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牦牛是青藏高原上的一个景观牛种.在独特的高原生态环境条件下,经过长期的自然选择和人工培育,该牛种形成了适应青藏高原生境的生活习性和体型外貌特征及特殊的血液和呼吸系统机能,使它能够在高原环境中生存和生产.  相似文献   

2.
牦牛是青藏高原及其毗邻地区特有的优势畜种,是惟一能充分利用青藏高原牧草资源生存繁衍的牛种.由于高海拔无污染,青海湖环湖区牦牛更具有生产"绿色肉食品"的独特优势.如何建设具有高原特色青海湖环湖区绿色牦牛肉干生产基地,是畜牧业科学高效发展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牦牛是我国高原山地特有的牛种,长年栖息于海拔3000m以上寒冷地区,被誉为世界屋脊上的牛,是我国草原地区进行动物性生产、提供多种畜产品的宝贵资源,是青藏高原牧民衣、食、住、行不可缺少的赖以生存的重要生产生活资料。1基本概况大通县位于青海省东部农业区,是省会西宁市直辖县,地处青藏高原和黄土高原的过渡地带,海拔2280  相似文献   

4.
牦牛有"高原之舟"的美誉,是适应高原山区草场自然资源的牛种,对高山草原环境具有适应性强、耐粗饲等特点.牦牛的肉、乳、毛、皮等产品是高山草原牧业的主要生活资源和轻工原料的来源之一.  相似文献   

5.
正[本刊辑]2017年7月2日,全球首款注册婴幼儿牦牛奶配方奶粉发布会在成都举行。高原之宝全球首款注册婴幼儿牦牛奶配方奶粉上市,弥补了市场空白,增强了中国奶业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牦牛是青藏高原特有的牛种,现存三种源种动物之一。牦牛以超强的耐寒、抗缺氧、抗疲劳和免疫力而著称。牦牛奶粉具有安全环保、体质优良、免疫力出众等独特优  相似文献   

6.
牦牛是中国青藏高原地区的特有牛种,残酷的高原环境促使牦牛进化出独特的适应机制。瘤胃和肠道微生物对反刍动物的健康、生长、发育和繁殖具有重要影响。高通量测序技术可有效鉴定牦牛瘤胃和肠道内的微生物种类。该文回顾了现有牦牛瘤胃和肠道微生物多样性的相关研究论文,阐述了牦牛瘤胃和肠道微生物群落结构与饲料、饲养方式、年龄等因素的关系,以期为牦牛生产养殖中的应用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7.
浅谈我国牦牛业生产现状及发展思路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牦牛是中国古老而又原始的牛种之一,是唯一能在青藏高原生态环境下生存繁衍的牛种,是青藏高原特有的优势畜种,具有独特的生态学特性及经济价值。牦牛除分布于我国青海、西藏、四川、甘肃、新疆、云南省外,在北京(灵山)、河北(围场)及内蒙古自治区西部等地也少有分布。经过千百年的自然选择与进化,牦牛形成了其独特的遗传性能和对高寒缺氧恶劣环境的适应能力。  相似文献   

8.
本研究采用淀粉凝胶电泳法和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法测定云南迪庆黄牛血清白蛋白(A1b)、血清运铁蛋白(Tf)、血清碱性磷酸酶(Abp)和血红蛋白(Hb)等四个位点的基因频率。为分析迪庆黄牛这一高原类型地方牛种在中国黄牛中的地位,利用本研究的迪庆黄牛以及文献报道的中国10种黄牛的四个多态位点的等位基因频率资料,计算标准遗传传距离,并进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迪庆黄牛独自一类,来自于青藏高原的迪庆黄牛在中国黄牛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结合文物考证资料,推测青藏高原很可能是中国黄牛的发源地。  相似文献   

9.
牦牛是青藏高原特有牛种,对高海拔、寒冷、缺氧、缺草等恶劣气候条件有很强的适应能力,牦牛常年放牧、野性较大,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冻精改良技术的开展,从而在高原牧区推广应用牦牛冻精改良技术的难度相对较大。本文就甘南州牦牛冻精改良技术应用现状、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加强牦牛冻精改良技术的对策和建议。只有采取行政与技术相结合的综合配套措施,制定相应的优惠扶持政策,建立完善牦牛冻精改良技术服务推广体系,就能推动牦牛冻配改良技术的推广应用,促进高原生态畜牧业高效健康发展和农牧村经济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0.
野牦牛(Bosmutus)是我国青藏高原上的特有牛种,是家牦牛(Bosgrunniens)的最近祖先。野牦牛性情猛烈,体躯高大,体质结实粗犷,对青藏高原严寒、缺氧、多变恶劣的环境具有极强的适应性。  相似文献   

11.
放牧型合作猪生态特性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放牧型合作猪品种特性及其生物学特性和生态环境适应性进行研究,并探讨了放牧型合作猪品种形成与生态环境的关系.结果表明,放牧型合作猪是适应特殊生态环境的产物;不同性别生理生化指标无显著性(P>0.05)差异;不同生长阶段部分指标有显著(P<0.05)或极显著(P<0.01)差异.研究显示放牧型合作猪对高寒草原气候具有较强的适应性.  相似文献   

12.
依靠西藏野生牧草种质资源提高天然草场的植被恢复效率   总被引:7,自引:4,他引:3  
西藏在特殊的自然环境、气候条件下,经上千年生长形成的植被类型,一旦遭到破坏,很难恢复生长。而依靠当地野生牧草种质资源,是提高西藏天然草地植被恢复效率的必然选择之一。  相似文献   

