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研究喷施多效唑对双季晚稻秧苗生长的影响,为基质育秧秧苗调控提供技术支撑。以‘华优2号’为材料,通过育秧试验,分析多效唑施用时间与喷施浓度对基质育秧秧苗素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喷施多效唑显著缓解了秧苗生长,秧苗株高显著降低,多效唑对秧苗苗高的调控作用随喷施浓度增大而加强,随喷施时间的推迟而减弱。喷施多效唑显著影响秧苗叶片叶绿素含量,叶片SPAD值在喷施时间(T)、喷施浓度(C)处理间存在极显著差异,在喷施时间(T)×喷施浓度(C)处理间存在显著差异。喷施多效唑显著促进根系生长,一定浓度内多效唑浓度提高,秧苗根系数量、长度和根系活力均显著增加,浓度过高则抑制根系的生长,喷施时间过晚也抑制根系的生长。综合秧苗株高、叶绿素含量和根系生长等表现,T1C2和T2C2处理下秧苗素质最佳。  相似文献   

2.
本文报道了多效唑对于控制二晚秧苗生长的形态和解剖学表现及其与植物内源激素的关系。试验结果表明:(1)在二晚秧苗一叶一心期亩施300ppm 的多效唑100公斤,能有效地抑制秧苗生长速率。处理秧苗的叶片和叶鞘表现为短、宽、重,在形态上秧苗表现为典型的矮、壮、健,从解剖学上看,处理秧苗叶片和叶鞘细胞变小,叶鞘最厚处的细胞由对照的15层增至18层;根系成熟区中皮层细胞数目由对照的6—7层增加至8—9层。(2)多效唑是通过影响植物内源激素的生物合成或代谢对二晚秧苗的生长进行控制的。用气相色谱仪对处理秧苗和对照秧苗进行对比测定的结果表明,IAA 在处理样品中的含量极少,以至在气相色谱中不出峰,而对照样品的 IAA 含量则高达22.1μg/g 鲜重。乙烯释放的抑制与多效唑浓度成正相关。  相似文献   

3.
本文探讨多效唑促进水稻秧苗分蘖的作用机理。试验分四个处理:(1)多效唑浸种,自然光照:(2)多效唑浸种,遮光处理;(3)清水浸种,自然光照;(4)清水浸种,遮光处理。试验结果如下: (1)在自然光照条件下,多效唑浸种秧苗,三叶一心期有20%植株出现分蘖,清水浸种尚无分蘖。 (2)在遮光条件下(2500lx),处理与对照秧苗三叶一心期均无分蘖出现。 (3)自然光照条件下的处理秧苗体内的内源激素与对照相比,CTK含量高、CTK/IAA的比例大;遮光条件下,处理与对照秧苗体内的CTK和CTK/IAA的比例均大大下降。 (4)四种处理秧苗叶片、叶鞘各种醣、氮化物含量无很大差别。 (5)本试验结果表明,CTK的一定含量和一定的CTK/IAA的比例,是水稻幼苗产生分蘖的内因,外因多效唑和强光照通过这个内因起作用,促进水稻分蘖的产生。  相似文献   

4.
本试验以常规稻6—38和杂交稻威优64等六个品种为材料,进行了新型植物生长调节剂——多效唑,对培育二晚壮秧和生理基础与增产效果的研究。试验结果表明;二晚秧苗在一叶一心期,每亩喷300PPM 浓度的多效唑100公斤药液,能有效地对二晚秧苗起到控长、促蘖、培育壮秧的作用。处理后秧苗的高度比对照降低1/3~1/4,分蘖数增加80~120%,叶片表现短、宽、厚,苗体矮壮。这种壮秧移栽本田后无败苗现象,没有明显返青期,禾苗早生快发,分蘖多、有效穗增加。多效唑对于秧苗的生理效应表现为;增加秧苗的发根力,具有发达的根系,吸氮能力增强,苗体含氮量和叶绿系含量增加:光合速率增强。处理后的秧苗,碳——氮代谢均旺,而且这种生理效应一直维持到抽穗期,有利于营养体生长和籽粒灌浆结实。试验表明,多效唑处理后水稻能增产10%左右。  相似文献   

5.
水稻秧田使用多效唑能有效地控制秧苗伸长、矮化壮秧、早发增穗、增加水稻分蘖、促使秧苗根系发达、苗体健壮、增强抗逆性、防病抑草,从而达到增产增收。但在生产实践中.广大农民朋友往往由于使用不当,造成秧苗过于矮化、生长停滞甚至死亡、贪  相似文献   

