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塞罕坝国家森林公园健康经营探讨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塞罕坝国家森林公园位于河北省最北端,公园内森林面积近6.7万hm2。塞罕坝国家森林公园坚持林业生产和生态旅游同时发展并使二者完美结合,收到了良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针对目前存在的林种结构不合理、林分密度过大等问题,提出了一些森林健康经营的建议。    相似文献   

2.
谢伟  王志杰 《中国林业》2013,(14):40-40
塞罕坝国家森林公园位于河北省最北部,属著名的清朝皇家猎苑——木兰围场的一部分,总经营面积9.3万公顷。其中森林景观6.3万公顷,草原和其他景观1.5万公顷,森林覆盖率80%。这里被赞誉为“河的源头、云的故乡、花的世界、林的海洋、珍禽异兽的天堂”。公园的森林生态旅游作为河北省现代森林经营的一种独特形式,无论是森林旅游经营者的经营理念,还是森林旅游消费者的消费理念及审美追求都以森林的生态特征为核心,体现出对生态的关注和对文化的要求。塞罕坝国家森林公园充分利用承德的世界文化遗产能够吸引较多游客的优势和两地相距较近区位较佳的综合优势,实施科学发展策略,开发特色旅游产品,加快生态旅游发展步伐。  相似文献   

3.
森林旅游已经从传统的资源经济进入到了体验经济时代。近年来,塞罕坝国家森林公园的森林旅游业发展迅猛,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不断提高。但是,在经济转型期,我们需要对过去的发展历程进行认真的总结和分析,认识和解决制约经济转型发展中的瓶颈问题,使塞罕坝的森林旅游得到更快更好的发展。本文简要总结了塞罕坝国家森林公园发展的主要特征和市场反馈,分析了当前公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加快公园建设的三项战略思想。  相似文献   

4.
塞罕坝国家森林公园的森林旅游业发展迅猛,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不断提高。明确公园的发展性质和发展模式,对塞罕坝森林旅游业的健康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系统地研究了塞罕坝旅游资源特征,对旅游景区构成要素进行了系统归纳,明确了塞罕坝旅游景区的类别,提出了塞罕坝旅游景区的发展模式和重点建设内容。  相似文献   

5.
从森林生态旅游发展趋势出发,结合塞罕坝国家森林公园森林旅游发展现状,分析了该公园森林生态旅游的内涵,提出了加快发展其生态旅游的策略。  相似文献   

6.
塞罕坝国家森林公园经过数年发展游客量不断增加,为了处理好森林旅游开发与保护之间的关系,为塞罕坝国家森林公园旅游资源开发、旅游结构调整、旅游环境保护提供科学依据,采用资源空间容量、生态环境容量、经济发展容量和当地居民心理容量4个子系统,对公园的旅游环境容量进行测定,结果得出塞罕坝国家森林公园资源空间容量为11 153人次/d,生态环境容量为50 911人次/d,经济发展容量为8 871人次/d,旅游环境容量综合值取最差限制因子8 871人次/d,年环境容量约为100万人次;分析认为经济发展容量中的供电能力是限制塞罕坝国家森林公园旅游环境容量发展的主要因子,公园存在周期性超载问题,对此提出加强基础设施建设、调控淡旺季游客量、进行日常监测等建议。  相似文献   

7.
河北省塞罕坝国家森林公园自1993年建园以来,累计接待全国乃至世界各地游客、林业系统学者近千万人次,有效带动当地餐饮业、服务业、交通业、旅游产品加工业、林产品采收加工业的快速发展,使当地近10万人直接或间接增收,同时提高了公园的管理水平,拓宽了林场发展渠道,有效带动了当地基本建设、城区景观、交通网的建设,更加突出了塞罕坝国家森林公园自然景观的独特性、优越性、地域性及不可替代性,更加突出了塞罕坝国家森林公园气候资源的稀缺性、适宜性、地带性.为今后有效解决塞罕坝国家森林公园发展与人才短缺、自然资源开发与合理利用、生态旅游与林区主业经营、相关产业规模扩大与基础设施配套建设等方面的矛盾提供解决途径,以期达到林区发展与生态旅游的和谐统一,相得益彰  相似文献   

8.
河北省塞罕坝国家森林公园地处典型的森林——草原交错带和高原——丘陵地段。公园内风光自然优美、气候凉爽宜人,每年都有几十万海内外游人到此观光、度假。塞罕坝国家森林公园是距北京最近、最美的生态旅游胜地,也是华北地区最著名的生态旅游景区之一,湿地是其景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公园景区湿地的保护以及景区湿地生态的恢复,对于维护生态平衡、改善生态状况、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实现景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森林公园经营管理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塞罕坝国家森林公园位于河北省承德市围场县北部,其最具特色的自然景观是森林草原景观,7万多公顷的人工林连成一片,形成一片浩瀚的海洋,伴有大面积的天然草原,二者浑然一体,构成壮观优美的自然风景。近年来,森林公园的知名度不断扩大,游客数量急剧增加。森林中的宝贵动植物资源遭到了一定程度的破坏,面对日益严峻的环境保护形势,公园提出了一些必要的对策。  相似文献   

