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贵州省马铃薯种植区划及关键栽培技术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介绍了贵州省马铃薯区划的原则、方法和依据,绘制了综合分区图、生态气候品种分布图、种植区划图,并根据气候、生态条件及品种类型等将贵州省马铃薯种植区域划分为:①高原高中山春播一熟区,包括黔西北高原高中山亚区和黔西、黔中高原中山丘陵亚区;②高原丘陵春、秋播二熟区,包括黔西南黔南高原中山亚区、黔北黔东北高原中山峡谷亚区和黔中黔东南高原丘陵亚区;③边缘低山丘陵冬播区,包括黔东南黔南低山丘陵亚区、黔南黔西南低山丘陵亚区和黔北低热河谷亚区;④不宜种植区,4个一级区,8个二级区;并阐述了各区域内马铃薯的关键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2.
施用有机肥对贵州不同生态区烟叶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研究贵州不同生态区烟叶的特色,挖掘贵州烟叶的生态优势,选择黔北道真县、黔东南天柱县、黔中贵定县、黔西南兴义市和黔西北威宁县5个典型的烟叶生态区,在只施有机肥、一垄双行烟,密度为1 482株/667m2的栽培模式下,研究贵州不同生态区烟叶的品质特征及致香物质。结果表明,不同生态区烟叶产量、单叶重和单位叶面积重均低于常规生产烟叶;烟碱含量相对偏低,糖含量较高,其他指标较常规生产烟叶稍有下降,但总体成分协调,糖/碱高;烟叶烟气幽雅,愉悦感增强,香气丰富,甜润明显;不同生态区致香物质差异明显,体现了地域特色。  相似文献   

3.
贵州发展油茶种植业的区域划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科学规划油茶种植业的发展,通过集成贵州自然气候、土壤类型及地形特征等资料,结合油茶生物学特性及其适宜栽培的生态环境,对贵州油茶种植业发展的区域适应,陛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贵州油茶种植业发展可划分为3个优先发展栽培区,即黔东南、黔西南和铜仁地区的大部分区域;1个较适宜栽培区,即黔中山原地区;1个次适宜栽培区域,即黔北及黔东北山原山地的部分地区;1个不适宜栽培区,黔西北中山山地丘陵地区由于海拔高、积温低、降雨量少,不适宜栽培油茶.  相似文献   

4.
贵州农药植物资源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贵州农药植物资源丰富,共有58科、100属、114种及1变种。这些农药植物以菊科、唇形科、蓼科、豆科、毛茛科、大戟科等为优势。物种丰富度指数表明贵州农药植物资源在黔东南、黔南、黔西南和黔中地区较为丰富,六盘水地区最为贫乏。Bray-Curtis距离系数表明黔西南和黔南地两地区农药植物资源的相似性最大,黔东南和六盘水之间的相似性最小。贵州农药植物中,有效部位为叶的最多(58种),有效部位为花的最少(15种)。  相似文献   

5.
为贵州园林绿化植物的培育、引种和推广应用提供参考,根据贵州不同地区地理、气候条件对园林绿化植物影响的差异性,在气候、地理、行政、植被、森林、农业、林业等各类区划的基础上,以气候条件中的年平均气温、1月平均气温、7月平均气温、年积温、无霜期、冻害、霜雪灾害等指标作为重要依据,运用指标图叠置法,将贵州划分为温热、温润、温暖、温和、温凉5个适宜不同园林绿化植物生长的区域,即黔南、赤水温热园林绿化植物区,黔东南温润园林绿化植物区,黔东、黔西南温暖园林绿化植物区,黔北、黔中温和园林绿化植物区,黔西温凉园林绿化植物区。  相似文献   

6.
贵州不同生态烟区烤烟质量状况分析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为探索烟叶特色的地域性差异,为建立不同生态烟区特色烟叶品质特征评价体系提供依据,对贵州5大生态烟区烟叶质量状况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在相同的栽培管理条件下,烟叶产量在130~155kg/667m2,产值均在2000元/667m2左右,烟叶单叶重表现为黔西北最高,黔北、黔东最小;含梗率黔北最高,黔西南、黔东最低;单位叶面积重黔西北最大,黔北、黔东最小;黔西南、黔西北及黔中烟碱含量在2.2%左右,黔东最低(1.73%);总糖含量黔西南、黔西北两地相对较高,在30%以上,黔中最低(28.83%);钾含量黔北、黔中及黔东相对较高;各地烟叶评吸质量均较好,可作为卷烟工业的优质原料.  相似文献   

