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北京市保护性耕作发展现状 近年来,北京由于水资源过度利用、土地沙化、沙尘暴日趋加剧等,造成水资源供需矛盾逐年加大,耕地面积不断减少,生态问题日益突出,不仅制约着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而且直接影响到北京生态环境改善.因此,为了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保护生态环境,北京市从20世纪90年代末开始了保护性耕作的研究,目前保护性耕作技术已经在全市范围内得到了普遍推广.  相似文献   

2.
保护性耕作是在农业机械化实现较早的西方国家先产生的.20世纪30年代,美国爆发了震惊世界的"黑色风暴",给农业和农民生活带来了严重灾难和影响.从沙尘暴的教训中反思,人们总结出了传统耕翻存在的问题,随之以保水、保土为目标的保护性耕作技术开始研究发展起来.  相似文献   

3.
保护性耕作技术就是对农田实行免耕(少耕),尽可能减少土壤耕作(只要能保证种子发芽即可),用常年积攒的农作物秸秆和残茬覆盖地表,用化学药物来控制杂草和病虫害,从而减少土壤风蚀、水蚀,提高土壤肥力和抗旱能力的一项先进农业耕作技术。20世纪90年代初,我国开始试验示范保护性耕作技术。2002年,国家财政设立专项资金,开始实施保护性耕作示范项目。  相似文献   

4.
正美国从20世纪30年代"黑风暴"事件后,开始研究保护性耕作技术,尤其是20世纪60年代,免耕播种机和除草剂的成功研制极大促进了美国保护性耕作技术的推广和应用,种植面积从1963年的1%增加到2008年的41.54%,截至2015/2016年,美国保护性耕作面积已达到全世界的73.7%。经过数十年的发展,美国保护性耕作技术逐渐形成  相似文献   

5.
自保护性耕作于20世纪40年代面世以来,特别是它历经数十年的不断成熟和走向国际化之后,已经越来越成为世界农业发展的历史性潮流,已构成当代世界农业进步的时代性特征和标志性符号。尤其值得注意的是,我国引进和推广保护性耕作技术的实践,不仅催生了耕作制度的变革,而且还引发了一场观念革命,使建立保护性耕作发展的长效机制显得越来越重要。  相似文献   

6.
天津市武清区作为农业部首批保护性耕作示范县,早在1997年就对保护性耕作各单项技术开展了试验示范,从2002年开始对保护性耕作整体技术进行了大面积推广。从几年的实践来看,武清区两茬平作农业种植形式实施保护性耕作有其一定的特殊性。  相似文献   

7.
甘肃省平凉市属典型的旱作农业区,也是保护性耕作技术实施的适宦区。从2003年开始,在省农机局的支持下,开展保护性耕作技术试验,2004年以来,先后有崆峒区、泾川县、灵台县和市农机技术推广站分别承担了农业部保护性耕作技术推广和技术创新项目,累计完成保护性耕作技术推广面积30多万亩。  相似文献   

8.
保护性耕作的发展   总被引:34,自引:3,他引:31  
当今人类正面临着全球气候变暖、资源短缺、耕地退化和人口膨胀的巨大挑战,发展保护性耕作有助于解决这些问题,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目前已经成为南北美洲、澳洲国家的主流耕作方法,欧、亚、非洲国家也在应用推广.我国保护性耕作的农艺研究早在20世纪60年代已经开始,但机械化保护性耕作系统试验相对较晚.1991年以来,研究了大批轻型以及驱动型免耕播种机具,通过农艺农机结合的田间试验形成了一批保护性耕作技术模式,为示范推广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9.
保护性耕作是一种全新的农业技术革命,是对传统耕作制度的重大变革,由于我国北方地区农区分布面广.自然条件各有差异.实施机械化保护性耕作,既要学习借鉴国内外的先进经验,又要考虑本地区的自然条件和地区特点。巴彦淖尔市结合当地农业生产实际,开展水浇地上保护性耕作的试验研究,从2002年开始进行保护性耕作实验示范.经过几年的实践,巴彦淖尔市的保护性耕作试验研究工作逐步规范,并取得了一定效果。  相似文献   

10.
保护性耕作技术在20世纪40年代初起源于美国,现已广泛应用于世界农业发达国家。我国保护性耕作技术应用是在上世纪90年代初,虽然起步较晚,但由于国家的高度重视,已确定为我国北方旱作农业省区重点推广的农机化技术,并在扶持和投入支持力度上不断加大,近年来取得了明显成效。  相似文献   

11.
澳大利亚农业暨保护性耕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业部保护性耕作考察团一行10人,于2003年月11月7到20日在澳大利亚进行了农业及保护性耕作专题考察。通过考察,对澳大利亚农业及保护性耕作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和认识。  相似文献   

