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棚室番茄整枝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番茄是一种重要的果菜类喜温性蔬菜,露地生产只能在无霜期进行,远远不能满足人们生活水平日益提高的要求.近几年利用棚室等设施栽培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栽培面积不断扩大,目前已成为设施栽培的主要蔬菜之一.棚室环境中湿度大、通风差、光照弱,要想控制番茄徒长,预防病害蔓延,促进花及果实发育,获得高产高效,合理整枝是一项关键技术.对番茄进行适时适当整枝,可以控制病害、提高座果率、提早成熟、增加单果重、提高果实整齐度、使果实发育及着色良好,可以明显增加产量和改善品质.  相似文献   

2.
经过多年发展,红富士苹果已成为我国栽培面积最大的晚熟品种,产量连年增长,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国际市场除了要求果品个大、形正、肉黄、味甜及无公害外,对果皮色泽的要求尤为严格,包括要求梗洼、萼洼在内全部为红色.为增强市场竞争力,提高栽培效益与增加出口创汇能力,必须加强红富士苹果的着色管理.  相似文献   

3.
<正>芝麻蜜甜瓜因其种子小,酷似芝麻,因而得名。该品种味香、皮薄、口感好,迎合了榆林当地消费者的口味,日光温室栽培亩收入可达4万~8万元,效益极好,近年来在榆林得到了大面积推广,种植面积达到2万多亩,为当地甜瓜主栽品种。为了达到早上市、高效益,多采用棚室早熟栽培。但棚室栽培轮作倒茬困难,土传病害日益严重,特别是枯萎病  相似文献   

4.
随着陕北棚室栽培面积的迅速发展,棚室土壤次生盐渍化的问题日渐突出,已严重制约蔬菜品质、产量和效益的提高。笔者通过在陕西延安甘泉县和宝塔区进行综合治理试验,使棚室蔬菜长势明显恢复,产量也较以前提高10%~30%。现将棚室土壤次生盐渍化的原因及综合治理措施简介如下:  相似文献   

5.
马骁 《西北园艺》2020,(3):41-42
随着陕北棚室栽培面积迅速发展,棚室土壤次生盐渍化问题日渐突出,已严重制约着蔬菜品质、产量和效益的提高。笔者通过在延安甘泉县和宝塔区进行综合治理试验,使蔬菜长势明显恢复,产量也较以前提高10%~30%。现将棚室土壤次生盐渍化原因及综合治理措施简介如下。  相似文献   

6.
贺亚丽 《西北园艺》2004,(12):39-40
1998年陕县原种场在河南三门峡市率先建起第一座果树设施大棚,经过6a(年)的试验和推广,现在已发展到720个棚室,面积90余hm2,栽培树种7个,品种25个,年产果品72万kg,年产值1000多万元。以下是该场几年来设施果树栽培的经验总结。1正确选择品种1)瞅准早熟品种。目前,果树设施栽培主要是通过棚室升温,使果树提前萌芽开花,提早成熟。因此,选择与设施栽培相配套的早熟品种很重要。1999年,陕县原种场对其试验棚内的3个油桃品种进行了栽培性状观察,详见表1。表13个油桃品种结果性状与效益折合667m2平均单产/kg157519021393折合667m2平均产值/元20317…  相似文献   

7.
中油5号油桃是一个适合于棚室栽培的优良油桃品种.该品种在大棚中种植,表现为成熟早(在石家庄地区5月中旬采摘上市)、着色好、品质优良、经济效益较高.为了探讨疏花疏果对大棚油桃果实产量和品质的影响,我们于2007年3-5月进行了疏花疏果试验.现将试验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果树设施栽培成功的几点体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市果树进行设施栽培试验和推广工作已有5年,目前全市有果树设施栽培棚室200多个,面积20余公顷,栽培树种6个,品种22个,年产果40万千克,出圃优质苗木10万株,年产值200多万元,成为我市发展农村经济一个新的亮点。通过几年来的栽培试验和推广,我们从中得到了一些肤浅体会。一、品种选择要综合考虑1、瞅准早熟品种 目前我市果树设施栽培主要是通过棚室升温,使设施内的果树提前萌芽开花,获得提早成熟的果实。因此,与设施栽培相配套的早熟品种成为必然的选择对象。陕县原种场1号试验棚,观察了不同油桃品种的栽培性状和效益(表1)。表1 不同油桃…  相似文献   

9.
牛贞福  国淑梅 《蔬菜》2003,(7):29-29
一、提高复种指数塑料大棚建造成本高,充分利用大棚空间进行立体种植,可显著提高产量和效益。大棚立体栽培,可根据不同蔬菜的生长发育特性,利用前后茬蔬菜生育期早晚和长短的时间差、植株高矮的空间差、根系分布深浅的层次差以及蔬菜对环境条件要求不同的生态差,进行交错种植和分层栽培,使其在一定的土地面积上栽培多种蔬菜,达到高产、优质、高效的目的。如吊盆黄瓜、多层架式蒜苗、黄瓜套种青椒等。二、增设二氧化碳装置器棚室增施二氧化碳气肥,大部分蔬菜可增产35 %以上,西葫芦、草莓等品种增产1倍以上,并能提高其抗病力。三、保护地增光…  相似文献   

