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晁代雨 《蜜蜂杂志》2007,27(1):33-33
我饲养了90群意蜂,因我地蜜源植物洋槐日渐稀少,把蜂群分成AB两组,A组40群放在自已家中,B组50群放在离家5 km远的岳父家.2005年5月洋槐流蜜期过后,按2∶1分群,每群平均有蜂7框以上,如果不出现病害,到繁殖越冬蜂最佳时期,基本上能达到10框以上群势,可以称为越冬蜂培育最佳群.这一整套繁蜂技术,是20多年来由<蜜蜂杂志>一直陪伴的结晶,我认为是本地区的最佳养蜂法.  相似文献   

2.
1培养适龄越冬蜂 培养适龄越冬蜂是在秋繁一定群势基础上进行,在这之前要治一次蜂螨和更换老劣残蜂王.本地区培养适龄越冬蜂的时间,山区应放在8月20日至9月10日;平原区放在9月1日至9月20日,根据的气候可稍提前或推后.这段时间因外界蜜源基本结束,在组好群势以后(7框以上足蜂),隔天傍晚要用稀糖水奖励蜂群,刺激蜂王大量产卵繁殖.通过集中奖励繁育,最后可得5框以上适龄越冬足蜂,大群更多些,20天后扣王停产.赶野菊花的蜂场和有野菊花的地区可推迟冬繁或进行第二次培养越冬蜂.  相似文献   

3.
1培养适龄越冬蜂培养适龄越冬蜂是在秋繁一定群势基础上进行,在这之前要治一次蜂螨和更换老劣残蜂王。本地区培养适龄越冬蜂的时间,山区应放在8月20日至9月10日;平原区放在9月1日至9月20日,根据的气候可稍提前或推后。这段时间因外界蜜源基本结束,在组好群势以后(7框以上足蜂),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为搞好蜂群的安全越冬,对越冬蜂群场地和方向的选择作了一些观察实验。方法是:将全场蜂群分成3个组,在小寒后3天进行越冬试验。第一组有蜂6群,平均每群4框足蜂。蜂群放在避风向阳的干燥处,巢门方向朝正南,太阳全日都能照到。这组蜂到立春  相似文献   

5.
养蜂是项系统的技术工程 ,每个技术环节都必须抓紧抓好 ,否则会造成损失或导致失败。蜂群越冬前后的管理也是一项重要的技术环节 ,同样应该重视。现就本地区蜂群越冬前后的具体管理谈几点意见 ,供参考。1、培养适龄越冬蜂。培养适龄越冬蜂是在秋繁一定群势基础上进行的 ,在这之前 ,要治一次蜂螨和更换老劣残蜂王 ,为培养健康的越冬蜂打下基础。本地区培养适龄越冬蜂的时间山区应放在 8月 2 0日— 9月 1 0日 ;平原区放在 9月 1日— 9月 2 0日 ,根据气候可稍提前或推后。在这段时间 ,外界蜜源基本结束 ,所以在组好群势以后 (7框以上足蜂 ) ,要…  相似文献   

6.
一、越冬蜂巢的布置 1.蜂脾关系:室内越冬的蜂群,要蜂脾相称或蜂略多于脾,如4~4.5框蜂放4张脾,切忌蜂脾相差悬殊;室外越冬蜂群也要蜂多于脾,如4.5~5框蜂放4张脾。越冬蜂巢的蜂路为12毫米左右。 2.巢脾的排列:蜂量不足4框蜂的蜂群,最好双群同箱越冬。布置蜂巢时,把半蜜脾放在闸板的两侧,整蜜脾放在半蜜脾的外侧;拥有5~6框蜂的蜂群,可以单群平箱越冬,布置蜂巢时,中间放半蜜脾,两侧放整蜜脾;蜂量在7框蜂以上的蜂群,应加继箱越冬,两个蜂箱各放8~9张巢脾,布置蜂巢时把饲料的80%放在继箱内,同样把整蜜脾放  相似文献   

7.
我饲养的越冬蜂群,群势一般都有8~13框蜂,到来年开春,群势都保持在5足框蜂以上。经过春季短期繁殖,到本地油菜花期,大多数蜂群都能上继箱,成为采蜜群投入生产。由于蜂群提早投入生产,经济效益自然也就提高。那么我是如何将越冬蜂群养的强壮呢?下面将我的做法简单介绍。  相似文献   

