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蛋重和蛋形指数对黑凤鸡种蛋孵化率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测量了黑凤鸡种蛋的蛋重和蛋形指数,研究蛋重和蛋形指数对黑凤鸡种蛋孵化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黑凤鸡种蛋蛋重在36.8~46.9g,蛋形指数在0.675~0.789孵化率较高。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坝上长尾鸡蛋重对孵化率的影响,明确提高孵化率的适宜蛋重。方法选取坝上长尾鸡种蛋5 000枚,按蛋重随机分为5组,Ⅰ组40 g以下;Ⅱ组40. 1~43 g;Ⅲ组43. 1~46 g;Ⅴ组46. 1~49 g;Ⅳ组49. 1 g以上,进行孵化,分别对5组种蛋在不同孵化期失重率变化和孵化率进行统计,结果Ⅲ组孵化率最高,为90. 28%,和Ⅱ组、Ⅴ组相比,差异不显著(p 0. 05)。显著高于Ⅰ组和Ⅳ组(p 0. 05)。结论坝上长尾鸡种蛋适宜蛋重为40. 1~49g。  相似文献   

3.
种蛋保存条件对孵化效果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彭继荣 《畜禽业》2007,(1):7-11
在平均温度16.5℃,相对湿度75%的条件下,根据种蛋的保存时间(1~3d、4~6d、7~9d,10~12d)、放置方式(锐端向上、锐端向下)、翻蛋与否,将入孵蛋分为16个处理组,与大批量的种蛋同机孵化。实验结果表明:保存条件对种蛋孵化率起决定性影响,保存期1周内孵化率最佳,超过1周则孵化率明显下降。翻不翻蛋对种蛋孵化率的影响显著,但显著影响早期和中后期胚胎死亡率。放置方式对保存期在10d以内的种蛋受精率、受精蛋孵化率、胚胎早期死亡率、胚胎中后期死亡率没有影响;种蛋保存期超过10d时,锐端向下存放可提高孵化率。  相似文献   

4.
通过不同孵化方法的繁殖试验,比较了胡子鲶3种孵化方法的受精、孵化效果以及孵出10 d后的鱼苗成活率。试验结果:A组(对照组,常规孵化桶孵化模式)平均受精率为85.7%,平均孵化率为74.1%,10 d后鱼苗平均成活率为88.11%;B组(薄膜氧气袋充氧孵化模式)平均受精率为93.4%,平均孵化率为90.3%,10 d后鱼苗平均成活率为88.98%;C组(薄膜氧气袋充氧,并放在泡沫箱内保温的孵化模式)平均受精率为95.0%,平均孵化率为92.1%,10 d后平均成活率为84.57%。结果表明,B、C组薄膜氧气袋的孵化效果好于A组,薄膜氧气袋孵化模式具有保温、节能、节水等作用,且生产上方便、可操作性强,有利于胡子鲶苗种的规模化繁殖。  相似文献   

5.
孵化机翻蛋角度的大小直接关系到禽类种蛋孵化率的高低。我国很多孵化机厂家生产的通用型孵化机只适合于鸡、鸭、鹅的孵化,但并不适用于番鸭的孵化,主要原因是番鸭种蛋蛋壳较厚、孵化期长,翻蛋角度要求大,而国产通用型孵化机翻蛋角度设置较小,只能翻到45°,所以翻蛋角度达不到番鸭孵化角度的要求,造成番鸭孵化率很低。采用自行设计的番鸭专用孵化机很好地解决了这一难题,其最大优点就是可以任意调节翻蛋角度,最大角度可调到90°,从而显著提高番鸭的孵化率。笔者于2016年5—8月在凯里市农丰养殖发展有限公司孵化场用国产通用型孵化机和自行设计的番鸭专用孵化机进行孵化对比试验,试验结果显示:自行设计的番鸭专用孵化机的孵化率比通用型孵化机的孵化率高出74.7%,差异极其显著(P<0.01)。  相似文献   

