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吨谷一号”由山西农业大学等单位的专家、教授、技术员实地测产并经公证处公证,折合有效穗数47710穗/亩,亩产1035.73公斤。2000年10月底,以6亩水浇地和3.5亩旱地种植的“吨谷一号”进行实打,平均亩产分别为864.67公斤和713.43公斤。 旱地、山地株高90cm,水地株高110cm。茎粗1.0cm左右,茎基粗壮。叶片宽大肥厚,叶色深绿,单株具有13个功能叶片,光合能力极强。株型紧凑,节间极短,一般节长为4~5cm,抗倒伏性能极强;分蘖力极强,一般分蘖2~3株,多者可达13株,且均能正常成穗。穗型棒锤型,穗长18~24.scm,穗粗3~scm,穗重12.62~57.38克,平均穗重27.669,穗码紧实,平均单穗穗码高达107.2个,穗粒重11.45~51.5克,平均穗粒重24.069,千粒重2.68879。出米率85%,在山西吕梁地区春播生育期120天左右。在河北、山东种植试验,夏播生育期为90天左右。 性状特点 光合能力极强宽大肥厚、紧凑密集的叶片和粗壮的茎杆直至谷子收获时依然青翠。“绿叶黄谷穗”的丰产长相是“吨谷一号”谷子高产特征在其生育后期的生理特点。 群体增产潜力极大在出苗整齐、间苗及...  相似文献   

2.
刺槐溃疡病在山东沿海地区发生严重。研究结果表明主要病原菌为尖镰孢(FusariumoxysporumSchlecht.),其次为腐皮镰孢(Fusariumsolani(Mart.)Sacc.)。尖镰孢的小型分生孢子头状,聚生于短的单出瓶梗上,分生孢子椭圆形至腊肠形,7.6~15.4μm×2.5~3.8μm;大型分生孢子镰刀形至纺锤形,3~5分隔,28.2~38.4μm×4.6~5.1μm;厚垣孢子直径8.9~12.8μm。腐皮镰孢的小型分生孢子生于伸长的分生孢子梗上,阔卵形至椭圆形,5.1~10.2μm×2.5~4.8μm,孢子梗长30~80μm;大型分生孢子两端较钝,3~5分隔,20.1~33.3μm×2.6~5.4μm;厚垣孢子直径7.7~10.2μm。菌落生长适温为25~30℃,最适温度28℃;pH范围5~9,最适微酸至中性;碳源以蔗糖和葡萄糖最好,氮源以蛋白胨最好。  相似文献   

3.
防治华山松疱锈病GronartiumflacidumWint.用松焦油、2%粉锈宁、0.5%多菌灵硫磺胶悬剂及柴油原液涂抹锈子器病斑,治愈率可达100%,刀砍或钉刺法较之钢刷法施药效果提高16%(0.5%多硫胶悬剂)~33.3%(2%粉锈宁)。修枝的平均防效为69.6%,修枝、卫生伐与清除转主寄主的综防效果为75.3%。对512.7hm2华山松中幼林实施各种营林措施和化学防治的当年综防效果达100%,并使20年生林分的平均生产量增加3.375m3/hm2年,15年生林分的生长量增加4.275~10.125m3/hm2年。  相似文献   

4.
采用不同浓度的威尔柏(0.5%、1%、5%、10%),对营造1~4a的华北落叶松幼树不加任何保护措施进行喷施,观测其药害情况,结果表明:在不保护幼树的条件下,喷施威尔柏使华北落叶松幼树产生药害,幼树死亡率达20.3%~100%,当年新梢生长量为0~14.8cm,低于对照(2.5~15.3cm)。  相似文献   

5.
刺槐无性系营养钵插根育苗试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刺槐无性系进行了营养钵插根育苗试验,结果表明:(1)粗根段(0.5~0.8cm)平均扦插成活率78%,平均苗高2.36m,平均地径2.26cm,分别比细根段(0.4cm以下),提高27.9%,28.3%,24.9%,(2)长根段(8~12cm)平均扦插成活率为83.3%,平均高2.48m平均地径2.28cm,分别比短根段(4~5cm)提高27.8%,15.1%,9.7%。  相似文献   

6.
《技术与市场》2001,(12):28-28
饲料型ICPL93047木豆,又称树黄豆,千年豆,是国际干旱半干旱地区作物研究所培育的具有杂交优势的大粒型杂交木豆。 该木豆株高2.5米左右,株型高大,株叶繁茂,自然分枝,茎2cm-3cm,抗倒伏.无限开花结荚,从8月份至11至12月份花荚不断,多年生小灌木,-5℃以上不会冻死。亩产量:江南地区300公斤~800公斤,黄河南北100公斤左右。茎叶产量:江南地区豆、叶兼收,亩收茎叶3000公斤~6000公斤,每年收割3至5次.营养成份:籽粒质含量22例~28%,叶粉蛋白质19%,粗蛋白31%,维生…  相似文献   

