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稻瘟病的诊断和防治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辛红  张颖慧 《吉林农业》2011,(6):114-114
1病状特征 1.1叶瘟 叶部发病,分为四种类型,急性型:病斑水渍状,圆形或椭圆形,发展为纺锤形,若温湿度适宜,很易引起病害的大流行;慢性型:病斑梭形,外边有黄色晕圈,边缘红褐色,中间灰白色;白点型:多在幼嫩叶片上发生,斑点白色,一般圆形,如温湿度适宜能迅速转变成急性型;褐斑型:病斑呈褐色小斑点,多数在叶脉间。  相似文献   

2.
杨树主要病害及其防治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1杨树腐烂病1.1症状。又名烂皮病,表现为干腐型和枯梢型2种。干腐型主要发生在主干、大枝及树干分叉处。初期为暗褐色水肿状斑,皮层腐烂变软,后失水干缩下陷,有时龟裂,病斑有明显的黑褐色边缘。当病斑绕树干一周时,病斑以上部分死亡。皮层腐烂后,纤维分离如麻状,易剥离,木质部边材亦变色。以后病斑上生出针头状小黑点。枯梢型是小枝发病,迅速枯死,无明显溃疡症状。  相似文献   

3.
<正>1症状识别该病菌主要为害叶片,严重时也为害茎和荚。叶片被侵染后出现浅褐色至黑褐色的圆形病斑,边缘明显,在斑面上长有针头大小的黑色小点;茎被侵染,产生褐色至黑褐色的圆形或椭圆形的病斑;豆荚被侵染,在荚上出现浅褐色至黑褐色稍凹陷的圆形病斑,在斑面上也产生针头大小的小黑点,后期病斑还穿过豆荚而侵染到种子上,但病斑不明显,当潮湿时种子呈污黄色至灰褐色。  相似文献   

4.
一、症状 杨树腐烂病主要发生在树干及枝条上,表现为干腐及枝枯两种类型。干腐型主要发生在主干、大枝及树干分权处。发病初期病部呈暗褐色水渍状斑,略为肿胀,病部皮层组织腐烂变软,用手压有水渗出,以后病部失水,树皮干缩下陷,有时呈龟裂状,病斑有明显的黑褐色边缘,后期在病斑上长出许多针头状黑色小突起,即病菌的分生孢子器。  相似文献   

5.
一、症状 杨树腐烂病主要发生在树干及枝条上,表现为干腐及枝枯两种类型.干腐型主要发生在主干、大枝及树干分权处.发病初期病部呈暗褐色水渍状斑,略为肿胀,病部皮层组织腐烂变软,用手压有水渗出,以后病部失水,树皮干缩下陷,有时呈龟裂状,病斑有明显的黑褐色边缘,后期在病斑上长出许多针头状黑色小突起,即病菌的分生孢子器.  相似文献   

6.
福禄考白斑病又称褐斑病、斑枯病,病菌主要危害叶片.发病初期叶片上产生针头大小浸状斑点,逐渐扩展为圆形或近圆形紫褐色斑点:发病后期病斑中央色淡,边缘色深,条件适宜时病斑上产生黑色小点.病菌可在土中或病残体上越冬,翌年6月中旬产生分生孢子,借气流传播直接穿透叶片表皮侵入植物体内.  相似文献   

7.
一、褐斑病 1.症状:发病初期,叶片出现针头大小的紫色斑点,以后扩大成为圆形褐色病斑,直径1~5毫米,病斑上产生黑色小点粒,病斑干缩后穿孔并脱落.一般5~6月初发病,8~9月为发病高峰期,引起早期落叶,影响来年产量.  相似文献   

8.
<正>1水稻稻瘟病1.1稻瘟病在水稻上发生的部位及其症状稻瘟病是水稻的主要病害,从秧苗到抽穗结实都会受害。因病菌侵害水稻的部位和生育期不同,症状表现有如下几种:1)苗瘟:种子发芽不久就会发病,病菌侵染幼苗基部,出现灰黑色水渍状病斑,使幼苗卷缩枯死,严重时成团枯死,状如火烧。2)叶瘟:在本田稻株叶片上发生,主要有两种类型的病斑:①急性型病斑:病斑暗绿色,圆形或椭圆形,或呈不规则的暗绿色水渍状,病斑上密生  相似文献   