6.
黄鳝人工孵化方法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验分别采用不同的孵化方式对黄鳝受精卵进行孵化。结果表明:流水孵化方式比静水孵化方式的孵化率高;在流水孵化方式中,第5组孵化方式(水深0.2~0.4cm、履盖湿纱布、光线较暗),其孵化率显著高于其它方式(P<0.05)。  相似文献   

7.
盐度对奥尼罗非鱼受精卵孵化和仔鱼活力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盐度对奥尼罗非鱼受精卵孵化和仔鱼活力的影响.在不同盐度(2、5、8、11、14、17、20、23)及纯净淡水(0),水温(29±0.5)℃下,比较观察奥尼罗非鱼受精卵的孵化时间、孵化周期、孵化率和畸形率.同时在不同盐度条件下对初孵的奥尼罗非鱼仔鱼进行耐饥饿试验,测定其不投饵存活系数(Sal).结果表明,盐度5~14时,奥尼罗非鱼仔鱼受精卵孵化率较高(88.7%~90%),盐度高于17和低于2时,孵化率较低.盐度在2~5及14~17可分别视为奥尼罗非鱼受精卵孵化的两个临界区域.仔鱼生存适宜盐度5~14,最适盐度5~8.盐度为11和14时,SAI值分别为19.05和20.84,此时仔鱼发育缓慢.部分仔鱼的身体一直未出现色素.盐度高于17和低于2时不适合仔鱼的培育.仔鱼的SAI值与受精卵的孵化率呈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8.
疣吻沙蚕胚胎发育观察及盐度对其孵化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显微镜观察了疣吻沙蚕(Tylorrhynchus heterochaeta)胚胎发育不同时期特征,并依据疣吻沙蚕人工孵化经验设置6个盐度梯度组(A:0,B:5,C:10,D:13,E:15,F:20),每组3个平行,研究了盐度对疣吻沙蚕受精率和孵化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疣吻沙蚕胚胎发育可分为受精卵、卵裂期、囊胚期、原肠期、前担轮幼虫期、后担轮幼虫期、膜内三刚节疣足幼虫期和三刚节疣足幼虫期8个时期;盐度对疣吻沙蚕孵化影响显著(P0.05),C组受精率和孵化率最高,与其他组存在显著差异(P0.05)。适宜受精的盐度范围为10~13,最适孵化的盐度为10。  相似文献   

9.
为对单环刺螠(Urechis unicinctus)的人工苗种生产提供科学有效的基础资料,进行了受精方式和环境因子对单环刺螠受精与孵化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自然受精的受精率(95.67±2.32)%显著高于人工授精(8.79±6.02)%~(57.83±8.23)%(P0.05);人工授精中,精卵比例为5∶1~10∶1时的受精率显著高于其他人工授精组实验组(P0.05),可达50%左右。环境因子中,水温在15.0~21.0℃时,孵化率均达86%以上,显著高于其他水温组(P0.05);盐度为24.1~30.0的实验组中有幼虫孵化,且盐度为27.2时孵化率最高,为(86.70±2.24)%,与其他盐度组差异均显著(P0.05);pH为6.96~9.01的实验组中有幼虫孵化,且pH为8.02时孵化率最高,为(84.26±4.20)%,与其他pH组差异均显著(P0.05);受精卵密度为1 ind./mL时的孵化率为(89.43±2.34)%,较其他实验组稍高,但差异不显著(P0.05);充气+搅动实验组的孵化率为(90.50±2.23)%,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通过搅动水体可将孵化率提高30%以上,而充气可将孵化率提高10%以上。综上所述,受精方式的不同以及环境因子(水温、盐度、pH、充气方式等)的变化会直接影响单环刺螠的受精率和孵化率。本研究通过对比实验,获得了单环刺螠人工授精的最佳精卵比例以及在较大实验水体中受精卵孵化的最适环境因子条件,这将为单环刺螠的全人工苗种繁育工作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0.
将兴凯湖翘嘴鱼白鱼卵放在7组不同水温( 2 1℃、2 3℃、2 5℃、2 7℃、2 9℃、31℃、33℃) ,体积为80cm×5 0cm×5 0cm的水族箱中进行孵化,每组设2个平行组。试验结果表明:在2 1℃~2 9℃下,兴凯湖翘嘴鱼白的孵化率随着水温的升高而增高,其孵化时间也随之缩短;兴凯湖翘嘴鱼白孵化的适宜水温范围为2 5℃~2 9℃,最适水温为2 9℃±1℃,最高致死水温为31℃,当水温高于2 9℃或低于2 5℃时,畸形率增加。2 1℃孵化率为4. 38% ,畸形率为67. 1 3% ,孵化时间为2 9 .33h ,2 9℃时,孵化率为92 . 76% ,畸形率为0 ,孵化时间为1 5 . 2 5h ,31℃时,孵化率为0 . 5 9% ,畸形率为1 6 .1 3% ,孵化时间为1 3 .5h,33℃时,胚胎全部死亡。  相似文献   