6.
多效唑是一种高活性的植物生长延缓剂和广谱杀菌剂。水稻苗期喷施多效唑可以有效解决水稻苗期易倒伏、苗不壮、分蘖不足等问题,不仅可以培育出矮化健壮的秧苗,而且水稻秧苗插植后返青快、分蘖早、有效穗数增加,结实率和千粒重明显提高。实践表明,水稻苗期喷施多效唑是一个简便、易行、有效的增产途径。其具体方法是:在水稻-心-叶期,每亩用200微克/毫升的15%多效唑,均匀喷洒水稻秧苗,可收到如下效果:  相似文献   

7.
1.化学调控秧苗生长 80年代,我国自行研制的多效唑(MET)开始应用推广后,大大缓解了秧苗过分徒长所造成的返青晚、早期分蘖慢的问题.进入90年代,为减少土壤污染和使用更加简便,在水稻生长上推广了活性比多效唑大6~10倍的烯效唑(S-3307),用50~20PPM烯效唑溶液浸种24~36小时,秧苗在30~35天的秧龄内,苗高下降1/4,单株分蘖增加1~2个,移栽后不僵苗,本田分蘖提早,具有较好的增穗增产作用.  相似文献   

8.
以内蒙古鄂尔多斯市乌审旗1年生羊柴幼苗为试验材料,研究重度干旱胁迫下不同浓度多效唑对羊柴地上部分生长特性和根系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重度干旱胁迫下,150~600 mg/L浓度的多效唑能抑制羊柴幼苗株高的生长,促进分蘖及基径增粗,150 mg/L多效唑处理下羊柴根系长度、根系体积及根系表面积均较对照(CK)低,300 mg/L浓度以上的多效唑则会促进羊柴根系的生长;在提高根系长度上,多效唑对细根的作用效果优于小根和中根;经相关分析和隶属函数分析发现,重度干旱条件下,多效唑处理后羊柴地上部分与根系生长状况关系不明显,根系特性间关系较密切,450 mg/L的多效唑对羊柴抗旱性的提高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9.
大棚番茄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菊兰 《吉林农业》2009,(11):26-27
1.化学调控秧苗生长 80年代,我国自行研制的多效唑(MET)开始应用推广后,大大缓解了秧苗过分徒长所造成的返青晚、早期分蘖慢的问题。进入90年代,为减少土壤污染和使用更加简便,在水稻生长上推广了活性比多效唑大6~10倍的烯效唑(S-3307),用50。20PPM烯效唑溶液浸种24~36小时,秧苗在30-35天的秧龄内,苗高下降1/4,单株分蘖增加1—2个,移栽后不僵苗,本田分蘖提早,具有较好的增穗增产作用。  相似文献   

10.
不同浓度多效唑对番茄穴盘育苗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穴盘育苗的方法,研究了3种浓度(100、200、400 mg/L)多效唑处理对番茄幼苗质量及生理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番茄育苗过程中叶面喷施多效唑的浓度以100~200 mg/L为宜,该浓度多效唑能有效降低番茄秧苗株高,增加茎粗,促进幼苗干物质的积累;同时有效提高秧苗根冠比、根系活力和壮苗指数,有利于培育壮苗.叶面喷施400mg/L多效唑对番茄秧苗质量不利,过度抑制了秧苗的生长.  相似文献   

11.
在杂交水稻母本机插育秧时喷施不同浓度的多效唑,研究多效唑对秧苗的分蘖数、叶龄、株高、茎粗、播始历期等农艺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秧苗1叶1心期每667 m2秧田喷15%多效唑30 g,可以增加低位分蘖数,提高秧苗素质,有效提高秧龄弹性。  相似文献   

12.
连续3年晚季在本所试验田进行植物生长延缓剂--多效唑在塑料软盘育秧上应用效果研究,取得理想效果.主要表现在:控制秧苗生长高度,增强秧龄弹性,缓解早稻与晚稻的季节矛盾;促进秧苗分蘖,提高秧苗分蘖率,培育带蘖壮秧,节省大田用种量;防止抛栽后大田出现倒苗、败苗、死苗现象;有利于大田秧苗返青,早分蘖,成穗多,增穗、大穗.多效唑配方简单,操作方便,花工少,成本低,群众容易接受.  相似文献   

