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提升我国公共气象服务水平的策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气象现代化进程大大加快,气象预报准确率明显提高,气象服务能力和突发性灾害性天气的监测、预警能力显著增强,各类灾害性天气预警信息的发布渠道和手段不断丰富,气象防灾减灾能力和气象服务的社会经济效益显著提升。气象事业是经济建设、国防建设、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的基础性公益事业。公共气象服务是政府公共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提升我国公共气象服务水平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2.
三门峡市地处河南西部山区,地理地貌复杂,对交通影响较大的暴雨、暴雪、大雾等灾害性天气多发,气象对公路交通安全影响尤为显著。文章从该市自然地理地貌、公路交通建设状况以及影响交通发展的灾害性天气分析了当地交通气象服务发展现状;文章从拟建立的三门峡交通气象监测预报预警服务系统,论述气象如何在公路交通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最后指出加强预报方法研究,提高暴雪、暴雨、大雾等预报准确率,是提升交通气象服务水平的有效途径;加强与交通、公安等行业合作,建立应急联动机制开展面向全市交通一体化的气象保障服务,有效提升交通气象服务能力。  相似文献   

3.
1提升气象服务的科技含量和精细化、个性化水平要始终把提高气象预报准确率作为气象工作的生命线,放到更加突出的位置切实抓好。要努力提高天气气候预报预测水平重大灾害性天气的预警能力,加大对重大灾害性、关键性,转折性天气过程的监测预警预报;做好气象年景趋势、春播、汛期、夏秋季短期气候趋势等预测工作,提高中短期、短时、临近预报预警水平;尽快建立完善灾害天气临近预报预警系统。加大预报员队伍建设力度,  相似文献   

4.
探索基层公共气象服务体系,开发黔西南州公共气象服务预警预报终端系统,实现气象预警预报信息、特色旅游气象信息快速传播和气象信息便捷查询,普惠大众,从而拓宽黔西南州公共气象服务产品的传播渠道和传播途径,构建开放、多元的公共气象服务体系,提升气象部门公共气象服务能力。  相似文献   

5.
天气预报是指对某区域或某地未来一定时段的天气状况进行定性或定量的预测,准确的天气预报,能帮助人们利用有利的天气,避、抗不利天气和减轻灾害性天气所造成的损失,对农业生产、交通运输和国防建设等均有重要意义。本文着重就天气预报工作如何更好地服务于我国农业生产做一论述。1切实提高天气气候预报预测水平提升气象服务的科技含量和精细化、个性化水平要始终把提高气象预报准确率作为气象工作的生命线,放到更加突出的位置切实抓好。要努力提高天气气候预报预测水平及重大灾害性天气的预警能力,加大对重大灾害性、关键性,转折性天气过程的监测预警预报;做好气象年景趋势、春播、汛期、夏秋季短期气候趋势等预  相似文献   

6.
雷瑛 《北京农业》2012,(6):213-214
受气候变暖影响,广东省极端天气气候事件更加频繁,加强气象灾害防御提对高公共气象服务能力具有重要意义,提升气象灾害预警信息发布增,强气象灾害应急处置能力,建立健全气象灾害防御组织管理体系。  相似文献   

7.
基层台站存在人员少、任务多、学历和培训有限等限制因素,灾害性天气服务给基层带来的压力和挑战就更大。因此,在实际业务工作中,快速对天气形势做出判断,及时向人民群众发布气象预警,对做好防灾减灾工作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从实际工作经验出发,提出了提升灾害性天气服务能力的对策:一是大力发展适用于本地的精细化临近预报预警系统,对短时强对流预报要尽量做到定时、定量、定性;二是大力推广新媒体,保持微博、微信的活跃度,力争解决灾害性天气气象服务的"最后一公里"问题;三是加强分析研判,提高预测水平。另外,就目前灾害性天气服务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思考,并提出一系列对策。  相似文献   

8.
灾害性气象预警服务效益评估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吉莉  苟思  李光兵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3):14200-14201
灾害性气象预警服务效益的评估对提高气象预报能力及气象服务水平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同时也是当前气象工作的薄弱环节。以重庆市北碚区为例,通过对2008年以来暴雨气象预警信号发布的分析,评估其灾害性气象预警服务效益。结果表明:灾害性气象预警服务效益的评估应主要从预报准确率、预报时效、预报服务覆盖率、灾害可预防能力等4个方面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9.
本文对辽宁省阜新地区各类灾害性天气气候特征、预警信号发布标准进行分析和阐述,对如何利用预警监测服务平台制作、发布预警的流程、方法进行了介绍,旨在提高预警信息制作、发布的工作效率,为气象灾害防御提供优质的气象服务。  相似文献   

10.
刘根强 《北京农业》2011,(33):162-163
通过对四要素区域自动气象站,进一步完善河南省的区域气象观测网。增强了灾害性天气探测的多元化和自动化程度,使风向风速、温度、雨量各要素预报更加及时、精确,为各级领导提供更加全面、准确的气象情报服务。对于增强气象服务能力、提高气象服务水平、不断地提高对暴雨和强对流等灾害性天气的监测、预报预警能力和服务水平。  相似文献   

