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9 毫秒
1.
<正> 夏秋季节,农作物一旦遇上异常高温,植株的正常生长发育就会受到抑制,引起高温热害。 1 热害表现 高温热害对作物的影响表现在多方面,如水稻花期花药开裂后遇到高温,会使花粉管的伸长受阻,花粉很快失去活力,若气温高于35℃,受精能力丧失,结实率下降10%~72.6%;灌浆期遇到高温,灌浆速度下降,妨碍干物质的积累;高温还会加速呼吸作用,使叶温上升,植株水分代谢失调;高温热害可使千粒重降低0.42~3.24克。棉花现蕾期遇30℃以上的高温,会使顶芽生长过快,侧芽  相似文献   

2.
以3个杜仲无性系为材料,分别进行高温处理10 d,观察杜仲脯氨酸和丙二醛的质量分数、超氧化物歧化酶和过氧化物酶活性及光合参数的变化。结果表明:高温胁迫使杜仲幼苗叶片中的脯氨酸质量分数提高;杜仲幼苗在高温胁迫下,丙二醛的质量分数呈增加趋势,但不同无性系之间有较大差异,对照处理的丙二醛的质量分数远低于高温胁迫;不同无性系在不同温度处理下,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变化差异较大,对照处理的3个无性系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均大于高温处理;高温胁迫下,3个无性系叶片过氧化物酶活性呈下降趋势;高温胁迫使杜仲幼苗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下降;不同温度处理使杜仲幼苗胞间CO2的摩尔分数产生不同程度的增大;高温条件下各无性系的蒸腾速率大幅上升。  相似文献   

3.
高温胁迫对小麦籽粒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春小麦品种Seri82和Siete Cerros双亲及其17个重组近交系为试材,利用大棚升温处理(模拟灌浆期的高温胁迫环境)和第2播期(模拟全生育期的高温胁迫环境)2个高温环境条件,研究了高温胁迫对小麦籽粒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高温胁迫提高蛋白质和湿面筋含量;小麦籽粒灌浆后期高温胁迫提高多数基因型的淀粉粘度参数,而全生育期高温胁迫降低这些参数;灌浆期高温胁迫对糊化温度影响较小,全生育期高温胁迫提高糊化温度.  相似文献   

4.
为定量评估气候变暖对冬小麦灌浆期的影响,进行了冬小麦田间增温处理和生长观测试验。结合历史资料,分析了增温对冬小麦灌浆过程的影响,确定了华北地区冬小麦灌浆期高温热害指标。结果表明,30℃以上的高温对冬小麦灌浆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单日高温时长和高温强度共同影响灌浆速率,其中高温(t≥30℃)时长是关键因子。根据高温时长定义了华北地区冬小麦灌浆期高温热害指标:高温日(高温时数高于5h)数达到10d且高温过程(连续3个高温日)数为1次定义为轻度热害;高温日数达到11d且高温过程数为2次定义为中度热害;高温日数大于11d且高温过程数大于2次定义为重度热害。  相似文献   

5.
<正>猕猴桃喜凉爽、湿润,怕高温。猕猴桃遭遇持续高温干旱后,会出现叶片萎蔫、干枯脱落,果实日灼、无法正常膨大,严重时会出现植株死亡,因此,猕猴桃果园做好应对高温的工作至关重要。一、高温对猕猴桃的影响1.对叶片的影响。6~7月,在高温低湿条件下,叶片耐受高温能力差,  相似文献   

