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4 毫秒
1.
宁夏农业区霜冻出现规律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根据宁夏近40年的日最低气温结合农作物的霜冻指标,计算了平均初、终霜日、异常早、晚霜冻,无霜期的绝对变率和保证率,并分析了宁夏各地霜冻出现的规律,时空特征及影响霜期变化的因素,为充分利用气候资源,趋利避害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收集整理了宁夏16个气象站1961—2015年的逐日最低气温资料,根据酿酒葡萄晚霜冻气候指标,采用所建立的晚霜冻气候风险评价指标因子和综合评价模型,对宁夏酿酒葡萄种植区的晚霜冻气候风险影响因子进行了分析,综合评价了各地的晚霜冻气候风险,并制作了区划图。结果表明,宁夏可分为高风险区、次高风险区、中等风险区、次低风险区和低风险区5个酿酒葡萄晚霜冻气候风险区域。晚霜冻综合气候风险较高(高风险和次高风险)的区域主要分布在沙坡头西南、海原南部、同心南部、盐池东部和陶乐等地,这一地区霜冻发生频率高,年均霜冻日数多,种植酿酒葡萄经常会遭遇严重的霜冻灾害;低风险区主要分布在引黄灌区中南部大部地区及中部干旱带的同心北部地区。  相似文献   

3.
为填补中卫沙坡头区苹果晚霜冻实用指标的空白,深入做好气象助力精准脱贫工作,本文利用沙坡头区自动气象站和农业气象观测资料,对苹果树开花生育期气候变化特征进行分析,并开展南山台地区苹果晚霜冻历史个例与宁夏苹果晚霜冻大范围指标数据检验分析。结果表明,1995—2016年苹果树开花发育期有明显提前趋势,致使果树遭受晚霜冻害的风险加大;王静等专家研究整理的宁夏苹果晚霜冻指标数据与沙坡头地区12次历史天气过程吻合率达83%,可以在沙坡头区应用,对于开展苹果晚霜冻气象服务工作具有较高的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4.
庆阳市苹果花期霜冻灾害气象风险评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对当地苹果生产的防灾减灾提供参考依据,有必要对苹果花期霜冻灾害进行风险评估。对西峰农试站苹果开花日期观测资料及结合灾情调查资料运用统计学方法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庆阳市苹果花期霜冻危害的致灾因子主要是西峰区4月中旬至5月上旬极端最低气温和正宁县4月极端最低气温,两因子的影响权重分别达24%和76%;进而建立了庆阳市苹果花期霜冻危害风险模型并计算了灾情指数。使用该模型对1990—2012年苹果花期霜冻灾害风险评估结果与相对气象产量进行对照分析,表明灾情趋势完全一致,且灾情等级有差异,即发生霜冻危害程度与苹果所处的开花时期有关:苹果开花初期遇低温霜冻时危害较轻,开花末期或坐果期遇低温霜冻则危害较重。评估结果与实际吻合,所得模型具有客观实用性。  相似文献   

5.
马婧 《安徽农业科学》2014,(26):9061-9062
以内丘县1960 ~2013年日最高气温、日最低气温、初终霜日期、无霜期数据为依据,采用统计分析和滑动t检验方法,针对晚霜冻对内丘富岗苹果的影响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内丘县终霜平均日期为3月30日,无霜冻期平均为206d;近年来内丘县无霜期呈现明显增加的趋势,且富岗苹果花芽萌芽期和盛花期发生大面积冻害的有6年,这6年基本上均是受强冷空气的影响,降温幅度大,日最低温度、日最高温度在晚霜冻发生前呈现阶梯式下降、在晚霜冻发生后呈阶梯式上升,这为晚霜冻的预警和预防提供了准备时间.  相似文献   

