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干旱沙区文冠果旱作植苗造林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合古浪县北部腾格里沙漠生态环境特点,研究了文冠果在沙漠地区旱作造林的成活及生长状况,以期为北方地区文冠果造林技术的开展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2.
从柴达木地区的自然概况和滴灌造林的必要性入手,分析了滴灌造林的应用措施,对滴灌造林效益进行了评价,为柴达木地区滴灌造林提供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3.
柴达木及共和盆地自然条件恶劣,沙化面积大,植被恢复难度大,防沙治沙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科学技术的应用。此项试验目的在于选择合适的流动、半流动沙丘及丘间地进行插杆造林及配套技术防沙治沙,有效解决以上问题,且成活率、保存率高。试验表明,在海拔2 900~3 370 m,降水量在170~420 mm无灌水的荒漠化地区,进行深栽旱作造林,具有造林成本低,根系发育好,秋季木质化程度高,成活率高,抚育成本低等优点,治沙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4.
该文针对滕州荒山造林工程中的各种制约因素,结合实际,提出通过人工直播造林方法克服当前荒山造林所面临的问题,并就人工直播造林的优点及技术做出浅析,为立地条件相似的地区荒山造林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5.
小反坡穴状整地抗旱造林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干旱、半干旱地区造林,因受水分条件限制,往往造林成活率和保存率都难保证。特别是这些地区的阳坡、半阳坡、沙丘、沙地等立地条件较差的地方,造林就更困难。近些年来容器大苗造林,鱼鳞坑整地造林、集水造林、覆盖等抗旱造林技术在这些地区不同立地条件的应用都取得了  相似文献   

6.
文章论述了“两行一带”旱作造林技术的实施及在包头市的推广应用情况。  相似文献   

7.
半干旱地区中国沙棘旱地育苗试验及抗旱造林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宁夏南部半旱地区缺乏水分供给的情况,经过试验沙棘在年降雨350mm以上的旱耕地上发芽生长良好。尤其是通过对于地块选择、施肥要求、整地方式以及苗期管理等技术的实践观测,最后总结提出比较科学的旱作育苗造林方法。  相似文献   

8.
义县为杨树适生区,为了解决在长期的营林中存在造林成活率不高、林分生产力低下等问题,该文在阐述义县杨树资源现状和杨树培育中存在问题的基础上,论述提高义县地区造林成活率的技术措施,旨在为该地区杨树人工林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9.
造林成效不高是林业工作的"老大难"。在林业系统,提高造林成效可以说是月月讲、年年讲,但问题始终没有得到很好地解决。2008考核年度全省森林覆盖率净增量考核结果显示,当年全省造林面积核实率为49.04%,各市申报完成造林面积存在50%以上的虚数;按照坝上地区70%,坝下地区85%的成活率标准考核,全省造林净合格率为27.94%;按照造林成活率40%的标准考核得出的全省造林有效率为41.99%。造林绿化数字虚、质量差由此可见一斑。  相似文献   

10.
晋北地区特殊的气候条件,严峻的环境形势为人工造林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文章结合地区实际,从树种选择、整地、栽植、管理等方面介绍了半干旱地区的造林技术,为提高该地区造林质量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西林地区培育和各种苗龄型的樟子松苗以及野生樟子松苗进行造林对比试验,其中以1-1型苗为西林吉地区最佳苗型,2-5年野生樟子松苗直接移栽造林地,造林效果与前相同,成活率达97%以上。  相似文献   

12.
一、造林方法:山杏既可采取直播造林,也可植苗造林,但在有鼠害及春旱较重的地区不宜采取直播造林。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景泰地区影响造林成活率和保存率效果因子分析和对实地试验观测研究,得出西北干旱荒漠区春季造林成活率低于秋季造林,但是春季造林保存率高于秋季造林。  相似文献   

14.
干旱半干旱地区的自然环境非常复杂,土壤也非常贫瘠,这些地区常年少雨,蒸发量远超过降水量。根据多年来的造林工作经验,对干旱半干旱地区的荒山绿化抗旱造林技术进行了归纳,提出树种选择、整地方式、集水技术、栽植技术等抗旱措施以及抗旱配套技术措施如DJS造林技术,容器苗造林和地膜覆盖技术等一系列措施能较大程度地提高造林成活率,并取得有效的抗旱效果。  相似文献   

15.
为提高文冠果造林质量,提出延安黄土高原地区以造林地选择、整地方式、造林季节、苗木规格、造林方法、栽植密度、幼林抚育、病虫害防治等8个方面为核心的文冠果造林技术。对延安市及其自然地理条件相似地区文冠果造林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影响广东省石灰岩地区造林成活率的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石灰岩地区造林成活率低导致多年造林不见林 ,严重阻碍石灰岩地区绿化进程和经济发展。对石灰岩地区造林绿化现状调查 ,运用全面质量管理的理论和原理 ,采用PDCA循环工作法 ,分析导致石灰岩地区造林成活率低的各种因素 ,并提出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17.
经济的快速发展使得森林资源的需求量加大。由于恢复森林资源是一个长期的发展过程,要使生态和人们的需求得到平衡发展,就必须要使森林资源得到有效恢复,土地的力度得到有效加强。长此以往,造林整地和植树造林工程技术的研究和探索就是显得十分必要。本文结合呼伦贝尔地区造林现状,详细阐述了造林整地技术和造林技术。  相似文献   

18.
<正> 1991年9月,“三北”局在宁夏举办“三北”地区旱作造林技术培训班。有关省、地介绍了旱作造林成功经验,有些经验值得我们学习借鉴。各地实践表明,要大范围大幅度地提高首都周围绿化工程造林质量,达到保活、速生、丰产的目的,根本出路在于:大力推广旱作林业丰产技术,坚定不移地实行以旱作林业为主的方针。  相似文献   

19.
西部地处干旱半干旱地区,气候干燥,十年九旱,风大沙多,区域内土石山区、黄土丘陵、沙地较多,立地条件差,造林难度大,成活率低。每年造林后需大面积补植或重造,相对增加了造林成本,延缓了造林绿化进程。因此,加大西部地区造林的科技含量,采用抗旱造林技术措施和先进造林方法显得  相似文献   

20.
造林成活率和保存率是决定林业生态建设成败的一项重要依据,林业生态建设工程的最终成果也直接体现在造林“两率”上。当前,林业生态建设正处于治理与破坏相持阶段,干旱半干旱地区自然条件较差,生态基础脆弱,造林绿化任务艰巨,在这个关键阶段,如何提高这些地区造林质量,确保造林“两率”仍是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