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王永军 《中国乳业》2002,(12):30-32
巴氏杀菌奶是目前国内消费量最大的一类乳制品。因此,保证其质量安全,是关系国计民生的一件大事。HACCP是“危害分析和关键控制点”的简称,是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的延伸和升华,在保证产品质量、维护消费者利益方面正日益发挥着重要作用。在巴氏杀菌奶生产过程中导入HACCP系统,通过剖析潜在质量因素,并确定相应防范措施,可以将隐患扼杀在萌芽状态。本文结合巴氏杀菌奶的生产工艺,将HACCP系统融合其中,旨在促进巴氏杀菌奶质量的提高,推动乳业健康发展。巴氏杀菌奶生产过程中的危害主要包括:生物性危害如大肠杆菌、金黄…  相似文献   

2.
首先,我个人认为巴氏杀菌奶的价值代表未来。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国民收入的提高以及交通的发达,使巴氏杀菌奶拥有非常广阔的市场前景。目前,光明乳业在华东地区的巴氏杀菌奶销售已经开始深入到乡镇,甚至是村。近几年,光明乳业在整个华东地区巴氏杀菌奶的销售已经从平稳阶段过渡到增长阶段。尤其是随着牛奶加工技术的不断进步,光明乳业的巴氏杀菌奶的保质期得到延长,品质能满足消费者的需求。  相似文献   

3.
目前,全社会,也包括一些管理部门,对巴氏杀菌奶的概念、生产、市场和消费还没达成统一的认识。比如,虽然对巴氏杀菌奶到底是不是鲜奶,巴氏杀菌奶和超高温灭菌奶的营养成分是否相同,巴氏杀菌奶的原料能不能用复原乳等这些关键性的问题已经认识到了,但还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下面我主要讲三个想法。  相似文献   

4.
本文介绍了巴氏杀菌奶的生产加工工艺,并通过对国内外巴氏杀菌奶发展形势的对比,分析了巴氏杀菌奶在我国发展受到制约的各种条件及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5.
所有用于巴氏杀菌、超巴氏灭菌或无菌加工的优质A级原料奶,以及所有优质A级巴氏杀菌奶、超巴氏灭菌奶或无菌加工的奶和奶制品的生产、制造、巴氏杀菌、超巴氏灭菌或无菌加工,均应遵循、符合本章所列的表1中有关的《化学、微生物和温度标准》及各项卫生要求。  相似文献   

6.
巴氏杀菌奶要做差异化的市场推广。针对常温奶和巴氏杀菌奶区别的问题,我调查了江西南昌某财经大学的100个学生。有80多个学生认为牛奶的保质期越长,说明企业的的生产技术越成熟。从这个调查结果可以看出.乳品企业在宣传推广巴氏杀菌奶方面还有大量的工作要做。  相似文献   

7.
《新疆畜牧业》2009,(4):25-25
首选巴氏杀菌奶、酸牛奶 巴氏杀菌奶是将鲜牛奶通过巴氏杀菌工艺而制成的液态奶。由于热处理强度比奶粉低,所造成热敏性维生素损失、牛奶蛋白质变性和结构变化少,但巴氏杀菌奶的保质期短,一般在有冷链的条件下可保存2-7d。  相似文献   

8.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营养健康的追求也在不断提升,在有冷链保证的地区推广以巴氏杀菌奶为代表的新鲜乳品是中国乳业的消费趋势。那么巴氏杀菌奶究竟有什么优势,值得国内外专家学者极力推崇。本文从巴氏杀菌奶与超高温灭菌奶的加工方式、营养价值破坏程度以及对原料奶质量要求等方面分析两者之间的不同,进而说明巴氏杀菌奶的消费将成为未来液态奶消费的主要趋势。  相似文献   

9.
<正>市场上销售的牛奶按杀菌方式可分为巴氏杀菌奶和超高温灭菌奶两大类。巴氏杀菌奶简称巴氏奶或低温奶,采用低温热杀菌,对牛奶中营养成分和风味的破坏程度低,不含致病菌,具有新鲜、营养  相似文献   

10.
低温贮藏是防止巴氏杀菌奶变质的方法之一。然而,在许多地区无法达到对易腐败的食品进行低温运输及储藏。在这些地区,采取一定的方法来延长巴氏杀菌奶的货架期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采用高温杀菌及加入乳酸链球菌素能达到此目的。通过实验得知,添加乳酸链球菌素可以延长牛奶的货架期,而且随着其添加量的增加,牛奶的货架期也增加,在不同杀菌时间及温度下实验的结果表明乳酸链球菌素对经90℃杀菌15秒的奶样的保质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1.
新疆是我国奶业大省,资料显示:截至2004年底,新疆奶类产量居全国第5位,占全国奶类总产量的6.0%。新疆现有乳品企业50余家,其中规模较大的有西域春、农垦乳业、麦趣尔、盖瑞等。主要产品有巴氏杀菌奶、酸牛奶、超高温灭菌(UHT)奶等。在全国奶业大发展的背景下,近3年来新疆奶业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其中变化最大的一点就是UHT奶市场份额的迅速提高。作为一名在乳品行业工作十余年的乳业工作者,本人对目前的这种产品格局深表忧虑,对巴氏杀菌奶的命运表示担忧,所以特写此文希望与同行交流,共同探讨巴氏杀菌奶的前景。  相似文献   

12.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牛奶中维生素C含量。普遍采用的牛奶杀菌方式是巴氏杀菌法以及超高温瞬时灭菌(UHT)法。测定了不同热处理前后牛奶中维生素C含量。结果表明:巴氏杀菌奶与UHT灭菌奶中维生素C均有不同程度的损失,且UHT奶损失率最多达14.32 %。  相似文献   

