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 毫秒
1.
甘肃民勤连古城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地处石羊河流域最下游的民勤绿沙洲外围,它从北、西、南三面护卫着民勤绿洲,生态区位十分重要。保护区的建立为民勤绿洲的防沙治沙和生态保护注入了新的活力,成为遏制河西走廊腰部生态恶化、阻挡荒漠化扩张、改善和优化区域生态环境的中坚力量。  相似文献   

2.
孔静  张国强 《绿色科技》2014,(3):194-196
指出了民勤绿洲是我国典型的荒漠化严重地区,选取高温气候、大气降水量、沙尘天气、人口增长、上游来水量、地下水的过度开采、植被面积7个指标,通过其逐年变化数据分析了各类因子对民勤绿洲荒漠化的影响。结果表明:影响该地区荒漠化发展过程中,人为因素占主导。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防治绿洲荒漠化的一系列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3.
水资源问题是民勤荒漠化问题的本质.通过对民勤县水资源利用与现有水资源量缺口的对比分析,认为上游超量用水、破坏植被,下游大规模超采地下水是民勤生态环境恶化的主要因素.提出解决民勤生态用水不足问题的根本出路在于超大规模的跨流域调水,通过移民、减少灌溉面积等政策措施及改良耐旱植物进行植被恢复.  相似文献   

4.
民勤荒漠草地退化原因及治理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民勤荒漠草地资源和草地退化现状,分析了导致荒漠草地植物组成变劣,草地生产力下降,草地生境日趋荒漠化等退化原因是由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综合引起的,有针对性地提出了民勤荒漠草地应采取加强行政措施和强化技术措施相结合的治理对策.  相似文献   

5.
正10月22日,"美丽中国·生态民勤"摄影展在北京王府井步行街开幕。此次摄影展由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宣传办公室、甘肃省林业厅、甘肃省武威市人民政府联合举办。摄影展共分"治理荒漠·中国生态奇迹""昔日民勤·风沙肆虐家园""战风斗沙·众志成城治沙患""绿进沙退·书写绿色篇章" 4个部分,通过百余幅摄影作品,生动展示了我国防治荒漠化及甘肃省武威市民勤县防沙治沙取得的巨大成就,讲述了民勤人民抗风斗沙、顽强拼搏的感人故事,弘扬沙区人民  相似文献   

6.
许云飞 《国土绿化》2018,(11):53-53
10月22日—28日,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宣传办公室、甘肃省林业厅、甘肃省武威市人民政府联合在北京王府井步行街举办了"美丽中国·生态民勤"摄影展。此次摄影展共分"治理荒漠·中国生态奇迹""昔日民勤·风沙肆虐家园""战风斗沙·众志成城治沙患""绿进沙退·书写绿色篇章"4个部分,通过百余幅摄影作品,生动展示了我国防治荒漠化及甘肃省武威市民勤县防沙治沙取得的巨大成就,讲述了民勤人民抗风斗沙、顽强拼搏的感人故事,弘扬了沙区  相似文献   

7.
甘肃省治沙研究所是在1959年成立的中国科学院民勤治沙综合试验站的基础上成立的,是我国最早成立的有关荒漠化防治研究的机构之一。主要任务是面向甘肃及西北干旱区,以国家生态安全和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为目标,探索干旱区环境演变、荒漠化发生发展过程与机理,开展风沙危害治理、荒漠化防治、生物多样性保护及资源开发利用、内陆河流域生态系统保育与恢复重建研究,为干旱区农、林、牧业的可持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民勤通过退耕还林(草)、县境内实施"五禁"措施、关井压田与外流域调水、建立民勤连古城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建立甘肃民勤石羊河国家湿地公园以及推进"设施农牧业+特色林果业"主体生产模式等措施,生态防护体系建设取得了成效。分析了各种生态防护体系对沙尘消减与防治的效能。  相似文献   

9.
甘肃省石羊河流域生态安全评价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荒漠化地区生态安全评价和防治是国内外学者研究的焦点。以甘肃省石羊河流域为例,构建了生态安全指标体系,进行了生态安全评价,提出了荒漠化防治的措施和建议。结果表明:石羊河流域生态安全居中,北部地区较差,绿洲面积、经济发展和水资源利用是影响流域生态安全的主要因素;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是流域生态安全和荒漠化现状的主要驱动力。为甘肃省其他地区的生态安全和荒漠化防治提供理论依据和参考。  相似文献   

