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毕节地区推广玉米地膜栽培的回顾与展望左文涵,张荣达,胡贵忠(贵州省毕节地区农业技术推广站)玉米地膜栽培(以下简称地膜玉米),从1987年引进我区试验、示范到推广已经8年了。8年来,应用范围、规模迅速扩大,产量、产值显著增加,对于改善贫困山区农民的温饱...  相似文献   

2.
高寒山区地膜玉米丰产栽培技术数学模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毕节地区中部包括大方县,毕节县的大部分,织金县、黔西县的少部地区,海拔1200—1600米,是全区主要的玉米生产地带。近年来推广地膜玉米后,平均亩产达到400公斤以上,亩增产100—150公斤,取得了显著的增产效果和社会经济效益。为了进一步提高这一地区地膜玉米的产量水平,挖掘地膜玉米的增产潜力,1990年我们在毕节地区科委、计委的立项支持下,首次利用系统工程原理和方法,开展了地膜玉米种植密度与施肥问题的试验研究。 1 材料与方法  相似文献   

3.
地膜玉米生产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膜覆盖是玉米高产栽培的一项关键技术措施。利用地膜的增温、保墒作用发展玉米生产,已成为农民脱贫致富的良好举措。但是,仍有部分人对此存在异议,其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推广地膜玉米栽培技术本身存在的问题不容忽视。分析这些问题,采取相应的对策,是普及该项技术的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4.
玉米地膜栽培在毕节地区的应用与发展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玉米地膜栽培(以下简称地膜玉米),从1987年引进试验示范推广以来,在我区得到蓬勃发展。应用范围广,规模大,效益显著。对全区粮食生产的持续稳定增长,农业科技进步,农村经济的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地膜玉米已经成为我贫困山区群众解决温饱、发展经济不可缺少的一项技术措施。现就我区地膜玉米的应用情况、存在问题、解决的途径和发展前景,谈一点粗浅看法,供各地参考。  相似文献   

5.
不同耕作栽培方式对地膜玉米及其前作产量的影响黄勇(贵州省毕节地区农技站)影响地膜玉米及其前作产量的因素很多,耕作栽培方式不同,对地膜玉米及其前作生长状况、产量等影响不同。本试验拟正确评价各种耕作栽培技术对玉米及其前作产量的影响程度,为宏观决策提供理论...  相似文献   

6.
地膜玉米高产群体生理指标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玉米地膜覆盖栽培增产效果显著,已为国内外大量研究和生产实践所证明,其增产效应也有不少资料报道,但有关地膜玉米高产群体生理指标的研究资料甚少。我们于1990年在贵阳花溪对地膜玉米与露地玉米的有关生理指标及产量的关系进行了初步研究,本文着重探讨地膜玉米与露地玉米群体的生理指标,以期为地膜玉米的高产稳产栽培技术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贵州玉米地膜覆盖栽培技术推广回顾与发展对策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1发展过程地膜覆盖栽培80年代初在我国兴起,开始在蔬菜瓜果类作物上运用,各地试验均比露地栽培增产30%以上,部分地区成倍增长,显示了巨大的增产潜力。80年代中后期开始应用于以玉米为主的粮食作物,增产十分显著,成为农业部重点推广的重大项目之一。贵州从1986年开始进行玉米地膜覆盖栽培(以下简称地膜玉米)试验取得成功,并迅速在全省推广,从推广面积看,整个发展过程呈大发展、回落。徘徊、恢复几个阶段。1987—1990年是大发展时期,推广面积从1000hm2扩大到7.13万hm2(为历史最高年),范.围涉及全省9个地(州、市)、66个县…  相似文献   

8.
通过多年实践,分析肯定了全地面覆盖地膜玉米栽培比条状地膜覆盖玉米栽培具有更明显的增产,节水,经济效益,其适应范围广,应用前景广阔,是我国北方地区,特别是海拔1700-2000m冷凉高寒地区玉米夺高产的新途径。同时简述了全膜玉米不同于条膜玉米的主要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9.
为进一步探索玉米/水稻地膜栽培的效果,于2004年再次在贞丰县龙场镇进行了玉米/水稻套种试验。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地膜技术日渐推广,如果把保温增湿、配方施肥融入到这项技术中,就能科学管理与种植玉米,让玉米种植朝着现代化的方向发展,帮助种植户增产增收。文章详细探索了在种植玉米过程中地膜技术的具体应用方法,希望能为地膜技术的大范围推广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11.
地膜覆盖玉米栽培存在的问题与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玉米地膜覆盖栽培,具有明显的保温、保湿、保墒、保肥、保全苗、抑制杂草生长、减少病虫害、促进玉米生长发育、早熟、增产的作用。经测算,地膜玉米比露地玉米每667m^2平均增产150kg以上,除去地膜等成本每667m^2可以增收150-250元。目前韩城市也有一定面积的地膜覆盖玉米种植,  相似文献   