11.
为研究宽体金线蛭的人工繁殖技术,以野外采捕的宽体金线蛭成体作试验材料进行室外繁殖和室内孵化试验,统计其产茧量、空茧数、孵化率。试验结果:约5 000 kg种蛭共产卵茧351.5 kg;当种蛭投入产茧床时的土壤湿度为60 %时,产茧量达到最大值;当孵化箱的土壤湿度为40 %时,空茧数显著低于湿度为20 %、50 %、70 %的组(P<0.05),孵化率显著高于湿度20 %、50 %、70 %组(P<0.05),空茧数、孵化率与湿度30 %组差异不显著(P>0.05)。结果表明:宽体金线蛭人工繁殖采用室外繁殖、室内孵化的方案可行。当投入产茧床时,60 %的土壤湿度有利于种蛭钻进土壤中产茧,显著提高种蛭的产茧量。孵化箱的土壤湿度控制在30 %~40 %时,孵化率最高。  相似文献   

12.
以鱼粉为脂肪源,设脂肪水平分别为6.1%(A组)、9.5%(B组)、12.4%(C组)、15.1%(D组)、18.5%(E组)的5种实验饲料,对平均初始体质量为(27.56±0.19)g的褐菖鲉(Sebastiscus marmoratus)进行为期60 d的饲养实验,探讨饲料脂肪水平对褐菖鲉血清生化指标、免疫及抗氧化酶活力的影响。结果表明:(1)随着饲料中脂肪水平的升高,褐菖鲉血清中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呈逐渐升高的趋势,E组最高,显著高于A组、B组和C组(P<0.05),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表现为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C组显著高于D组和E组(P<0.05),而甘油三酯(TG)和总胆固醇(CHO)呈下降的趋势,D组、E组显著低于A组、B组和C组(P<0.05),总蛋白(TP)含量在各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2)褐菖鲉血清免疫球蛋白M(IgM)含量随脂肪水平的升高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C组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溶菌酶(LZM)活力也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C组显著高于A组、D组和E组(P<0.05);(3)肝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过氧化氢酶(CAT)活力和总抗氧化能力(T-AOC)随着饲料中脂肪水平的升高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C组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丙二醛(MDA)含量则呈现逐渐上升的趋势,其D组和E组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血清中SOD活力随脂肪水平升高呈现上升趋势,D组和E组显著高于A组、B组、C组(P<0.05);血清CAT活力也表现为上升的趋势,但各组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综上可见,饲料中适宜的脂肪水平(12.4%)可明显改善褐菖鲉的免疫功能与抗氧化能力。  相似文献   

