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玉米粗缩病是我国北方玉米产区流行的重要病害。介绍了玉米粗缩病的发病症状、传播方式、发病规律及发病条件,从选用抗耐病品种、播前药剂拌种、加强田间管理、苗后预防及发病田喷药防治等方面提出了玉米粗缩病的综合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2.
付翠丽 《种业导刊》2017,(10):21-22
介绍了玉米粗缩病田间发病症状,分析了玉米粗缩病田间发病原因,从加强监测和预报、选用抗病品种、加强玉米田间管理等方面提出综合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3.
玉米粗缩病也称玉米条纹矮缩病,是由灰飞虱传播的病毒性病害。玉米粗缩病超过其他任何一种玉米病害,危害之大,严重影响粮食产量。玉米粗缩病曾是西北河西走廊以西种植玉米地区的主要病害。1969~1971年在甘肃省敦煌县连续3年发生,造成较大的损失。1993年以来,在山东省种植玉米的个别地区就有零星发生,1996年以来以发生蔓延到玉米主栽的几个省份。经积极采取防治措施,收到了一定的控制效果。2004年在铁岭市昌图县的玉米种植区域的个别地块已经发现了此病,经田间调查发病率在10%~20%,严重地块在33%。发病后及时用药防治的能有效控制病情蔓延,及时防治还能缓解病情减轻病害。发病及时防治后的又经田间调查,病情已经控制在8%以内。玉米苗期发现粗缩病就应抓紧时间查看苗情,积极采取控制措施及早防治,能得到有效地控制病情,让病害造成的损失降低到最低点。  相似文献   

4.
黄金华  王蕊  霍建中 《种子科技》2012,30(10):46-47
玉米粗缩病是由玉米粗缩病毒(MRDV)引起的一种玉米病毒病,是我国北方玉米生产区流行的重要病害。研究玉米粗缩病的发病规律及症状,及时采取有效措施予以防治,对减轻病害发生非常重要,可将损失降低到最低限度。1玉米粗缩病症状特点及病原1.1症状玉米整个生育期都可感染发病,以苗期受害最重。玉米出苗后即可感染,5~6片叶即可显症,前期在心  相似文献   

5.
在玉米粗缩病的防治上,要坚持以农业防治为主、化学防治为辅的综合防治方针,其核心是根据灰飞虱传毒特点及玉米粗缩病发病规律,采取“切断毒源、治虫控病、综合防治、避开危害”的策略。  相似文献   

6.
玉米粗缩病成因与防治措施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1 玉米粗缩病的发病原因 1.1传播途径 玉米粗缩病是由病毒引起的一种玉米病害,主要由灰飞虱以持久性传毒发病,蓟马危害后也可发病。玉米出苗后,小麦和杂草上的灰飞虱即带毒迁飞至玉米上取食传毒,引起玉米发病。在玉米生长后期,病毒再由灰飞虱携带向高粱、谷子等晚秋禾本科作物及马唐等禾本科杂草传播,秋后再传向小麦或直接在杂草上越冬。  相似文献   

7.
玉米粗缩病的发生及危害近年来逐渐加重,对玉米生产造成严重威胁。通过对该病的调查,在分析发生特点,总结发病规律的基础上,提出农业防治、化学防治等有效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8.
吕艳平 《中国种业》2009,(Z1):114-115
莘县是国家商品粮生产基地,玉米约占秋收作物的65%。近几年来随着种植业结构的调整和暖冬气候的影响,玉米粗缩病连年偏重发生,逐渐成为影响玉米产量的最大病害,对我县玉米生产构成较大威胁。同时很多农民朋友常把粗缩病看作种子质量问题而投诉,给种子管理工作增加了不少工作量。玉米粗缩病的发生与防治成了农技工作的重中之重。  相似文献   

9.
玉米粗缩病毒病,是由玉米粗缩病毒引起的一种玉米病毒病害。该病害以有害昆虫灰飞虱为传毒媒介进行传播。该病害近几年在鲁东南地区有逐年加重的趋势,特别是2012年在该地区发病面积大、为害重,对玉米生产造成严重影响。鲁东南的莒县、东港、五莲等区县蒜茬、瓜茬等早茬玉米由于播种早、加之种植感病品种等原因,出现了大面积毁田重种的现象。从近几年的生产表现看,玉米粗缩病毒病已经成为鲁东南地区重要的流行性病害之一。  相似文献   

10.
1玉米粗缩病的传播方式及传播规律 1.1传播方式 玉米粗缩病由灰飞虱携带病毒传播,病毒寄主范围广泛,主要是单子叶禾本科植物,灰飞虱具有迁飞的习性,一只灰飞虱可以连续使3~5株玉米受害。  相似文献   

