含量、C含量和热值较其他3个无性系高.  相似文献   

16.
以25个毛白杨无性系纤维特征指标为对象,采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将11纤维指标简化为木纤维壁腔比和腔径比、导管比例与纤维比例、微纤丝角与木素含量、纤维长和纤维长宽比几个综合变量;在主分量分析的基础上对25个无性系进行聚类分析,根据聚类分析结果和各主分量值的排序,结合生长性状,可选出满足不同纸张要求的优良纸浆材毛白杨无性系。  相似文献   

17.
胡桃楸遗传改良中几项技术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胡桃楸的遗传改良和良种选育工作中,开展了胡桃楸无性系种子园建立技术、嫁接技术、散粉规律、不同果型等研究工作,并取得了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8.
南方型黑杨无性系木材材性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在48个7—8年生南方型黑杨无性系对比试验林中,选择生长量达中等以上水平的19个新、老无性系,开展木材基本密度、纤维素含量、纤维形态的分析研究。纤维素含量和纤维长度在19个无性系中无显著差异,基本密度只在中汉17等几个无性系间有显著差异。基本密度和纤维长度在不同年龄间都存在显著差异。1~3年生的纤维长度在0.9mm以下,属短纤维;4—7年生的纤维长度在0.91mm以上,达到中级纤维长度标准。因此,杨树纸浆材超短轮伐期可以确定为3a或3a以上。  相似文献   

19.
柳树纤维性状遗传变异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柳树的纤维长与纤维素含量在苗期即有显著差异,其纤维长的遗传变异,无论是在杂种(家系)间,还是在杂种(家系)内无性系间都是显著的。纤维直径和长径比尽管在苗期的差异不显著,但在林期与纤维长一样,无性系间的差异是极显著的。通过杂交组合和无性系选择改良柳树的纤维性状是可行的。无性系内不同年龄间纤维性状的差异是显著的,这为确定纸浆林的轮伐期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0.
通过研究筛选出适合半干旱黄土丘陵山地和黄土区栽培的材用型和园林绿化型金丝楸优良无性系.方法是用初选的75个金丝楸优树无性系营造了对比试验林.2004-2008年试验林停止生长后对胸径、树高、冠幅、干形等因子进行实地调查分析.结果表明,材用型金丝楸优良无性系的平均树高和平均胸径生长量分别比对照(普通金丝楸)增加32.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