13.
长期以来,由于我国奶源质量普遍比较差,巴氏杀菌奶一直采用80-85℃/15秒的非标准巴氏杀菌法。这种与世界上通用的72℃/15秒标准巴氏杀菌方法不同的方法虽然能延长产品的保质期,减少顾客的质量投诉,但其缺点是很明显的:一是造成牛奶营养损失增加:二是使产品风味变差,有较明显的蒸煮味,失去真正的巴氏鲜奶应有的鲜甜味,使产品优势降低。[第一段]  相似文献   

14.
目前,消费者的安全意识在不断提升,消费需求也在不断改变。而巴氏杀菌奶在销售过程中仍然存在很多缺陷。并且消费者也开始追求时尚。追求口感,而我们还对消费者这种新的需求认识不足。巴氏杀菌奶加工产业升级的速度跟不上技术创新的速度:利益集团的宣传误导了消费者;同时,政府也没能够正确地引导消费者,政府制定的新政策没有跟上.从而使中国乳业混乱的局面更加复杂化,更加地域化,而现在又变得更加政治化。  相似文献   

15.
今天我将从我国奶业70年前发生的历史故事和现象,回答一个问题,巴氏杀菌奶到底可以不可以标鲜。 从上海情况来看,自从上海这个城市建立。对外交流就比较早,牛奶业就比较发达。生奶被称作“raw milk”.而经过巴氏杀菌的奶被称作“鲜奶”,即“fresh milk”而被消费者所消费。1938年的一份报纸上有一篇《牛奶业在上海》的文章,其中提到当时上海的乳制品品种主要有奶油、奶酪、炼乳、奶粉和鲜奶,鲜奶所对应的英文就是“fresh milk”。另外,档案资料显示,最早引入巴氏杀菌设备是在1923年。以此为起点,将我所查到的历史资料分为三个部分来论述。  相似文献   

16.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喂巴氏杀菌β-内酰胺类有抗奶对犊牛生长发育和血清免疫指标的影响。选用18头3日龄、体重相近的健康荷斯坦奶公犊牛,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犊牛饲喂β-内酰胺类有抗奶,试验组犊牛饲喂巴氏杀菌β-内酰胺类有抗奶,每组9头。巴氏杀菌条件为63~65℃加热30 min,犊牛61日龄断奶,试验期为180 d。结果表明:1)与β-内酰胺类有抗奶相比,巴氏杀菌β-内酰胺类有抗奶中总细菌、大肠杆菌和沙门氏菌数量均极显著降低(P0.01);2)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犊牛在3~60日龄期间的平均日增重显著提高(P0.05);3)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犊牛30日龄血清免疫球蛋白A(IgA)含量、15和30日龄血清免疫球蛋白M(IgM)含量均显著升高(P0.05),30日龄血清免疫球蛋白G(Ig G)含量显著降低(P0.05),15日龄血清白细胞介素1β(IL-1β)含量显著升高(P0.05),7日龄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含量显著降低(P0.05)。结果提示,饲喂经过巴氏杀菌的β-内酰胺类有抗奶提高了哺乳期犊牛的生长发育,且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犊牛免疫系统,但无法确定有增强或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前市场上的牛奶从杀菌方法来说,基本分两类。一是巴氏杀菌乳,就是常见的“巴氏消毒奶”。“巴氏杀菌法”是在较长时间内,用低温杀死牛奶中的致病菌,保留对人体有益的细菌。这种牛奶需要冷藏,保质期也比较短,一般只有几天。另一种叫灭菌乳,是采用高温将牛奶中的细菌全部杀死。  相似文献   

18.
细菌种类和数量是评价牛奶质量安全的一项重要风险因子。芽孢杆菌是牛奶中检出污染较高的一类细菌,对奶及奶产品的品质和食用安全产生较大影响。饲草料、饲用饮水、饲养管理、饲源因素、冷藏储运及加工等多种因素都是重要污染风险来源。本文阐述了牛奶中常见芽孢杆菌检出的种类、来源、特点及危害,并从热处理加工工艺角度,比较分析了巴氏杀菌、高温灭菌等不同工艺对牛奶中芽孢杆菌热处理杀菌效果的影响,提出了提升生乳质量,减少关键环节污染等控制和降低奶中芽孢杆菌的措施和建议。 [关键词] 饲源|奶及奶产品|芽孢杆菌|热处理|分析  相似文献   

19.
最近国务院办公厅发出《关于加强液态奶生产经营管理的通知》,下发该通知的目的是为了保护奶农的利益和规范产品标识标注管理。“通知”中提到的“巴氏杀菌乳生产中不允许添加复原乳,灭菌乳产品使用复原乳应在包装上紧邻产品名称位置标注‘复原乳’”,这些要求是有助于加强规范巴氏杀菌乳和灭菌乳生产经营管理,规范这两个产品标识标注管理。  相似文献   

20.
《中国乳业》2006,(1):54-57
巴氏杀菌乳酸奶产品地区光明纯鲜牛奶(屋顶包)246mL光明纯鲜牛奶(屋顶包)492mL光明纯鲜牛奶(屋顶包)984mL伊利纯鲜牛奶(塑料袋)246mL佳宝纯鲜牛奶(塑料袋)246mL佳宝巴氏杀菌奶(塑料袋)230g乃奇乐纯牛奶(屋顶包)492mL菊乐纯牛奶(屋顶包)492mL菊乐纯牛奶(屋顶包)984mL华西纯牛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