10.
张双照 《蔬菜》2004,(4):32-34
近年来,随着蔬菜大棚面积的逐年增加,大棚番茄冬春栽培的面积也不断加大。然而,大棚番茄冬春栽培存在棚室温湿度变化大、品种不配套、病虫害发生频繁等问题,造成栽培难度较大,番茄产量低且不稳,影响大棚栽培效益的发挥。追溯问题的根源,品种不配套是主要因素。为此,我们于2002年8月-2003年4月,以龙岩市主栽品种作对照,对引进的5个新品种进行了品种比较试验,以期筛选出适合龙岩市大棚冬春栽培的番茄新品种。一、材料和方法1.供试材料选用从台湾引进的品种金星,从以色列引进的以色列红、尤里卡、金字塔和浙江省农科院蔬菜所育成的浙杂203为供…  相似文献   

11.
赵生 《吉林蔬菜》2021,(4):60-61
韭菜营养丰富,居民饮食常备食材之一,具健胃提神和止汗固涩等功效显著.棚室韭菜种植技术成熟,栽培效益日益提高. 1 品种选择 棚室韭菜栽培应选择具有直立叶丛、宽厚叶片、叶色浓绿、品质好、生长快抗病强的优良品种. 2 栽培方式 直播为主,当年种植即可采收销售.其次采取育苗栽培.均为夏秋养根,采用覆盖进行冬春生产,3年再予以换根重新播种.  相似文献   

12.
晚红葡萄是20世纪80年代末由美国引进的优良晚熟耐贮品种,引进时间虽短,但发展十分迅速,辽宁、河北、山东栽培较早,新疆、甘肃、陕西等省正在大量推广,很快就会成为我国主栽的晚熟品种。经过多年的栽培实践,基本上摸清了晚红葡萄的生长发育特点,初步总结出了其丰产、优质栽培的技术措施。但也出现不少问题,  相似文献   

13.
以温室栽培的无核早红葡萄为试材,进行了不同生长调节剂对其果实性状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吡效隆、赤霉酸、催花膨果素可提高无核早红的坐果率、单粒重及果穗重,但不同程度地降低了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影响了果粒的着色期.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辽宁西部地区日光温室面积不断扩大,为了充分利用棚室空间,节约人力、物力和资金,提高棚室单位面积效益,广大农业技术人员在棚室生产实践中,推广和应用了许多先进的实用技术,现以喀左县为例将其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5.
棚室薄皮甜瓜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保护地栽培甜瓜属高效集约型农业,经济效益十分可观。近年来,随着农业科技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安达市大棚栽培薄皮甜瓜的面积逐渐增多,其栽培技术受到广大瓜农的广泛关注。笔者通过多年的栽培研究实践,特别是通过对棚室薄皮甜瓜的品种、育苗、定植密度,整枝方式、田间管理、病虫害的防治和收获时间的研究,总结出适合安达市薄皮甜瓜棚室栽培的高产高效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16.
晚红葡萄也叫红提、红地球、大红球等,是世界上著名的晚熟鲜食葡萄品种之一,倍受国内外葡萄种植者的青睐,发展十分迅猛.据不完全统计,2000年全国已发展红地球葡萄7 000hm2,栽培面积较大的有河北、山东、辽宁、北京、新疆、宁夏等省(市、自治区).其中辽宁省栽植1 333.34hm2,2000年产量为1.94万t,主要集中在鞍山、锦州、营口等地.但该品种日灼病发生非常普遍,无论是有袋栽培还是无袋栽培,都有不同程度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番茄是温室和大棚栽培的主要蔬菜种类之一,产量高、效益好。近年来,随着棚室番茄种植面积的扩大,连年重茬以及棚室小气候环境对病菌繁殖提供有利条件等影响,新乡地区番茄叶霉病的病情不断发展,已由棚室次要病害逐步上升为棚室主要病害,造成番茄大量落叶、减产、品质下降,严重时棚室番茄的中后期产量全无。叶霉病已严重威胁到本地区棚室番茄产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为了利用冬闲期的冷棚来降低羊肚菌人工栽培成本,经过多年的实践经验,探索出1套适宜华北地区的羊肚菌冷棚栽培技术,主要内容包括:羊肚菌品种选择、栽培季节安排、土质要求和栽培流程及出菇管理等.在冷棚栽培羊肚菌可以利用果树、蔬菜大棚等设施,增加了棚室冬闲期的产出,每667 m2鲜菇产量可达200 k g,增加生产效益2万元以上...  相似文献   

19.
鲍兴安 《吉林蔬菜》2013,(10):30-31
棚室合理套种是提高蔬菜种植效益的重要途径之一。但棚室葡萄套种西红柿在增加效益的同时也加大了棚室的管理强度。若管理不当,病害很容易发生蔓延,特别是在套种开始至上茬蔬菜拔园的关键时期。因此,在栽培管理上要特别注意彼此兼顾,科学合理地管护好栽培作物,才能获得较高的收益。1种植模式1.1葡萄与西红柿均为  相似文献   

20.
<正>目前东北大部分地区主栽的黄糯玉米品种为垦粘一号,其生育周期较短,口感好,适应范围广。用普通的栽培方式公顷产量可达到3.5~4万穗,有效穗率80%左右(穗长10cm以上)。但现在大多数研究集中在分期分批播种,地膜覆盖,其主要目的是避免鲜果穗过于集中上市或延长青食玉米的供应期、提早供应等,也有为了提高产量研究间混套种、合理利用空间、地力的栽培方式,但研究并不系统,推广应用的并不广。因此如何提高其单位面积内的产量及有效穗率,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青食玉米是单茎单穗作物,这就需要充分利用地力、空间提高鲜穗的产量和有效穗率,通过栽培方式的改变提高单位面积内的产量。本研究就是通过改变单位面积内的产量及有效穗率的系统研究,探讨合理利用空间地力,提高鲜穗的穗率,为推广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