13.
在室内,将体质量20~40g的克氏原螯虾饲养在50cm×40cm×40cm的水族箱中,投喂7种饲料:基础饲料(对照组,试验饲料1);基础饲料+0.5%维生素C+0.02%维生素E+8%高度不饱和脂肪酸(含6%秘鲁鱼油和2%大豆卵磷脂)(试验饲料2);基础饲料+0.5%维生素C+0.02%维生素E(试验饲料3);基础饲料+8%高度不饱和脂肪酸(试验饲料4);基础饲料+0.02%维生素E(试验饲料5);基础饲料+0.5%维生素C(试验饲料6);2#青虾全价颗粒饲料(粗蛋白≥30%)(试验饲料7),每组饲料设置3个重复,研究了在饲料中添加维生素C、E及高度不饱和脂肪酸对克氏原螯虾培育成活率、抱卵率、抱卵量及孵化率的影响。76d的繁育结果表明,7组试验饲料对克氏原螯虾亲虾的培育成活率影响不显著(P0.05)。试验饲料2组亲虾的抱卵率(75%)和孵化率(82.8%)最高,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饲料2组、3组、5组、6组亲虾的相对抱卵量差异不明显(P0.05),显著高于饲料4组(仅添加高度不饱和脂肪酸)、1组(P0.05),添加维生素C、维生素E的饲料3组的亲虾相对抱卵量最高,亲虾平均抱卵18粒/g,仅添加高度不饱和脂肪酸的饲料4组,亲虾培育成活率及相对抱卵量较低。结果表明,维生素C、维生素E和高度不饱和脂肪酸具有交互作用,能提高克氏原螯虾的繁殖性能。  相似文献   

14.
采用铁氧永磁体静磁场、矿物基质处理,初步探讨磁场效应对中华鳖孵化率和雌性占比的影响。孵化于夏季室内自然条件下的实验结果显示,磁感应强度为1.2 mT的静磁场(N极或S极)处理导致中华鳖的孵化率为49.8%~51.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80.1%~81.5%;孵化后雌性占比为68.3%~69.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56.8%~58.5%,呈现雌性化诱导现象。蛭石基质中孵化率为90.4%,高于土壤对照组的82.1%;但是其雌性占比为48.2%,低于土壤对照组的56.6%。通过性腺外部形态和组织切片特征进行雌雄鉴定,解剖后雌性个体有明显白色线状输卵管,而雄性输精管不可见;组织切片中,卵巢中可见发育成型的初级卵泡,精巢中曲细精管处于形成早期。结果表明,静磁场处理可出现中华鳖孵化后雌性化诱导现象,但孵化率降低;蛭石基质中孵化可以提高中华鳖孵化率,土壤介质中孵化有更高的雌性占比。  相似文献   

15.
运用人工催产的方法进行了9种交配组合鳢的人工繁殖试验,9种组合来源于乌鳢(Channa argus)、斑鳢(C.maculate)和杂交鳢(Hybrid snakehead)彼此之间的交配繁殖.结果表明,无论采用何种孵化方式,9种交配组合所产卵的受精率和孵化率高低顺序基本一致,且各组合间都存在显著差异.交配组合斑鳢(♀)×斑鳢(♂)、斑鳢(♀)×杂交鳢(♂)、杂交鳢(♀)×斑鳢(♂)及杂交鳢(♀)×杂交鳢(♂)在繁殖过程中,其受精率和孵化率高于其他组合,具有较强的繁殖优势,但其子代的生产性能优势还有待进一步研究.孵化方式对受精卵的发育与孵化有重大影响,其中以微流水孵化方式时的受精率和孵化率最高、孵化效果最好.雄亲鱼的重复催产次数会影响受精率及孵化率,一般以重复利用2~3次为宜.  相似文献   

16.
徐新明 《畜禽业》2002,(4):X009-X009
采用安保—2000喷雾消毒和甲醛熏蒸消毒作蛋鸡种蛋孵化率的对比试验。结果表明:试验组入孵蛋孵化率为83.0%,对照组77.7%,试验组比对照组提高了5.3%,差异显著(P<0.06)。证明在小规模孵化生产中,采用安保—2000喷雾消毒,可提高蛋鸡孵化率,且操作方法简便。  相似文献   