6.
利用华亭县1971—2017年47年逐日最低气温观测资料和11个乡镇区域自动气象站近5年逐日最低气温资料作为基础数据,分析华亭县晚霜冻的时空变化特征以及对核桃的影响。结果表明,华亭县终霜日期主要集中于5月上、中旬,偏早型终霜日出现频次最高。晚霜冻主要以轻霜冻为主,终霜日年际波动较大,且并无明显的提前或推迟。晚霜冻出现日数总体以2.18 d/10年的速率减少,但也呈现阶段性特征,是一种气候突变现象。晚霜冻呈现明显的地区差异性,总体上呈现出由西北至东南逐渐递减的趋势,与地形、海拔高度密切相关。华亭县核桃在4—5月较易遭受晚霜冻影响,晚霜冻对核桃生长发育影响较大,山区更加需要注意晚霜冻所带来的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7.
1999年 12月中旬至下旬 ,徐闻县遭受了自 195 7年以来最严重的强寒潮低温霜冻灾害 ,特别是 2 4日凌晨出现了徐闻历史上罕见低温霜冻天气 ,据徐闻气象站观测 ,2 4日凌晨 ,徐闻站最低气温 3.5℃ ,地面最低温度- 1.4℃ ;南华站最低气温 - 0 .7℃ ,地面最低温度 - 1.8℃ ;友好站最低气温 1.7℃ ,地面最低温度 - 2 .0℃。这次寒潮灾害之严重 ,实为历史罕见。据调查统计 ,全县农作物受灾面积约 33万亩 ,合计经济损失 8.95亿元。现将果树、花卉灾害损失情况汇报如下 :  根据我们下乡调查了解这次低温霜冻情况及各乡镇上报的数字 ,综合分析我县灾…  相似文献   

8.
2013年4月5~10日,宁夏中宁县出现大范围霜冻天气,致使经济林果受冻严重。针对这次冻害,从气象条件、果树受冻程度、天气预报服务进行了分析,总结出有效的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9.
<正> 1990年4月4日凌晨,夏县气温下降至-3.8℃,地面温度降到-5.8℃,0℃以下气温长达6个小时,致使全县10大滩地和坡岭台地小麦遭受了多年罕见的晚霜冻。全县37.3万亩小麦受冻面积26.67万亩,占71.5%。其中受冻8成以上的4.14万亩,占总播种面积的11.2%。一、受冻症状及影响因素从小麦个体受冻情况分析,主要有3种类型:①茎秆受冻型。小麦受冻部位处于刚  相似文献   

10.
小麦抽穗开花期低温对结实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据资料统计,河南省终霜期除卢氏、栾川等高寒山区外,一般出现在4月9—27日之间。此时小麦已拔节、孕穗、抽穗,抗寒力弱,遭受温度骤降的晚霜冻侵袭,易造成雄雌蕊受冻,结实率降低而影响产量。但人们往往对出现像1953年4月13日气温骤降至-4—5.5℃,酿成小麦严重成灾的情况较为重视,而对一般年份出现较低程度零上低温冷害,降低小麦结实率的潜在危害却不予重视。笔者近年来在郑州地区的观察表  相似文献   

11.
近50年宁夏酿酒葡萄晚霜冻日数及变化趋势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1961—2010年宁夏16个气象站的逐日最低气温资料,根据酿酒葡萄霜冻气候指标统计了终霜日、霜冻日数等。采用统计和气候诊断分析方法,研究了宁夏酿酒葡萄的晚霜冻日数和变化趋势。结果表明:近50 a全区酿酒葡萄晚霜冻平均日数为1.8 d/a;近50 a全区酿酒葡萄霜冻日数呈现减少趋势,引黄灌区霜冻日数的线性倾向率与全区接近;全区轻、中、重霜冻日数与50年平均相比,在20世纪70年代偏多,60和80年代基本持平,90年代及以后偏少;气候突变检验结果表明霜冻日数的突变年为1984年。  相似文献   

12.
李杰  夏春柳  罗园 《安徽农业科学》2018,46(12):165-168
利用1961—2015年郴州10个地面气象站均一性订正后的逐日最低气温资料,统计出日最低气温≤0℃的日期,采用线性倾向估计法、多项式趋势分析、功率谱分析、正态分布原理等方法,研究近55年来郴州市初、终霜冻和无霜期变化特征。结果表明,近55年来郴州市平均终霜日为2月15日,平均初霜日为12月1日,平均无霜期为280 d。郴州市霜冻呈现平均初霜日推迟(速率0.874 d/10 a)、平均终霜日显著提前(速率4.216 d/10 a)、平均无霜期延长(速率3.443 d/10 a)的趋势。郴州市初、终霜日存在一个2.30年的周期,终霜日存在一个9.14年的主周期,无霜日存在一个16.00年的周期。郴州市特早初霜冻发生频率为1.8%~7.3%,偏早初霜发生频率为5.5%~14.6%,特晚终霜冻发生频率为1.8%~5.5%,偏晚终霜冻发生频率为5.5%~18.2%。  相似文献   

