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早熟马铃薯脱毒微型薯打破休眠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费乌瑞它脱毒微型薯为材料,研究了赤霉素不同浓度和方法处理对早熟马铃薯打破休眠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浓度的赤霉素浸种和喷雾均能够有效地打破马铃薯微型薯的休眠,提高发芽率,2种方法处理发芽率差异不大.赤霉素喷雾适宜浓度为12mg/L.  相似文献   

2.
赤霉素对甘蔗发芽和早期蔗茎生长的潜在调节作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Radha Jain  S.  N.  Singh S. Solomon  A.  Chandra 《广西农业科学》2010,41(9):1025-1028
以甘蔗品种CoSe92423单芽为材料,在盘栽条件下研究赤霉素(GA3)对甘蔗生长特点和生化特性的影响。将甘蔗单芽分别浸入10,20,50和100mg·L^-1赤霉素溶液中24h,以清水为对照,将处理的芽段种植于网室泥盘中。结果表明,低水平GA3处理(10,20,和50mg·L^-1)均可刺激蔗芽生长和甘蔗植株的生长,根数、根和叶片鲜重、蔗茎鲜重、叶面积以及茎长均有所增加。与对照相比(70%),赤霉素可使蔗芽萌发早,发芽率高,其中以50mg·L^-1GA3处理的发芽率最高,为90%。经赤霉素处理的甘蔗株高和茎重分别增加90%~110%、252%~282%,其中以20mg·L^-1GA3处理最高。此外,赤霉素处理的蔗芽中还原糖和IAA含量也有所增加,且均以20mg·L^-1GA3处理最高。因此,低水平赤霉素均对蔗芽萌发和生长具有刺激作用,但高水平赤霉素则对甘蔗生长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3.
脱毒马铃薯微型薯原原种打破休眠试验研究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马铃薯早熟品种甘农7号的脱毒微型薯原原种的试材,采用3因素水平正交试验设计,研究了打破马铃薯休眠的方法,结果表明,在打破休眠的3个因子中,对薯粒萌动经历日数的作用大小依次为脐都处理,赤霉素浸种,冷暖交替处理,对发芽率的作用大小依为冷暖变交替处理,脐部处理,赤霉素浸种,最佳因素水平组合均为A4B1C2,即在小薯脐部切去1mm的皮后立即将小薯浸入10mg/kg的赤霉素液中浸泡40min,然后常温下保  相似文献   

4.
研究马铃薯试管薯休眠的破除及内源激素含量的变化,以期为生产上试管薯休眠破除的方式提供参考。以收获15 d的薯引1号试管薯为材料,应用赤霉素和Rindite处理破除其休眠。在打破休眠过程中,测定试管薯的休眠强度、休眠幅度和内源激素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10~40 mg的赤霉素和体积分数2%的Rindite都可以缩短马铃薯的休眠期,Rindite可以缩短休眠强度21 d,赤霉素可以缩短休眠强度9~14 d。不同的处理解除休眠时,内源激素含量的变化趋势不同,整体上赤霉素处理和Rindite处理的GA含量高于对照。  相似文献   

5.
选用赤霉素、萘乙酸及吲哚乙酸对素心腊梅种子浸种处理,设置125mg·L~(-1)、250mg·L~(-1)和500mg·L~(-1)3个浓度,通过测定种子发芽势和发芽率,研究及筛选激素对素心腊梅种子萌发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萘乙酸及吲哚乙酸对腊梅种子萌发作用不显著;赤霉素处理对素心腊梅种子萌发具有显著促进效果,不同赤霉素浓度处理对发芽率有较明显的差异,其中250mg·L~(-1)处理发芽率达到最高为78%。  相似文献   

6.
为了研究不同保存年限虞美人种子的萌发率、吸水特性和休眠特性,测定了新旧种子的吸水率和在0,1,5,10,15,20,25 mg/L质量浓度赤霉素处理下种子的发芽势、发芽率,并对种子不同休眠期的发芽情况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虞美人新种子的吸水量显著高于旧种子,种子的吸水能力在一定程度上表明了种子的萌动能力;种子保存2 a后其发芽率显著下降,约下降50%左右,15 mg/L赤霉素处理可以更好地促进虞美人旧种子的萌发;虞美人的休眠期为90 d左右,5 d发芽率可达90%以上。  相似文献   

7.
马铃薯不同基因型微型薯休眠特性及其调控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通过对马铃薯不同品种、自交实生薯家系、杂交实生薯家系等3类育种材料的微型薯在3种不同条件休眠特性的分析,总结了3类育种材料的休眠特性及进行休眠调控的方法。结果表明,在室温(20℃)黑暗条件下,品种的休眠幅度为35-42d,自交家系休眠幅度为42-49d,杂交家系休眠幅度为49-63d;赤霉素处理能使3类育种材料的休眠期较室温下缩短25.0%-62.5%,休眠幅度缩短34.7%-71.4%,但芽长得纤细;变温处理能有效缩短休眠期较长的品种和家系的休眠时间,对缩短休眠期短的品种和家系的休眠时间效益不明显,但能使3类育种材料的休眠幅度较室温下缩短28.6%-50.0%,使芽长得较粗壮,赤霉素处理和变温处理均不能改变3种类型试验材料之间休眠幅度的差异。  相似文献   