13.
亲本秧苗不同时期喷施不同浓度多效唑的试验,主要探讨了多效唑对分蘖数、叶龄、株高、茎基宽等秧苗素质,以及播始历期、每丛穗期、颖花数、叶长、包颈长度、包粒数、柱头外露率等生物学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母本在一叶一心期每667 m2秧田喷l5%多效唑50g,可以增加低位分蘖数,提高秧苗素质:开花期对母本喷施多效唑能增加有效穗,...  相似文献   

14.
多效唑对早稻秧苗矮化、促蘖及抗低温效应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报道了多效唑对早稻秧苗在常温下和低温胁迫条件下的生理效应。在常温条件下,多效唑具有延缓早稻秧苗的伸长生长,促进分蘖,提高叶片含氮量和叶鞘淀粉含量,提高叶片组织电阻和叶绿素含量,提高游离脯氨酸含量等方面的生理效应;在低温胁迫条件下,多效唑能够减小秧苗叶片细胞膜透性,维持叶片组织电阻以及延缓叶绿素含量和净光合速度的下降趋势,提高脯氨酸含量,减轻回暖后秧苗的外部伤害程度。本文还对多效唑矮化、促蘖及抗低温的作用机理作了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15.
<正> 多效唑(MET)是八十年代我国新开发的植物生长延缓剂,它对作物具有多种调节功能,因而已在农业生产上广泛应用。到1988年,全国已有14个省市推广300多万亩。现将其在多种作物上的应用技术及效果介绍如下: 1、水稻多效唑在水稻生产上应用,可控制秧苗徒长、促进秧苗分蘖、抑制秧  相似文献   

16.
多效唑(又名矮壮素)是人们在生产上广泛应用的一种植物生长延缓剂.对矮化植株、促进根系发育、增强低节位分蘖、调节花期的效果明显。现将我们用多效唑调节R042系列组合花期的试验简报如下。  相似文献   

17.
多效唑(Multi-effect triazole,MET)是一种新型植物生长调节剂,对多种作物具有控制纵向生产、促进横向生长的作用。在杂交中稻幼苗期,每亩用15%的多效唑可湿性粉剂200g兑水100kg喷施,能显著地矮化苗高,增加单株分蘖数,并提早分蘖成穗,叶宽、茎宽也相应增加,从而增强秧苗素质,以作为增穗增产的基础。  相似文献   

18.
亲本秧苗不同时期喷施不同浓度多效唑的试验,主要探讨了多效唑对分蘖数、叶龄、株高、茎基宽等秧苗素质,以及播始历期、每丛穗期、颖花数、叶长、包颈长度、包粒数、柱头外露率等生物学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母本在一叶一心期每667m2秧田喷15%多效唑50g,可以增加低位分蘖数,提高秧苗素质;开花期对母本喷施多效唑能增加有效穗,对发育鞍快的亲本喷施多效唑能抑制发育过程,有利于保持父母本最佳授粉态势,提高异交结实率,从而达到增加制种产量的目的。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究多效唑影响水稻(Oryza sativa L.)生长发育的因素。[方法]选用3个粳稻品种用100 mg/L多效唑溶液浸种48 h后直播栽培,观察苗情并在成熟后测定经济性状、产量等,以清水浸种处理作为对照。[结果]多效唑抑制了秧苗的前期生长,并推迟直播粳稻的生育期,从而延长了水稻的生长周期。多效唑对直播粳稻第1节节长没有抑制效果,也表明对直播粳稻的抗倒伏效果不理想。从与对照的苗数变化来看,多效唑对直播粳稻的分蘖抑制明显,降低了粳稻的分蘖率和成穗率,进而降低了直播粳稻的产量。[结论]多效唑浸种使直播稻有减产倾向,因此在水稻直播种植中不建议使用多效唑浸种。  相似文献   

20.
多效唑在杂交水稻两段育秧上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 新型植物生长延缓剂多效唑在水稻、小麦、油莱、大豆等多种作物上应用,具有控制徒长,促进分蘖(分枝),增强代谢,提高产量的效果。杂交水稻采用两段育秧方式,可有效地提高秧苗素质,有利于培育出适龄壮秧。目前,多效唑已在信阳地区杂交水稻栽培中推广。针对生产实际,1990年我们进行了杂交水稻两段育秧施用多效唑试验,探讨多效唑在杂交水稻两段育秧中施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