8.
当外界温度下降到6~7℃时,蜂群就开始结团越冬。冬季应根据各地条件的不同,釆用不同的越冬包装:方法。一、越冬前的准备 1.培育适龄越冬蜂。越冬蜂的数量是以蜂群能安全过冬为标准,在东北地区要有6足框蜂,在华北地区4足框蜂以上,长江以南2~3框蜂也可越冬,达不到上述要求的弱群合并。  相似文献   

9.
春繁的惊喜     
<正>3月13日天气不错,我打开蜂箱进行第一次检查,50群蜂很不协调,有三到八框蜂不等,还有10框群,甚至14框群,越冬时是继箱越冬。我习惯先检查巢箱,在检查14框群时,看完巢箱我吓了一跳,这么强的蜂怎么不见子呢,难道失王了,于是我再检查继箱,打开纱盖,纱盖很难打开,上面有很厚的蜂,纱盖和蜂团结为一体,提起隔板时,隔板上足有1框蜂。我心喜,原来蜂  相似文献   

10.
2004年冬至2005年春,在我地很多蜂场越冬蜂死亡率很高,轻者死亡率在40%以上,重者达80%以上,有的蜂场30多群蜂死的只剩几框,更有甚者全部死光.  相似文献   

11.
2018年11月7日,阴雨近月的天气在中午终于露出了太阳。我顾不上吃饭抓紧时间开箱检查仅有的5箱中蜂,还好有4群属中强群势,满框蜂都在8框(中一式框)以上,越冬完全没问题。但有1群因9月份失王,经过多次努力在急造王台成功后群势很弱,变成了“碗碗蜂”,虽然箱内存蜜较多越冬饲料没问题,可这么少的蜂量能否度过3个多月的寒冬我心中完全无把握,于是我当机立断从他箱中选了1框卵虫蛹脾补充到这个“碗碗蜂”群中,心想只要这张脾中的封盖蛹出房后,起码可为这群“碗碗蜂”增加1/3的蜂量,如果天气允许再补1次封盖蛹,那么这群“碗碗蜂”越冬就没问题了。  相似文献   

12.
林凤秋  孙烨 《中国蜂业》2007,58(12):20-20
蜂群越冬最关键的两大问题是蜂群群势要强,贮蜜要足。在北方,5~6框蜂以上的群势最好,低于4框蜂,越冬不安全。实践证明,强群越冬蜂群损失约1/10左右,而弱群要损失1/2以上,相差悬殊。因此,只要消除不利蜂群越冬的环境条件,蜂群安全越冬才有保障,现将不利蜂群越冬的条件总结为  相似文献   

13.
(30)越冬群中的半蜜脾放在哪? 就北方5个月的越冬群来说,它不应有半蜜脾,因为喂越冬群饲料的原则"不是够用而要有余".5~6框蜂的越冬群,就应放5~6张大蜜脾(2 500 g,全封盖),迫使越冬蜂在蜜脾下面结团.随着越冬蜜的消费,蜜蜂从底向上,从前往后逐渐移动.越冬结束后,巢脾后部仍剩1/3的封盖蜜,有利于春繁.  相似文献   

14.
<正>蜜蜂是很娇气的小动物,一年之中蜜蜂在冬季和夏季最难饲养,它们经不起受冷、受热。因此,要格外当心,随时注意蜂群的活动情况。一般来说,抓住了越冬蜜蜂的弱点,措施到位,蜂群是可以安全越冬的。1.群弱。2~3框的弱群难以承受严冬的煎熬,多在越冬后期死亡。弱群应合并越冬。2.怕蜜少。每群蜂要留足3框满蜜脾,2框半蜜脾,宁多勿少。半蜜脾放在中间利于结团。  相似文献   