8.
以巨峰葡萄为研究对象,采用不同赤霉素浓度对巨峰葡萄枝条冬芽进行处理,观测冬芽萌芽时间及萌芽率,测定葡萄冬芽可溶性糖含量在各处理中的变化。结果表明,50和100 mg/kg的赤霉素对提前打破葡萄休眠的作用比10和25 mg/kg赤霉素效果明显,50 mg/kg赤霉素处理萌芽率达50%以上,能预先打破葡萄的休眠,且在50 mg/kg赤霉素时,可溶性糖含量明显下降。  相似文献   

9.
【目的】浸种处理是马铃薯生产中常用的促进块茎萌发的手段,然而浸种剂使用不当,会引起内源激素的失调,导致马铃薯高脚苗的发生。研究壳寡糖浸种对马铃薯微型薯芽生长及内源激素含量的影响,为壳寡糖作为马铃薯微型薯拌种剂的安全使用提供理论支持。【方法】以‘费乌瑞它’马铃薯微型薯为试材,分别用10、50和200 mg·L-1(w/v)的壳寡糖溶液浸种处理,筛选促芽生长的最佳壳寡糖浓度,以50 mg·L-1(w/v)浸种15 min为处理组(COS50),蒸馏水浸种为阴性对照(Con),并选择易引起块茎芽细长且疯长的外源赤霉素3(15 mg·L-1,w/v)浸种处理为阳性对照(GA3)。测定各处理对微型薯发芽率、发芽势、芽长和芽直径的影响,并检测浸种处理前(BT)、萌发前期(BGS)、萌发期(GS)和伸长期(VG)顶芽内源激素含量的变化,用石蜡切片染色观察GS期顶芽细胞的形态,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研究芽生长与内源激素含量的内在联系。【结果】50 mg·L-1(w/v...  相似文献   

10.
 以艳光、曙光和华光的一年生枝条作为试材,探讨不同低温处理时间和赤霉素浓度对提早促进油桃发芽的影响。结果表明:曙光、艳光和华光油桃在集中低温处理400h和赤霉素浓度为100mg/L处理下发芽率极显著高于其他处理,发芽率都达到了90%以上。曙光和艳光油桃在集中低温处理400h和赤霉素浓度200mg/L与集中低温处理400h和赤霉素浓度50mg/L的处理下发芽率达到了80%以上;华光油桃在集中低温处理500h与赤霉素浓度为100mg/L的处理下发芽率也较高,达到了87.8%。  相似文献   

11.
为了研究赤霉素对瓜叶菊生长和开花的影响,采用不同浓度的赤霉素(GA3,浓度设为0,50,100,150,200mg·L-1)叶面喷施瓜叶菊营养生长期和现蕾期的植株,并测定与生长发育相关的形态和生理指标的变化,其结果表明:(1)和对照相比,处理植株的株高、花柄长都有明显的增长,叶绿素的含量随着赤霉素的浓度增高而降低;(2)和对照相比,经过外源赤霉素处理后的植株开花时期有所提前,花期也有所延长,开花数量也有所增加,其中100mg·L-1和150mg·L-1赤霉素处理的植株比其他处理植株开花更早,花期更长,花数也更多,而且整体观赏效果较为理想;(3)在开花中后期A、C3组材料经赤霉素处理后都不同程度地出现了"花中花"的现象(比例高的可达35.71%),而且在原来花序轴中新出现的花都是高度重瓣花,B组材料只有200mg·L-1处理的植株出现了1.56%的这种现象。  相似文献   

12.
马铃薯微型薯诱导因素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马铃薯栽培品种粤引85-38试管苗为材料进行微型薯诱导试验。结果表明:培养基(MS+8.0%蔗糖)中添加500 mg.L-1的矮壮素或5 mg.L-1的6-BA均能促进微型薯的形成,增加结薯数量和鲜薯产量,矮壮素和6-BA配合使用虽能提高微型薯的大薯率和鲜薯产量,但平均结薯数量却下降。温度在20~25℃有利于微型薯的形成和膨大;液体培养基诱导微型薯的效果优于固体培养基,是诱导微型薯较好的培养方式;经过壮苗的试管苗诱导微型薯效果优于未经壮苗的植株。  相似文献   