7.
贵州农药植物资源丰富,共有58科、100属、114种及1变种.这些农药植物以菊科、唇形科、蓼科、豆科、毛茛科、大戟科等为优势.物种丰富度指数表明贵州农药植物资源在黔东南、黔南、黔西南和黔中地区较为丰富,六盘水地区最为贫乏.Bray-Curtis距离系数表明黔西南和黔南两地区农药植物资源的相似性最大,黔东南和六盘水之间的相似性最小.贵州农药植物中,有效部位为叶的最多(58种),有效部位为花的最少(15种).  相似文献   

8.
为探索贵州典型烟区的烤烟多酚含量在地区间的分布特征及其多酚类物质含量对烟叶质量风格特征的影响,为产区烤烟风格特色的清晰界定和细分提供参考。对贵州7个不同产区的125个烟草样品中绿原酸及其异构体、芸香苷、咖啡酸和莨菪亭等代表性多酚物质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进行测定和差异分析。结果表明:在研究的取样范围内,7种成分中莨菪亭的变异系数最大,新绿原酸的变异系数最小;不同产区烟叶的各多酚类物质质量分数存在显著性差异,其中,六盘水地区和遵义地区单宁类多酚质量分数显著高于黔南地区,毕节地区的黄酮类多酚质量分数显著高于黔东南地区;多酚总量以毕节和六盘水两地区最高,分别为32.78mg/g和32.76mg/g。同时还发现,不同产区的多酚组成比例有一定差异,烟叶的香型风格与多酚含量之间有一定关系,产地归属于贵州清甜香型烟区的烟叶单宁类多酚及多酚总量均高于归属于醇甜香型烟区的烟叶。  相似文献   

9.
为探明贵州不同产地烟叶质量的风格特征,采取田间试验比较了贵州不同产地各部位烟叶油分的表征化学物质和常规化学成分含量差异。结果表明:1)贵州不同产地烟叶油分的表征化学物质总量为上部烟叶358.11~506.5μg/g、中部烟叶288.28~512.98μg/g、下部烟叶289.57~363.78μg/g,变异系数为7.4%~26.4%。其中,上部烟叶以都匀点最高,达506.50μg/g;正安点最低,为358.11μg/g。中部烟叶以正安点最高,达512.98μg/g;贵定点最低,为288.28μg/g。下部烟叶以贵定点最高,达363.78μg/g;都匀点最低,为289.57μg/g。从烟叶产区看,上部烟叶油分的表征化学物质总量为黔南烟区高于黔北烟区,平均高25.5%,中、下部烟叶油分的表征物质总量不同产区的变化规律不同。2)中、下部烟叶的总糖和还原糖含量均为黔北烟区高于黔南烟区,总糖含量分别高51.9%和109.9%,还原糖含量分别高40.8%和95.6%;总氮含量则是黔南烟区高于黔北烟区,分别高21.2%和25.3%。上部烟叶的总糖和还原糖含量为黔南烟区高于黔北烟区,分别高76.5%和84.2%。  相似文献   

10.
为探讨贮存时间和产地对烟叶中性致香物质含量的影响,选取2012年、2013年和2014年入库的云南楚雄、贵州黔西南及福建三明复烤片烟,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HS-SPME)结合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技术测定其主要中性致香物质含量,采用方差分析、热力图、主成分分析及判别因子分析等手段分析香气物质特征,研究不同贮存...  相似文献   

11.
 以云南不同生态区烤烟云烟85烟叶为材料,采用气质联用仪对烤烟主要挥发性香气物质含量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6个烤烟种植区烟叶挥发性香气成分中仅二氢猕猴桃内酯、金合欢基丙酮、新植二烯含量不存在极显著差异,其余挥发性香气成分均存在显著性地区差异。滇东北地区烤烟芳香族氨基酸降解产物、美拉德反应物、类胡萝卜素降解产物和新植二烯含量最高,滇西南地区西柏烷类化合物含量最高。  相似文献   