10.
高万林 《中国林业》2012,(14):21-21
保护,已成为甘肃民勤的首要任务。推进保护工作,是做好自然保护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近年来,甘肃民勤连古城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抢抓实施生态安全战略的良好机遇,以创建荒漠生态系统类型国家级示范自然保护区为目标,加大工作力度,创新管理机制,强化管护措施,强力推进资源保护,切实维护生态安全,积极向国家级示范自然保护区迈进。甘肃民勤连古城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甘肃省河西走廊东北部、石羊河流域最下游的民勤县境内。保护区总面积584.82万亩,划分为核心区、缓冲区和实验区,其中核心区面积181.59  相似文献   

11.
张英  郭苏民 《中国林业》2013,(14):54-54
2013年6月17日是第19个世界防治荒漠化与干旱日。世界主题为“千旱和水资源短缺”,宣传口号为“不要让我们的未来千枯”。中国主题为“遏制荒漠化,实现中国梦”。甘肃民勤连古城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紧紧围绕这一主题,多渠道、全方位开展荒漠化防治集中宣传活动。  相似文献   

12.
以民勤绿洲退耕地为研究对象,阐述了民勤绿洲退耕地生态治理的意义及其生态恢复对策,认为民勤退耕地生态治理的意义在于把绿洲退耕地生态恢复区变为新的防风阻沙林区,加强了绿洲防护;也充当了减少水分利用的生态减压区;更调整了当地农业产业结构和行业结构。提出了民勤退耕地生态治理对策。  相似文献   

13.
正9月12—13日,来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国际组织的180余名中外代表齐聚甘肃省武威市,围绕"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民间社会团体合作开展生态治理、共建绿色"丝绸之路"等议题进行了广泛深入的对话交流,共同探讨参与防治荒漠化、建设美丽家园的实现途径,发出了"一带一路"生态治理民勤倡议,启动了"一带一路"胡杨林生态修复计划,规划了生态治理美好愿景。胡杨被确定为"一带一路"生态治理的首选树种,备受社会广泛关注。  相似文献   

14.
内蒙古荒漠化现状与防治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内蒙古是全国荒漠化土地最多的省区之一,全区荒漠化土地面积64万km2,风蚀荒漠化土地占91.6%,水蚀荒漠化土地占4.4%,盐渍荒漠化土地占4.0%.荒漠化以及因荒漠化引发的生态问题造成的危害十分严重.荒漠化防治必须树立系统思想,实行综合治理,采取有效措施,保护和合理利用水资源、植物资源,加强科技支撑和技术推广,制定总体规划,分项实施,进行体制创新,提高效益.  相似文献   

15.
张掖市荒漠化土地治理对策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引起荒漠化土地加剧发展的人为因素,从人类生态观构建、政府决策、恢复退化植被的理论和规划、提高荒漠化防治科技含量、提高水资源利用率和投入支持力度、建立荒漠化土地监测与预警体系等方面进行了分析探讨,为今后进行荒漠化防治提出了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16.
民勤沙区风沙危害严重 ,林业生态工程体系是治理风沙危害的基本措施之一。针对民勤沙区林业建设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提出建立生态经济型持续林业的主要措施和对策 ,同时就林业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利用进行了探讨 ,为促进沙区防护体系的改造和利用将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7.
简述了山西省荒漠化区域的概况,从自然和人为两大影响因素阐述了荒漠化的成因,其中人为因素起了主导作用。分析了山西省荒漠化的现状和治理成效,提出了实施生态移民、积极推广利用可再生能源和注重应用科技成果的治理措施。  相似文献   

18.
石羊河林业总场地处甘肃民勤县境内,属典型的荒漠化地区,20世纪50年代以来,荒漠化植被占据了优势,植物种类少,群落结构简单,群落随生境的变化差异性较大.通过实地调查和查阅相关资料,对林场境内重要植物种群的生境进行调查,探明了其地理分布以及高度、密度随水分条件的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19.
正"全球每分钟因干旱和荒漠化损失23公顷土地,每分钟消失的森林面积相当于50个足球场,每分钟就有一种植物灭绝。我国现有荒漠化土地262.37万平方公里……"在巴丹吉林沙漠边缘的甘肃省民勤治沙综合试验站里,悬挂着介绍荒漠化知识的展板,提醒着每一个到这里来参观学习的人,防沙治沙的严峻形势和艰巨任务。  相似文献   

20.
指出了唐古特白刺多分布在干旱荒漠地区,能够在比较恶劣的环境中生长,对于荒漠地区保持水土、改善荒漠化具有重要的作用。详细探讨了民勤干旱荒漠区唐古特白刺夏季容器育苗技术,包括种子的发芽、营养土配制、苗床的设置和种植管理等方面。具体提出了民勤干旱荒漠区唐古特白刺夏季容器育苗技术的要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