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奶牛卵巢卵泡囊肿、左右卵巢滤泡交替发育、排卵延迟或不排卵三种卵巢疾病发病率较高,常导致母牛产后产犊间隔延长或不孕,直接影响奶牛的繁殖力和产奶量,给奶牛场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本试验应用LRH-A3(促黄体释放激素类似物)肌注治疗上述三种卵巢疾病,收到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2.
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血浆孕酮含量和直肠检查结合的方法,研究了28头奶牛产后卵巢活动情况和卵巢囊肿的发生频率。结果表明,除1头奶牛卵巢静止外,27头在分娩后23.63 ±7.74天(13~46天)卵巢开始活动(卵泡发育),其中8头牛(占29.63%)有发情表现;第2~5次卵巢活动的时间分别为:分娩后45.67±8.92天,66.54±8.85天,88.37±11.71天和109.00±8.32天;分娩后60天内仅有60.71%的牛第一次发情;卵巢囊肿的发生频率为39.29%,其中卵泡囊肿8.93%,黄体囊肿16.07%,囊肿黄体14.29%。  相似文献   

3.
产间距即产犊间隔,也称胎间距,指奶牛两次产犊的间隔天数.母牛产后配种天数一般情况下不高于100天,也就是说奶牛产间距应在360天以内,最理想的是一年产一犊,实现乳犊双丰收,使母牛维持正常的生产周期和正常的生理机能,保证母牛健康,延长利用年限.但是在农村散养的奶牛,由于散养管理差,往往造成产间距过长,两年一胎或三年两胎.缩短农村奶牛产间距,应做好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4.
产间距即产犊间隔,也称胎间距,指奶牛两次产犊的间隔天数。母牛产后配种天数一般情况下不高于100天,也就是说奶牛产间距应在360天以内,最理想的是一年产一犊.实现乳犊双丰收,使母牛维持正常的生产周期和正常的生理机能,保证母牛健康,延长利用年限。但是在农村散养的奶牛,由于散养管理差,往往造成产间距过长,两年一胎或三年两胎。缩短农村奶牛产间距。应做好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5.
产间距即产犊间隔,也称胎间距,指奶牛两次产犊的间隔天数.母牛产后配种天数一般情况下不高于100天,也就是说奶牛产间距应在360天以内,最理想的是一年产一犊,实现乳犊双丰收,使母牛维持正常的生产周期和正常的生理机能,保证母牛健康,延长利用年限.  相似文献   

6.
繁殖是奶牛泌乳和生产得以延续的前提,奶牛产后再次发情受孕的时间与产奶量密切相关,有报道描述:产犊间隔延长1个情期,每头母牛下年度将损失0~300kg鲜奶和0.06头犊牛。通常来说,年产1犊的繁殖效率是获得最佳经济效益的理想繁殖指标。可见,生殖情况的好坏直接影响奶牛养殖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7.
采用酶联免疫(EIA)测定乳汁孕酮(P_4)含量结合直肠检查方法研究35头奶牛产后卵巢活动规律表明,奶牛产后27.63±10.78天即出现卵巢活动,50天内95%以上母牛卵巢进入活动周期,但60天内只有54.29%(19/35)的牛出现第一次发情。卵巢首次活动时仅有20%(7/35)的牛出现发情。代表卵巢周期活动的乳汁孕酮(P_4)水平变化范型可分为4种类型。  相似文献   

8.
一些奶农往往在奶牛产后72~93天内,由于发情鉴定不准确和牛患生殖系统疾病没有及时治愈,造成奶牛不能及时受孕,致使产犊间隔时间超过12个月,进而产奶时间也随之向后推迟,超过305天.有些奶农还误认为,只要母牛有奶可产,下一次产犊间隔延长也无妨.  相似文献   

