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家畜的泄泻是临床常见症之一,有寒泻、热泻、虚泻和实泻,其所病脏腑不离脾胃肠和肾等。大家畜和幼畜因其病因病机不同而设不同治法。1大家畜泄泻的辨证施治1.1脾虚泄泻泄泻的所病脏腑在脾胃肠,所谓"泄不离脾,脾不虚不泻"。由于脾虚运化无力,水湿内生,升清降浊失司,则清浊不分并走大肠而泄泻。补脾是治脾虚泄泻的主法,应以补脾为主法,佐以渗利分清浊。故用参苓白术散加减。党参45g,白术40g,茯苓40g,炙甘草15g,山药30g,莲子30g,扁豆30g,大枣20g,薏苡仁25g,砂仁25g,桔梗20g。  相似文献   

2.
凡因脾胃功能失调、胃肠功能紊乱引起的,以腹泻为主要症状而不夹脓血者,医学上则称之为泄泻.本病常见于幼蓄及老龄家畜.发生泄泻的原因,主要由于感受外邪、内伤饮食或脾胃虚弱引起.中兽医根据腹泻症状的急缓分为暴泻与久泻.暴泻有热泻、暑泻、食泻等,病多骤发,肠鸣腹痛,暴下如注;久泻包括寒泻、脾泻、肾泻等在内,多属脾胃虚弱感寒而致,症常迁延.泄泻如调治不当或迁延日久,可使患畜营养不良,肷吊毛焦(或出现腹水),甚至衰竭死亡.暴泻亦可转为久泻,更可因脱水衰竭至死,给发展畜牧业生产造成经济损失.多年来,笔者采用中药治疗该病,常获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3.
犊牛奶泻是指吮乳小牛发生腹泻的一种病症,1月龄犊牛最易发病.1.发病原因本病多因母牛产后瘀血未尽,恶露持久不净;或外感热邪,以致热毒入血,传之于乳汁,犊牛吮后,热积胃肠,清浊不分,粪奶交杂而下;或因母牛使役之后喘息未定,犊牛急吮热乳,停于胃肠不化,发生热泻;或因饲养管理不善,受贼风或穿堂风吹袭,致使犊牛外感风寒;或饮污浊冷水,寒湿人侵脾胃,寒湿困脾而致寒泻;或犊牛在胚胎时期由母体胎盘感染犊新蛔虫,而致虫泻.另外,幼犊误食粪便或其他污物,或母畜患有乳痈等疾病时,也可引起本病.  相似文献   

4.
方新元 《农村科技》2006,(12):59-59
犊牛腹泻是初生犊牛常见病之一,其特征是消化不良和腹泻。发病率较高,危害大,如临床诊治不当,会造成犊牛生长发育受阻,也极易导致死亡。一、病因1.饲养管理不当:如母牛产前营养不良致使犊牛体弱,犊牛吃初乳太迟或不足,喂养不当,以致影响其生长发育,降低了抗病力。牛舍不清洁,牛长期处于潮湿的环境中,缺乏运动,牛舍内通风不良等。2.外界环境的影响:阴雨潮湿,犊牛突然受冷或受热刺激,引起寒泻或热泻。  相似文献   

5.
犊牛泻痢是兽医临床上的一种常见疾病,因犊牛为稚阴稚阳之体,心血未充,脏腑娇嫩,脾胃素弱,若饲养管理不当,易导致胃肠气血阻滞而引起泻痢,治疗时应仔细辨别患畜的个体差异及症状,准确合理用药。例析不同病证的犊牛泻痢的中药方辨证施治。  相似文献   

6.
(一)临床症状1、伤乳泄泻犊牛吃奶减少,精神稍差,口内酸臭,口色微红,舌苔厚腻。粪便粘滞并夹有乳块,呈乳白色。2、湿热泄泻犊牛精神沉郁,食欲废绝,衰弱无力,眼球凹陷,口干舌燥,口色赤红,舌苔黄腻。发病较快,腹泻剧烈,粪便稀薄如水,色黄,有时带血,肠鸣腹痛。持续腹泻时,肛门松弛  相似文献   

7.
正中医内,泄泻指排便次数增多,粪便稀薄,甚至如水样。泄泻辩证有表、里、寒、热、虚、实的不同。粪便清稀的多属于寒;粪便黄褐,臭味较重,肛门有红肿的多属于热;病势急骤,脘腹胀满,腹痛拒按,泻后痛减的多属于实;病程较长,腹痛不堪,痛时喜按的多属于虚。在治疗上,以健脾利湿为原则。  相似文献   