12.
随着农业生产向现代化、自动化发展,传统耕作与播种的模式显现出诸多弊端,土壤退化、环境污染成为影响农业发展的不利因素,保护性耕作技术作为农业生产的新理念,能有效优化农业耕地条件,促进地力恢复。从保护性耕作的应用现状与特征出发,分析了保护性耕作的应用要点与优势,介绍了保护性耕作的实施流程与注意事项,对保护性耕作的应用效益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3.
一、我国保护性耕作的发展历程 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我国科技工作者进行保护性耕作技术试验,但由于偏重农艺技术研究,忽视农机具研发,推广应用面积不大.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农业部将保护性耕作技术列入引进项目,根据我国广大农村地块小、拖拉机动力小、经济购买力弱等有别于美、加、澳等的国情,积极开展了适合旱作地区的轻型免耕播种机、深松机、浅松机和适合一年两熟高产地区的免耕播种机创新研究,保护性耕作技术的效益得以体现,应用面积快速增长.尤其是2002年以来,国家将保护性耕作技术列入农业部示范项目,累计投入上亿元资金,保护性耕作技术的示范推广步伐明显加快.  相似文献   

14.
保护性耕作起源于20世纪30年代的美国,现已推广应用到70多个国家,成为世界上应用最广、效果最好的一项旱作农业技术。据统计,全世界保护性耕作  相似文献   

15.
保护性耕作作为一种全新的农业耕作方式,对保护环境、节约资源,保持农业可持继发展起到重要的作用。保护性耕作的发展得到党中央国务院及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2006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继续实施保护性耕作示范工程”,农业部将保护性耕作列为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本文从保护性耕作的演变、作用、效益和存在的问题几方面阐述了保护性耕作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6.
正山西省定襄县从20世纪末开始示范推广机械化保护性耕作技术以来,农业生产如今已华丽转身,从精耕细作的"小脚女人"走向了全面推广机械化保护性耕作的康庄大道,一度曾被人们蹂躏践踏而始终养育着他们的那片血肉模糊的热土终于得到了社会的关注、农民的关爱。提高耕地质量、减少环境污染、维系生态平衡、保护耕地资源已成为当前乃至今后定襄县发展绿色有机和可持续农业的重要举措。定襄县机械化保护性耕作以低能耗、低污染、  相似文献   

17.
保护性耕作技术是适应我国北方农业发展的一种新型耕作技术,目前在北京地区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从2003年开始,在农业部、北京市农业局、北京市环保局保护性耕作技术研究项目的基础上,通过3年的系统研究,从经济、生态和社会方面对保护性耕作技术的效益进行了分析和评价,并针对北京市保护性耕作技术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适合北京市技术模式和机具现状的保护性耕作技术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18.
2003年年初,山西省人民政府以晋政发〔2003〕1号文件发布了《关于发展机械化保护性耕作农业的实施意见》,这意味着保护性耕作的示范推广由部门行为变成了政府行为。为了认真学习、贯彻、落实文件精神,我们从本期开始连载许继光同志撰写的一组关于“保护性耕作系列谈”的文章,并欢迎大家就保护性耕作农业的话题踊跃来稿,共同研究、探讨如何加快保护性耕作农业发展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保护性耕作作为世界农业的一项先进耕作技术,是相对于传统农业的一场革命,是依托机械化手段实施以作物秸秆覆盖和免少耕播种为主要内容的农业耕作技术.它具有保水、保土、保肥、节本、增产、增收的显著效果.从1992年开始,山西省农机部门与中国农业大学、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合作,率先在山西省尧都区的18亩(1.2 hm2)旱地上进行了保护性耕作试验研究,拉开了"保护性耕作中国化"的序幕.经过20年来的积极探索和不懈努力,逐步创立了一整套保护性耕作技术体系和机具系统.到2012年,全省实施面积达到1300万亩(86.67万hm2),年增产粮食6.5亿kg,节本增效17.5亿元,取得了令人瞩目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走出了一条有中国特色的保护性耕作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20.
正保护性耕作技术是对农田实行免耕、少耕,并用作物秸秆、残茬覆盖地表,用化学药物来控制杂草和病虫害,从而减少土壤风蚀、水蚀,提高土壤肥力和抗旱能力的一项先进农业耕作技术。通过运用机械化保护性耕作技术,可以获得较好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是一种实现农业生产和环境保护"双赢"的耕作方法。一、机械化保护性耕作技术的起源及我国的推广状况机械化保护性耕作技术起源于美国,20世纪30年代,由于美国人少地多,机械化投入大,生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