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鉴定谷氨酸棒状杆菌中ncgl 2588基因编码的苯酚羟化酶,并验证其在苯酚降解中的作用。【方法】构建谷氨酸棒状杆菌ncgl 2588基因缺失突变株,比较突变株和野生型菌株利用苯酚能力的差异;同时将ncgl 2588基因克隆到表达质粒pET28a中并转化入大肠杆菌BL21(DE3),利用IPTG诱导重组菌株原核表达,纯化并测定重组蛋白对苯酚的羟化作用。【结果】成功构建了谷氨酸棒状杆菌ncgl 2588基因缺失突变株,其在以苯酚为惟一碳源和能源的培养基中不能生长,而野生型谷氨酸棒状杆菌能正常生长;pET28a-ncgl 2588重组质粒在大肠杆菌BL21(DE3)中成功表达分子质量为73ku的目的蛋白,此蛋白酶活为0.37mmol/(min·mg);在以苯酚为惟一碳源和能源培养谷氨酸棒状杆菌时,苯酚羟化酶得到最高表达,用其他芳香族化合物培养则苯酚羟化酶表达较少;进化树分析发现,谷氨酸棒状杆菌中的苯酚羟化酶与酵母Trichosporon cutaneum中的苯酚羟化酶序列同源性高达43%,远远高于与细菌中苯酚羟化酶的同源性。【结论】谷氨酸棒状杆菌中的ncgl 2588基因编码苯酚羟化酶,且该酶为可诱导酶,在苯酚降解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一株苯酚高效降解菌2N-17的分离鉴定及其降解特性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用苯酚作为惟一碳源进行驯化从化工厂废水样品中分离得到一株具有较强苯酚降解能力的菌株.经过生理生化以及用编码苯酚羟化酶大亚基基因与16S rDNA序列鉴定.初步确认其为假单胞菌.菌株降解苯酚的特性与条件研究表明,该菌株在35℃、pH值7.5、苯酚600mg·L-1以及添加营养物与一定通气量的条件下能对苯酚很好地进行降解处理..  相似文献   

3.
用苯酚作为惟一碳源进行驯化从化工厂废水样品中分离得到一株具有较强苯酚降解能力的菌株。经过生理生化以及用编码苯酚羟化酶大亚基基因与16SrDNA序列鉴定。初步确认其为假单胞菌。菌株降解苯酚的特性与条件研究表明,该菌株在35℃、pH值7.5、苯酚600mg·L^-1。以及添加营养物与一定通气量的条件下能对苯酚很好地进行降解处理。  相似文献   

4.
耐冷苯酚降解菌Phe311的分离和降解特性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从自然界中筛选高效耐冷苯酚降解菌,并且研究其降解特性。[方法]采用富集培养法,用液相色谱法和分光光度法分析菌株降解苯酚的性能。[结果]从常州城北污水处理厂的污水曝气池中,分离6到1株能以苯酚为唯一碳源生长的耐冷细菌Phe311菌株。经16SrDNA基因序列分析,该菌被鉴定为假单胞菌。Phe311在6℃96h内对300mg/L苯酚降解率达96.4%。Phe311降解苯酚的最适条件为pH值7.0,30℃,接种量1%。[结论]菌株Phe311在最适条件下72h内可以完全降解苯酚。  相似文献   

5.
木材酸性液化条件下苯酚的作用机理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论述了酸性条件下木材液化中苯酚的作用机理.苯酚作为亲核试剂,引起了木材组分一些主要化学键的断裂,使得木材组分大分子降解为小分子;苯酚作为反应试剂,与其中一些降解生成的小分子反应生成具有酚类结构的化合物;苯酚作为溶剂,使生成的酚类结构化合物溶解,并减缓或阻止了已生成的活性小分子之间的缩聚反应.催化剂酸提供质子(H )以及酸性环境,使化学键的断裂更为容易,同时也改变了液化反应途径.  相似文献   