10.
一、丰富的自然景观资源 河北塞罕坝国家森林公园素有"华北绿宝石"之称,总面积141万亩,森林覆盖率78%,是华北地区面积最大、兼具森林草原景观的国家级森林公园。公园内特种资源丰富,有高等植物81科、312属、659种,兽类11科、25种,鸟类动物27科、88种。  相似文献   

11.
<正>塞罕坝国家森林公园总经营面积9.4万h㎡,森林覆被率78%,其中风景林面积6.3万h㎡,草原面积1.5万h㎡,位于河北省围场县北部,地处内蒙古高原、阴山山脉和大兴安岭余脉交汇处,北与内蒙古隔河而邻,是亚洲最大的人工林场。2002年被国家批准为AAAA级景区,2007年被  相似文献   

12.
桦木沟国家森林公园位于赤峰市克什克腾旗西南部,地属七老图山山脉北缘的塞罕坝地带,于2003年批建,总规划面积60万亩。公园地形地貌奇特,生物群落复杂多样,动植物资源丰富,融森林、草原、湿地、疏林草甸、河谷、湖泊等景观于一体,空间开合变化明显,被称为一步一景,具有很高的观  相似文献   

13.
仙女山国家森林公园位于重庆武隆县乌江北岸,地处武陵山脉,距县城32公里,平均海拔1800米,最高峰2033米。仙女山国家森林公园年平均气温11.2℃,冬季积雪时间长,夏季气候凉爽宜人。公园规划面积48平方公里,经营面积2339.7公顷,森林面积30多万亩,草场10多万亩,树木以杉树、柳树为主,森林覆盖率达60%以上。其独特的地理环境,使仙女山国家森林公园兼具南国风光,北国情调,尤其草原风光更具特色,享有“南国第一牧场”之美誉。仙女山国家森林公园始建于1993年,1999年5月被国家林业局批准为国家级森林公园。公园先后投资1000余万元,修建了景区公路。…  相似文献   

14.
塞罕坝国家森林公园已历经24年建设,跨入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行列,是国家林业局和国家旅游局树立的旅游建设重要窗口。虽然塞罕坝在多年发展森林旅游积累一定经验,但是发展至今仍有不足的地方。为了塞罕坝国家森林公园的可持续发展,本文利用生态旅游SWOT分析塞罕坝发展所面临的优势和劣势,立足塞罕坝当前生态旅游以人为本、重在自然、贵在和谐、精在特色的优势基础,探索塞罕坝未来可持续发展路径,为探究产业提升之策提供理论和建设支撑。  相似文献   

15.
伍荔霞  贲海凤 《广西林业》2009,(2):I0010-I0011
南宁良凤江国家森林公园是自治区林业局主管的经营性事业单位,经营总面积4733.5公顷,有林面积3800公顷.森林蓄积量3775立方米,森林覆盖率81%。公园以经营林业、森林生态旅游业为主,积极推进土地开发利用、珍稀动物梅花鹿养殖、珍贵树种引种驯化等经营项目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河北省塞罕坝森林公园地处北纬42°02′~42°36′、东经116°51′~117°39′,位于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北部坝上地区,北部隔河与内蒙古自治区接壤。总经营面积142.6万亩,有林地面积110万亩,森林覆盖率77.5%,据中国林科院的核算,该公园当前资源总价值148.8亿元,其中林木总价值近40亿元,每年林木生长增值3亿多元,现已成为集生态公益林建设、商品林经营、森林旅游和多种经营于一体的全国最大的人工林林场。  相似文献   

17.
塞罕坝国家森林公园生态旅游发展环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森林公园发展生态旅游适应现代旅游的发展趋势。生态旅游发展环境决定着公园发展生态旅游质量。对塞罕坝国家森林公园生态旅游发展环境进行研究,客观面对环境优势和劣势,把握发展机遇,为实现公园又好又快发展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8.
随着人们对生存环境认识的加深,回归自然、保护环境、旅游者与旅游环境和谐统一的生态旅游已成为旅游业的主题。河北省塞罕坝的旅游业也在当今生态旅游方兴未艾之时得到蓬勃发展。资源优势定基础塞罕坝机械林场位于河北省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北部,1962年由林业部建场,1969年起改为河北省林业厅直属单位,1993年5月经原林业部批准建立塞罕坝木兰围场国家森林公园,属著名的清朝皇家猎苑———木兰围场的一部分。全场总面积9.4万公顷,其中以落叶松人工林和天然白桦林为主的有林地(风景林)面积7.1万公顷,森林覆盖率…  相似文献   

19.
塞罕坝国家森林公园客源市场定位及营销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调查统计和图表分析方法,对塞罕坝国家森林公园近3 a的国内外客源市场进行了研究,科学定位了该公园主要客源市场,提出了加快发展的营销策略。  相似文献   

20.
为了进一步开发河北省塞罕坝国家森林公园的旅游资源,繁荣公园经济,满足游客观赏、娱乐的需要,按照《河北省塞罕坝国家森林公园总体规划》的设计要求,在野生花卉培育示范基地原有经营管理的基础上扩大规模,建立林业科技园区,利用驯化、引种、育种等手段,将选出的有开发潜力、市场需求量大的干枝梅、金莲花、唐松草、毛莨、圆枝卷柏、石竹、梅花草等多种野生花卉就地驯化、加工成千燥花,使其不失“野味”,又提高观赏价值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