13.
青藏高原东缘10种禾本科植物种子萌发的基温和积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梅英  刘文  刘坤  卜海燕 《草业科学》2011,28(6):983-987
温度是影响种子萌发重要的环境因子之一。本研究利用积温模型分析了青藏高原东缘10种禾本科植物种子在5个恒温梯度下(5、10、15、20、25 ℃)萌发所需的积温和基温。结果表明,10种禾本科植物种子萌发的基温在0~4 ℃,积温在26.65~139.92 ℃·d,基温较低,积温较高,这与这些物种所生存的青藏高原东缘特殊的气候条件有关。海拔与萌发的基温之间存在显著的负相关性(P<0.05),说明种子萌发的基温与它们所处的温度环境相适应。一年生的两种雀麦较8种多年生植物种子萌发所需的积温较低,萌发较早,可优先占有空间资源,在群落竞争中获利。  相似文献   

14.
高原鼢鼠栖息地的选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原鼢鼠(Myospalax baileyi)是青藏高原的特有鼠种,营地下生活,靠采食植物根茎为生,主要分布在青藏高原高寒草甸和高寒草原区,在草地生态系统中具有重要的功能和地位,有着地面植食性动物不可替代的作用。然而,由于高原鼢鼠种群密度上升,打破了原有土-草-畜-鼠的动态平衡,导致草地生产力下降,生物多样性丧失,进而形成草原鼠害。在鼠害严重危害区会形成次生裸地(黑土滩、鼠荒地等),严重威胁着草地生态环境安全。高原鼢鼠种群数量上升与其栖息地适合度增强密切相关,选择适宜栖息地也是导致高原鼢鼠扩散的主要原因之一。通过破坏栖息地环境来降低高原鼢鼠生境适合度,进而降低其种群密度是目前取代化学灭鼠的趋势。本研究详细阐述了影响高原鼢鼠对栖息地选择的因素,以及国外对地下鼠生境选择的研究,并对高原鼢鼠生态防治的研究及新型技术在其研究方面的应用做出了进一步的展望。  相似文献   

15.
川西北高原地处长江、黄河上游及重要支流的源头地区,地理位置独特,生态战略地位十分重要,是长江、黄河上游的重要生态屏障.文章研究了川西北高原生态环境状况,分析了形成这种状况的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并提出了一些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6.
高原鼠兔昼夜摄食量和饮水量的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保证高原鼠兔在人工饲养条件下正常生长发育。选择27只高原鼠兔观察其昼夜摄食量和饮水量。高原鼠兔日均摄食量为21g/d.只,饮水量为45.5mL/d.只时可保证其正常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17.
To the editor: During the preparation of an article on the repair of rupture of the cranial cruciate ligament in dogs, I made a survey of the members of the American College of Veterinary Surgery in active practice with a special interest in orthopedics. They were asked to specify their preferences for treatment of this condition in small (under 16 kg) and large dogs.
A total of 111 replies were obtained. Repair in small dogs was to a great extent achieved by lateral suture stabilization by using a variety of materials such as fishing line, multifilament nonabsorbable suture, and stainless steel wire. Lateral extracapsular techniques were also used in large dogs; however, the tibial plateau leveling osteotomy was also used frequently. The data are summarized as follows:  相似文献   

18.
为研究输氧对拉萨白鸡种蛋和藏鸡种蛋孵化效果的影响,选用5世代拉萨白鸡种蛋、尼木藏鸡种蛋、山南藏鸡种蛋进行孵化,于孵化过程及孵化结束时测定各品种鸡种蛋的相关孵化指标。结果表明:与输氧条件下相比,拉萨白鸡种蛋和尼木藏鸡种蛋在不输氧条件下的蛋重、初生重和初生重占入孵蛋重的百分比均更高,而山南藏鸡种蛋在不输氧条件下的蛋重、初生重和初生重占入孵蛋重的百分比均较低;拉萨白鸡种蛋、尼木藏鸡种蛋、山南藏鸡种蛋在输氧时的入孵蛋孵化率比不输氧时分别高29.40%、35.01%、14.72%;拉萨白鸡种蛋、尼木藏鸡种蛋、山南藏鸡种蛋在输氧时的受精蛋孵化率比不输氧时分别高31.55%、39.49%、11.91%。综上表明,缺氧是高原优良种质资源鸡种蛋孵化率低的最主要的因素,该研究为今后提高高原环境下种蛋的孵化效果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9.
李启森  赵雪 《草业科学》1995,12(4):54-58,63
在对河北省坝上地区的农业生产条件及其生态环境特征进行分析和评价的基础上,着重探讨了该区生态农业的发展战略和途径,并对该区的生态农业发展模式进行了论述,可为该地区及其邻近地区的社会、经济及生态环境的全面稳定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研究啮齿动物的食性及其营养生态位特征不仅可以了解高寒草甸环境变化下物种的食性适应特征,还可探讨多种啮齿动物的种间关系。本研究采用粪便显微组织观察法,分析了甘南草原高原鼠兔(Ochotona curzoniae)、高原鼢鼠(Eospalax baileyi)和喜马拉雅旱獭(Marmota himalayana)3种啮齿动物的食性及营养生态位特征。结果发现:3种啮齿动物所采食的植物种类基本相同,但其比例各异;高原鼢鼠所采食的植物主要是珠芽蓼(Polygonum viviparum)和鹅绒委陵菜(Potentilla anserina)等杂类草,且对莎草科(Cyperaceae)植物的采食量显著高于其它两种动物,高原鼠兔主要采食禾本科(Poaceae)植物,喜马拉雅旱獭则主要采食禾本科和菊科(Asteraceae)植物;营养生态位宽度依次为喜马拉雅旱獭>高原鼢鼠>高原鼠兔,其中高原鼠兔与喜马拉雅旱獭的营养生态位重叠最大(0.52)。3种啮齿动物在食物上存在分化,营养生态位分离,是其共存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