6.
[目的]筛选降解苯酚的微生物菌种。[方法]从农村生活污水淤泥中分离筛选高效降解苯酚的微生物菌株,并研究了苯酚浓度对菌株降酚能力和生长的影响。[结果]分离筛选到一株降解苯酚能力最强的菌株P8。当苯酚浓度为0.3 g/L时,该菌株对苯酚的降解率可达60%。随着苯酚浓度的增高,P8菌株苯酚降解率逐渐降低。当苯酚浓度为0.5 g/L时,比较适于P8菌株的生长。[结论]该研究对于处理农村生活污水和强化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技术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根据苯酚羟化酶基因高度保守序列设计一对该基因的特异引物。采用该特异引物从粪产碱菌BC2001总DNA中扩增一条大小为684 bp的片段。将该DNA片段进行序列分析,发现其与Proteobacterium L-18菌(登录号为:AY346142)的基因序列的同源性为97%。另降解试验表明BC2001菌在pH=6时(质量浓度为500mg.L-1)其生长最佳,而在苯酚质量浓度为300 mg.L-1时也是菌株具降解能力的有效例子。  相似文献   

8.
[目的]筛选降解苯酚的微生物菌种.[方法]从农村生活污水淤泥中分离筛选高效降解苯酚的微生物菌株,并研究了苯酚浓度对菌株降酚能力和生长的影响.[结果]分离筛选到一株降解苯酚能力最强的菌株P8.当苯酚浓度为0.3 g/L时,该菌株对苯酚的降解率可达60%.随着苯酚浓度的增高,P8菌株苯酚降解率逐渐降低.当苯酚浓度为0.5 g/L时,比较适于P8菌株的生长.[结论]该研究对于处理农村生活污水和强化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技术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根据苯酚羟化酶基因高度保守序列设计一对该基因的特异引物.采用该特异引物从粪产碱菌BC2001总DNA中扩增一条大小为684 bp的片段.将该DNA片段进行序列分析,发现其与Proteobacterium L-18 菌 (登录号为:AY346142)的基因序列的同源性为97%.另降解试验表明BC2001菌在pH=6时(质量浓度为500 mg·L-1)其生长最佳,而在苯酚质量浓度为300 mg·L-1时也是菌株具降解能力的有效例子.  相似文献   

10.
酵母菌降解苯酚同时生产单细胞蛋白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不同初始苯酚浓度的培养液中振荡培养瓶形酵母菌(Pityrosporumsp.),探讨了初始苯酚浓度、TOC以及酵母生物量间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苯酚的降解同酵母生长有极大的相关性,初始苯酚浓度升高,抑制酵母生物量增加,转化率下降;在苯酚的降解过程中,TOC的下降与苯酚同步,苯酚完全降解后TOC主要来自酵母代谢产物。对于初始苯酚浓度为559.0mg·L-1的培养液,降解90%的苯酚可获得酵母328.2mg(生物量)·L-1,并可使培养液TOC降解约87.3%。  相似文献   

11.
李今煜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6):22365-22367
[目的]探讨生防菌BC2007对番茄的促生防病作用。[方法]对重组的基因工程菌BC2007的GFP基因以及苯酚羟化酶基因进行了检测,并通过盆栽试验比较了BC2001和BC2007对番茄的促生防病作用。[结果]生防菌BC2007能减少番茄根系线虫瘤并对番茄的营养生长具有促进作用,也有利于后期产量的形成。[结论]为生物杀线虫菌剂的研制提了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组织培养过程中PPO活性和总酚含量的研究   总被引:37,自引:1,他引:36  
该文研究了阿月浑子、枣树和葡萄组织培养苗生长过程中多酚氧化酶(PPO)活性和总酚含量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多酚氧化酶活性与组织培养材料的褐变指数相关性不明显,总酚含量与材料褐变指数有一定的相关性,即褐变严重、褐变指数高的材料多酚含量特别高.说明褐变发生的条件是复杂的,不只是多酚和多酚氧化酶直接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3.
Polyphenol Oxidase Activities and Phenol Contents in Tissue Culture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该文研究了阿月浑子、枣树和葡萄组织培养苗生长过程中多酚氧化酶(PPO)活性和总酚含量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多酚氧化酶活性与组织培养材料的褐变指数相关性不明显,总酚含量与材料褐变指数有一定的相关性,即褐变严重、褐变指数高的材料多酚含量特别高.说明褐变发生的条件是复杂的,不只是多酚和多酚氧化酶直接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4.
三种微藻与苯酚的相互作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任佳  麻晓霞  马玉龙  马彩虹  张新沙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20):10560-10562,10605
[目的]研究小球藻、螺旋藻和斜生栅藻3种微藻与苯酚的相互作用。[方法]以小球藻、螺旋藻和斜生栅藻为藻种,人工模拟配置不同浓度苯酚的废水为受试水样,进行微藻与苯酚的相互作用研究。[结果]苯酚对小球藻的生长具有促进作用,而对螺旋藻和斜生栅藻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其中螺旋藻表现得更为敏感,当苯酚浓度高于200 mg/L时,螺旋藻死亡;小球藻、斜生栅藻对低浓度苯酚均有一定的去除能力,并随苯酚浓度增加其去除苯酚能力减弱。[结论]利用微藻处理低浓度含酚废水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苹果品种间对褐斑病存在抗病性差异,且某些品种的抗病性在苗期和成株期表现不一致。寄主的抗病性与叶面角质层厚度和叶内全氮量成正相关,而与游离酚、可溶性糖、磷和钾的含量无关。感病后,寄主的水分代谢和能量代谢发生改变,游离酚产生积累。  相似文献   