9.
正1病害1.1瘟病(灰心斑病)1.1.1症状为害叶片,病斑分急性、慢性、褐点3个类型。1.1.1.1急性型病斑大小不一,小的似针尖,大的似绿豆。病斑两头尖,呈暗绿色。湿度大时,叶背病部生灰绿色霉层。1.1.1.2慢性型病斑梭形,四周红褐色,中央灰白色。湿度大时,产生灰绿色霉层。该型症状是在干燥条件下由急性型转变来的。1.1.1.3褐点型在高温干旱条件下产生褐色斑点,老叶易发病,致病叶片变黄干枯。  相似文献   

10.
1.症状杨树溃疡病主要发生在主干上,形成近圆形、直径约1厘米左右的溃疡斑。小枝受害往往枯死。病斑的形成过程有以下两种类型:①水泡型:在皮层表面形成一个约1厘米大小的圆形水泡,泡内充满树液,破后有褐色带腥臭味的树液流出。水泡失水干瘪后,形成一个圆形稍下陷的灰褐色枯斑。水泡型病斑只出现在幼树树干和光皮树种的枝干上。②枯斑型:先是在树皮上出现数毫米大小的水浸状圆斑,稍隆起,手压有柔软感,以后干缩成微陷的黑褐色圆斑。2.发病规律病菌主要以菌丝体(也可以未成熟的子实体)在病组织内越冬。病菌主要借风雨传播,带菌苗木和接穗等繁…  相似文献   

11.
正一、稻瘟病的危害症状稻瘟病在水稻整个生育期中都可发生,为害秧苗、叶、穗、节等,分别称为苗瘟、叶瘟、穗瘟和节瘟。识别其症状,对于准确诊断病情,开展测报和防治工作都非常重要。(一)叶瘟:通常区分为慢性、急性、白斑和褐点四种类型。1、慢性型:病斑多系急性型病斑,在天气转晴或用药防治后转化而成,也标志着气候条件不利于发病,病情发展趋向缓慢。2、急性型:病斑发展快,常是叶瘟流行的先兆。3、白斑型:病斑不常见,多在阴雨后天气放晴突转干旱或秧田  相似文献   

12.
一、病害类型和症状 烟草赤星病是真菌病害,多发生于烟叶成熟期,一般在烟株打顶后,下部叶片进入成熟阶段开始发病。赤星病主要为害部位是叶片,严重时茎杆、花梗、蒴果也受害。赤星病先从烟株下部叶开始发生,随着叶片开始发生,随着叶片的成熟,病斑自下而上逐步发展。病斑最初在叶片上为黄褐色圆形小斑点,以后变成褐色。病斑的大小与湿度有关.湿度大时病斑大,干旱择小。病斑圆形或呈不规则圆形,褐色,  相似文献   

13.
<正>1症状表现该病发生在玉米叶片、叶鞘及茎秆上,发病初期叶面先出现褪绿小点,然后出现不规则的浅褐色小斑点,叶肉褪色为红黄色,小病斑常汇集在一起,严重时叶片上全部布满病斑。在叶鞘上和叶的主脉上出现比叶面病斑色深的直径1~2毫米大小的红褐色病斑,病斑埋在叶脉之中,发病后期病斑表皮破裂,叶细胞组织呈坏死状,散出褐色粉末,病叶局部碎裂,仅残存叶脉和维管束。  相似文献   