15.
李贵良 《蜜蜂杂志》2005,25(9):11-11
我地(保定地区)蜂群越冬前期“剥皮”现象是经常发生的事,它在养蜂业中虽然算不上什么,但一直困扰着我。造成翌年蜂群变弱,弱群春繁,第一个洋槐蜜源期蜂繁殖得不好,只有望花兴叹。从2000年越冬开始,我在蜂巢的巢框布置上进行了改进。经5年的试验与探索,到2004年就把问题彻底解决,具体方法如下:1弱小群的管理蜂群的周年饲养中,由于蜜源植物受气候、风雨等自然条件的制约,难免有歉收之年,导致群势弱小。这种情况必须把一二框的小群合并成3框蜂。因为我地有约120天的越冬期,需要3框蜂才能越冬。合并好后把2群蜂装在1个十框标准箱内,中间的隔板…  相似文献   

16.
算起来,本人也养了近30年的蜂,回想起来,跟初学养蜂的人一样,头几年总没有把蜂养好,可以说是几起几落,现在回头总结一下,归纳起来养不好蜂的原因大致几点:1图快发展,分蜂过量,结果欲速则不达。到秋繁越冬蜂时,群势不够壮,越冬蜂繁殖不好,最后弱群越冬,到头来,越不了冬,死得多,越过冬的也变成弱群,赶不上翌年洋槐。现在,我大多采取三个原群联合分出二个分蜂群的办法,而且是在荆条花末期分蜂,这样,新分群和原群进入秋繁越冬蜂时,群势较壮,秋季繁殖效果好,所以越冬群壮,翌年春季起繁群势也壮,步入良性循环,年…  相似文献   

17.
侯万富 《蜜蜂杂志》2014,34(11):5-5
<正>蜂群入室前一天撬动箱底,活动巢门,用记号笔在蜂箱前面写明每群脾数,每群饲料的多、够、少、缺。蜂群入室不盖大盖,群强蜜足的放底层或冷处,巢门对着宽1 m多的过道,根据群势覆布后面折出适度散热气孔,同级别蜂群码放在同一组,缺蜜群、不放心群放顶层,若出现问题方便处理,尽可能做到整个越冬期蜂群不作调整。5框群开1-2小门,6框群开1-2中门,7~8框群取下大巢门,8框蜂以上群加空箱套防蜂群受闷。查看越冬室:如有透光及时处理;查看进、出气  相似文献   

18.
王承赋 《中国蜂业》2007,58(3):14-15
蜂群冬壮指标是蜜蜂在越冬时能达到7框以上足蜂的群势,无病虫害,能安全越冬的强壮蜂群,是通过良好的秋繁、越冬措施来实现的。蜂群春发指标是蜜蜂在春季大蜜源流蜜之前能够发展成14框以上足蜂的强生产群,是通过好的春繁措施来达到的。本文仅就个人观察和实践经验,结合有关资料提出一些认识,供读者参考。  相似文献   

19.
话越冬     
饲养强群虽是每一位养蜂员的心愿,往往由于越冬蜂群“先天”就弱,越过冬的弱群,必待“后天”来培养,它要占用正常蜂群的生产时间来恢复群势,势必影响当年产量。早春最佳群势应该是6~7框蜂,当越冬蜂更新之后就直线进入蜂群增殖阶段,蜂群发展快,投产早。凡是不足6框蜂的蜂群,都要经过群势恢复阶段,群势越弱,恢复期就越长。现在由于种种原因,许多蜂场都是不同程度的弱群越冬,弱群繁殖,虽然丰收年框产不算低,一旦遇到灾年,就有入不抵出的危险。为此,要抓好越冬蜂的培养,才能为下一年的丰收打下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20.
1987年秋末冬初,我利用当地最后一个桉花蜜源组织中蜂活框双群的越冬管理,克服了往年单群春繁保温不好,繁殖慢,难得在油菜花期养成壮群的问题,收到了较好的效果。1988年油菜花期低温阴雨的情况下,许多单王越冬的蜂友未收到油菜花蜜,而我的蜂群收油菜花蜜箱平均30斤左右。并且在油菜花后期分了蜂又换了王,为下一个柑桔花期采蜜创造了条件。我的做法是:在最后一个桉花流蜜期,将两个总共不到5框的小弱群放在一个蜂箱内,巢门开在中间,在蜂箱中隔板分为两个巢门。最初,发现有部份工蜂偏集现象。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