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牛产后发热,是常见的牛病之一,也是兽医临床上比较难治的一种疾病.笔者根据多年的临床治疗经验,按中兽医理论辨证,将牛的产后发热分为气虚血亏型产后发热、瘀血滞留型产后发热、营卫不和型产后发热、暑湿阻遏型产后发热等,应用中药治疗,均获得了满意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2.
奶牛倒卧不起综合征是奶牛的常见产后疾病之一,多发生于晚秋至初春,以头胎牛和老年牛多见,高产牛多于低产牛。临床特征是产后长期倒地不起。  相似文献   

3.
奶牛躺卧不起综合征是奶牛的常见产后疾病之一,多发生于晚秋至初春,以头胎牛和老年牛多见,高产牛多于低产牛。临床特征是产后长期卧地不起。  相似文献   

4.
本试验选取120头荷斯坦牛(其中头胎牛和经产牛各60头)为研究对象,分别于产前和产后定期采集血样,检测血液BHBA含量。试验结果显示,从头胎牛来看,产前21d~产后24h时间段内,BHBA含量处于较低水平,产后24h~10d含量急剧升高,并且在产后10d达到最高水平。之后呈现下降状态,但是相比产前21d~产后5d之前的时间段,仍处于较高水平。从经产牛方面来看,产前21d~产后0h,BHBA含量呈缓慢上升趋势,产后0h之后开始下降,直至产后24h恢复至产前水平,产后24h~10d的BHBA含量急剧升高,且在产后10d达到最高水平。产后15d开始呈现下降趋势,但是相比产前21d~产后5d之前的时间段,仍处于较高水平,与头胎牛呈现相同的变化趋势。酮病尤其是亚临床酮病在分娩前后各个时间段都有潜在的发生率,经产牛酮病发病率高于头胎牛,且发病时间早于头胎牛。  相似文献   

5.
应用血中生化指标监测围产期奶牛脂肪肝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测定了9头中国荷斯坦奶牛分娩前后血浆中葡萄糖(Glu)、游离脂肪酸(FFA)和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的含量,用以监测受试牛脂肪肝的发生和转归。结果表明:在产后15~20d内,脂肪肝患牛血糖平均值极显著低于正常牛;在产后25d内,血浆中FFA平均值显著高于正常牛;在产后10d至20d间,血浆中AST平均值极显著高于正常牛。受试牛产后脂肪肝的发病率为44%(4/9),平均发病时间为产后8.8d,病程平均持续15d。  相似文献   

6.
本试验将108头产后牛随机分为两组,对试验组牛一次性灌服20kg温水(约30℃),水中加入畜牧盐(80g)、氯化钾(120g)、氯化钙(120g)、丙二醇(500m L)、益康XP(100g);为对照组牛提供红糖麸皮水和丙二醇(500m L),以研究产后奶牛用灌服器进行补液对产后机能恢复的影响。结果显示,试验组一胎牛产后20d内可以转出产房的牛比对照组增加16.93%;试验组三胎以上牛在围产后期的发病率比对照组低13.33%,一、二胎牛差异不显著。而且试验组产后达到产奶高峰的时间和第一次发情配种的时间均比对照组缩短。数据表明,从产后到转出产房的时间、产后疾病、产奶情况和繁殖情况综合来看,产后牛用灌服器补液减少奶牛代谢疾病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7.
本研究对一大奶牛场的1356头高产奶牛作试验。目的是确定:(1)产后卵巢功能异常的发生率,(2)GnRH的疗效。结果表明产后卵巢功能异常发生率为37.2%;与GnRH治疗组,产后23天发情周期正常牛、产后43天自然恢复卵巢功能牛相比,未经治疗的产后卵巢功能异常牛空怀天数较长,每个妊娠需要配种次数较多。  相似文献   

8.
应用血中生化指标检测围产期奶牛脂肪肝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测定了9头中国荷斯坦奶扣分娩前后血浆中葡萄糖,游离脂肪酸和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的含量,用以监测受试牛脂肪肝的发生转归。结果表明:在产后15-20d内,脂肪肝患牛血糖平均值极显著低于正常牛;在产后25d内,血浆中FFA平均值显著高于正常牛;在产后10d至20d间,血浆中AST平均值极显著高于正常牛。  相似文献   

9.
为了缩短平凉红牛母牛的产犊间隔,试验选用维生素ADE与LRH-A3和PGF2a两种激素分别对产后不同时期的牛群进行处理,观察处理后牛群繁殖性能的变化,记录平凉红牛繁殖母牛产犊间隔;试验选用60头经产平凉红牛繁殖母牛,根据产后的时间分为试验A组(产后3周内)、试验B组(产后30~50d)、试验C组(产后60~70d)和对照组,按直检卵巢黄体情况用维生素ADE、LRH-A3、PGF2a进行配合处理,每组选择不同胎龄的牛15头,再利用B超探查,对比产后母牛经过药物处理前后的卵巢变化状态。结果表明,平凉红牛繁殖母牛产后3周内用维生素ADE+LRH-A3针处理有利于缩短产犊间隔。  相似文献   