9.
应用通讯奶样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奶中孕酮含量,确定了164头次奶牛产后卵巢活动恢复的时间,并根据年产奶量、产犊季节和有无子宫内膜炎等进行分类统计.产后卵巢活动恢复延迟高产(10000~7000kg)奶牛中有52.4%(11/21);低产奶牛中占41.3%(26/63).秋季产犊的奶牛较早恢复卵巢活动,其次是冬季、春季和夏季.患子宫内膜炎的奶牛,有66.7%产后卵巢活动恢复延迟,配种无效占50.0%,情期受胎率为14.3%.  相似文献   

10.
产间距即产犊间隔,也称胎间距,指牛群中全部母牛两次产犊之间的平均间隔天数.对于一个繁殖管理好的奶牛场来说,母牛产后配种天数不高于100 d(据肖定汉主编<奶牛饲养管理>),也就是说:母牛产间距应在380 d以内.  相似文献   

11.
怀孕经产奶牛在临产前2个月左右,就应当给予干乳,这在奶牛的饲养管理上是一个重要的技术环节。干乳期即产奶牛在下一次产犊前的一段不泌乳的时间,一般为45~75天,平均为60天。早期配种的母牛、体质瘦弱的母牛、老龄母牛、高产母牛及饲养条件不太好的母牛等,干乳期可以适当长一些。约为60~75天;膘情较好、产奶量较低的牛可缩短到45~50天.但母牛干乳期最短不能少于40天。否则将影响下胎产奶量和奶牛健康。  相似文献   

12.
影响奶牛产后卵巢活动恢复的几个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通讯奶样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奶中孕酮含量,确定了164头次奶牛产后卵巢活动恢复的时间,并根据年产奶量,产犊季节和有无子宫内膜炎等进行分类统计。产后卵巢活动恢复延迟高产奶牛中有52.4%(11/21),低产奶牛中占41.3%(26/63)。秋季产犊的奶牛较早恢复卵巢活动,其次是冬季,春季和夏季。患子宫内膜炎的奶牛,有66.7%产后卵巢活动恢复延迟,配种无效占50.0%,情期受胎率为14.3%。  相似文献   

13.
一、做好奶牛的预支饲养 在奶牛从分娩到再分娩的一个繁殖周期中,要经历升乳期、盛乳期、配种、降乳期以及干乳期全过程.在正常情况下,母牛产犊后产奶量运渐上升,达到产奶高峰所需时间视遗传因素、产前体况和产后的饲养管理情况而定,通常大约在产后30~60天产奶量达到高峰,饲养管理适宜可维持2~3个月盛乳期,以后产奶量逐渐下降,若母牛再次配种(产后40~50天),约在产后5个月产奶量下降速度递增.  相似文献   

14.
高产奶牛在产后的泌乳高峰期由于受到各种应激,表现出牛群繁殖率的降低,意味着母牛产犊间隔延长,即产后至配种受胎间隔时间的延长,也意味着空怀或不孕时间的延长.因此增加了母牛的饲养管理及配种费用,也减少了牧场产犊数,影响牧场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5.
研究旨在比较两种干奶期奶牛管理,评估缩短干奶期饲养管理对奶牛采食量、代谢和泌乳早期产后性能的影响。29头奶牛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CON组,n=14)奶牛采用传统饲养管理(约60 d,57±5.9 d),饲喂干奶早期奶牛直到其预期分娩。从分娩前21d到预期分娩,奶牛饲料更换为添加3 kg浓缩料的预产犊料。试验组(SDP组,n=15)奶牛采用缩短干奶期饲养管理(35±6.3 d),从产前60 d至分娩连续饲喂后期哺乳饲粮。产犊后,两组奶牛饲喂相同哺乳饲粮。与饲喂60 d的对照组相比,试验组奶牛的干物质采食量约为4.11 kg·头-1·d-1,高于对照组,然而对产后干物质采食量无显著影响。试验组奶牛在产后100 d内所产牛奶较对照组减少2.78 kg·d-1,但在统计学上无显著差异。两组奶牛体重、体况评分和脂肪厚度均无显著差异。同样,两组奶牛的血浆代谢物质的浓度也无显著差异。试验组奶牛在分娩前,其pH较对照组降低,乳酸和挥发性脂肪酸的浓度较对照组增高。在产后,两组奶牛的乳酸、挥发性脂肪酸、NH3和瘤胃液pH均无显著差异。缩短干奶期饲养对犊牛初生重和初乳质量无显著影响。研究结果提示,综合考虑奶牛干物质采食量和产奶量,传统的奶牛干奶期饲养管理与采用哺乳饲粮饲喂整个干奶期奶牛来缩短干奶期时间的饲养管理相比,前者更有利。  相似文献   