16.
为了观察鸡传染性贫血病(Chicken Infectious Anemia,CIA)免疫对肝脏微粒体苯胺羟化酶活性的影响。20只70日SPF龄白来航蛋鸡随机分为2组,每组10只。免疫组用鸡传染性贫血病弱毒苗免疫4次,每次间隔2周,对照组鸡注射同剂量的生理盐水。最后一次免疫后10 d取肝脏制备微粒体,测定肝微粒体这苯胺羟化酶的活性。结果表明:免疫组鸡苯胺羟化酶的活性为66.034±2.071 nmol/(mg.min),对照组为141.853±19.310 nmol/(mg.min)。与对照组相比,免疫组苯胺羟化酶的活力极显著下降(P﹤0.01)。鸡传染性贫血病免疫可降低肝脏微粒体苯胺羟化酶的活性。  相似文献   

17.
不同配方组分对卷烟主流烟气苯酚释放量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吴清辉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1):13073-13074,13084
[目的]探讨不同配方组分对卷烟主流烟气中苯酚的影响。[方法]采用不同组分的配方卷制卷烟,通过高效液相色谱测定其主流烟气中苯酚的含量。[结果]不同烟叶和三丝掺兑含量对卷烟主流烟气中苯酚的释放量具有显著影响,国外烟叶苯酚的释放量高于国内烟叶;上部烟叶苯酚释放量最高,中部次之,下部最低;三丝掺兑含量与苯酚释放量呈负相关。[结论]提高三丝掺兑含量及国内烟叶和下部烟叶的使用量,均有利于降低卷烟主流烟气中苯酚的含量。  相似文献   

18.
酚类物质及其相关酶对核桃嫁接成活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核桃嫁接成活与核桃体内的酚类物质、多酚氧化酶、苯丙氨酸解氨酶活性有关,是由三者协同起作用的.试验结果表明,酚类物质含量越高,成活率越低;PPO活性与酚类物质含量呈正相关,酚类物质含量高,PPO活性增强,容易发生氧化反应;PAL活性与酚类物质含量呈负相关,PAL活性低时,酚类物质含量高.  相似文献   

19.
为了解我国烤烟烟叶卷烟主流烟气中苯酚释放量的差异及其影响因素,选取我国 5 个主产烟区的上、中、下三个部位烤烟烟叶作为试验材料,测定了烟叶化学成分含量和卷烟主流烟气中苯酚释放量,并进行方差分析、相关性分析、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在相关性分析基础上,选择与主流烟气中苯酚释放量相关性高的化学成分进行添加试验。结果表明:不同部位烟叶卷烟主流烟气中苯酚释放量为:上部叶>中部叶>下部叶;不同产区间烟叶卷烟主流烟气中苯酚释放量为:黄淮烟区烟叶卷烟苯酚释放量最高,其次为东南烟区,这两者显著高于其余3个烟区。主流烟气中苯酚释放量与烟叶中总糖、还原糖、非挥发性有机酸、环己烷提取物、K/Cl、pH等呈极显著负相关,与烟碱、总生物碱、挥发碱、总氮、氨、游离氨基酸、绿原酸、高级脂肪酸、总茄尼醇呈极显著正相关,与纤维素、莨菪亭、芸香苷显著正相关,与烟叶果胶、醚提物关系不明显。多元逐步回归分析建立了主流烟气中苯酚释放量的回归模型,该模型能够解释80.4%因变量的变化,能较准确的预测主流烟气中的苯酚释放量。添加试验的结果与相关性分析结果表现一致的有蔗糖、葡萄糖、苹果酸、柠檬酸、绿原酸、烟碱和茄尼醇;表现相反的是脯氨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