11.
为鉴定和筛选出适于黄淮海地区种植的抗粗缩病的玉米新品种,采用田间自然感病鉴定的方法,对295份玉米自交系和10个用其组配的高产杂交组合进行粗缩病抗性鉴定。鉴定出高抗玉米自交系12份、抗性玉米自交系32份、中抗玉米自交系69份、感病玉米自交系71份和高感玉米自交系115份以及3个抗粗缩病的玉米杂交组合。其中,12份高抗玉米自交系可以直接用于抗粗缩病玉米新品种的选育。在选育抗粗缩病玉米新品种的初期,必须确保玉米杂交组合的母本和父本均达到中抗以上水平,或者其父本或母本之一必须为高抗粗缩病的自交系。  相似文献   

12.
玉米病毒病是世界性的玉米病害。常见的玉米病毒病如玉米花叶病、粗缩病、黑条矮缩病、红叶病、枯斑病毒病等,其中粗缩病危害尤其严重。玉米病毒病是一种虫传性病害,主要传毒虫有蓟马、蚜虫、灰飞虱、叶蝉等。已经报道的病毒达40多种。  相似文献   

13.
玉米粗缩病是玉米的重要病害,对玉米生产构成严重威胁,当粗缩病大面积发生时容易造成玉米严重减产甚至绝收。20世纪90年代初期,掖单二号繁种时粗缩病逐年发生,最初发病比例5%~30%,后来严重地块达到90%以上,每667m^2产量只有10kg左右,造成掖单二号退出市场。近年来又有一些其他品种也时有发生粗缩病害,对玉米产量影响很大。  相似文献   

14.
2007年山东各地玉米粗缩病大面积发生,据山东省农业厅统计发生面积达到22.7万hm^2,这已是连续3年大发生了。发病株率一般为10%~20%,重者50%以上,严重地块达到90%以上,近乎绝产。粗缩病的大面积发生,给不少农户带来了严重损失,同时也给种子经营单位带来了诸多麻烦和问题。不少农民朋友把玉米粗缩病造成的损失归结为种子质量问题,他们带着病株找到种子经营者要求给予赔偿,于是引发了许多种子纠纷和矛盾。[第一段]  相似文献   

15.
玉米粗缩病是一种世界性的病毒性病害,对我国玉米生产构成严重威胁.本研究从玉米粗缩病的病原、寄主、传毒方式、发病症状、抗性鉴定方法、严重度分级标准、抗病种质鉴定与发掘、抗性遗传及抗病QTL定位、抗病育种等方面对国内外玉米抗粗缩病研究进行了综述,分析了存在的问题并对玉米粗缩病抗病育种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6.
玉米粗缩病研究及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玉米粗缩病是由玉米粗缩病毒(MRDV)引起的一种玉米病毒病。由灰飞虱以持久性方式传播。玉米粗缩病是我国北方玉米生产区流行的重要病害。粗缩病发生比较普遍,重病田病株率高达30%以上,是制约玉米产量进一步提高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7.
北方夏玉米生长的6~9月份,正好处于雨热同季,气温高、田间湿度大,非常适宜粗缩病、褐斑病、大斑病、小斑病、黏虫、蓟马、玉米螟、蚜虫等病虫害发生,对玉米丰产丰收影响很大,因此,广大农民朋友应引起重视。一、主要病害1.粗缩病夏玉米粗缩病是由灰飞虱传播的一种病毒性病害,玉米整个生育期均可感染发病,田间一般从5~6叶期开始表现症状,病叶浓绿、宽、短、硬、脆,叶背的叶脉  相似文献   

18.
玉米粗缩病,该病可称为玉米的"癌症",今年山东各地又大面积发生。据分析,全省因玉米粗缩病造成的减产可达1.7亿公斤,直接经济损失2.4亿元。据了解,玉米粗缩病的大发生给种子经营单位带来了诸多麻烦和问题。因为不少农民朋友把玉米粗缩病造成  相似文献   

19.
玉米粗缩病又称“坐坡”,在晋、冀、鲁、豫、皖等北方地区发病率高,且这几年,玉米粗缩病发生率较往年呈上升趋势。因此,研究玉米粗缩病的发生规律,提前做好预防工作,对减轻病害发生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20.
2009~2012年连续4年,对滩坊市不同玉米播期的玉米粗缩病发病情况及玉米产量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郑单958在6月15日以后、金海5号在6月5日之后播种粗缩病发病率明显降低,5月25日套种玉米发病率最高,且在5月25日播种玉米产量损失最大。因此,播期是影响玉米粗缩病发生的重要影响因素,选择适宜品种适当晚播,可预防玉米粗缩病的爆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