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正> 棉铃虫主要以幼虫危害棉花的蕾铃,一头幼虫可危害棉花3—4 棵,花蕾10—20个,棉铃2—3个。一般发生年可使棉花减产21—29%,严重发生年减产55—87%。据1970—1990年20年的资料,棉铃由于1971、1975、1978、1981、1990等年有8次较大发生,大发生频率2.5年一次。因棉铃虫危害,1973年有不少棉田减产59%,1978年有成片棉田减产63%,1990年有的棉田减产40%以上,是发展棉花生产的严重障碍。为了有效的控制棉铃虫的危害,应掌握好虫害发生规律和防治方法。  相似文献   

2.
棉花枯 黄萎病的传播途径与防治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近年来,随着抗虫棉的大量种植,棉田的病虫害发生了明显变化,抗虫棉对二代棉铃虫有优良的抗性,但棉花病害呈明显上升趋势,特别是棉花枯、黄萎病,一旦发生防治难度很大。棉花枯、黄萎病主要侵染棉株的维管束,使其变成灰色,重则变成褐色,导致输导组织受阻,使棉花叶片变黄,枯萎,蕾铃脱落,造成棉花大面积死亡而减产。  相似文献   

3.
棉铃虫[Heliothis armigera(Hubner)]属鳞翅目夜蛾科,是为害棉花的主要害虫。以幼虫危害嫩茎、叶和芽,并钻蛀果实,尤其在7—8月份,为害程度达到顶峰,在棉花蕾铃期主要蛀食棉花蕾、花、铃,也取食嫩叶,直接影响棉花产量。近年来,棉花棉铃虫在玉门市连续大面积发生,直接造成棉花大幅度减产,给农民造成较大的...  相似文献   

4.
棉铃虫主要以幼虫危害棉花顶芽,嫩茎,嫩叶,苞叶,蕾和花、铃,使棉株秃顶,蕾铃脱落,从而造成严重减产。再加上棉铃虫发生世代数多,食量大,幼虫有钻蛀的习性,防治起来比较困难,因此,我们应根据棉铃虫的生活习性、发生规律,抓住其生活中的薄弱环节,有针对性的防治,才可达到好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5.
2005年50团推广节水灌溉面积占棉花播种面积的87.5%。膜下滴灌条件下水、肥、药有机耦合,导致棉花生育进程提前,棉铃虫、棉蚜、棉叶螨“三虫”呈加重发生趋势,因而棉田虫害综合防治须根据“三虫”危害新特点采取对策。1膜下滴灌棉田“三虫”发生规律1.1棉铃虫发生规律1.1.1虫蛹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随着农田生态环境及气候的变化,棉田害虫发生愈来愈严重,莫索湾垦区棉田棉叶螨、棉铃虫、棉蚜交替猖獗危害,不仅造成棉花减产,而且导致棉花品质下降,给棉花生产带来较大经济损失。本文在多年实践基础上,总结莫索湾垦区棉田三大虫害发生规律及综合防治措施,为棉花增产及生态环境改善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德州市1997—2005年抗虫棉棉铃虫发生情况的系统调查和数据分析,表明抗虫棉对各代棉铃虫有较好的控制作用,但防治压力仍然较大,其他寄主田已成为棉田棉铃虫的主要虫源基地。种群数量的消长主要受气候、虫源、食料、天敌、及防治状况等综合影响。防治策略上,对二代棉铃虫要适当施药防治,对三、四代棉铃虫应注重施药防治,重点保护棉花蕾铃;同时,注重对玉米、花生、大豆、辣椒及蔬菜田棉铃虫的防治,减轻棉田防治压力,全面压低棉铃虫种群数量。  相似文献   

8.
近几年来,唐山市丰南区棉区普遍推广了抗虫棉,从目前看,除鲁研棉15杂交棉抗棉铃虫稍差一些外,其它品种的抗虫性都比较稳定,因此棉田用药防治棉铃虫次数很少,这样棉田害虫种群发生了明显的变化,非抗虫棉时代的主要害虫(鳞翅目害虫)下降为棉田次要害虫;而其它害虫则上升为主要害虫,其中棉盲蝽表现的相当突出。尤其是2005年,棉盲蝽在我区棉田的危害更加猖撅,棉花生产受到严重破坏。据我们普遍查看,我区有将近50%的棉田发生盲蝽象,一般造成10%左右的蕾铃脱落;受害严重地块蕾铃脱落率在50%左右,此害虫目前已经成为我区棉花生产中的主要害虫。  相似文献   

9.
朝阳县是我省的主要产棉县之一,历年因棉田虫害,造成减产。本文拟从生态平衡角度,结合防治棉田害虫的实践,探讨综合防治方法。破坏生态平衡的教训棉蚜、棉铃虫等历来是我县棉花的重要农业害虫。但有关资料说明,自1937年至合作化前,我县棉田基本未遭受严重危害,即使在棉田害虫严重发生年,棉农通过采用烟草水、棉油皂水、羊粪水、硫磺水等措施进行防治,也  相似文献   

10.
棉花生长中后期总会有不同程度的台风和暴雨袭击。受灾后,棉株受伤,棉田积水,土壤通气不良,温度降低,影响棉花的正常生长,造成蕾铃脱落、烂根、烂铃而减产。为了减轻损失,除迅速排除棉田积水外,主要抓以下三条。  相似文献   