16.
用两组(每组9头)英国黑白花奶牛比较产犊时膘肥和膘瘦的奶牛对皮下脂肪组织的动员及其功能活动,骨骼肌的动用,肝脏脂肪浸润的形成及消散,结果:两组母牛在产犊前4周和产犊后26周之间在动用脂肪组织数量上没有差别,两组间在分离脂肪细胞的脂肪产生和脂肪分解能力上均无差别。但在产犊期和泌乳初期发生了较大的变化;膘瘦的母牛,特别是在产犊后所分离的脂肪细胞内其乙酸盐变为CO_2的氧化作用较强.在产犊前4周和产犊后4周期间,膘肥母牛比膘瘦母牛丧失的肌肉纤维面积多,而在产犊后1和4周时,膘肥母牛比膘瘦  相似文献   

17.
奶牛产后瘫痪的治疗福建省龙岩市畜牧兽医站于风洋奶牛产后瘫痪也叫产后风、乳热症,主要原因是母牛产前营养不良、缺乏钙磷、产犊时间太长、失血过多、气血两亏所致。奶牛产后瘫痪的病例大多数发生在黑白花奶牛及其高代杂交的母牛,高产奶牛多发生在第3~6胎。一般在产...  相似文献   

18.
奶牛繁殖能力直接影响养殖场的经济效益,奶牛产犊间隔是判断奶牛繁殖能力的一个较为科学和准确的目标,奶牛产犊间隔又可称为胎间距,为奶牛两次分娩之间的时间间隔,奶牛产犊间隔延长往往意味着经产奶牛具有较长的空怀和不孕的时间,导致饲养成本和配种费用增加,养殖场经济效益受损。影响奶牛产犊间隔的因素比较多,包括品种选择、营养、饲养管理、环境条件、助产及疾病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缩短奶牛产犊间隔才能提高养殖牧场的运转效率,进而提高整个牛养殖业的健康快速发展。本文简单阐述了产犊间隔对奶牛养殖场的影响,分析了影响奶牛产犊间隔的多方因素,并就如何缩短奶牛产犊间隔提出几点措施,以期为相关从业人员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试验分两步进行。第一步选用8~14月龄母犊12头,分4组,分别饲喂不同量的棉籽饼,折日喂游离棉酚5.8克,3.9克,2.9克和0克;第二步选用成年母牛16头(其中12头怀孕),也分4组,折日喂游离棉酚5.1克,1.2克,0.56克和0克。试验116天,结果表明:母牛发情表现、雌二醇含量,卵巢和滤泡发育等均为正常,孕牛无一流产,产后犊牛发育良好。  相似文献   

20.
 本文对黑白花奶牛初生1~3日龄小母犊73头,5~6月龄小母牛6头和2岁母牛2头的生殖器官(包括卵巢、输卵管、子宫和阴道等16项)的形态结构进行了观察和测量。初生犊和小母牛的卵巢重分别为2岁母牛的12.13~14.02%和69.51~77.61%;初生犊和小母牛的输卵管长度分别为2岁母牛的53.71~54.19%和67.14%;初生犊和小母牛的子宫角长度分别为2岁母牛的52.43~53.75%和85.00~85.68%;初生犊和小母牛的阴道长度分别为2岁母牛的41.55%和50.94%。作者发现:68%的初生犊卵巢表面可见有泡状结构,且右侧卵巢均较左侧卵巢为大;92.50%初生犊的子宫角内和97.5%的初生犊的阴道中含有液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