11.
<正>湖南省气象局创新决策气象服务工作机制,开展多渠道、直通式的决策气象服务模式,实现了决策气象服务信息通过信息化途径向省委常委和省政府领导的直接推送,使决策气象服务的及时性和有效性得到显著提升。基于此,介绍其工作内容和方式、主要创新点及成效,为其他地区开展相关工作提供参考。湖南省是一个灾害性天气多发的省份,一年四季都可能发生气象灾害,其中以低温雨雪冰冻、暴雨、干旱等灾害性天气对湖南国民经济和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影响最为严重。在重大气象灾害发生前和发生过程中,如何  相似文献   

12.
在海洋气象浮标站提供的海量海上气象水文资料准确性不断提高,对近海海域灾害性天气和气候变化预测预警能力的不断增强的前提下,提出了以GIS技术作为系统基础,选用C/S(Client/Sever)开发模式,以C#作为开发语言,设计了基于GIS的海洋气象综合观测应用平台系统。结果表明,该系统运行效果良好,采用GIS技术极大地提高了系统的信息管理能力、动态分析能力以及对近海海域灾害性天气的预警能力。  相似文献   

13.
基层气象服务是公共气象服务的重要基石,为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提供高质量的气象服务是公共气象服务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市县级气象机构作为基层公共气象服务的提供者,要紧密联系实际,加强需求调研,促进行业融合,为各行业提供可靠、及时的气象信息。在信息发布方面要积极利用社会资源,进一步丰富发布手段和内容。应加强科研投入,着重提升天气预报准确率和精细化水平,提升气象灾害风险预警能力。  相似文献   

14.
<正>气象与人们的日常生活密不可分,对农业、交通、军事、旅游等行业都有着很大的影响。精准预报灾害性天气对人们日常生活和出行是百利无害的,恶劣的气象灾害不但会给上述经济部门造成经济损失更会扰乱人们的生活节奏甚至会危害到部分人的生命财产安全。提供准确和全面的灾害性天气预警信息是防止出现不可控事件的最有效的途径,更是预防和组织科学救援的基本前提。1.目前我国气象灾害预警机制丞待解决的主要问题1.1预警信息的有效覆盖率预警信息的有效覆盖率可以清晰明了的反映出有关部门所预期的针对某一个特定地区所发布的气象预警信息的覆盖效果  相似文献   

15.
基于微信公众平台设计和开发“浦北气象”微信公众号,将用户关心的天气实况、天气预报、气象灾害预警、台风路径、地质灾害气象等级预警、雷达监测、卫星云图、景点天气和交通气象等资料,展现在微信公众平台上,提供公众和行业专业用户快速获取气象服务产品的方式,实现气象服务信息的快速传播及用户获取,为提升本地气象服务能力提供平台支撑。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冬季雨雪冰冻灾害对农业生产的影响愈加显著,尤其是在某些以农业经济为支柱产业的地区,冬季雨雪天气气象灾害对当地农作物生产造成了巨大破坏,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各地为了提升冬季雨雪天气气象灾害的防御能力,将称重式降水传感器投入业务运行,进一步加强了对冬季雨雪灾害性天气的监测和预警能力。  相似文献   

17.
陈兴元 《农技服务》2014,(12):93-93
公共气象服务是指气象部门利用各种公共权力和资源对社会范围内的政府部门以及公众提供气象信息的一种服务性的过程。公共气象服务的主要内容包括日常的天气预报、气象灾害的预警预报、沿海地区的天气预报等,而气象服务的主要途径则主要通过各种传媒途径,比如电视、广播、报纸以及网络进行。本文通过对目前我国公共气象服务能力的分析,并且以四川省宜宾县在公共气象服务能力方面存在的问题为切入点,提出了提升公共气象服务能力的建议和对策。  相似文献   

18.
翟国芳  唐磊 《北京农业》2012,(21):184-185
调查分析了昔阳县秋季连阴雨天气对当地农业生产造成的影响,强调了气象部门及时做好天气预报和灾害性气象信息预警发布的重要性,指导农民科学利用天气信息搞好农业生产以提高农业防灾减灾能力.  相似文献   

19.
对辽宁省2012年6月1—3日的冷涡天气过程进行分析,明确了冷涡天气系统所产生的灾害性天气具有局地性和突发性强、灾害强度大等特点,介绍了相关部门对此次冷涡所作的预报预警、气象服务措施,为做好气象服务,减轻灾害性天气的影响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0.
加强灾害性天气预警工作,不断建立健全气象灾害预警发布机制,对于气象防灾减灾来说意义重大。本文主要根据山西省灾害性预警信息发布现状,阐述了其采取的主要措施,并提出了相关发展对策,以供同行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