10.
奶牛营养不良性衰竭症,中兽医称虚劳,是一种严重的高度营养不良和虚弱性疾病,可见于产后的高产奶牛、老龄弱牛、患消化道疾病的牛、体弱多病的幼龄牛和榨乳过度的产后牛,还可见于因放牧或饲料饲喂不足和饲养管理不良而导致的营养不良牛。  相似文献   

11.
围产康预防奶牛酮病生产瘫痪和胎衣不下的临床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围产康在896头产后奶牛上进行了预防酮病、生产瘫痪和胎衣不下的临床试验。结果表明试验牛产后血酮降低,血糖升高,而对照牛血酮牛高,血糖降低;胎衣不下的发病率试验牛极显著地低于对照牛,防病指数为0.6328;生产瘫痪的发病率试验牛显著低于对照牛,防病指数为0.7066。  相似文献   

12.
牛产后子宫复旧延迟会延长繁殖间隔,降低繁殖率。子宫复旧涉及产后子宫组织退化、修复与子宫肌层的重塑,其中干细胞、细胞因子与非编码RNA以及雌激素与孕激素等参与调控产后子宫组织修复与再生。同时,维生素与葡萄糖类物质、中药制剂、免疫调节因子等绿色、无公害防治方法能够有效促进牛产后子宫复旧。本文就牛产后子宫复旧调控机制及促进子宫复旧方法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归纳总结,以期为研究动物产后子宫复旧的分子调控机制及研发促进子宫复旧新方法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13.
牛产后胎衣不下不仅会降低到母牛的健康水平,还会对母牛今后的发情、受孕带来影响,严重者甚至会直接导致母牛死亡,给牛的养殖生产带来风险。本文基于作者自身的实际工作经验,首先对牛产后胎衣不下的发病原因与诊断进行了分析,然后主要对如何治疗牛产后胎衣不下病提出部分探讨性建议,为实践工作提供参考与指导。  相似文献   

14.
牛的瘫痪可以分为产前瘫痪和产后瘫痪,根据临床记载,产后瘫痪要多于产前瘫痪。西门塔尔牛产后瘫痪是一种多发性疾病,但是由于压迫性产道神经损伤引起的瘫痪在新疆博湖县畜牧兽医站兽医临床上还比较少见,笔者采用中西结合治疗的方法,治疗西门塔尔牛典型产后产道神经损伤性瘫痪,取得了理想的效果,为兽医临床治疗该病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5.
1挑选出符合配种条件的牛只 配种月龄必须达到14月龄,体高必须达到130厘米,体重超过380千克。配种员必须将符合条件的青年牛分舍后进行发情观察及配种工作。头胎牛应在产后55天开始配种,二胎或二胎以上牛产后50天开始配种,所有挤奶牛产后30天进行发情观察。  相似文献   

16.
目前,牛代谢性障碍疾病时有发生,尤其母牛产后发生的代血钙较为常见,是严重危害养牛业发展的主要疾病之一。牛的生产瘫痪,又称产后瘫痪,产后低血钙,产褥热,乳热症,俗称产后风,胎风或胎气等。是牛产前产生突然发生的一种急性代谢性疾病。在临床上多以知觉丧失,  相似文献   

17.
本试验选用276头高产中国荷斯坦牛为研究对象,其中120头初产奶牛和156头经产奶牛均表现为分娩期异常或产后期异常,如难产、胎衣不下、双胎难产、早产或子宫感染。试验牛被分为处理组与对照组。处理组在产后20d间隔811连续两次皮下注射氯前列烯醇(0.4mg/次),对照组注射4.0mL灭菌生理盐水。然后观察其首次发情的时间、适合第一次人工授精的时间、首次授精妊娠率、150d妊娠率、产后的空怀天数、重复配种奶牛的比例和每头牛的授精次数。结果表明,产后应用前列腺素对产后首次发情的时间和产后首次人工授精的时间没有影响,但处理组奶牛首次人工授精的妊娠率明显升高,这在头胎牛更为明显;产后应用氯前列烯醇可明显减少平均授精次数、缩短产后空怀时间、增加产后150d泌乳奶牛的妊娠率、降低产犊后重复配种率。  相似文献   

18.
牛子宫脱出于体外,主要发生于产后衰老母畜。缺乏营养,舍饲牛运动不足,劳役过度,或产犊难产助产后。其次是母畜产后子宫发生强力努责.腹腔内压力增高。临诊上还常见于怀上产犊双胎.促使子宫过度的扩张,产后阵缩微弱,努责力强.也可以导致子宫脱出。笔者于2010年7月10日在本县银和村用整复方法治愈一头牛子宫脱出病例,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9.
<正>为什么产后牛难配?产后牛难配主要分为两类:产后不发情和屡配不孕。我们先谈产后不发情。丘脑下部—垂体前叶—卵巢轴功能的重建作为成年具有周而复始循环生育力的雌性生物个体,奶牛分娩后,其生命承载的生物学任务按重  相似文献   

20.
治疗母畜产后闭乳红花(牛15g、猪7g)、当归(牛30g、猪10g)、益母草(牛50g、猪15g)、穿山甲(牛15g、猪7g)等水煎灌服,每日一剂,2-3剂见效。治疗母畜产后闭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