7.
蓝桉、直干桉综合丰产技术试验示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试验林采用正交设计,因素为树种、整地方式、密度、施肥,各因素取3个水平,3次重复。用生长量、生物量与投入产出进行评价。试验结果:3.5年生蓝桉、直干桉幼林最佳处理平均高9.5m,平均胸径8.9cm,每hm2蓄积量70.5126m3,最佳处理比最差处理树高大28.4%,胸径大34.9%,蓄积量大183%。用已取得的技术成果营造的示范林,3.5年生平均高9.8m,平均胸径6.5cm,累计产桉叶2.43万kg/hm2,3年生左右,通过桉油及薪柴的收入可以回收全部造林及加工成本。  相似文献   

8.
油松穴面覆盖塑膜造林试验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穴面覆盖塑膜,可以明显地提高土壤温度,抑制土壤水分的蒸发,造林当年4~5月份覆膜处理者,5~20cm的土壤温度平均可以提高3℃,以表层的增温幅度最大。4月下旬~10月份0~20cm的土壤含水率,相对提高9.4%~16.9%。造林第3年秋季,保存率比对照高46.2%,幼苗高生长量高20.9%,地径生长量高29.0%,  相似文献   

9.
对楸树1~3年生幼林进行了单株根系测定。1、2、3年生林木根系的水平分布分别达95cm、210cm、415cm;垂直分布分别达80cm、180cm、200cm。单株根系集中分布范围:1年生林木深度40cm以上,水平60cm见方,占根系总干重的93.6%;2年生林木深度100cm以上,水平100cm见方,占94.8%;3年生林木深度140cm以上,水平220cm见方,占94.3%。根系含水量62.1%~80%,愈接近根端部位,其组织愈幼嫩,含水量愈高  相似文献   

10.
1砧木处理:春季4月下旬在酸枣植株根颈周围30cm内刨出粗根,在根粗度1.2~2.0cm较光滑处将其剪断,削平地下根剪口备用。一般每株酸枣树有3~5个可利用粗根,可提高繁殖系数4~6倍。2接穗处理选优良品种枣树上生长健壮、无病虫害2年生以上发育枝和3...  相似文献   

11.
香椿矮化丛状栽培香椿矮化丛状栽培第二年可亩产椿芽360kg,扣除1—2年成本,亩纯利3000元,第三年亩产540kg,亩纯利8000元。安徽省太和县林业局杨灿用的栽培方法:(1)苗木直径1.8—2.5cm,高1.3—1.8m。每丛(1.1m2)栽6株...  相似文献   

12.
杉木光皮桦混交林效益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秦义建  余朝建 《广西林业科学》2000,29(4):189-191,196
对桂西北杉木光皮桦混交林和杉木纯林的对比研究表明,35年生杉桦混交林的立木蓄积量为441.087m^3/hm^2,比杉木纯林高3.6%。混交林枯枝地层现存量及其N、P、K、Ca、Mg五种元素的积累量分别为13.18t/hm^2和299.5kg/hm^2,分别比杉木纯林高9.7%和69.9%。8混交林地(0~100cm)土壤容重为0.81~1.22g/cm^3,比杉木纯林低1.0%~8.0%,而土壤孔隙度,通气度和持水量分别比杉木纯林高2.0%~3.9%。土壤有机质、全氮、水解氮、有效磷和速效钾分别比杉木纯高5.5%~49.8%。  相似文献   

13.
樟子松苗木培育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经3年试验表明.樟子松1—1苗木的地径、苗高生长均达到了辽宁省林木育苗技术规程标准,造林平均成活率在84%,应以株行距5~8×10~15cm移植,比培育3年生苗木提高圃地利用率,是培育造林苗木的主要方法。从5种密度切根不移植培育2年生苗木的试验看出,造林平均成活率达88.8%,最高为95%,以125~150株/m2密度培育.转培育1一1苗省移植工序.是培育造林苗较理想方法。比1年生苗剪根保留15cm和20cm根长,培育1—1苗木为佳。  相似文献   

14.
班克松引种造林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凤城市通远堡林场采用从美国东北部引进的班克松种子,进行苗木造林试验。试验林栽植3年后,平均保存率为89.1%,平均地径为3.5cm,平均树高为171.6cm,平均冠幅直径为98.2cm,分别是对照树种樟子松的1.2、1.5、2.0、1.5倍,并仍能保持原产地速生、抗性强的特点。  相似文献   