12.
贵州烤烟常规化学成分与中性香气物质的相关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摸清贵州烟叶原料质量,提高其可用性,以贵州4个烤烟产区的33个烟叶样品为材料,采用多变量统计分析方法对其常规化学成分与中性香气物质含量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贵州烤烟常规化学成分在不同地区间存在广泛的差异,但还原糖含量在地区间稳定性较好;常规化学成分和众多香气成分都存在密切相关,其相关系数达到极显著或显著水平;常规化学成分与中性香气物质之间的第Ⅰ典型相关系数(0.911**)达极显著水平,共得到6个与典型变量相关显著的性状,分别为烟碱、钾、美拉德反应产物、芳香族氨酸降解产物含量、糖碱比和氮碱比。  相似文献   

13.
为阐明干筋期温度和干筋时间与皖南烤烟烟叶质量及焦甜香风格的关系,在安徽宣城烟区,以主栽品种云烟97的中部烟叶为供试材料,研究了不同干筋温度和干筋时间对皖南烟叶香气成分及焦甜香风格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干筋温度的提高,烤后烟叶外观质量和感官评吸质量呈先改善后变差的趋势,焦甜香主要关联香味成分含量表现出相同趋势;随着干筋时间的延长,烤后烟叶外观质量和感官评吸质量有变差的趋势,主要香味成分含量和焦甜香主要关联香味成分含量均有减小的趋势。适宜的干筋期温度和时间(干球温度68℃,湿球温度41℃,烘烤时间24 h)有利于彰显烟叶焦甜香风格。  相似文献   

14.
微量元素对烤烟香气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广西、湖南、贵州、云南主烟区烟叶中微量营养元素含量进行分析,并对不同产区的烟叶香味成分进行分析,研究这些元素对烟叶香气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烟叶中锌、锰等微量元素含量与其香气品质正相关,推广使用锌、锰微肥,增加烟叶含微量元素,协调烟叶化学成分,从而有效改善烟叶的香气品质。  相似文献   