13.
为测定2,6-二叔丁基对甲酚(BHT)的抑菌活性,采用生长速率法、悬滴法分别测定了该物质对6种植物病原真菌菌丝生长及孢子萌发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该物质对所测6种病原真菌均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抑制菌丝生长的EC50在129.18~1113.85 mg·L-1之间,其中对小麦赤霉病菌的抑制作用最强,EC50为129.18 mg·L-1;抑制孢子萌发的EC50在160.51~356.03 mg·L-1之间,其中对小麦叶枯的抑制率最高,EC50为160.51 mg·L-1。与4种常用药剂对小麦赤霉及番茄早疫病菌菌丝的抑制作用比较,BHT的抑制中浓度相对较大。  相似文献   

14.
为解决细叶石仙桃人工栽培种苗短缺问题,以细叶石仙桃蒴果为材料,应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筛选不同阶段所需的最适培养基。结果表明其种子可在MS+20 g·L^-1蔗糖+8 g·L^-1琼脂培养基上萌发,发芽率可达70%以上;MS +50g·L^-1土豆+20g·L^-1蔗糖+8g·L^-1琼脂培养基有利于原球茎分化小苗,低浓度6-BA和NAA组合适合原球茎增殖与芽的分化;在1/2MS +0.5 mg·L^-1 NAA+20 g·L^-1蔗糖+8 g·L^-1琼脂培养基上生根率达100%,通过以上系列培养基的培养可获得完整植株。  相似文献   

15.
采用两因素完全随机设计,对比分析了15℃、25℃、35℃3种温度条件结合0、50、100、200mg·L-1 4种不同浓度赤霉素对马齿苋种子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对马齿苋种子进行低温预处理,研究了低温对马齿苋种子发芽的效应。结果表明,35℃和100mg·L-1赤霉素处理对马齿苋种子发芽活性均有显著效应;温度和赤霉素互作可更有效提高马齿苋的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以100mg·L-1+35℃效果最佳;低温预处理能够提高马齿苋种子的发芽活性,并能改善发芽的整齐度和健壮水平。  相似文献   

16.
以树兰未成熟种子为外植体,研究了原球茎的诱导、增殖、萌芽及生根培养等几个关键步骤的配方。结果表明:树兰种子播种在MS+BA0.5mg·L^-1。+NAA0.25mg·L^-1+蔗糖25g·L^-1培养基上,7~10d后开始有绿点产生,25d左右就可看见原球茎团;1/2MS+6-BA1.5mg·L^-1+NAA0.25mg·L^-1+蔗糖20g·L^-1+CH2.0g·L^-1的培养基对原球茎增殖的效果最佳,增殖倍数超过9倍;将原球茎转入1/2MS+NAA0.1mg·L^-1+6-BA0.2mg·L^-1+蔗糖25g·L^-1的培养基上,原球茎的出芽率超过90%;将芽接种在1/2MS+NAA0.5mg·L^-1+BAO.1mg·L^-1+香蕉泥70g·L^-1+蔗糖25g·L^-1的生根培养基中,生根率达94%:以水苔作为移栽基质较理想,移栽成活率可达92.5%,且植株生长健壮。  相似文献   

17.
为筛选出有效的冬小麦雪腐病菌杀菌剂以指导小麦生产,以冬小麦感病材料337为试材,采用13种杀菌剂对冬小麦雪腐病菌的毒力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3种药剂在系列浓度下对冬小麦雪腐病菌菌丝的生长及孢子的萌发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并对该病害具有一定的防治效果。50%腐霉利WP对冬小麦雪腐病菌的防治效果最佳,其EC50为2.88mg·L-1,菌丝抑制率达到85.48%,孢子萌发抑制率为65.4%,相对防效高达95.7%;12.5%腈菌唑EC的防治效果次之,EC50为4.62mg·L-1,孢子萌发抑制率为66.5%,相对防效为87.1%;50%多菌灵WP效果最差。  相似文献   

18.
研究温度、沙藏及赤霉素处理对三桠乌药种子发芽率和发芽势的影响。结果表明,种皮限制是影响三桠乌药种子萌发的主要原因;25℃为种子萌发最适温度,此条件下的去皮种子萌发率达到75%;增加沙藏天数能够提高种子的发芽率和发芽势;赤霉素浸泡处理对打破种子休眠效果明显,沙藏120 d的种子经300mg.L-1的赤霉素处理后效果最好,发芽率达到76%。  相似文献   

19.
菲白竹组织培养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菲白竹Sasafortunei幼嫩竹秆和竹鞭为材料,研究其组织培养快繁关键技术。结果表明:以竹鞭为外植体萌芽率较高,添加6-苄基腺嘌呤(6-BA)试管苗增殖效果优于噻二唑苯基脲(TDZ),但TDZ能促进新芽生根;以MS(Murashige and Skoog)为基本培养基,分别添加3mg·L^-1 6-BA与0.5mg·L^-1萘乙酸(NAA),侧芽增殖系数达3.60;添加3mg·L^-1 6-BA与0.01mg·L^-1 TDZ,增殖系数较高(3.43),且伸长生长迅速,生根率达到100%,可同时实现增殖与生根,有利于菲白竹大规模快速繁殖。图1表3参9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