15.
农林复合模式蒸散耗水的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应用土壤分层水量平衡模型,对林带与冬小麦的根系吸水量、林带和农田的蒸散耗水量、林带影响农田土壤水分范围与程度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冬小麦拔节至乳熟期间,林带根系吸水以消耗农田土壤水分为主,主要表现在0.0~1.5H(H为树高)范围内。(2)林带可降低12.3%的农田蒸散量。(3)由于林带的影响,在农田中,0.0~0.5H为土壤水分降低区,0.5~5.0H为土壤水分提高区。总体平均,0~200cm农田土壤贮水量可提高11.2%。  相似文献   

16.
火炬松建筑材林栽培模式研究阶段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2~1994年的试验结果表明,在低丘中层红壤上栽植火炬松,施过磷酸钙0.5kg/株效果显著;但块状整地(1.2m见方)与全面整地、40cm×40cm×30cm穴与70cm×70cm×60cm穴以及每年5月幼林抚育1次与每年2次的其生长差异均不显著。根据上述试验结果以及对浙江与皖东丘陵现有火炬林分生长分析,初步认为火炬松建筑材林合理栽培模式为:造林密度1665株/hm2,1m见方块状整地,挖40cm×40cm×30cm植树穴,施基肥过磷酸钙0.5kg/株,造林当年抚育2次,第2~3年每年1次。上述栽培模式经经济分析表明:造林成本不到旧栽培模式(全垦大穴、大量施肥、每年抚育2次以上,造林密度1050株/hm2)的1/2,而收入增加2/3,旧的栽培模式造林无盈利可言,而新的栽培模式主伐时可盈利12750~23250元/hm2。  相似文献   

17.
采用四因素四水平的正交设计(L16(45)),研究了粘土地速生丰产林的栽培技术。3a的研究结果表明,741杨和抗虫榆比较适合在粘土地上生长;1354杨和中林115杨不适合在粘土地上生长,前者年均高生长率为后者的169.3%,年均胸高断面积生长率为后者的265.6%。粘土地的整地深度应达到50~70cm,这样可极显著提高造林成活率、保存率和生长量。如,树高和胞高断面积年均生长率为对照(30cm)的125.1%~183.2%和136.3%~211.13%。穴施2.5~5.0kg未腐熟的秸杆,虽然对成活率、保存串没有明显影响,但生长率分别为对照(不施秸秆)的144.3%~129.4%和128.6%~145.6%。粘土地旱作丰产林,如选择适宜树种和造林技术,其幼林阶段年均胸径生长率可接近或超过沙地有灌溉条件的丰产林,但树高生长率仅及沙地的41.2%。  相似文献   

18.
1990年引进窄冠白杨,1992年开始推广窄冠白杨行状、群团状选择造林技术,缓解了林木胁地作用。窄冠白杨林带株行距2m×4m,农作物带宽16m,每0.067hm2栽33株,第3、4、5年小麦单产增加18.3%、39.1%和21.6%,而同密度的易县毛白杨林带中的作物则相应减产23%、2.2%和28.2%。  相似文献   

19.
楸树优良无性系选择初报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通过楸树10个无性系及金丝楸(对照)测试林5年对比试验,选出速生型优良无性系8615。5年生胸径达9.4cm,年均1.88cm;树高5.2m,年均1.04m;立木材积0.01714m ̄3,年均0.00343m ̄3。与金丝楸相比,胸径、树高、立木材积分别增力027.0%、6.1%及102.8%。与全林均值相比,胸径、树高、立木材积分别增加25.3%、10.6%及92.2%。胸径重复力为54.71%,遗传增益13.86%;树高重复力35.05%,遗传增益3.73%;立木材积重复力61.37%,遗传增益56.55%。  相似文献   

20.
楸树造林密度及其效应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楸树造林密度7年试验总结。在7种造林密度中,树高最高(平均5.13m)的密度为21m×1m、3m宽窄行,最低(平均4.40m)的密度为2m×2m,相差16.6%;最大胸径(平均7.4cm)和最大单株立木材积(平均0.00866m ̄3)的密度为3m×4m,最小胸径(平均5.7cm)和最小单株立木材积(平均0.00471m ̄3)的密度为2m×2m,胸径相差29.8%,材积相差84.9%;密度居中的2m×1m、6m宽窄行及3m×3m,对光照的利用较佳,冠下平均光照强度0.80—0.95万勒克司,冠下、株间、行间光照平均透过率分别为12.4—14.4%、16.0—21.2%、50.8—59.1%;2m×1m、6m宽窄行的光台强度较2m×2m增加20.1%;密度愈小,郁闭愈晚,径阶偏向大径阶分布,密度愈大,郁闭愈早,径阶偏向小径阶分布,并需较早的间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