6.
果树高温逆境应答反应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综述了高温逆境下果树的应答反应,具体表现在:高温逆境伤害果树叶片组织结构;影响果树的光合效率、细胞膜功能、抗氧化系统平衡和可溶性糖含量等生理生化变化;激素、信号物质和磷酸化信号通路也会应答高温逆境;与高温逆境相关的基因和蛋白在高温逆境下应答表达。此外,高温逆境与光胁迫、盐胁迫、氧化胁迫和干旱胁迫也存在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7.
江淮地区一季稻高温热害指标及其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确立江淮地区一季稻高温热害的指标,并对该地区一季稻高温热害的特征进行研究。[方法]结合实际观测资料,分析江淮地区一季稻高温热害的产生时期,确立高温热害的衡量指标,并对指标进行验证,最后讨论高温热害的产生原因,提出预防对策。[结果]江淮地区一季稻高温热害多发生在7月下旬~8月上旬,以8月上旬危害最为严重;经验证,确立的高温热害指标准确可靠;高温热害的发生与江淮地区的气候及种植品种和种植制度有关;在满足基本生育积温条件下,防御一季稻高温热害要适期早播早栽或迟播迟栽,选用耐高温品种。[结论]该研究可为减轻安徽省江淮地区一季稻高温热害的危害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通过运用1960—2018年梧州市逐日气温资料对梧州市夏季高温进行气候特征分析,可以得出,梧州高温日数和高温热浪事件年变化呈波动上升趋势;高温日主要集中于7—8月,6—9月是梧州最为炎热的月份;用M-K检验法检测出高温热浪事件的发生频次在21世纪前期有1个增多趋势的突变期;小波分析法表明梧州高温热浪事件有1个准4年尺度的振荡周期。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不同光温条件下无核白鸡心和无核翠宝葡萄光合特性与荧光特性的变化,研究高温胁迫对无核白鸡心和无核翠宝葡萄光合作用的影响,以及高温对无核白鸡心和无核翠宝葡萄光合特性的影响。【方法】以无核白鸡心和无核翠宝葡萄为材料,采用LI-6400,FMS-2等仪器测定光合指标,分析高温胁迫对无核白鸡心和无核翠宝葡萄光合作用的影响。【结果】2020年葡萄生长发育期(4~9月),高温环境的日最高温度43℃,日最高温超过40 ℃的天数为16 d;适温环境的日最高温仅38 ℃。高温环境与适温环境最高PAR光辐射强度值分别为1 887 和1 730 µmol/(m2·s);2个品种的净光合速率日变化均呈双峰曲线,在10:00时高温环境Pn高达18.9 µmol/(m2·s),高于适温环境13.0 µmol/(m2·s)。无核白鸡心在适温环境下光补偿点较高,无核翠宝在高温环境光补偿点较高;2个品种表观量子效率和暗呼吸速率在高温环境较高。无核翠宝qP和NPQ值在高温环境中高于适宜环境;无核白鸡心在高温环境中ΦPSⅡ值和电子传递速率值高于适宜环境。【结论】无核白鸡心在高温环境净光合速率最高,光合能力表现较好,长期在高温环境下生长已经适应高温。  相似文献   

10.
基于1960-2019年钟祥站地面气象观测站逐日日最高气温和日平均气温观测资料,采用线性倾向估计、回归分析、气候倾向率等方法,对荆门市高温变化特征进行气候统计分析,并总结高温对中稻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荆门市高温主要发生在夏季,大多从6月中旬开始、8月下旬结束,60 a来高温初日每10 a提前2.2 d,高温终日每10 a推迟3.2 d;荆门年平均气温、高温日数、高温热浪频次、高温最长持续日数均呈先减少后增加趋势,20世纪80年代,年平均气温、高温日数、高温热浪频次、高温最长持续日数均达到最低值,2010-2019年间均达到最大值;持续高温对中稻产量影响较大,中稻生长期遭遇持续的高温,会造成高温干旱复合胁迫降低产量,高温持续时间越长对中稻危害越大。  相似文献   

11.
随着全球变暖趋势的加剧以及城市化的快速推进,城市夏季高温的危害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分析了济宁夏季高温特征及其城市热岛效应对高温灾害的影响。结果表明:济宁夏季高温期日数多、范围广,年、月际变化特征明显;极端高温事件强度和城市热岛效应明显增强;济宁城市高温主要受白天热岛效应的影响,且影响主要集中于春末夏初,作用超过10%。  相似文献   

12.
以2017年夏季靖江地区异常连续高温天气过程为典型进行诊断分析。强盛的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带高压长时间盘踞靖江上空是产生连续高温灾害的主要原因;高温期间冷空气势力弱,海上台风、青藏高原暖高压的特殊活动路径,为副高的稳定维持提供有利条件;温度平流和垂直加热对高温的出现起重要作用,而高温的维持以及极端高温的出现更多的取决于非绝热加热。  相似文献   