14.
1.斑枯病症状及发病条件 1.1 症状:本病主要危害叶片,其次是叶柄、茎部等.叶片受害时先出现淡褐色油浸状小斑点,后逐渐扩大.扩大后的病斑表现出两种类型:一种是小型斑,即病斑较小,直径2~3mm,边缘黄褐色,中间为黄白色,病斑外部常有一圈黄色晕环.病斑上散生许多小黑点(即分生孢子器1.另一种是大斑型,病斑较大,直径可达3~10mm,病斑颜色较小斑型深,中间呈灰褐色,边缘红褐色,多没有黄色晕圈,病斑上小黑点也比较少.叶柄、茎上发病时,病斑为长圆形,灰褐色,稍凹陷,其上密生小黑点.  相似文献   

15.
<正>控制油菜病虫害的发生,对于油菜正常生长,达到稳产、高产具有重要的意义。下面笔者根据生产实际将经常见病害症状及防治技巧介绍如下:一、病毒病1、症状识别:油菜病株出现系统型枯斑,老叶片病早,症状明显,后传到新生叶上。初发病时叶片产生针尖大小透明斑,后扩展成近圆形2~4 mm黄斑,中心呈黑色彩褐色枯死斑,坏死斑四周油渍状。菜薹上出现紫黑色梭形至长条形病斑,且从中下部向分枝和果梗上扩展,后期茎上病斑多纵裂  相似文献   

16.
水稻前期的病害主要有:稻瘟病、纹枯病、条纹叶枯病、黑条矮缩病四种病害,个别地区白叶枯病害也有少量发生。这四种主要病害各自表现不同的症状:1、稻瘟病:稻瘟病为真菌性病害,田间症状根据水稻生育期或发病部位不同可分为:苗瘟,一般指三叶期以前,病原菌浸染幼苗基部,出现灰黑色水渍状病斑,幼苗卷缩枯死。叶瘟,初病时,叶片上看到针头大小的褐色斑点,斑点迅速扩大后,  相似文献   

17.
<正>芹菜斑枯病,又称叶枯病、晚疫病,俗称"火龙",是冬春保护地芹菜栽培中的一种常见真菌性病害,对芹菜的产量和质量都有很大影响。此病在芹菜贮运期间还能继续危害。一、发病症状该病主要危害叶片,其次是叶柄和茎秆。叶片受害时,先出现淡褐色油浸状小斑点,后逐渐扩大,扩大后的病斑表现出两种类型:一种是小斑型,病斑直径为0.5~2.0毫米,发病后期病斑边缘黄褐色、中间灰白色,先从老叶发病,后发展到嫩叶上,病斑上聚生很多小黑点(分生孢子器);另一种是大斑型,病斑直径3~10毫米,多散生,  相似文献   

18.
一、黑斑病1.症状梨树黑斑病是南方梨产区的主要病害之一,主要危害梨叶、果实。嫩叶发病最早,初出现针头大小圆黑点,后逐渐扩大为圆形或不规则病斑,病斑中心灰白色,边缘黑褐色,潮湿环境病斑表面产生黑霉。叶面上病斑可连接成不规则的大病斑,有的引起早期落叶。幼果感病,果面产生圆形针尖大小黑斑,扩大后为  相似文献   

19.
<正>芹菜斑枯病又名晚疫病,是芹菜的主要病害,在露地和保护地都可严重发生,广泛分布于我国南北各地。病原菌侵染芹菜叶片、叶柄和花茎,致使叶片枯黄,造成严重减产和品质降低,甚至可造成绝产。1.为害症状。发病叶片上产生2种类型的病斑,分别称为大斑型和小斑型。大斑型病斑近圆形,较大,  相似文献   

20.
正1.水稻白叶枯病水稻白叶枯病是水稻中、后期的重要病害之一,发病轻重及对水稻影响的大小与发病早迟有关,抽穗前发病对产量影响较大。1.1发病症状:白叶枯病主要在叶子上表现症状,有叶缘型和凋萎型。叶缘型常见于分蘖末期至孕穗期发生,病菌多从水孔侵入,病斑从叶尖或叶缘开始发生黄褐或暗绿色短条斑,沿叶脉上、下扩展,病、健交界处有时呈波纹状,以后叶片变为灰白色或黄色而枯死。籼稻病斑为黄褐色,为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