13.
基于太原市1951-2008年逐日最低气温资料,采用线性倾向估计法分析了霜冻的发生趋势;利用异常霜冻指标,分析了霜冻的异常发生情况.结果表明:太原市平均初霜冻日为10月14日、终霜冻日为4月15日,平均无霜冻期为182天;初霜冻日在年代际间的变化较为复杂,终霜冻日则表现为50~70年代偏晚、80年代之后偏早,无霜冻期为50~70年代缩短、80年代之后延长为主的变化特点;太原市初、终霜冻日和无霜冻期的线性倾向率分别为2.2天/10年、-1.8天/10年和4.0天/10年;无霜冻期的延长趋势通过了a=0.001的显著性检验;太原市特早初霜冻发生频率为1.7%,偏早初霜冻发生频率为15.5%,特晚终霜冻发生频率为5.2%,偏晚终霜冻发生频率为6.9%;大多数异常霜冻发生在50——70年代.  相似文献   

14.
龙口市致灾晚霜冻的气候特征分析及预防措施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对龙口市1988-2007年间春季出现霜冻日的背景资料分析,总结了龙口市晚霜冻出现的概率以及天气形势背景。结果表明:龙口市的终霜日有20%出现在4月下旬,由较强冷平流影响加辐射降温产生,出现在冷空气过境后微风、晴空的后半夜;造成龙口市重灾的晚霜冻均出现在4月下旬,气候背景是4月上旬、中旬气温和地温异常偏高,4月上旬、中旬日平均气温高于14℃和日平均地面温度高于18℃,导致农作物发芽早、果树开花早,承受低温能力减弱而造成重灾害。针对晚霜冻产生的天气背景以及致灾原因,提出了预防晚霜冻的措施。  相似文献   

15.
2010年3月10日福建西北部果树生产遭受罕见的春季晚霜冻灾,闽东鹫峰山(N27°、E118°50′)、闽中戴云山(N25°40′、E118°10')、闽西博平岭(N24°50′、E117°10')以北区域均遭受不同程度的为害;受冻果树包括柑橘、梨、桃、李、(木奈)、柿、梅等主栽果类在内共计7科18属24种2变种,当年...  相似文献   

16.
本文运用相关分析法对2004-2018年昌平区苹果不同生育期气象因子与产量的关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影响昌平苹果产量的主要气象因子为3月底-4月(萌芽-开花期)平均最低气温,7月(生长后期)平均气温,8月(膨大期)平均气温、日照时数、湿度,9月(着色前期)气温日较差,10月(着色后期)平均气温、平均最低气温、日照时数、湿度。今后昌平区苹果种植要重点预防萌芽-开花期低温冻害、生长期高温、膨大期高温以及着色期高湿多雨的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17.
为了全面分析共和地区近50年霜冻的气候变化特征,为该地区合理利用气候资源及农业生产提供科学依据,利用青海省海南州气象台1961--2010年地面气象观测资料,采用气候统计方法,对共和地区霜期气候特征及其变化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近50年来共和地区终霜日呈显著提前趋势,以每10年4.5d的速度提前,50年来终霜日提前了23d;初霜日呈显著推后趋势,以每10年7.1d的速度推后,50年来初霜日推后了35d;无霜期呈显著延长趋势,以每10年11.9d的速度延长,50年来延长了60d。共和地区初(终)霜提前(推迟)的概率为42%(52%),说明共和地区终霜的危害大于初霜。温度对初、终霜日的出现及无霜期的长短有较大影响。随着温度的显著增加,导致初(终)霜日逐渐推迟(提前)以及无霜期的延长;最低气温对初、终霜日及无霜期的影响大于平均气温和最高气温。共和地区初霜日和无霜期与最高气温、最低气温、平均气温呈极显著正相关,而终霜日则呈极显著负相关,且在年际尺度上呈现出很好的对应关系。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榆社基准气候站实测2013年1月1日—12月31日的逐日最低气温、地面最低温度、草面最低温度以及榆社各区域站每日最低气温的分析,结合收集到的霜冻资料,建立区域站与本站的气温关系以及区域站气温与地表温度的关系,形成区域站地表温度与本站最低气温预报值的关系,实现通过本站最低气温来预报区域站最低地温,建立霜冻精细化预报模型。通过2014—2016年实测霜冻数据进行验证,得出:本站最低气温预报的准确度越高,霜冻精细化预报模型预报准确率越高,预报准确率超过90%。当本站最低气温6℃时,区域站范围内可能出现霜冻;当本站最低气温2℃时,本站可能出现霜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