17.
比较有机孵化基质对宽体金线蛭卵茧孵化效果和不同开口饵料对苗种生长发育的影响。孵化基质分别为土壤、牛粪有机肥、蘑菇菌渣,开口饵料分别为螺蛳、漂螺。试验结果显示,蘑菇菌渣+土壤组卵茧孵化率高达98.89%,显著高于土壤组和蘑菇菌渣组(P<0.05);幼蛭各生长指标显著高于土壤组、蘑菇菌渣组、有机肥组及有机肥+土壤组(P<0.05);混合组幼蛭各生长指标均显著高于未添加土壤组(P<0.05)。5种不同孵化基质孵化率依次为蘑菇菌渣+土壤>土壤>有机肥+土壤>有机肥>蘑菇菌渣。不同开口饵料的试验比较发现,漂螺组幼蛭成活率为72.50%,显著高于螺蛳组和螺蛳+漂螺组(P<0.05),漂螺组和螺蛳+漂螺组幼蛭体质量显著高于螺蛳组(P<0.05)。生长效果依次为漂螺组>螺蛳+漂螺组>螺蛳组。试验结果表明,蘑菇菌渣可以作为宽体金线蛭卵茧孵化基质;无厣结构的漂螺更适宜作宽体金线蛭幼蛭的开口饵料。  相似文献   

18.
鲜活蝇蛆对凡纳滨对虾生长和免疫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用等质量的蝇蛆(按湿质量计)逐级替代对虾人工配合饲料,研究对凡纳滨对虾生长性能、肌肉营养成分及免疫参数的影响.试验分为5组(A~E),以凡纳滨对虾商品饲料A作为对照组,B、C、D、E分别替代A饲料总量的25%、50%、75%、100%.每组设2个重复,每个重复放养平均质量3.8 g的凡纳滨对虾50尾,养殖42 d.试验结果表明,B、C、D组凡纳滨对虾的体质量、体长、特定生长率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P>0.05),E组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肌肉蛋白质、脂肪、灰分各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E组水分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各处理间红细胞密度无显著差异(P>0.05).酸性磷酸酶(ACP)和碱性磷酸酶(AKP)活性随着鲜活蝇蛆比重增加呈逐渐下降态势,E组ACP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其他处理组与对照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除B组AKP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外(P>0.05),其他处理组与对照组间差异显著(P<0.05).在本试验条件下,用少量鲜活蝇蛆替代对虾配合饲料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9.
凌小银 《畜禽业》2010,(8):16-16
为了确定在种鹅生产期日粮蛋白质对种鹅的产蛋量、受精率和孵化率的影响,进行本试验。结果表明:(1)在本试验水平下,不同蛋白质水平日粮对种鹅产蛋量影响不显著;(2)在本实验水平下,不同蛋白质水平日粮对种蛋的受精率和孵化率影响显著。实验组和对照组的种蛋受精率相差30%以上;(3)不同蛋白质水平日粮对种蛋孵化率影响显著。  相似文献   

20.
通过在基础日粮中添加卵磷脂、维生素E、鱼油或附加动物饵料(黄粉虫、中华圆田螺肉)等营养源,研究了不同营养源或其组合对圆口铜鱼(Coreius guichenoti)亲鱼生长与性腺发育的影响。实验分A、B、C三组进行:A组添加鱼油、卵磷脂、黄粉虫,设置4个实验组(A1、A2、A3、A4);B组添加维生素E,设置2个实验组(B1、B2);C组添加卵磷脂、维生素E和螺肉,设置2个实验组(C1、C2);另对应设置3个对照组(A0、B0、C0,仅投喂基础日粮)。结果显示:经过数月的养殖(A、B组300 d, C组240 d),各试验组亲鱼生长总体优于对照组,但差异不显著;雄鱼性腺均能发育成熟,成熟率达到100%;而雌鱼性腺发育则存在较大差异。在基础日粮中单独添加2%卵磷脂组(A2),雌鱼成熟率达到16.13%;同时添加2%卵磷脂、5%鱼油、25%黄粉虫组(A4)雌鱼成熟率19.13%,均高于对照组(A0)的8%。添加0.1%维生素E组(B1)、0.2%维生素E组(B2)的雌鱼成熟率分别为16.22%、21.21%,均高于对照组(B0)的6%。添加0.2%维生素E和2%卵磷脂组(C1),雌鱼成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