11.
棉花生长中后期是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都旺盛生长阶段,也是棉花产量形成的关键时期。而此期多高温多雨天气,以致于棉铃虫、棉盲蝽、棉叶螨、伏蚜、枯萎病、黄萎病和铃期病害等发生严重。如不及时防治,就会严重影响棉株生长发育,引起蕾铃大量脱落,造成减产。因此,必须加强病虫监测,抓住有利时机,及时进行病虫害综合防治,以确保棉花丰产丰收。  相似文献   

12.
《现代农业科技》2005,(18):15-16
棉铃虫属鳞翅目,夜蛾科.是世界性害虫.棉铃虫以幼虫咬食棉花嫩头、嫩叶、边心及钻蛀蕾铃危害,造成蕾铃脱落形成僵瓣棉、烂铃.卵多产于嫩叶正面、顶尖、果枝嫩尖、蕾铃苞叶上.棉花与小麦或豌豆套作时虫害较重,与玉米或高粱间作时可以减轻受害.高温干旱少雨或土壤湿润疏松易大暴发.因防治适期时间短,所以防治必须掌握"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原则.我县常年植棉面积近0.68万公顷,为了控制危害,减低发生基数,提高棉田棉花的经济效应,现对其防治方法提出一些看法,具体措施如下:  相似文献   

13.
<正> 棉铃虫是棉花蕾铃期的主要害虫,一般年份减产约15%、大发生年减产30%左右,对棉花生产造成很大损失。为克服棉铃虫对有机氯制剂农药的抗性,以提高防治效果,我县从湖北荆州地区微生物研究所引来棉铃虫核多角体病毒(VHA—273),于1977年在王桥公社胡集大队进行增殖及田间试验,初步看到核多角体病毒对棉铃虫的防治数果。  相似文献   

14.
绿盲椿属半翅目,盲椿科.是棉花生产上的主要害虫。2003年河北省南皮县抗虫棉棉田绿盲椿大发生,由于棉农对此认识不足,防治不及时,造成棉花严重减产。近几年本县棉田每年也都有发生。该虫主要以成、若虫刺吸棉花的嫩尖、顶心、嫩叶、花、蕾及幼铃,棉花顶心被害后.形成多头棉,丛生疯长;嫩叶被害后形成破叶,俗称“破叶疯”;花蕾及幼铃被害易脱落,对棉花产量影响很大。棉田被害后,一般减产20%~50%,严重的可造成绝收。  相似文献   

15.
棉花进入花铃期,此期是蕾铃脱落最严重的时期。棉田农事的工作重点是保蕾、保铃。防治棉铃虫、棉盲蝽及棉花生理性障碍造成的蕾铃脱落,同时也要防治蚜虫对棉株的危害。综合技术方案:①治虫、保花、保铃:亩用优多硼30ml+利玛蕾铃多50g+5%萘乙酸10m1+康宽10ml+3%定盘星60ml兑水30kg喷雾。  相似文献   

16.
尉犁县棉田苗期主要虫害有棉蚜、棉蓟马。棉蚜刺吸棉花叶片,造成卷叶,使植株生长停滞、发育迟缓,严重影响棉苗正常生长。棉蓟马危害棉花叶片和棉株生长点,造成植株畸形,出现无头棉或枝叶丛生的多头棉,导致棉田减产10%以上。本文概述了棉田苗期主要虫害综合防治措施,供棉农参考。  相似文献   

17.
棉铃虫,又名蛀果虫,钻心虫,是棉花蕾铃期的大害虫,棉铃虫以幼虫为害,钻入幼蕾取食形成“张口蕾”。取食花粉头形成“虫花”,取食青铃形成“烂铃”,被害蕾、花、幼铃、不久脱落,严重时全部脱落光形成‘公棉花”。造成严重减产,棉铃虫是我县棉花上最主要害虫之一。棉铃虫食性杂,除危害棉花外,还能危害蕃茄、辣椒、玉米等。  相似文献   

18.
在棉花栽培过程中,普遍发生落蕾、落铃与僵办、焖铃等现象,这些现象除了与自然条件及耕作管理方法等有着密切关系外,虫害是主要因子之一。三年来对于棉花害虫,因多偏重于保苗,仅注意到棉苗期害虫的防治,对于棉花蕾铃期害虫未能给予足够的重视,直接影响了棉花生产与纺织原料的供应。目前棉花将开始见蕾,进入发育阶段,除大力贯彻苗期害虫的防治措施外,更应加强蕾铃期害虫的防治工作,及时制止扩大蔓延,以达保铃的目的。特将几种主要棉花蕾铃期害虫的发生与防治方法介绍如后,供作各地参考。  相似文献   

19.
<正>棉花烂铃是棉花生产上的一大病害,我国南北棉区每年都有程度不同的发生。总的来看,棉花烂铃南方重于北方,多雨年份重于干旱年份,早发棉田重于晚发棉田。烂铃不但造成棉花减产,而且使棉纤维品质降低,严  相似文献   

20.
棉铃虫属鳞翅目,夜蛾科。是世界性害虫。棉铃虫以幼虫咬食棉花嫩头、嫩叶、边心及钻蛀蕾铃危害,造成蕾铃脱落形成僵瓣棉、烂铃。卵多产千嫩叶正面、顶尖、果枝嫩尖、蕾铃苞叶上。棉花与小麦或豌豆套作时虫害较重,与玉米或高粱间作时可以减轻受害。高温干旱少雨或土壤湿润疏松易大暴发。因防治适期时间短,所以防治必须掌握“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原则。我县常年植棉面积近0.68万公顷,为了控制危害,减低发生基数,提高棉田棉花的经济效应,现对其防治方法提出一些看法,具体措施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