12.
《耕作与栽培》1996,(4):30-31
杂交玉米应用绿肥聚垅耕作综合技术的效果(水城县农技站)杂交玉米绿肥聚垅耕作,是一项依据现代农业科学技术原理与地膜复盖栽培等适用技术综合配套起来的新型耕作方法。象我县这样高海拔地区,实行绿肥聚拢耕作,对于防治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改良和培肥地力,提高...  相似文献   

13.
崔鸣 《作物杂志》1996,12(1):20-21
高寒山区玉米两段覆膜高产栽培技术崔鸣(陕西省安康地区植保站725000)两段覆膜栽培是将拱膜覆盖营养钵培育的玉米幼苗,移栽到覆盖地膜的大田生长发育的一种栽培方法。它是我区农技部门针对海拔1300m以上高寒山区,在推广地膜玉米生产上存在的不能一播全苗……  相似文献   

14.
玉米地膜覆盖栽培是在玉米生育期间.通过地面覆盖一层薄膜。并应用优质中晚熟玉米良种、平衡施肥、病虫综合防治等综合配套技术措施,达到增温、保墒、除草、促进早熟,实现高产再高产的一项高科技栽培技术。近几年玉米地膜栽培技术已广泛应用于无霜期短、热量贫乏的冷凉地区,也带动了地膜洋芋、地膜棉花、地膜花生等作物栽培种植。  相似文献   

15.
黄淮地区夏播玉米倒伏的原因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淮地区主要是夏播玉米产区,玉米苗期易遭受高温干旱天气影响,灌浆后期易受降雨量偏大、低温寡照影响发生倒伏现象。在近几年的试验示范推广工作中,通过对夏播玉米进行品种选择、增施钙、硫矿质元素等措施,有效预防了倒伏问题。  相似文献   

16.
《耕作与栽培》1995,(3):54-56
玉米综合丰产技术大面积推广效果显著(贵州省六枝特区农技站)我区是全国的贫困县之一,玉米生产历来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今年,农技推广工作根据省市下达的项目,结合本特区实际,把“重视玉米种植,加大科技含量,狠抓单产提高,良种良法配套”落在实处,使玉米单产大...  相似文献   

17.
甘蓝(又称包头莱、包心莱),因营养丰富深受人们青睐,在春玉米(或地膜花生)腾茬后,栽种露地越冬甘蓝,是一项生产无公害蔬菜的简便新技术。自1995年以来,露地越冬甘蓝栽培技术,巳在我区应用推广,获临沂地区科技进步奖。本技术概括为:“7月育苗8月栽,9月10月生长快,寒冬腊月不需盖,露地越冬田间待,无公害、效益高,春节前后上市卖”。  相似文献   

18.
提高杂交玉米制种产量的技术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史新海 《种子科技》2003,21(2):115-115
为了提高玉米杂交种制种产量,根据作者多年的实践经验,可以采取以下技术措施。1安全隔离,选用好地玉米是异花授粉作物,异交率很高,在95%以上。因此,在杂交种制种时必须设置隔离区,以防止外来花粉授粉所引起的生物学混杂。目前,生产上推广的玉米杂交种全部是单交种,其亲本为玉米自交系。玉米自交系生长势弱,生活力低,因此制种田要选择土质肥沃、有灌溉条件的土地,以保证制种产量。2覆盖地膜,适时早播2.1制种田播种时间胶东半岛地区春播制种一般在5月1日前后,如果覆盖地膜,可以提早到3月底至4月初,提早播种一个月以上。根据莱阳农…  相似文献   

19.
早熟地膜马铃薯套种优质玉米,是近年来我市重点推广的立体高效栽培模式,平均每亩产商品鲜薯1500千克、玉米500千克,产值达到4000元,纯收入3000元以上。该模式的推广,为我市农业结构调整,发展特色经济,增加农民收入开辟了一条有效的途径。  相似文献   

20.
李慧媛 《种子科技》2023,(12):112-114
玉米苗期病虫害防治直接影响玉米植株后期能否健康生长,严重影响玉米质量和产量。玉米苗期经常会出现一些病虫害,尤其在高温高湿的环境下,会增加病虫害的发生和蔓延速度,因此,应加强对玉米苗期病虫害研究工作,减少病虫害造成的不利影响。通过科学的田间管理工作能够促进幼苗根部的生长发育,保证苗全和苗齐,降低后期玉米生长倒伏概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