8.
本文探讨中兽医治疗犊牛泻痢效果。方法:选取泻痢犊牛50例,均予以中兽医治疗,观察对犊牛泻痢的治疗效果。结果:犊牛泻痢卧多立少、精神不振、厌食的症状得到有效的控制,泻痢治疗有效率100%,平均治疗费用(5.08±0.36)元。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中兽医治疗犊牛泻痢的实际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2月至2015年6月收治的30例患有泻痢的犊牛作为研究对象,犊牛均由中兽医进行治疗,治疗结束后,观察治疗效果。结果:平均治疗时间为(3.25±0.5)d、平品均治疗费用为(5.12±.031)元、犊牛治愈率为100%、2例犊牛出现复发,所占百分比为6.67%,没有犊牛病死。结论:中兽医治疗犊牛泻痢的实际效果显著,可以在犊牛泻痢的临床治疗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文章研究和分析了中兽医治疗犊牛泻痢的实际效果。选取60例泻痢犊牛,将其分为中兽医治疗组和普通治疗组,每组30头牛对中兽医治疗组的患病犊牛给予中兽医治疗,对普通治疗组患病犊牛给予常规治疗,并在治疗过程中积极观察犊牛的治疗效果,观察犊牛精神不振、长期卧倒、厌食等症状是否得到了缓解,总结中兽医治疗犊牛泻痢的实际效果。试验结果表明,相对于普通治疗组,中兽医治疗组的患病犊牛治疗效果较为显著,且精神不振、长期卧倒、厌食等症状得到了缓解(P0.05)。结果表明,中兽医治疗在犊牛泻痢方面具有较好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11.
马卿彦 《现代农业科技》2010,(16):332-332,335
犊牛处于生长发育期的健康状况会严重影响其生产性能。通过对犊牛泄泻的辩证施治,以为提高养牛户经济效益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2.
猪羊马牛泄泻病的中药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泄泻总的病因和治疗法则 泄泻是一种肠道传导失常的疾患。其主要原因在于湿盛,导致脾胃机能障碍。另一方面,胃为水谷之海,脾主运化精微,如果脾胃受病,饮食的消化吸收发生障碍,致使清浊不分,混杂而下,并走大肠,亦都可形成泄泻。  相似文献   

13.
中药犊泻康防治犊牛腹泻的试验可通过结果得到结论,犊牛在出生时免疫器官尚未发育完善,产生免疫力较缓慢,经给予一定量的中药后可以明显提高新生犊牛免疫力,提高犊牛的保护率。也进一步说明了应用中药犊泻康来治疗犊牛腹泻,能通过提高动物的免疫功能增强抗病力,但其确切机理尚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4.
李宁 《农技服务》2006,(4):44-44
犬泄痢症即泄泻和痢疾的总称。泄泻指排粪次数增加、粪便稀薄或泻粪如水;痢疾指排粪次数增加而排便量少,兼有腹痛,粪便中夹有黏液和脓血等。下面根据病因,介绍用中药辩证施治的方法:1、虚寒泻宜湿中散寒、利水止泻。取肉桂、炮姜、猪苓、泽泻各10克,白头翁6克(腹痛者加附子、玄  相似文献   

15.
<正>1补脾补脾是治疗脾脏虚泻的主要方法。泄泻的病脏腑在脾、胃、肠。所谓"泻不离脾、脾不虚泻"。由于脾脏虚,而运化无权,水湿内生、升清降浊之职失司,则清浊不分,并经大肠而泄泻。所以应补脾为主,益气健脾,渗湿止泻,从而达到治疗泄泻的目的。方用"参苓白术散"加减党参45 g、白术40 g、茯苓40 g、甘草15 g、山药30 g、扁豆30 g、薏仁米25 g、砂仁25 g、桔梗20 g等。其中用党参、白术、茯苓、甘草、山药大量甘温之味补益脾气,加入薏仁米  相似文献   

16.
在犊牛生长过程中经常会出现各种疾病,如果工作人员不能及时地采取措施治疗就会导致犊牛的生长发育受到影响.犊牛泻痢是当前养殖过程中经常出现的疾病,由于该病的发病病因比较复杂、发病症状多样,一旦发病就会导致牛群的生长发育受到影响,为了更好地保证养殖场经济效益,养殖人员应当了解关于犊牛泻痢的相关内容,采取措施进行防治.本文具体...  相似文献   

17.
<正>(续第4期第36页)一、饲养管理对肉牛生长的影响1.犊牛的饲养初生犊牛必须吃1~7天初乳,因为初乳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A和较高的乳脂和矿物质,且有轻泻作用,对犊牛的保健和排粪都有好处,能增强犊牛的抵抗力。7天以后喂常乳,并开始训练采食精粗饲料。粗饲料应选择优质干草,如苜蓿草、东北羊草等。初生牛犊应搞好防寒保暖和防暑降温工作。  相似文献   

18.
将 58 例诊断为泻痢的患病犊牛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 29 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抗生素疗法进行治疗,观察组采用中药灌服进行治疗,观察两组治疗效果,并将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表明,两组患病犊牛治疗效果比较中,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 < 0.05),观察组患病犊牛治疗时间较对照组更为缩短(P < 0.05),观察组治疗费用比对照组所需花费更少(P < 0.05),观察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P < 0.05),组间在总有效率、治疗时间、费用和复发情况比较中差异均较为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由此表明,中兽医治疗犊牛泻痢具有用时短、疗效稳定、花费少的特点,具有广泛的治疗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9.
李涛 《吉林农业》2003,(9):33-33
一、育肥犊牛品种选择 选择夏洛来、西门塔尔、利木赞或黑白花等优良种公牛与本地母牛杂交改良所生的杂种犊牛。 二、犊牛的饲养管理 1、吃足初乳 肉用犊牛为自然哺乳,犊牛生后1~1.5小时及时喂给初乳,7日内一定要吃足。初乳有助于抗菌、泻胎粪,营养丰富。同时补喂维生素A,维生素D和维生素E。  相似文献   

20.
将 58 例诊断为泻痢的患病犊牛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 29 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抗生素疗法进行治疗,观察组采用中药灌服进行治疗,观察两组治疗效果,并将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表明,两组患病犊牛治疗效果比较中,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 < 0.05),观察组患病犊牛治疗时间较对照组更为缩短(P < 0.05),观察组治疗费用比对照组所需花费更少(P < 0.05),观察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P < 0.05),组间在总有效率、治疗时间、费用和复发情况比较中差异均较为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由此表明,中兽医治疗犊牛泻痢具有用时短、疗效稳定、花费少的特点,具有广泛的治疗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