15.
为提高桂阳县特色优质烟叶开发水平,以桂阳县2011-2013年的烟叶样品为材料,分析了其烟叶风格特色。结果表明:(1)桂阳县烟叶浓香型风格较显著;以干草香、焦甜香、焦香、木香、坚果香、正甜香、辛香为主体香韵,焦甜香特征突出,香气状态沉溢,浓度和劲头稍大;(2)不同部位烟叶的浓香型、焦甜香、木香和辛香标度值差异显著,但香型、香韵、香气状态种类一致;(3)桂阳县烟叶不同年份、不同乡镇风格特色稳定;(4)桂阳县烟叶在香型、香气状态和香韵种类与津巴布韦一致,在表征风格特色的主要指标上要弱于津巴布韦,但强于湖南浓香型其他产区。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广元烟区烟叶的特征香味成分,从致香物质角度探明广元烟叶的香型风格。[方法]选取2014—2015年广元烟区20份烤烟样品(C3F),对其主要香味物质进行了分析,并与其他典型香型产区烟叶的致香物质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试验表明,广元烟叶香味物质总量丰富,五大类香味物质含量表现差异,其中新植二烯和苯甲醇含量较高;广元烟叶与三大香型典型产区烤烟的香味物质种类及含量也表现差异,与玉溪、许昌烤烟均差异显著,而与遵义烤烟差异不显著,且与遵义烤烟的相似系数最高。[结论]研究可为广元烟区烤烟特色定位和烟叶生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生态条件对焦甜香型烟叶形成的影响,以明确焦甜香型烟叶最佳种植区域。[方法]选择3个不同生态区域试验点,分析比较生态因子的差异及其对焦甜香型烟叶的影响。[结果]海拔、平均气温、日较差、相对湿度等生态因子与焦甜香型烟叶相关;海拔在800 m以上,平均气温30℃以下,日较差10℃以上,相对湿度80%以上,有利于糖分的积累,此时初烤烟叶糖含量较高,化学成分协调,焦甜感明显。[结论]综合经济性状、化学成分和感官质量可知,海拔为1 200 m的仙峰乡为宜宾市焦甜香型烟叶最适宜种植区域。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索烤烟中性致香成分与感官评吸质量的关系,提高平顶山烟区烟叶质量及工业可用性。[方法]以平顶山市5个县市的3个烤烟主栽品种为材料,对烤烟下部、中部、上部叶片的中性致香物质含量和感官评吸质量进行了分析,并对二者进行了灰色关联度分析,同时对平顶山烟叶的中性香气成分与津巴布韦烟叶进行了聚类分析。[结果]平顶山烟区叶片共检出28种主要中性香气物质,且下部叶(1 298.60μg/g)、中部叶(1 084.77μg/g)、上部叶(1 223.35μg/g)中性香气物质总含量均高于津巴布韦对应部位烟叶,下部、中部叶片的酯类物质含量显著低于津巴布韦烟叶,但上部叶片酯类物质含量显著高于津巴布韦烟叶。不同中性香气物质对感官评吸质量的影响不同,醇类物质对余味、甜度影响最大,对香气质、透发性影响最小;醛类物质对香气量、杂气、劲头影响最大,酮类物质对香气量影响最小;酯类物质对刺激性、浓度影响最大,对杂气、柔细度影响最小;新植二烯对香气质、柔细度、透发性影响最大,对余味、甜度、刺激性、劲头、浓度影响最小,而新植二烯和酯类物质对总体感官评吸质量影响最大。对平顶山与津巴布韦的烟叶中性香气成分进行聚类分析,上部叶以郏县、叶县、鲁山烟叶与津巴布韦烟叶较为接近,中部、下部叶以叶县烟叶与津巴布韦烟叶最为接近。[结论]从中性香气成分含量看,平顶山烟叶具有优质烟叶的潜质,从中性香气成分与感官评吸质量的关系看,在今后的科研、生产中应更注重烟叶新植二烯和酯类物质含量的提升。  相似文献   

19.
以K326为材料,通过GC/MS分析紫色土、沙泥田、牛肝土田和掺入一定比例红砂土和河沙土紫色土、沙泥田和牛肝土田上生长的烤烟样品挥发性香气物种类和含量的差异.检测结果表明:紫色土醛酮酚类香气物质相对含量24.23%,醇类香气物质6.59%,酸类香气物质12.05%,酯类香气物质1.96%,烃类香气物质39.17%,是3种土壤类型中香气物质含量最高的.紫色土掺入不同比例的河沙后,掺入30%河沙的紫色土的酸类香气物质的相对含量达到18.98%,明显高于原紫色土;掺入45%红砂土的沙泥田醛酮酚类香气物质的相对含量增加到24.56%;掺入45%河沙的牛肝土田的烃类香气物质的相对含量增加到17.55%.根据试验结果讨论了土壤性质与烤烟香气物质含量的关系,并探讨种植优质烤烟所需要的土壤条件.  相似文献   

20.
为了提高优质烟叶比例和上部叶工业可用性,于2014年在贵州毕节以常规模式(移栽密度16 530株/hm~2、留叶数22片、施氮量90 kg/hm~2)为对照,设置增密减叶、增密减叶减氮的栽培模式,研究不同栽培模式对烟叶质体色素、香气物质含量及经济性状等的影响。结果表明,增密减叶减氮的栽培措施可促进上部烟叶的成熟落黄,提高上部烟叶的化学成分及香气成分的协调性,对上部烟叶提质增香效果明显。与对照相比,增密减叶减氮处理的烟株生长后期烟叶质体色素降解更为充分;烤后烟叶产值和上中等烟叶比例显著提升;烟叶含氮化合物含量降低,糖含量增加,化学成分协调性增加,香气物质总量显著增加;上部烟叶香气质改善、香气量及甜感增加、刺激性减小。综合分析,移栽密度18 195~20 205株/hm~2、留叶18~20片、减氮20%的栽培模式对上部叶增香提质效果最佳,适宜在毕节地区示范并推广利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