13.
基于1961~2019年海南省北部澄迈县日平均最高气温,按不同时段序列分析气候变化趋势和特征。结果显示,近59年海南省北部年高温日数年代际变化呈阶梯上升趋势,2011~2019年代最多;年代际高温过程也处于上升趋势,但是上升年代际阶段不一致;中等高温和强高温过程的变化趋势与高温日数变化趋势基本一致。高温日数、年高温过程、中等高温过程和强高温过程次数均呈极显著上升趋势,通过0.01的显著性检验,气候倾向率为6.0 d/10 a、0.77次/10 a、0.55次/10 a和0.32次/10 a。极端最高气温为41.1℃,最早出现高温的时间为2019年2月8日,最晚结束高温的时间为1997年11月25日;高温天气持续时间最长为23 d,高温天气持续时间大于10 d的年份有27年。研究结果对澄迈经济农作物种植调整和布局、气候资源开发和利用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4.
王海艳 《安徽农业科学》2014,(14):4343-4344,4353
利用商丘市8个台站1970 ~ 1999年6~8月逐日最高气温资料,总结了商丘市的高温天气的气候特征,详细分析了高温天气下的环流形势,通过分析高温天气的环流形势特征,找出预报指标,并建立高温预报方程.结果表明,商丘市6~8月平均高温天气出现次数为2.2d,高温多出现在6、7月份;商丘地区20世纪70年代高温日较80、90年代多,南部、东南部出现的高温日较多;大陆性高压和副热带高压是形成商丘市高温天气的主要和次要系统.根据商丘市高温环流形势选定了500 hPa温度、850 hPa温度等高温预报因子,并用ECWMF、日本传真图资料和本站资料建立了高温预报方程,最后用2005和2006年资料进行了预报试验,预报结果表明此方法对于高温预报贡献较大、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5.
<正>夏秋季节,蔬菜一旦遇上异常高温,植株正常的生长发育就会受到影响,引起所谓的“高温热害”。1高温对蔬菜生长发育的影响高温对蔬菜生长发育的影响是多方面的,通常表现为植株生长缓慢;花芽分化不良,授粉受精受到影响,落花落果及畸形果增多;瓜果类蔬菜易发生日灼病,病部被烈日晒成灰白色或浅白色革质状,组织坏死发硬,后期往往因腐生菌侵染而腐烂。不同作物对高温的耐  相似文献   

16.
主要研究了温度和光照互作条件下对日本红枫叶片叶绿素含量、荧光参数、叶黄素循环以及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高温强光、高温弱光处理的日本红枫叶片叶绿素含量分别降低29.1%和22.9%;高温强光使花色素含量降低6%;处理90 min后高温强光使叶片的Fo、Fm、Fv/Fm分别下降至处理前的80.5%、11%和36.9%;高温强光、高温弱光使叶片的叶黄素循环库分别降低9.7%和7.3%,(A+Z)/(V+A+Z)比值分别升高66.2%和61.9%;弱光条件下温度对叶绿素含量的影响比在强光条件下更明显;强光条件下温度对花色素含量的影响比在弱光条件下明显;高温导致日本红枫叶片发生光抑制,诱导红枫叶片叶黄素循环启动;高温强光、低温强光、高温弱光都会影响日本红枫叶片内多数抗氧化酶活性,这三种处理使日本红枫叶片的正常生长受到一定程度的胁迫。  相似文献   

17.
隋东  梁红  马福全  陆慧红  张军  曹志贤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9):4693-4695,4712
对1951~2008年沈阳市7个观测站35℃以上高温时间和空间分布特点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沈阳北部地区高温出现时段长于南部及东部;西北部高温日数最多,东南部其次,中东部及西南部较少。高温时间分布特点是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后,高温天气有频率增加、强度增强、范围扩大趋势;6月份高温出现频率最高,8月份出现频率最低。2009年8月中旬出现高温伏旱天气是由大气环流异常、副热带高压异常偏强偏西引起的。  相似文献   

18.
1981年世界气候出现了以高温为主的异常情况。亚洲夏季局部地区旱、涝灾害严重,农业生产气候条件一度稍差;欧洲年初出现罕见的寒潮,夏季暴雨频繁,气候条件较差;北美洲暖冬,秋季高温少雨,气候条件较好;西非持续高温少雨。  相似文献   

19.
利用江西省有完整观测资料的80个气象观测站的日最高气温资料,采用算术平均法、线性趋势法和显著性检验等气候统计诊断方法,选取极端最高气温、不同强度高温阈值日数和高温初终日等3个高温特征指标分析江西省近60年极端高温变化特征及其对水稻的影响。结果表明,近60年江西省日最高气温≥35℃的年日数增速显著;日最高气温≥38℃的年日数增速不显著;日最高气温≥40℃的年累积站日在20世纪60—90年代变化不明显,但进入21世纪急剧增多;江西省大部地区3个不同强度高温阈值日数均呈上升趋势;近60年江西省极端最高气温大部分地区呈上升趋势,最高气温历史极值大部分地区出现在21世纪;高温平均初日明显提前、平均终日明显推后,高温日数明显增多;高温对江西省双季早稻和一季稻抽穗扬花、灌浆乳熟影响明显。  相似文献   

20.
<正>进入6月,不少地区迎来夏季高温期,高温津贴也进入发放时间。国家安监总局办公厅最近发布了《关于做好2017年夏季防暑降温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通知》要求最大限度地减少劳动者高温中暑事件的发生。那么,高温津贴指的是什么?除高温津贴外,职工还有哪些福利?我们一起来看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